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习气,性德,解脱门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三讲记 - 十一 主方神众——依循内在性德的指引▪P2

  ..续本文上一页事不起任何分别心,就能将分别识转为妙观察智。

  

  

「周遍游览主方神,得所作事皆究竟生一切众生欢喜解脱门。」这里的「所作事皆究竟」其实并非指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求圆满成就,而是指需尽心尽力去做每一件事。很多事我们是无法做到圆满,也无法做完的。譬如吃饭,你有可能今天吃完饭,从此以后再也不吃饭了吗?就算我们将所有的愿望与理想实现,可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你能料想得到吗?世事无常啊!所以做事不要太期望于完美圆满,只要尽心,做十二分是圆满,做三分也是圆满,此即「所作事皆究竟」。

  

  

那么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才能「生一切众生欢喜」呢?这就要顺应时代的需要了。五十年前能令众生欢喜的事,不见得在五十年后众生还喜欢哦!所以我们要有所变化。学佛人的活泼就在此处展现,他不被意识形态所局限,能随缘遨游、任运自在,这样才能快乐。

  

  

尔时,遍住一切主方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方神众,而说颂言:

  

如来自在出世间 教化一切诸群生

  

普示法门令悟入 悉使当成无上智

  

如来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是为了开示众生,令其悟入佛之知见。

  

如来是指自性。自性十分自在,而且尽虚空遍法界般无所不在,为一切众生普遍展开示现法门,令众生感受到真实生命的存在而成就无上智慧。

  

  

神通无量等众生 随其所乐示诸相

  

见者皆蒙出离苦 此现光神解脱力

  

佛所示现的无量神通业和众生的数量一样多。然而,如果众生的善根不够,便无法见到佛的示现,也就无法出离了。

  

  

佛于暗障众生海 为现法炬大光明

  

其光普照无不见 此行庄严之解脱

  

这首偈,乃言众生都被无明暗障所覆盖,佛将真理的火炬高高举起,展现大智慧光明照耀世间,令众生明白自己处在黑暗愚痴中,而能觉醒出离。

  

  

具足世间种种音 普转*轮无不解

  

众生听者烦恼灭 此遍往神之所悟

  

这首偈可以拆成很多组对句,大家可以体会其中的甚深法义。

  

  

  

一切世间所有名 佛名等彼而出生

  

悉使众生离痴惑 此断迷神所行处

  

「一切世间所有名」是指世间一切的众生,「佛名等彼而出生」,是指佛名和众生的数量一样多。为何需要这么多的佛名呢?这是一个关键处,我们对此要能通达。因为众生所悟之处不同,所以佛名就有那么多,换句话说,你在此处觉悟,佛就在此处出生;在彼处觉悟,佛就在彼处出生;各人觉悟处不同,当然佛名各有所异。

  

  

若有众生至佛前 得闻如来美妙音

  

莫不心生大欢喜 遍游虚空悟斯法

  

「佛前」指觉悟的境界,「如来美妙音」指自性的韵律及脉动。既然觉悟了,你就了生死出三界,此时便可感受到,原来自性的脉动如此澎湃啊!

  

  

佛于一一刹那中 普雨无边大法雨

  

悉使众生烦恼灭 此云幢神所了知

  

佛是觉悟。为何一位觉悟者能在一刹那雨无边大法雨?因为他已扣住佛法的根本。

  

  

一切世间诸业海 佛悉开示等无异

  

普使众生除业惑 此髻目神之所了

  

「业海」是众生所造下的苦果。造业是现行,如正在骂人。众生现在所受的苦报都是由迷惑中来,易言之,先起惑、造业,然后身受苦。常有人搞不清楚这部分,认为虽然起惑了,但身体并没有付诸行动,这样就不受果报。从小乘的立场来看,这并没有错,小乘的戒律认为身业、口业犯戒才是造业,意业起惑不算。但是,以大乘来讲,你一起惑,就是造业了,而且也要遭受果报。譬如你与别人争执,表面上装作没事,其实气在心里,这样你心中已有恨的因素存在,如此所招感来的果报将导致下辈子长得很丑。而先前争执所造的口业,其所招感来的依报,可能是下辈子再见面时会被骂上两句。所以,起惑→造业→受报,这是必然的真理。

  

一切智地无有边 一切众生种种心

  

如来照见悉明了 此广大门观世入

  

「一切智地」是指佛果地。自性能通达无边的佛境界及一切众生的种种心念,这是普观世业主方神的解脱门,我们也可从此下手修行。

  

  

佛于往昔修诸行 无量诸度悉圆满

  

大慈哀愍利众生 此遍游神之解脱

  

「佛于往昔修诸行,无量诸度悉圆满」是自受用的部分;而「佛于往昔修诸行,大慈哀愍利众生」,是为了利益众生,这是属于他受用的部分。在此偈中,自受用、他受用两者并存。

  

  

《习气,性德,解脱门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三讲记 - 十一 主方神众——依循内在性德的指引》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