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割;到了冬天,大地又开始准备接受下一年的农作。就像一个月分里有月圆月缺;就像一天之中有日升日落,每件事情都在不停地变化。正午,我们可能看到上千人在市集欢唱舞蹈,到了黄昏,整个场子一片空旷死寂;同时,这些狂欢作乐的人又向死亡滑近了数小时。
就像每一件事总是无情地趋向最后的毁灭,你的生命也像一盏燃烧的油灯,很快就会耗尽。如果你以为可以先完成所有的工作,等退休后再拿下半辈子来修行佛法,这是很愚蠢的。你确定能活那么久吗?难道死亡不会找上年轻人,就像找上老人一样?因此不论你此刻在做什么,牢记死亡,使心专注于佛法之上。以这种方式持诵六字大明咒。
74、
生命犹如落日渐西沉,
死亡逼近仿若暮影牵。
为此余生短逝如夕影;
无有闻暇虚度诵嘛呢。
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死亡。不论多高明的医师都不能阻止死亡。死亡无情地向你迫近,就像日落西山的暮影,将万物没入黑暗。佛陀曾如此形容,说到神速,有个人可同时抓住由四位弓箭好手射向四方的四支箭,但死亡来临的速度比他更快。
有一次,佛陀遇到四位孔武有力、正试着搬动一块巨石的壮汉。佛陀只轻轻地用脚一触,整块大岩石就弹向空中,裂成碎片。这些人十分惊讶,便问佛陀如何得到如此神力。佛陀答说,那是因为他的福德资粮之故。他们又问,是否有人比佛陀更强?『有的,』佛陀说道:『死亡。由于死亡,我将失去具足了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躯体。』佛陀总是开示,思惟死亡和无常是激励佛法修行的最好办法。
调伏心
75、
六字大明咒虽完善法,
念诵闲聊旁骛不得果;
念诵执着数量不得法。
专一观照心念诵嘛呢。
六字大明咒具有对治所有烦恼、带来不可思议利益的力量,但如果你不能正确专注地持诵,它就无法完全发挥运用。如果你在念诵时,常被身体的感觉、观看其他事物、和他人闲扯或妄想等事情干扰,咒语的力量就会如同一块沾满灰尘的金子,其光泽永远不会被察觉。即使你能在指间将念珠拨转地飞快,但这般虚有其表的修行又有什么用呢?重点并不只是不计代价地累计大量的念诵次数,也是为了对修行及其目的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为了得到念诵嘛呢咒的完全成果,保持身体的正确姿势而不随意晃动;禁语并只持诵六字大明咒,不说任何一句话;把心专注于观想上,不要被过去的记忆或未来的计划所干扰,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发愿仿效米勒日巴尊者,舍离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繁忙事务和无谓干扰,从心里驱除怠惰和烦恼,全力投入佛法的修行。如果你能如此修行,无疑地你的心续将得到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
76、
一再检视觉察自心念,
举凡所作皆入清净道。
成百教诫所集此精华;
总汇此一诀窍诵嘛呢。
佛陀法教的要诀在于调伏自心。如果你能调伏心便能调伏身和语,你自己和别人的痛苦将得到止息。如果你让心中充满烦恼,不管你身体所行、口里所说的是多么完美,仍离修行之道很遥远。
透过持续觉察一切思想和行为,可掌握自心。时时反观己心,一旦有恶念生起,便赶紧用适当的方法来对治;当善念生起时,将此善念的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愿所有众生都能达到究竟证悟,藉此来增长善念。在修行止、观时,住于这持续的正念中,最后即使身处在日常生活的纷扰当中,也能保持智慧的认知。因此正念是治疗轮回一切苦恼的基础。
佛法的修行可带你到不论在座上或座下,都住于相同觉性的境地。这是一切开示的精髓,少了它,不论你念诵了多少咒语或祈请文,做了成千上万的大礼拜或绕塔,只要你的心仍受到干扰,则丝毫无助于你去除烦恼障。永远别忘记这最重要的一点,持诵六字大明咒。
【结颂】
77、
首篇所说厌离末法行,
此言吾作自我训诫矣。
吾心深处直感此悲欢;
谨献予汝望能同悲感。
在此法教的第一篇中指出,末法时期的人们受到行为和烦恼左右而堕落的程度,显示世俗生活的毫无意义,并描述人们为了追求快乐所引致的毁灭性后果。根据佛陀初转*轮的教授,如果你清楚了知轮回布满了痛苦,那么出离轮回的决心就会在心中屹立不摇,成为修行佛法的基石。为了使人们转心为法,巴楚仁波切表达了他对轮回所感受到的种种哀伤与厌倦。
78、
非此,崇高见修汝具信,
智融出世入世二事业,
自他所欲善巧迎刃解,
若汝皆具容我致歉之。
巴楚仁波切谴责黑暗时期人们混乱和虚矫的行为,不是出于憎恨,而是为了发露和纠正己过。他也希望藉着表白来鼓励他人,从这时代的妄念中觉醒,并了悟佛法才是唯一解脱之路。
因此,第一篇背后的用意是要我们转迷惑之心向法。但巴楚仁波切随后也补充道,如果读者已超越了我们这个扭曲的时代,得到对佛经和密续中见、修、行的具足信心和成就,心里总是存着利他的胜念,并成功地将佛法的精华融入世间俗事中,那么巴楚仁波切要为他冒昧提出这些无关建言致歉。
79、
次言确立根本见修道,
虽则修证经验吾阙如——
传承遍智父子宝上师,
教言泽被所知即宣说。
小乘、大乘、金刚乘所有法教的根本架构都在解释见、修、行。巴楚仁波切谦虚地否认他对这三者有任何内证。实际上,他已经彻底修习、融会了龙钦巴尊者和吉美林巴尊者的大圆满『父子』传承。他已经达到完全证悟,并带给众生不可思议的利益。在这个论偈中,他无误地陈述了佛法修道的要点:如何认清妄念,摆脱它的控制,最后转妄为智。
80、
末言厌离促请修持法,
此说未解语义遗漏失,
然合诸佛菩萨所言教,
付诸实修必得大恩惠。
思惟轮回无尽的苦楚,将使你对这么多的苦感到悲伤和厌恶。这种感受将发展为想要从中完全解脱的强烈欲望。决心舍弃轮回会引导你得到这样的结论:你能为己、为他人所做的最好之事,就是修持佛法。你可能已经立下了诸多目标,但现在为了自己好,你必须决定哪一样才是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如果你将佛法视为最重要之事,将会明白修行佛法是不能延搁、稍候再做的。世上有多少人会在下一个钟头死去?你能确定自己不会是其中之一吗?在任何情形下,可以确定的是,不论你能活多久,浪费时间是不会从中得到任何东西的。
81、
此论前中后篇皆善言,
白岩胜利峰之成就穴,
往昔老友恳请难辞却,
五毒灼盛阿布沙波撰。
在一位弟子不断祈请之下,巴楚仁波切在札卡策佳写下此颂。扎卡策佳是位于东藏康区白岩胜利峰的一处洞穴,离西藏和中国古边界的康定不远。在这个有着高耸白皑峭壁的美丽地方,有很多天然洞穴,巴楚仁波切和五个弟子在此闭关。他也在这里给了许多教授,此颂即是其一,是他禅定证量的结晶。
阿布•沙波是巴楚仁波切广为人知的名字。在东藏俚语里,『阿布』是一个尊称。根据文字书写的传统,阿布也可诠释为『阿』和『布』两个字的组合。『阿』象征无生的空性,而『布』意指『儿子』,表示巴楚仁波切对所有众生的爱,宛如对亲生孩子一样。因为他对一切众生的伟大慈心和悲心,他也常被称做『仁慈的阿布』。
巴楚仁波切则说自己是阿布•沙波,以谑称阿布这个尊称。『沙波』的意思是某人穿着破旧衣裳——大多时候他的确如此。事实上,巴楚仁波切可说是一个已经完全把妄念这块布撕成碎片的人,不再把主、客体当做实存之物。诚如当时的成就者,也是巴楚仁波切弟子的堪布贤嘎所形容的:『巴楚仁波切已用智慧火焚尽五毒了。』
功德回向
82、
吾言一再絮叨又何如?
涵义精深无误引善德;
汝与我等三界众生俱——
回向所愿如法皆成就!善哉!
巴楚仁波切为自己絮絮叨叨这未经修饰的论颂而致歉,好似弹着一把破旧老琴般咿呀不成调。但仁波切仍坚持下去,是因为他的语意皆忠于佛陀的法教,没有任何错误。因此他讲述的内容值得谛听,值得学习和付诸实修。前面详述的三部分若具有任何功德的话,仁波切愿将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愿众生能遵循菩萨道而证得观世音菩萨的殊胜境界。
《决心出离轮回》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