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十七道品的修证意义(坚行)▪P2

  ..续本文上一页顺抉择分是由二个部分组成。从唯识的角度来说 ,这暖、顶二位主要修四寻思:即名、义、自性、差别。这四寻思 ,就能证得暖位与顶位。

  当我们用四寻思思考一切法 ,思考之后 ,就会对这个事物产生一种重新的认识——如实智。这四种如实智的成就 ,主要在忍和世第一位。所以 ,当我们到了世第一位 ,就能成就世问人所不能得到的智慧。虽然这时根本智还没产生 ,但它的影子已经出来了。

  在暖、顶、忍、世第一这四位 ,通过修五根、五力之后 ,起四种寻思 ,成就四种如实智 ,它的结果就会使我们进入见道的状态。

  六、七觉支

  七觉支 ,即七种能够使我们觉悟的因(法门) ,觉悟就是证得宇宙人生的真实 ,也即见道 ,所以七觉支的果 ,就是见道 ,它的内容虽有七种 ,但可以把它简单的分为五个部分。1、觉所依支 ,觉悟之生起是要依止正念 ,也即正念是觉生起之因 ,所以我们要想成就智慧 ,首先保持正念 ,从正念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智慧;2.觉自性支 ,觉悟的本身 ,即见道的这种智慧 ,指的就是择法;3、觉出离支 ,通过这种觉悟的力量 ,使我们从困惑、生死中解脱出来 ,这就要靠精进;4、觉利益支 ,当我们见道之后 ,会给我们带来法喜充满的利益;5.觉无染支 ,无染支有三种 ,即轻安、定、舍 ,这三种也是我们觉悟、见道的几个部分。

  为什么说无染污有三?因为轻安是使我们产生无染污的因缘。一个人在无轻安的状态之下 ,就会生起种种杂染 ,种种烦恼 ,种种痛苦;造种种业。如果一个人有了轻安之后 ,他的身心就会很安祥 ,就不会产生诸烦恼杂染。而轻安的产生要依止定才能生起 ,而定的特点就是舍 ,就是一种平等平衡的状态。所以这里说的轻安、定、舍三种是我们证得真理的重要条件 ,也是我们摆脱染污的重要条件 ,因此说这无染义有三种。

  六、八正道

  八正道的内容 ,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种。八正道在我们修学佛法中非常重要 ,是我们趣向解脱的不二中道。佛法的一切修行都没有离开八正道 ,八正道在这里是指修道位 ,这八正道在修行当中对治障碍 ,是根据它的不同功用建立起来的。正道详细说有八种 ,把它简单归纳为四种。

  1.分别支 ,我们知道正见的建立 ,不能离开对世同一切法的认识。虽从世间法去认识 ,但这种正见是属于出世解脱的内容。正见是在见道位中 ,以无分别智亲证真如。

  2.悔示他支 ,即给别人说法。指的是正思惟 ,就是我们把佛法转化世间人所能接受的一种方式 ,也就是在正见的基础上 ,起后得智 ,然后思考用语言教导他人。

  3.令他信支 ,指令别人信仰你所悟到的佛法。此有三种:①正语 ,包括二种:a、真实语言;b、利他的语言 ,正语就是要远离妄语、两舌、恶口、倚语;②正业 ,即清净正确的身、口、意三业 ,这就要远离不善的三业。③、正命 ,即要选择正当的生活方式 ,不能不择手段追名逐利。当一个人有了正语、正业、正命后 ,世间人才会信受你 ,才会接受你所说的佛法。

  4、对治障支 ,在八正道中 ,能对治障的就是精进、正念、正定三种。精进对治懈怠 ,正念对治邪念 ,正定对治散乱、掉举。

  这八正道简单说就是四类 ,详细说就是八种。令他信支里边 ,主要表现的就是见、戒、远离 ,这几方面都做好了 ,就能做到令他深信正语、正业、正命这三种。表示一个人在见、戒、远离这三方面的成就具足 ,才能使别人信受 ,即一个人具足正语之后 ,在议论说话 ,在研讨佛法的过程中 ,别人才相信你这个人有真正的智慧。因为你所说的话都是真实的 ,对别人有真实的利益。反之 ,一个人没有正语、正见 ,就没有智慧 ,就会出现邪语损害别人的话。当一个人有了正业之后 ,就不会做邪业 ,他的身口意三业都能够如理、如法地按佛制的戒律去做 ,这样别人才会相信你 ,一个人只有具足正当的谋生手段 ,如出家人 ,通过乞食 ,通过接受别人的供养 ,不起贪心 ,人家才会相信你这个人对名利什么都看淡了 ,否则 ,人家就不会相信你 ,就不会恭敬你。

  正精进等三是属于对治障这一部分内容 ,此对治的是根本烦恼、随烦恼及自在障这三种:①根本烦恼有贪、嗔、痴、慢、疑、恶见;②随烦恼指昏沉、掉举、放逸、懈怠等;③自在障 ,即我们成就神通、智慧就会自在 ,但有障碍就不能成就 ,不能自在 ,自在障即影响我们自在的一种障碍。在三种里边 ,正精进能对治根本烦恼 ,为了对治这些烦恼 ,我们要精进地勤修道 ,正念能对治随烦恼 ,这就要时时保持正念。安住在止的状态中 ,这样就能远离昏沉、掉举等;正定主要对治自在障 ,即正定能引发神通等诸胜功德。

  总之 ,三十六道品是佛陀慈悲心的流露 ,智慧的显示 ,只有大彻大悟、悲智双运、自觉觉他的佛陀才能说出这样微妙的法门。我们能听闻到这些妙法 ,实乃宿世修积的福德因缘。我们有这样好的因缘 ,就不要坐失良机 ,好好用功办道 ,使佛法发扬光大。只有这样 ,才不会辜负佛陀大慈大悲的心和善知识苦口婆心的教导。

  

  

  

  

《三十七道品的修证意义(坚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