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認識人生之六 3

  

認識人生之六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3/5)

  

(12月12日 下)

  【要點導讀】:

  ◎如何在衆生身上去體認和實踐佛法?

  ◎你能體會默然的境界嗎?

  ◎如何用我們的生命去展現佛法?

  

  

  叁、信心意樂如教修·依師聽聞求正見

  1、如理依師唯信心·堅固意樂立正見

  【依師誤區】:

  ——依止善知識,很多人常常會說,我們非常缺乏長時間依止親近善知識的機會,就是這種機會非常的缺乏。那麼這是什麼原因?

  ——這不僅僅很多人會這麼說,並且很多人會有這種感覺,會有這樣子的一個觀點。

  

  【如理認識】:

  ——那我們缺乏親近善知識的機會,我們會不會缺乏親近佛菩薩的機會?

  ——也就是說,佛菩薩我們也看不到,那我們怎麼來禮敬呢?我們怎麼來用功呢?

  ——它就是靠觀想的能力了,那並不等于說天天佛菩薩都要在面前了。

  ——那我們對法師也是如此,我們一定要去樹立這種信心,培養這種正確的依師學法的知見、正知見,這種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師父強調!

  

  【指斥問題】:

  ——如果我們信心有問題,即便是爲我們說法的法師,依然會觀過念怨,這是絕對的。

  ——因爲我們佛法的信心沒有樹立起來,沒有培養起來,內心不清淨,有貪嗔癡,那麼很容易在事物的表象上面來看問題。

  ——就例如我剛才談到的,到廟裏面遇到一個人一樣,我們很容易根據我們的情緒來判斷,根據我們的分別心來判斷。

  ——我們沒有辦法如理如法來作意,沒有辦法讓我們內心是一個菩提心,是一個佛法的標准來對待。

  

  【如理思維】:

  ——這(如理作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恰恰我們要根據外緣,佛菩薩、衆生、善知識的外緣,來啓發自己的信心,來培養自己的善根,來建立正知見。

  ——那我們內心當中對佛菩薩、善知識、衆生同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同自己生命的關聯這種概念還沒有建立起來。

  ——我要成佛,成佛需要衆生,所以要自他相換,因爲對衆生才能夠修六度,怎麼修?這需要善知識的引導,需要同行善友的幫助,也就是我們內心當中這樣一套基本邏輯還沒有建立起來。

  ——它所有的佛法內在的邏輯就是這樣一套規律,這是肯定的。

  ——這些基本的邏輯概念沒有建立起來,就不會有自己對佛法認知的思想。

  

  【邪執邪見】:

  ——那麼(我們)有的一些思想是什麼呢?

  ——就認爲最好有什麼辦法我能夠很快就成佛了;很快已經就功夫很好,會有一些異相、瑞相的出現,有一些奇異的功能,或者呢,佛菩薩能夠給自己什麼好處,都是這些亂七八糟的思想,它不是佛法的思想。

  

  【反觀自省】:

  ——意樂本身還沒有堅固,並且意樂你都沒有,內心沒有這個意樂。

  ——因爲你沒有這樣一種意樂,我們行爲的過程做得再好,都是表面的好看,都沒有用。

  ——因爲你意樂不堅固,實際上都是內在的煩惱起作用,內在的煩惱起作用的話,它都是一些表面的文章。

  

  【如理認識】:

  ——怎樣能夠把這個意樂建立起來,就要花很長的時間了。

  ——意樂就是我們很樂意去做,很樂意去付出,我們成佛,很樂意去成佛,我們很樂意去依師,就是這種意樂,你要建立起來、培養起來。

  ——有這種意樂,然後要讓這種意樂固定下來,不會變化。

  ——你這麼去修的話,都是很不簡單的事情,都不知要修多久,你才會有這種意樂。

  

  【如法觀察】:

  ——世間上面,假的、真的,有時候很難分。

  ——假的,你做得很像,有時候變成真的;你真的,太真了,有時候人家覺得也是假的。所以搞不清楚真的、假的。

  ——根據佛法的觀點來講,全是如夢幻泡影,都是假的,沒有真的,真的也是假的,假的也是假的,空假中,假的也是空,見到諸法的實相。

  

  2、正聞熏習長念力·法義通達破二執

  【如法思維】:

  ——我們的知見就是見解,那麼這種見解的建立很重要。

  ——見解跟我們的思想都有關聯,那麼人的思想跟人的記憶的能力也有關系,念力。

  ——念力跟你天天的熏習也有關系。

  ——所以爲什麼要聞思呢?

  ——你沒有聞思的話,就沒有念力了。

  ——沒有念力的話,佛法都是斷斷續續的、支離破碎的,不能貫穿起來。

  

  【如理認識】:

  ——經者,徑也,經者,線也。

  ——徑就是路徑、途徑、道路,所有的經典就是告訴我們如何修道的。

  ——經者,線也,我們所有的珠寶、所有的鮮花,它是要拿一條線把它捆起來,才不會散失掉。

  ——這就是佛經的本意,佛法的本意。

  

  【曉知過患】:

  ——那我們如果缺乏了這條線,缺乏了念力,所有佛法的珠寶就也不能貫穿了,就是一塊一塊的、支離破碎的、一片一片的。

  ——就是因爲我們內心當中沒有念力,沒有正聞熏習,沒有正知見。

  ——我們所有的知見是個人的知見,我執、法執的知見。恰恰是,我執、法執這樣的一種見解是需要放棄的。

  

  【依法明辨】:

  ——我們在道場當中,遇到同行也好,法師也好,有時候修行、用功,常常會有一些很感動的畫面、很感動的鏡頭。

  [喻]:比如我們辦法會,分享心得的時候,(我們)講一講都哭起來了,非常感人,也非常感謝,我們一講起話,每個人都感謝,感謝這個人、感謝那個人、感謝法師、感謝同行、感謝道場、感謝佛教,很感動。

  ——你很感動也好,你感謝也好、你感人也好、你感恩也好,你不一定說你要去依止、你要親近,這是兩回事情。

  ——(雖然)講這些,(但)他不一定說我要依止道場、依止法師。

  ——概念不同,(這是)不同的概念,他也不明白這樣一個內涵。

  

  

  『附錄·思考題』:

  1.如理依止善知識最重要的是什麼?我們的問題是什麼?

  2.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心去創造因緣去親近善知識?

  3.如何看待佛菩薩、善知識、衆生同我們生命的關系?

  4.爲什麼說沒有意樂,我們行爲的過程再好也是表面的文章?

  5.我們的知見、思想和念力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系?該如何去培養建立正知見?

  

✿ 继续阅读 ▪ 認識人生之六 4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