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问题。他又为此论写过一部自注。据另一部拿措译师所着的《菩提道灯论注》中列举菩提光所提的七个问题是:
l、大乘道所依补特伽罗怎样
(补特伽罗旧译为人或众生,新译为数取趣,数是取五趣轮回之义);
2、异生身中能否发菩提心
3、菩萨戒是否须要为别解脱戒所依
4、有别解脱戒者持菩萨戒时是前一种戒体转后一种还是二种戒体同时并存
5、修习二种资粮是否需要方便、般若双运
6、中观、唯识以那种理论为究竟
7、怎样人大乘密咒门
这七个问题确也包括了上文所述拉多绛的供敦永仲等六人所问的五事。
《菩提道灯论》就是依这七个问题次第进行全而和详尽的解释。
正论可分为二段:第一明大乘道的士夫,第二明所修的正方便。明修大乘道的有第2至第5颂。谓进修佛法的人总有三等,即名三士:
1、唯从自利出发,由怖三恶趣苦,希求人天福报而止恶修善的,名为下士;
2、亦从自利出发,由怖三界苦,希求涅槃而修戒定慧三学的,名为中士:
3、以自身诸苦,体会他人的痛苦,从利他心出发,为除一切众生痛苦而发心修行的名为上士。
这三类士夫修道次第就叫“菩提道次第”。在这三种士夫中的上士是修大乘道的士夫,中、下士在未发大悲心之前则不是修大乘道的士夫。这就解答了上述七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大乘道所依的补特伽罗怎样
第6颂总叙正方便。第7至9颂说明归依三宝的行仪。其次,第10至31颂为明发愿、行两种菩提心,即先须发慈悲欲度众生的誓愿,再以不可退转的志愿发求成佛的心,然后叙述愿菩提心的功德和应当守护的学处,这就解答了七个问题中的第二个问题:“异生身中能否发菩提心
”又明行菩提心的有15颂半,说明受菩萨戒后愿菩提心才增长。受菩萨戒要先具足七众别解脱戒的任何一种,否则不够受菩萨戒。并说受菩萨戒后,当制止诸烦恼恶行,善学三聚净戒,努力修习菩提道资粮,这就解答了第三个问题:“菩萨戒是否须要为别解脱戒所依
”并附带解释了第四个问题:“菩萨戒与别解脱戒的戒体为一分为二,就三聚净戒中的律仪戒体而言,可说足同;就摄善法戒等而言则相异”。第三,明引发通智利他的胜方便,自第35至42颂上半共七颂半。第四,明双运方便、般若,修集二种资粮,自第42颂下半至61颂上半共十九颂。说明般若的体性为通达蕴、界、处无生性空的智慧。抉择诸法无生性空故略说“四句无生”、“四因无生”、“一无自性”、“缘起性空”四种道理,指示一切无性的方隅。由般若力知一切法皆无自性,般若本身也无自性,如是了知能缘、所缘皆性空无我,即能断一切戏论分别,得大涅槃。由了知一切法无自性,修无分别,渐历暖等四种善根,证人极喜等十地,不久即能证佛大菩提。这就解答了第五个问题:“修习二利-资粮是否需要方便、般若双运
”和第六个问题:“中观、唯识以那个为究竟
”最后,自第61下半至69上半颂共八颂是明密宗不共修习二种资粮的方便,阐述菩萨为求速疾圆满二种资粮,当修密法。凡学密法必须依止阿阇黎,先受灌顶,清净修护三昧耶律仪。但受梵行戒的人,不可传也不可受真实的(“密灌顶”和“智慧灌顶”)只能受“金刚阿阇黎灌顶”(瓶灌顶掇)和听受讲解密部经典与修护摩等密法。至于通达诸法的瑜伽师,则可随便行事而无妨碍。这就解答第七个问题:“怎样人大乘密咒门
”也解决了持律者与修密法者的矛盾。
又上士所修的五种正方便也就是菩萨的三增上学:“归依三宝,发二种菩提心”为增上戒学;为发通智而修奢摩他即增上心学:双修般若、方便及修密法速疾圆满二种资粮即增上慧学。因此一切菩萨行都不出乎戒定慧三种增上学。
《菩提道灯论》义译《菩提道炬论》,是阿底峡集龙树、无着、佛陀跋陀罗(觉贤)诸家学说的大成而造。强调修习佛法要依“三士道”的修行次第,循序渐进。修法学人应通过“发菩提心”、“严持戒律”、“修习止观”、“福慧双修”各显宗阶段,在圆满修持的基础上,方可转入密宗修法而达到成就佛的大菩提。由于全部颂文,句义简明,被认为在当时对藏传佛教起了“祛邪显正”的作用,成为噶当派的主要论典之一。阿底峡是以梵文造论的,后他与格瓦洛维合作,将此论由梵文译成藏文,在藏区广泛流传。噶当派的罗追迥乃曾依此作《道次第广论》与《教次第广论》。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则依此论作《菩提道次第论》和《菩提道次第略论》。另有不明作者的德格版《菩提道灯论释难》,善慧法幢着扎什伦布版的《菩提道灯论释》,扎迦撰的甘孜版《菩提灯论解》等。
阿底峡的其他着作,根据分类,可分为:
1、怛多罗部(密部):①《现观分别论》、②《独勇成就法》、③《金刚座金刚歌》、④《吉祥集密世自在成就法》、⑤《圣观自在成就法》、⑥《大威德遍照现观》、⑦《法界见歌》、⑧《定资粮品》、⑨《超世间七支仪规》、⑩《不动成就法》、⑩《一切如来三摩耶守护成就法》、⑥《摄一切三摩耶论》等。
2、般若部:①《般若波罗蜜多释义灯》、②《般若心经解》等。
3、中观部:①《人二谛论》、②《一念优波提舍》、③《中观优波提舍》、④《经集摄义》、⑤《心要略摄》、⑥《菩萨宝鬘论》、⑦《显示皈依论》、⑧《成大乘方便略录》、⑨《经义集优波提舍》、⑩《业分别论》等。
4、经疏部:《业障清净仪轨疏》。
5、译籍:①顿毗波着《十真性》、②法称着《现观庄严论难释》、③善自观在称着《金刚手成就法》、《大威德成就法》、④圣天着《中观破迷论》、⑥清辨着《中观心要颂》、《中观心要分别燃论》、《摄中观义论》、⑥德光着《菩萨地注》、⑦世亲着《释大乘论释》、⑧清辨着《异部分派解说》、⑨无着造《究竟一乘宝性论》、⑩《中观心要释思择焰》并自着此论两部注释。
阿底峡的显密译着收入藏文大藏经丹珠尔部(论述部)的有一百多种,设有函一名《阿底峡小品集》,专收他自着和依据他学说所写的着作。
阿底峡的佛学思想体系经噶当派的三个支派:教典、教授、教诫三派的传播已深入人心,影响广泛。尤其是教典派最重视阿底峡学说,认为一切经论都是为解脱设教。教授派则重视阿底峡的老师法护的《修心创轮论》和《孔雀化毒论》。阿底峡的着作还是研究中国和孟加拉国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重要参考资料。
佛历2538年甲戌夏至于上海佛教居士林
《上海佛教》1994年第5期 总第38期
《阿底峡与《菩提道灯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