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行法师开示录
因 缘
闽东佛学苑女众专修班于2003年4月19日春游假日朝礼浙江瑞安龙翔寺,全体师生于清晨五时半出发,四十余人兴高采烈。龙翔寺住持信行法师特别高兴,派专人在路口迎接,接到客堂休息,即为大家讲了开示并介绍了他的上师清海和尚的经历,并邀请傅老师下午为大众讲讲当年在海公上师①身边所见闻的事迹。宗教局领导也来看望大家,并和傅老师亲切交谈。中午,信行法师热情地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给年高的傅老师准备好午睡休息的寮房,并陪同全体师生参观各殿,顶礼每位佛菩萨及本尊护法。下午,在宗喀巴大师殿,全体师生与寺内僧众及特地赶来的大众居士同修海公上师传承的《文殊五字真言念诵法》仪轨,声音和雅,法器齐鸣,使人沉浸在特别殊胜的感受中。接着信行法师请傅老师为大众开示,由于时间关系,傅老师简短地讲了些他当年在海公上师身边所见闻的一些小故事,他说由于那时自己年轻,一味沉浸在海公上师慈爱的怀抱中,未能深知海公上师深深隐藏的种种功德大海。
临别时,信行法师一再邀请我们待扩建工程完成后一定要去住上几天。
上车前,信行法师又请傅老师合影留念。
这次极有意义的春游使全体师生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启发,学生们看到信行法师对傅老师的热忱亲切及傅老师对信行法师和出家僧众的至诚恭敬,深为感动和赞叹。有位学生说:“我今天才明白,傅老师对出家人是如此的恭敬,平时给我们指出缺点,完全是一颗为了振兴正法的菩提心。”
当汽车返回佛学苑时,暮色已临,第二天傅老师听到汇报:“昨天学生们个个高兴得不得了! ” 注①:海公上师即能海上师,亦即清海和尚之师。
——————————————————————————————
开 示
我是浙江本地人,说起来很惭愧,出家也有二十多年了,但学的东西很少,自己呢智慧不够,福德不够。
我八一年去五台山受戒,礼清海上师为得戒和尚,后来也是我学法的师父。因为我的文化较低,初中都没毕业就出家了,出家以后开始觉得出家就是念经,后来到五台山受戒以后,听上师说第一先学戒律。假如没有戒的话,定谈也不用谈,慧更不可能。我们开始听讲《四分戒本》,然后呢就是海公上师从四分律藏里辑出来的,根本阿含有四本,后来还听了海公上师译的《律海心要》,是藏地一切有部的精华,有四本。咱们汉地是用四分律,藏地是一切有部的。《律海心要》是宗大师造的,当时智慧幢法师作广解,戒律方面学了这些。定的方面咱也谈不上,上师把海公上师写的《基本三学》前后都讲完了,同时也讲了《现观庄严论》,海公上师翻译的是《现证庄严论》。观是因的意思,证就是果,其实因果一样的,一个东西,后来又讲了一部《俱舍论》,《俱舍论》跟《现观庄严论》是前后讲的,今天讲这个明天讲那个。
海公上师主张,藏地也很主张,初学的修行人,第一个知见先摆端正,为什么?汉地的学习跟藏地的学习不同,藏地学习先学因明,然后学现观,学中观,中观学了以后就学《俱舍论》,《俱舍论》别人认为是小乘的,海公上师不认为是小乘,认为是根本乘,也就是佛教的根本。没有根本的话,大乘、无上乘、密乘根本不能建立。
戒律呢?咱们汉地出家以后剃了度,可以穿出家衣服,然后若干年,因缘成熟后就可以受三坛大戒,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同时受的。真正按印度、藏地的传统,像这种做法也是不同意的,藏地呢?今天出家今天剃头先受沙弥戒,沙弥戒受完以后才开始披衣披袈裟,咱们这些衣服是古代汉地俗装,印度或藏地,他们的袈裟就是衣服,你出家人剃度以后没袈裟穿,你穿什么衣服啊?剃度先受沙弥戒,沙弥戒学完了就学五大论,学好了以后看你年纪差不多了,各方面比较成熟了,然后可以受比丘大戒,比丘戒受完了以后,再看你各方面,你对佛法的行持,就是修行的水平。需要的话,再受菩萨戒,菩萨戒最起码菩提心要发起来,思想中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二位,把众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的话才能受菩萨戒。不然的话,咱们说是菩萨吗?是菩萨,能持不能持,持什么戒根本不知道。
现在我们说来很惭愧,全国来说,男众比丘啊,沙弥啊,对于戒律方面比较松弛,真正学戒的没几个地方;尼众这一方面可能比男众要强一点,要好一点。现在学戒的比较多,风气比较好。
咱们要想行菩萨道,必须先发菩提心,菩提心发了以后受菩萨戒,在受菩萨戒的同时可以灌顶,灌顶必须先受菩萨戒,不受菩萨戒不能灌顶,最起码要受菩萨戒才能学无上乘。比如说三皈五戒好像地基一样,地基打好,然后呢,受沙弥戒,像五戒这些都是第一层,第二层就是比丘戒,菩萨戒,第三层就是无上密乘戒,地基打得越结实,我们盖的房子越坚固。
现在有个什么风呢?一说藏传佛教很殊胜,大家都超标,超什么标呢?一学无上密法什么都不用了,也不用持戒了,也不用学什么啦,就念个咒,修观法就可以,这可以吗?也可以,可以有可以的条件,比如像密勒日巴,他就一心一意地依止上师,上师叫他干啥他就干啥,这样的才可以,而且上师不管对他怎么折磨,其实是消除罪障,他也没有一点邪见,而且还很欢喜消除自己过去所造的业,欢喜接受这种苦,这种苦效果最大,苦受得差不多了,身心干净以后,上师给他传法,修不多长时间就成就了,有这样的根机,有这样的毅力,完全可以。
像我们这样,你看出家了,说来很惭愧,我十六岁出家,现在四十二岁了,二十几年了还是这样,有时看看自己,脸上特别烧。
末法时代的特点,行不稳,心特别高。我的出家师父问我,说你们这些学法的人,说密宗提倡即身成佛,你们想现在修即时成佛的法,现在修了马上就成佛,哪有这么容易啊?释迦牟尼佛出家修行,五年参学外道,六年苦行,之后才在菩提树下成佛的。像咱们这样的根机,你想几天、几年就能成佛了,不可能的,咱们还得把地基先打好。
比如戒,咱们受三皈依,三皈就有三条戒律,大家学过也知道,第一条,皈依佛,宁舍生命,不得皈依天魔外道。一般民间老太婆,她学佛了以后,今天在三宝面前皈依,皈依了到山门外马上去神庙点灯磕头了,一出去第一条皈依佛这个戒体就死了。平常有什么事情怪佛菩萨不保佑她,你皈依戒体都没有了,你怎么能得到加持啊?比方说,中央电视台二十四个小时都在播放,你刚把机器买回来,刚打开电视机,你把遥控器摔坏了,你怎么开啊?电视台信息接受不到了,加持也是这样,第一个咱们皈依佛,好多人对皈依佛的意义不懂。
皈依法,宁舍生命,不得皈依外道典籍,你学了佛以后,除了释迦牟尼佛说的三藏十二部经典你可以学习可以修,可以受持,不能皈依外道典籍,但是好多人不行。现在世间上很复杂,有些气功师学嘛学几天,看几本经书,东凑西凑的像李洪志一样的,凑了几本书,法*,自吹他的思想都超过佛了,这种人崇拜的人还特别多,你懂点佛法的话就不容易上当了,就因为好多人不懂佛法是怎么回事,别人说几句呢就莫名其妙了,就散布谣言,说他是佛中之佛了,比佛还要佛,超过佛是什么人啊?魔,魔才以为他比佛高,其实没有啊。波旬魔王他的能力、他的福德、他的智慧还不如一个罗汉,咱们知道佛法的人就知道怎么行。
又如僧,现在好多人说出家人啊都是乱七八糟的,有些人光看不好的,不看好的。世间上也有各种行为不端的,行为端正、心地善良的也多得很。出家人里也有些出家人,小庙比较多,我们上师就说小庙是什么?小庙就是变相的还俗,比如一个寺院里,一个老和尚,七老八十了,来一个小和尚,哎呀,像宝贝一样的,马上给他教早晚功课,敲打唱念,一学完可以做佛事赚钱了,钱赚了以后,小孩不懂啊,他以为出家人就这么回事,就是学功课学经忏,就可以作为赚钱的资本了。佛法那么伟大,他不知道。像这样好多。咱们从开放以来,每年全国各地受戒很多,现在出家人都没有哪几个读大学的,懂了些佛法却被社会上的金钱淘汰,这种呢都是因为没有受过如法的教育。
从去年开始,《音声海》寄来以后,我们看了以后,给大家,因为我们这里每月初八会供,会供居士有一二百人,有的时候两三百,送给他们看,他们说《音声海》特别好,这样子弘扬佛法特别好,这个傅老师功德无量。
咱们就是现在心向往之,以后咱们把道场建好了,我也想像你这么大年纪了,这么好精神,我们想想惭愧,我在五台山收徒弟也不少,有些现在上佛学院了,有的在五台山又建了寺院,再过两三年后我们这里慢慢就会好起来,现在当地的政府比较认可,因为我们这个寺院在温州地区影响比较好,第一,咱们比较本分,第二,不需要赶经忏,我们念《毗卢经》、《药师经》,别人给多少钱我们收多少钱,再多我不嫌多,再少我不嫌少,就是随缘的。
你把念经变成了出卖定价格的话,那变成商品化了,咱们念经,你钱给多少,你放心,因为我们都用来建寺庙。寺院建起来的话,每个人进来磕几个头,看看生欢喜心,你们也种福田,所以咱们建寺院也是为了大家。
密宗呢在南方确实不那个,温州普明寺仁善法师,他那里建立的比我这里还早几年。我们从九五年开始,当地政府认可为宗教活动场所。这几年来,我们念经方面、修行方面,我们的功课、整个的佛教寺院的设施都是和海公上师法流同样的,每天早上念经就是《上师供》、《五字真言》、《真实名经》,还有毗沙门,还有我几个徒弟,从五台山下来的十多年的,灌顶的,念《大威德》,初一、十五是念《五大金刚》。每天我们早上三点十五分开始敲钟,三点四十开始念经,念到六点半吃饭,每天这样。
九八年请了多识活佛,在这里讲了二十来天的经。我…
《信行法师开示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