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宗旨
——理念课要点笔记(七)
(3月8日 一、继续研讨,同学汇报 【同学汇报】:依师长的心愿建立人生宗旨,从承担的工作中去体会实践佛法,把自己融入建立汉传佛教修学体系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人生宗旨;依师学法建立人生宗旨,把学的法在生活中思惟观察实践,而不是逻辑推理,在学法实践的过程中建立人生宗旨。 二、碟片导视,体会内涵 (一)以何心态看《孔子传》 (二)重点体会 1、 【环境需要】 (1)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礼崩乐坏,鲁国有三家大士执掌国政,有三个人在谈话,说要改变现在的这种混乱,唯有圣人出世。孔子听到后受到很大震憾,心心念念思考什么是圣人。 【外缘启发】 (2)佛为王子时出宫游玩看到生老病死,不是偶然的,是天人示现生老病死。天人寿长,知悉达多太子必成佛,但担心太子被王宫生活所迷,于是示现生老病死,佛最后的菩萨生也是这样由外境来启发。示现的天人也一定是受到佛的加持的。乃至八地菩萨,佛会加持他从其境界中出来,告诉他要成佛你还有什么不具备、没达到。 (3)所以一个人人生宗旨的建立必定要靠外缘。当我们根基成熟时,佛度化众生不失时机,随时会加持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孔子听到要想国家稳定、社会稳定,必定要圣人出世,他的决心就被启发了。这种境界与六祖开悟的境界是一样的,菩提心就发起来,甚至更高。 【恶友障道】 2、 (1)孔子去问左太使什么是圣人,左太使告诉他周公的不凡,正此时,他的吹鼓手朋友们出现,叫他去挣干肉。 恶友出现时必定是对我们好的,吹鼓手朋友对孔子说,你不是要分担母亲的劳累吗?左太使看到这个情景说:“你去挣你的干肉吧。”然后就走了。 (2)菩萨怖畏恶友强过毒蛇,我们很容易沉迷于五欲和世间安乐。恶友不一定张牙舞爪很凶恶,而是在我们与善知识的心灵要沟通时,恶友就出现了。这就是障碍,菩萨发心,魔军就会来干扰。 魔军不一定对你很凶恶,会在你身边对你很好,带你顺着五欲走而不是修行的大道。常常你累了,有人就对你说你不要上殿了,休息吧;或者说我这里有好吃的、好玩的,你来吃来看一看,玩一玩吧。所以菩萨发心时最大的障碍就是恶友。 菩萨发心时,魔宫都会震动。 师长加持 3、如何成为圣人离不开善知识的加持。 (1)恶友出现时一个重要的人物也出现了,孔子的母亲。母子间话并不多,但心的感应、相应非常感人。母亲一直策励他走大道,而不只挣点干肉,这才是真正的菩提眷属。 (2)父亲留下来的剑是身份的象征,孔子同父异母的哥哥孟皮来要走了剑,因为孟皮腿脚残疾,国人都瞧不起他,他本来是个厚道的人,但他的母亲一直跟他说要他来把剑要走,这样他在国人面前就可以说自己是一个士人了。 (3)我们非常容易被外在的东西迷惑,建立一个外在的宗旨,而没有真正的内心建立宗旨。 (三)法师总摄 (1)一个菩萨的发心不是只有一因一缘,而是多因多缘,广论中讲发心有四因四缘,“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我们也要立志成为圣人:经常观察众生苦,圣教衰落,才能从内心生起承担众生苦的发心。直下承当!担当! (2)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是孔子发菩提心的一个因缘。我们要观察众生的苦,众生现在不再衣食馈乏,但内心的苦更深,沉溺五欲、精神的空虚。 (3)良好的师长,同行都是我们发起菩提心,建立人生宗旨的外缘,我们要结合佛法观察思惟,才能发起担当众生苦、荷担如来家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