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宗旨建立目标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之二十三(之二)
师法友团队
(4月21日)
【师父开示】
首先对个人自身学修来说,初学的人需要良师益友的指导和带动,从而学习佛法正知见和认识自己的习气;久学的人也需要良好师友环境的保护和影响,因为一般人都会“心随境转”,容易受环境中恶法的影响,只有大力菩萨才不受恶环境的影响而能够转化恶环境。如《大智度论》说:“问曰:“是菩萨大福德智慧力,应生边地、邪见家而教化之,何以畏而不生?”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成就大力菩萨,二者属因缘新发心菩萨。大菩萨为众生随所应度受身,不避边地、邪见;新发意菩萨若生是处,既不能度人,又自败坏,是故不生。譬如真金在泥,终不败坏;铜铁则坏。””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说:“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只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假令得生人中,圣道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遇善知识,还堕地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其实净土也是一个圆满、清净的师法友和合增上的团体,这个团体是佛菩萨已经建设好的,我们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加入进去就可以了。 【法师引导】
正报与依报
大菩萨可不分地域任运投胎转世度众生,新发心的菩萨就不行,不会投胎到恶劣的环境中。从个人修行来讲,应该有好的环境,靠环境的保护走上去。 人为什么会受环境影响?反省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在什么样的环境就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极少数的人不受环境影响。 环境是我们的增上果,是业力所感,包括父母家人朋友。你生在南方北方、国内国外,都是增上果,这些环境与自己内心的等流习气是互相影响的,造了业感得这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又受到影响。 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互相影响
如一个人乐善好施,他投生的家庭感得父母福报也不会太差,他又继续乐善好施,没有其它力量时他的等流就是这样。 怎样去改变?从当下改变,过去造的业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了,过去不知道原因在迷惑中,现在就要去经营增上环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想到哪里就到哪里。
【怎样感得师法友环境】
好学的心
当下已经得到了,如何保证自己生生世世都得到?刚才讲的好学求学的心,在这个环境中不要被安逸磨灭了好学求学的心。有好学的心,从每个人身上都可以学到东西,每天都有收获进步。你的心有没有那么宽广,是界定在跟某几个人学、或是只跟师父一个人学?佛看众生都有佛性,我们看众生都是凡夫、业障深重,所以我们就是凡夫。能不能策发自己向每个人学习的心呢?能就会现法乐住,体会到这个环境的殊胜,你会不要它吗? 寻找和建设良好的师法友环境
“因为一般人容易“心随境转”,有基于此,为避免负面影响,发挥正面作用,要寻找和建设良好的师法友环境,使自己的心常常随着善境转。比如一个人念经,跟参加寺院法会一百个人、一千个人同时念经的作用和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在法会之中,能感受到身边的同行善友,内心是那么清净、那么善良、那么和谐。虽然大家来自四面八方,学佛的程度和层次也是参差不齐,但是内心是能够相通的,大家都能够很好地发心,参与法会当中的每个环节:做早晚功课、念经、研讨、交流,以及护持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满心的欢喜快乐。这说明什么呢?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在自己身心上的落实,不论出家僧众还是在家居士,在法会中都容易感受到三宝对自己的加持。这点很重要、很重要!” “就像一颗树,要有肥沃的土壤、富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充沛的水分、发达的根系、粗壮的枝干,才能够开花、结果。同样的道理,如果佛是果、菩萨是花,那么声闻、缘觉就是枝叶,出家僧众是树干,在家居士是树根,其它一切众生,犹如大地、阳光、空气和水分。佛果的成就,离不开一切众生,离不开清净的师、法、友和合增上的团队。” 这个比喻跟前面讲的一切众生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要成长不能离开阳光空气和水分,这就是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如何观待自他的问题。
去净土也是团队增上生
“求生净土的修行者在没有往生之前,如果有良好的师法友环境的保护和影响,更易于断恶修善、积集资粮、往生净土、莲品增上。如果乘愿再来娑婆世界继续学修佛法、积集资粮,就更需要良好的师法友环境,不仅今生需要,来生也需要,因此不但要为今生积极地建设良好的师法友团体,还要为来生打基础、作铺垫。” 每个人的目标不同,有的人希望一直为人,在人间增上,有的人希望往生净土,往生净土的根本在信愿行。藕益大师说能否往生净土全凭信愿之有无,能达到哪品全凭持名之深浅。 跟环境有什么关系呢?根本是信愿行,辅助的就是经营好的环境,没有好的环境你也去不了净土。 两个故事
一是佛度不了的人,佛的弟子罗睺罗能度化,这是个人的因缘不同;
二是优波鞠多尊者降伏魔王,因为众生的烦恼不同,也要有特别的因缘度化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