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认识人生之六 3

  

认识人生之六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3/5)

  

(12月12日 下)

  【要点导读】:

  ◎如何在众生身上去体认和实践佛法?

  ◎你能体会默然的境界吗?

  ◎如何用我们的生命去展现佛法?

  

  

  三、信心意乐如教修·依师听闻求正见

  1、如理依师唯信心·坚固意乐立正见

  【依师误区】:

  ——依止善知识,很多人常常会说,我们非常缺乏长时间依止亲近善知识的机会,就是这种机会非常的缺乏。那么这是什么原因?

  ——这不仅仅很多人会这么说,并且很多人会有这种感觉,会有这样子的一个观点。

  

  【如理认识】:

  ——那我们缺乏亲近善知识的机会,我们会不会缺乏亲近佛菩萨的机会?

  ——也就是说,佛菩萨我们也看不到,那我们怎么来礼敬呢?我们怎么来用功呢?

  ——它就是靠观想的能力了,那并不等于说天天佛菩萨都要在面前了。

  ——那我们对法师也是如此,我们一定要去树立这种信心,培养这种正确的依师学法的知见、正知见,这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师父强调!

  

  【指斥问题】:

  ——如果我们信心有问题,即便是为我们说法的法师,依然会观过念怨,这是绝对的。

  ——因为我们佛法的信心没有树立起来,没有培养起来,内心不清净,有贪嗔痴,那么很容易在事物的表象上面来看问题。

  ——就例如我刚才谈到的,到庙里面遇到一个人一样,我们很容易根据我们的情绪来判断,根据我们的分别心来判断。

  ——我们没有办法如理如法来作意,没有办法让我们内心是一个菩提心,是一个佛法的标准来对待。

  

  【如理思维】:

  ——这(如理作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恰恰我们要根据外缘,佛菩萨、众生、善知识的外缘,来启发自己的信心,来培养自己的善根,来建立正知见。

  ——那我们内心当中对佛菩萨、善知识、众生同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同自己生命的关联这种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

  ——我要成佛,成佛需要众生,所以要自他相换,因为对众生才能够修六度,怎么修?这需要善知识的引导,需要同行善友的帮助,也就是我们内心当中这样一套基本逻辑还没有建立起来。

  ——它所有的佛法内在的逻辑就是这样一套规律,这是肯定的。

  ——这些基本的逻辑概念没有建立起来,就不会有自己对佛法认知的思想。

  

  【邪执邪见】:

  ——那么(我们)有的一些思想是什么呢?

  ——就认为最好有什么办法我能够很快就成佛了;很快已经就功夫很好,会有一些异相、瑞相的出现,有一些奇异的功能,或者呢,佛菩萨能够给自己什么好处,都是这些乱七八糟的思想,它不是佛法的思想。

  

  【反观自省】:

  ——意乐本身还没有坚固,并且意乐你都没有,内心没有这个意乐。

  ——因为你没有这样一种意乐,我们行为的过程做得再好,都是表面的好看,都没有用。

  ——因为你意乐不坚固,实际上都是内在的烦恼起作用,内在的烦恼起作用的话,它都是一些表面的文章。

  

  【如理认识】:

  ——怎样能够把这个意乐建立起来,就要花很长的时间了。

  ——意乐就是我们很乐意去做,很乐意去付出,我们成佛,很乐意去成佛,我们很乐意去依师,就是这种意乐,你要建立起来、培养起来。

  ——有这种意乐,然后要让这种意乐固定下来,不会变化。

  ——你这么去修的话,都是很不简单的事情,都不知要修多久,你才会有这种意乐。

  

  【如法观察】:

  ——世间上面,假的、真的,有时候很难分。

  ——假的,你做得很像,有时候变成真的;你真的,太真了,有时候人家觉得也是假的。所以搞不清楚真的、假的。

  ——根据佛法的观点来讲,全是如梦幻泡影,都是假的,没有真的,真的也是假的,假的也是假的,空假中,假的也是空,见到诸法的实相。

  

  2、正闻熏习长念力·法义通达破二执

  【如法思维】:

  ——我们的知见就是见解,那么这种见解的建立很重要。

  ——见解跟我们的思想都有关联,那么人的思想跟人的记忆的能力也有关系,念力。

  ——念力跟你天天的熏习也有关系。

  ——所以为什么要闻思呢?

  ——你没有闻思的话,就没有念力了。

  ——没有念力的话,佛法都是断断续续的、支离破碎的,不能贯穿起来。

  

  【如理认识】:

  ——经者,径也,经者,线也。

  ——径就是路径、途径、道路,所有的经典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修道的。

  ——经者,线也,我们所有的珠宝、所有的鲜花,它是要拿一条线把它捆起来,才不会散失掉。

  ——这就是佛经的本意,佛法的本意。

  

  【晓知过患】:

  ——那我们如果缺乏了这条线,缺乏了念力,所有佛法的珠宝就也不能贯穿了,就是一块一块的、支离破碎的、一片一片的。

  ——就是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没有念力,没有正闻熏习,没有正知见。

  ——我们所有的知见是个人的知见,我执、法执的知见。恰恰是,我执、法执这样的一种见解是需要放弃的。

  

  【依法明辨】:

  ——我们在道场当中,遇到同行也好,法师也好,有时候修行、用功,常常会有一些很感动的画面、很感动的镜头。

  [喻]:比如我们办法会,分享心得的时候,(我们)讲一讲都哭起来了,非常感人,也非常感谢,我们一讲起话,每个人都感谢,感谢这个人、感谢那个人、感谢法师、感谢同行、感谢道场、感谢佛教,很感动。

  ——你很感动也好,你感谢也好、你感人也好、你感恩也好,你不一定说你要去依止、你要亲近,这是两回事情。

  ——(虽然)讲这些,(但)他不一定说我要依止道场、依止法师。

  ——概念不同,(这是)不同的概念,他也不明白这样一个内涵。

  

  

  『附录·思考题』:

  1.如理依止善知识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的问题是什么?

  2.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去创造因缘去亲近善知识?

  3.如何看待佛菩萨、善知识、众生同我们生命的关系?

  4.为什么说没有意乐,我们行为的过程再好也是表面的文章?

  5.我们的知见、思想和念力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该如何去培养建立正知见?

  

✿ 继续阅读 ▪ 认识人生之六 4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