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三阶教
首创三阶教于相州(河南省安阳县)法藏寺的信行(西元五四○─五九四年),他以为作为末法众生的罪恶凡夫,在心的深处,虽有恶的存在,然由于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故对一切善行法门,不应加于取舍批判,均宜普信普归,即可消灭无始以来的罪障。他自己舍戒服劳役,于隋文帝开皇三年(西元五八三年)在相州光严寺,依据无尽藏行,建立了作为布施行的修行法制。又于开皇九年,受文帝之召,入住长安的真寂寺,著作有《对根起行三阶集录》、《三阶佛法》等凡三十五部四十四卷,说明了他的教义。他在长安,置有化度(真寂寺)、光明、慈门、慧日、弘善等五寺,以弘其法。开皇十四年五十五岁示寂。
信行将一切佛法,分类成为:第一阶的一乘佛法,第二阶的三乘佛法,第三阶的普法佛法,隋以后的当时社会,适当末法之时、秽土之处、破戒破见之人,应依第三阶的普法佛法来作救济。更进而设立称为「无尽藏院」独特的经济施设。主张不以尊信阿弥陀佛,而以读诵《法华经》之一经,作为末法的救济法门。同时说出了在末法时代没有正法治化的王者,也没有正法住持的僧宝,此乃暗示他对帝王的非难,以及对于佛教各派的贬斥,而导致于开皇二十年「有敕禁断」其教之传行。然其信者既众,蔓延弥广,故在隋唐之间,前后曾受到五次的弹压。继信行之后,以真寂寺为中心,领众活跃者,有僧邕、本济、慧如、慧了等人,盛况延续到唐代。至于真寂寺,本系隋代高颎邸宅,于开皇三年施作为寺,至唐高祖武德二年(西元六一九年),改名为化度寺,为了募集财款而于寺内设置无尽藏院,所以成了三阶教的中心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