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贪嗔痴慢疑以及见思烦恼等等,就等于这个泥沙一样,这些像泥沙那样的烦恼,你把它伏下来,不让它起作用。又好比石头压草一样,把这草压下去,不让它再生上来,这就叫作伏烦恼。
把烦恼断了,叫“断烦恼”
断烦恼是更深的功夫,断烦恼就是这一桶的泥沙全部清除得干干净净,桶里面的水都是清水,从上面看下去,就看得清清楚楚。你把这烦恼断尽了,等于把这泥沙全部拿掉,干干净净,这个时候叫作断烦恼。
你把这样的烦恼全部断尽了,证了阿罗汉了,叫作无学的地位,证了阿罗汉就无学了。
善知识难遇
过去古大德有一句话这样说:“欲知山前路,须问过来人。”你要想修行,首先要问这些祖师大德,他把修行经验都写在书里。现在这样的大德很少了,在这世间不能说没有,但我们很难遇到。能够遇到这样的大德,他是过来人,他有经验,告诉我们这样修行就比较容易成就。你要去九峰山,有来过九峰山的人,你问他九峰山从哪里走,从哪里拐弯。我们按照成功了的经验去修行,就容易成就,这叫善知识,善知识是很难遇的。
修行修心,成佛是心成佛
修行主要就是修心,成佛是心成佛,这个身体不能成佛,无论佛说什么法,他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把自性里面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大类的障碍除掉,除尽了,你就成佛了。
修行的目的,是要修心。一天到晚观察这个心,不让这个心念向不好的地方去想,那你就有一点修持功夫了。因为我们这个心一不小心就胡思乱想,一乱想就想到坏的地方去,身体和口就要向坏的方面去造业。如果向好的一方面去想,口业和身业就会向善的方面,去造善业。
“业”起于“心”
善业恶业完全是归于你的心念,思想正确,你的行为就会正确;思想不正确,你的行为就不会正确。
修行是修心,成佛是心成佛,开悟也是心开悟,所以我们放蒙山咒里面不是有这么讲吗?“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都是唯心造。天堂也是我们这个心造的,地狱也是心造的,作十善业就是天堂,作十恶业就是地狱,这都是我们心去作的。
心是身体的主人
所以我们这个身体是我们的心去用,心是身体的主人,要叫身体作善,身体就作善业。要嘴巴讲善的话,它就讲善的话;要嘴巴讲坏的话,它就会讲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身行善身造恶在于会用不会用
这个身体看你会用不会用,会用,是一切善之本;不会用,也就是一切恶的本源。做一件善事也靠这个身体,做一切坏事也是靠这个身体。
嘴巴也是一样,看你会用吗?会用,用嘴巴来讲经说法,讲好话,讲善话,劝人家的话,那就会用了。你这嘴巴不会用啊,整天讲假话,讲毁谤人家的话,自赞毁他的话,讲妄语绮语等等,那这嘴巴我们就不会用了。
钱不害人,害你的是自己的心
外面的物质也是一样。钱也是一样,有人说我这个手不拿钱,那就错了,为什么这个手不拿钱,钱不会害你的,害你的是你自己的心,不是钱。这钱如果会用呢,建寺庙要钱,开条公路你也要钱,印一本经书也要钱,塑一尊佛像也要钱,去乘车也要钱,看你这个钱会用不会用啊。会用,这个钱的功德非常大,不会用,这个钱也会造非常大的罪业。世间上的人,有钱的人不懂得用这个钱,乱花,吃喝嫖赌,这个钱就造无量的罪过了。
知识不能向坏的方面发展
你可以把你的知识,你所学来的文化向好的方面去发展,那就有用了。你如果把这个文字学来向坏的一方面去发展,也会引导很多人走向坏的道路,所以这个文字也非常重要。就看我们会用不会用,如果不会用呢,那这文字也是害人的;会用呢,这个文字就有无量的功德。
用文化弘扬佛法,用得对
我们文教部师生文化知识这么高,来我们福鼎弘扬佛法,这样的文化实在用得对。如果不是这样用,很多人大学毕业去做杀生、偷盗、邪淫这些不正当的事,用知识去发展这些不正业,也就害了很多人。
会用时间的人,他很快乐
时间也要看你会用不会用,你如果不会用,感觉一天到晚无聊;会用功的人一天到晚时间不够用,连吃饭的时间都感觉到安排不出。除了静坐以外,还要看经书,还要做些什么,七安排八安排,他就感觉非常快乐,他内心就很清净。不会用的人他一天到晚什么东西也不学,东走走西走走,把时间空过了,他也很无聊,感觉到非常烦恼。
生老病死谁人替,修行靠自己
有句话说“生老病死谁人替,酸甜苦辣自承担”,意思是说修行要靠自己。别人如果有办法代替我们修,那我们不必修,佛菩萨就给我们度上去,没这回事,必须要靠我们自己去修行,要通过修行你才能证得。用一个比喻来说,生病了,能不能你代替我病啊,你不吃饭我代替你吃饭,这是代替不了的呀。各人的生死各人了,佛只能把修行证果的经验告诉我们,修行你自己去修,佛菩萨他只能指出道路。
终日数他宝,自无半分文
如果不修行,你就得不到什么,佛经里有句话说:“终日数他宝,自无半分文,如法不修行,其过亦如是。”比喻像银行里的点票员,一天到晚都在点票,自己连一分钱都没有。不修行的人和这点票员一样,一天到晚都看佛经里的道理,但是他不照做,不照做你永远得不到什么东西,就是这个道理。
要惭愧,但要尊重自己
智行法师开示里讲:“上慕诸圣,下重己灵,痛念我与诸佛同一心性,彼何以圆证三觉,我何以久轮六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佛性和佛是一样的,没有两样。上慕,慕是羡慕,羡慕已经成佛、成菩萨、成阿罗汉的这些圣人,我们非常羡慕他们。下重己灵,我们也要重视我们的佛性跟佛菩萨一样,要尊重己灵,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要尊重自己不要瞧不起自己。“痛念我与诸佛同一心性”,痛念自己的心性和佛的心性是一样的,佛菩萨在没有成佛之前和我们一样,也是凡夫,我们现在还作凡夫,和佛菩萨相比之下我们非常惭愧,要起这种惭愧心。“彼何以圆证三觉”,三觉就是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三觉他已经修圆满了。我们到现在还轮回六道,这样一想我们就起惭愧心,就会起修行的心。
要反邪为正,转染成净
我们从无始以来到现在这心性还在轮回六道,我们现在已经觉悟了,懂得佛法道理了,从现在开始要断恶修善,反迷皈悟,要反邪归正,转染成净。
修行目的叫我们回头,回过头来,现在开始我们不做恶事了,要行善,要断恶修善。以前种种的迷惑,我们现在要觉悟了;以前种种的邪知邪见现在要正知正见;我们要把以前心里种种的染污去除,要保持清净心,这就转过来了,总要转一转啊。
生死转过来就是涅槃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意思是说我们这个心性,一转过来,凡夫就变成圣人了,原来是有生死的,一转过来就涅槃了,好像我们手背和手心一样,翻过来就可以,谁做到了谁就成就。
心邪成魔,心正成佛
修行目的就是把这心念转过来。一念之差就堕落,三恶道的众生都是这心念错误。心邪成魔,心正成佛,魔和佛主要在心念上转一转。
佛性摩尼宝,轮回掉厕所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但是我们把自性迷了,到现在流落在六道轮回,好像一个摩尼宝珠扔在厕所里,经过长时间还在厕所里。现在遇到善知识,说厕所底下有一个摩尼宝珠,我们用尽办法要把这摩尼宝珠拉上来,把它洗得干干净净,这摩尼宝珠可以随你意,你要金银财宝,它就马上会变化金银财宝。这是比喻我们的自性如果通过修行,把自性里面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大类障碍全部除掉了,这个时候就恢复你本来面目,你就有能力千变万化。本来我们的自性已经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但通过修行你才能够显现,我们的自性等于这个摩尼宝珠流落在六道轮回里,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来受生死,生生死死没完没了。我们遇到佛法,从现在开始要觉悟,应该去修行,去断惑证真。
并非没太阳,是被云遮住了
再说个比喻,我们的佛性就比喻这个太阳。像今天这样下雨的天气,很多人说今天没有太阳,不对,有太阳,你坐飞机从这个云一上去上面有太阳。我们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不能说没有佛性,佛性被烦恼遮住了,烦恼就比喻这个云,云把太阳遮住了,太阳显不出来。通过修行,突然间一阵大风把这云吹掉了,那太阳马上显现。我们如果遇到善知识来引导,使我们把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断掉,到成佛时候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就全部显现,但没有修行,那是得不到的。
这儿的年轻人,将来当大法师
我们这里有很多年轻人,有的出家,有的是年轻居士。过去有句话说,龙子不可欺,小龙长大了能腾云驾雾,他力量很大。还有王子也不可欺的,他长大了会当皇帝的。我们年轻的小沙弥也不能看轻他,他长大是佛门龙象,会做大法师的。大家要相互尊重,希望我们今后年轻的居士要做大居士,年轻的小法师将来当大法师,最后我希望:文教部师生、各位居士、各位法师弘扬佛教教育,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今后为佛教事业做出更大贡献,谢谢!
(完)
《破迷开悟 离苦得乐(德行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