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转化六根、五毒、五蕴▪P3

  ..续本文上一页六字大明咒。

  受

  56、

  受蕴系缚心物二者链;

  证悟平等不二即观音――

  无异『圣者不空羂索』矣,

  证悟一味境中诵嘛呢。

  是身心的结合让喜悦或不悦、痛苦或快乐的感觉生起。当身体感受到某些细微的疼痛,如荆棘的刺痛,你的不喜欢是因为你相信有一个独立的『自我』。因而想着:『我••••••我的身体••••••我的快乐••••••我的痛苦。』当他人经历同样痛苦时,你一点也不受影响,可以证明你执着于『我』的程度有多深。

  此受蕴是一个把你系缚在三界的枷锁。受蕴是当你遇到现象界的任何事物时,所生起的基本好恶反应,透过感官与相应意识的作用而产生。如果你检视它,你会了知它并没有任何实体。然后,受蕴成为『平等性智』,它的本性不外乎名为不空羂索的观世音菩萨,梵文称做『阿莫嘎帕夏』。

  阿莫嘎帕夏属于宝部,拥有巨大的力量,仅是闻其名号及咒音就可增长禅定觉受、加深智慧、延长寿命、大大增加功德及财富。事实上,此一具有惊人力量的观世音面向与你的自性并无差异。透过对空性的了悟,你觉知到轮回的现象是无尽的纯净时,便开启受蕴相对的觉醒面时,永具丰盛功德的宝藏,这就是宝生佛。

  不空羂索观音和如意宝的意义相同。像绢索一般,如意宝甚至能号令最有力之神、人,度拔一切众生到达证悟。当你觉得自己快要堕入烦恼障的深渊时,祈请观世音菩萨。在最后一刻,当他慈悲的绢索套住你时,你会对他的证悟全知充满信心。因此,以坚信和专一虔诚心持诵六字大明咒。

  想

  57、

  想蕴执取名相皆妄念;

  悲心善待众生即观音――

  无异『至尊浚断轮回』矣,

  无缘大悲境中诵嘛呢。

  你的心不停地评断任何遇到的事物,想着:『这会让我高兴,这可能会伤害我。』这个过程的结果,就是你持续渴求可能使你愉悦的事物,而惧怕那些不开心的东西。你心中所做的这些评估,来自于以我执为认知事物的方式。但现在,与其估算这些事物会带给你多少的苦乐,你应关注所有无量众生的苦乐。这将会产生无缘大悲,然后你会了悟此第三蕴――想蕴――是观世音菩萨的另一面,称为浚断轮回观音。

  当你捞浚海底深处,底部的任何东西都会浮上水面。同样地,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事业会把一切陷于轮回深处下三道的众生,提拉到较高的上三道。

  即使只为了一个众生,观世音也不辞辛劳。直到时间终止,他伟大的悲心也永不缩减。浚断轮回观世音随时准备好帮助众生。下面的寓言可兹说明:

  很久以前,一群商人出海寻找传说中的珠宝之岛,因暴风雨发生了船难,于是他们栖身在一座住着食人魔的小岛上。食人魔为了控制他们,用魔术把自己变成标致的公主,以此伪装来迷住商人,并赢取他们的信任。不久,食人魔所变的公主们就嫁给所有的商人,从此以后,商人被严密监管,不准远离家门。

  有一天,商人的船长在没被发现的情况下,走到不曾去过的远处,碰巧见到一幢铁制的大建筑物,里面发出叫声:『听着,外面的人!我们也是发生船难而被关在这里的商人。要小心!你们被愚弄了,你们所娶的公主实际上都是食人魔。他们计划把你们全部杀掉吃光。』这时,船长才了解他和手下都被骗,成为食人魔的阶下囚。他说:『我们置身在一个可怕的陷阱中,难道没有法子逃跑吗?』

  这个声音说:『对我们来说毫无机会,但对你们而言,有一个机会。城东有一座湖,湖边有一处叫做黄金草的小树林。每当新月和满月的夜晚,观世音菩萨就会以高贵雄马胜云的形相出现,从三十三天到此来吃草饮水,并在金砂地上打滚。他会呼唤任何想离开食人魔岛到南瞻部洲去的人骑到他背上来。我曾听食人魔公主们说过,任何抓住胜云鬃毛、拒绝食人魔公主虚伪哀求的人,绝不会受到阻挠而能安全逃到印度。』

  船长赶快回去告诉同伴他所听到的事情。他们全都对自己的处境感到胆寒,明白这是重获自由的唯一希望,并发自内心地向观世音菩萨祈请。

  正如预言,在满月时,天马出现,在黄金草的树林里安静地吃草。正当他要起飞时,他呼叫商人快点骑上他的背。食人魔公主看到她们的俘虏正要逃跑,开始哭泣哀叹。她们把与商人所生的孩子带出来哭喊着,哀求丈夫留下来照顾可怜的子女。否则他们全都会饿死。一些商人不能斩断爱执,无法抗拒食人魔太太的恳求而跳回地面。其他人对这些涕泣的哀求充耳不闻,以极大的信心向观世音菩萨祈请,因而得以安全逃往南瞻部洲。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早已脱离想蕴,平等地施予一切众生。他将无倦地疏浚轮回的深渊。直到不留下任何一位众生为止。

  第一蕴(色蕴)是你对某件事物的最初理解。第二蕴(受蕴)是你对这事物的愉悦、不快或中立感觉。第三蕴(想蕴)是你对此感觉强度的评断,是强、是中或弱;然后你的心抓住此想蕴并认定它是真实有用的,构成了其后两蕴(行蕴、识蕴)的运作基础。透过五蕴连续的运作过程,产生了一切的痛苦。无论如何,以全然的虔诚心持诵六字大明咒,你可以解开想蕴的枷锁,自轮回的陷阱中脱逃。

  行

  58、

  行蕴轮回业力转六道;

  证悟轮涅平等即观音——

  无异『大悲调伏众生』矣,

  利他一味境中诵嘛呢。

  行是基于贪、嗔感觉的驱使而采取行动,因此会累积业力;行蕴是涅磐与轮回的建筑师。自无始以来,你受到行蕴的彻底奴役,累世地徘徊着。如果你了知行蕴的本性为空,你无尽的行蕴实是智慧的无数切面,就不会再受制于行蕴的管辖。

  根据金刚乘的法教,观世音菩萨是遍布一切坛城的莲花舞威王。虽然他在本质上是完全觉悟的佛,示现出无竭的悲心,但他为了随顺众生的需求以利益众生,而以菩萨之身示现。菩萨所做的一切,全是为了利益众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都没有自私的目的。这种崇高的悲心带来了无量的证悟功德,特别是对轮涅一味的了悟。

  现在你可能会发现,要认定观世音菩萨证量、悲心和利他能力的不可思议与广大功德是很困难的,但如果你能以专一的虔诚心来念诵他的心咒,有一天你也会拥有同样无边的力量来利益众生。在心中发愿帮助一切众生,并将所有功德回向给他们,深信观世音菩萨会知道你的愿心,赐予你加持以带领众生圆满成就。

  识

  59、

  识蕴凡夫心识具八能;

  证悟本心法身即观音——

  无异『至尊调御丈夫海』,

  了悟自心即佛诵嘛呢。

  如果一粒种子来自一株有毒的植物,它长出的根、叶必定是有毒的,甚至能致命。同样地,无论五蕴何时现前,痛苦必随之而至。五蕴的首脑是识蕴。是识蕴执着五蕴为实存,执着乐为乐、苦为苦。事实上,识蕴是妄心与妄念。一旦你了知识蕴从未真实存在,它既不能继续存在也不会终止,就能从识蕴的掌控中解脱出来。但在你未达此目标之前,识蕴会不断地巩固妄念,继续制造更多更多的业。所以,集中一切的努力以了悟『识』的空性,是为关键。当这种了悟清楚生起时,就仿佛是日出之光照破了夜晚的黑暗。

  识蕴的清净本性,即是被称为调御丈夫海的观世音面向。『调御丈夫』代表佛,已赢得无漏证悟的胜利;『海』指的是无量广大的诸佛,总汇于观世音菩萨。祈愿有那么一天,你也能得到如此圆满的成就:众生只要听闻你的名字,就能清净一切染污,从三恶道中解脱。

  了知观世音菩萨安住于你心中,是相续不变的一体,持诵六字大明咒。

  有关身、语、意、法身之四要点

  身

  60、

  执取身相为实束缚因;

  了悟显空如尊即观音——

  无异『至尊空行观音』矣,

  显空本尊身境诵嘛呢。

  由于认为身体是骨肉坚实之躯的凡夫认知,让身体如磁铁般吸引苦痛。但藉着观想、持咒等修行的训练,你可以学习打破坚实躯体的成见。透过修行来领悟你的身体乃是观世音菩萨无限无生的智慧身,可以臻至超越痛苦的境界。观世音菩萨之身如虚空般遍在,既非血肉之躯,也不是塑像般的实物,而是如彩虹般透明,清楚显现,却空无任何实体。尤有甚者,观世音菩萨不只是一个观想的形象——他是活生生的存在,散发智慧、爱与力量,对任何只做一个简单的祈请手势或仅念一句嘛呢咒的人做出回应。

  语

  61、

  闻声言诠语妄念因;

  了悟声空如咒即观音——

  无异『至尊狮吼观音』矣,

  了知音声为咒诵嘛呢。

  当你能清晰稳固地观想本尊身,也能够如金刚语段落所述持诵咒语时,将可增进你的修行。观世音菩萨心咒的第一个字『唵』,象征五智,是一个吉祥的字。大多数的咒都由『唵』字开头。『嘛呢』的意思是宝,『呗美』代表莲花,『吽』字则是宣说、迎请观世音菩萨的遍知。全咒可译为:『您,莲花宝,请赐予您的遍知。』透过六字大明咒不断重复的名号,你忆念并迎请观世音菩萨的无尽功德,仿佛从遥远之处呼唤他。他会任运地示现慈悲来回应,并圆满你的一切愿望。

  为了加持众生,观世音菩萨赋予六字大明咒等同于他自身的力量,这是无生空性的回响。书写的六字大明咒,能令看到的众生解脱;念诵六字大明咒,能令听闻的众生解脱;如果在心中想起它,也能由忆念而得到解脱;把它穿戴在身上,可由碰触而得到解脱。如果你习于视一切音声为咒,当你在中阴时听到恐怖的音声,也不会感到恐惧。藉着此咒语,观世音菩萨行使广大无量的慈悲事业。所以,以强烈的虔诚心,把听到的一切宇宙音声都当做是咒音的振动,持诵六字大明咒。

  意

  62、

  执实之心迷妄轮回因;

  放下本心离思即观音——

  无异『至尊心性休息』矣,

  心性法身境中诵嘛呢。

  人们总是说『禅修!禅修!』但除非你已对空性见有了坚定无误的了解,否则禅修的重点是什么呢?无法了知心的空性,正是轮回的根源。当心不受念头的影响,能住于当下的单纯觉性时,就能了悟本具慈悲的空性。

  恣意放纵,念头就会造成整个轮回。不加检视的话,念头便固守其外显的真实性,让这些力量持系着轮回。但任何念头,不论善恶,连最细微的实质都不存在。念头完全是空的,无一例外,宛若天上五彩斑斓、鲜明亮丽的彩虹,永远抓不住。不能像衣服穿上,或以任何方式来使用。空性绝不会被任何事物改变,纵使被表面的障盖所遮避也是如此。事实上,那些障碍不是真的必须去除的东西,因为当我们了悟其空性时,这些障碍就消失无踪了。当妄念的染污消退后,心就会保持自由祥和,自在地安住在本性中。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名为『心性休息』的意义。

  虚空从未被云朵的出现所干扰或改变。虚空既不乐于期盼彩虹的出现,也不因没有彩虹而失望受苦。不管观世音菩萨对众生的慈悲事业是多么广大遍布,他的金刚心从未离开过究竟本性。他以无尽的方式对众生示显,但在实相上,他从未离开空性法界。

  观世音菩萨与你自心的体性是一体的,不要到他处寻觅观世音菩萨。为了彻悟你本具的本性,以不造作、全心的虔诚来请法与领受法教;然后思惟并使它们融入生命中。最后,你将达到究竟的证悟,一切业力习气与烦恼障碍将消融,你会直接了悟一切现象的空性。届时,你将可松坦在大休息的境界中,远离轮回的折磨。就像一位安详的老人看着小孩在游戏,你会以不可动摇的平等舍来看待如幻现象不断变迁的展现。

  如果你很难观想本尊的庄严、放光和其他所有的细节,那么单纯地住于本然状态的认知中,此即法身的意瑜伽。注视着每件事物,从胜义谛的一味中生起,持诵六字大明咒。

  法身

  63、

  离象本初清净为法身;

  面见自性法身即观音——

  无异『至尊世间自在』矣,

  清净无边境中诵嘛呢。

  观世音菩萨及诸佛所示现的各种形相,不管是在报身或化身的层次,皆是从法身的基础而产生。法身是究竟的法界,超越了任何智识的造作,在其本性中涵摄了一切佛果的证悟功德。它是无始以来即与我们在一起的本初智慧。此俱生智可透过止、观的禅修来悟得。『止』能使混乱的心平静下来,而『观』开展随后更为广大的禅观和甚深了悟。当止、观无别地融合为一时,即是法身的证悟。

  当你在菩萨道上前进时,持续保持座上与座下的修行,最后你将可达到初地菩萨位,进入见道。所谓见道,是因为你第一次真正瞥见究竟真理——每件事物的空性。然而此空性的证量尚未达到极致,须逐步扩大,依序经过每一地直到最后十地,二障的造作才永远消失,本初不动的智慧得以完全彰显。你达到所谓的无修道、佛果的境界,即心与法身智慧心合一。不管是谁臻至此不二的证悟境界,都真正具现了三界的最高理想。

  观世音菩萨是如来、佛性的精髓,透过念诵其六字大明咒,法身的一切功德将毫不费力地开展。

  

《转化六根、五毒、五蕴》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