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的内涵
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一日讲于白马山菩提讲堂
◎果硕仁波切 讲 / 刘凯玲整理
这次西藏宗教文物展在省立美术馆举办期间,馆方安排一个机会邀请我介绍藏传佛教内涵,在场各位都是对藏传佛教文物有兴趣者,谢谢各位!来这里向大家介绍藏传佛教是我的责任。
我认为藏传佛教在宗教、文化、艺术、医学的特色,可以帮助世界人类在世界趋向混乱的时刻,走向和平,得到好处,我因此也非常高兴!
我们在展览会场所见的佛像、唐卡和文物,看似表象之物,而其所蕴涵的内容,各位若实际用于生活上,你会有很大体验。文物里面有很多金刚乘佛像来自各国博物馆,很多观众对金刚乘想多一点认识,所以今天针对藏传佛教密乘内容作一点探讨。
一、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修持之根基
金刚乘佛法从印度传至西藏,事实上金刚乘佛法并非独立于大乘佛法之外,和大乘佛教是一体的;只是修持时藉大乘的波罗密多乘(因乘)和金刚乘(果乘)交互修持,特别是用金刚乘修持,得到佛果位比较快些;所以,我们修持金刚乘的目的||成佛,和一般波罗密多乘及显教根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成佛;如果没有显教修持的内容作基础,要证得佛陀果位根本不可能。
显教修持不只是自己修菩提心,追求解脱轮回的痛苦,更进一步也要让众生修持菩提心,离开轮回的痛苦,得到佛果位。这样的目的之下,我们要是想成佛果位,若没有这两样作为根本,说要证佛陀果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金刚乘要证得佛陀果位,须以显教为修持内涵,如菩提心、出离心、空性的正见为修行基础。
佛陀非常善巧地根据各种因缘、根器、处境而度化众生。如果众生想求得解脱,在痛苦轮回中生起出离世间之见,佛陀以小乘的教化来教导这些众生。对另外一些根器较利的众生,他们不只自己想求解脱,他们对别人利益看得比自己还重要,要众生也如同自己一样得解脱,佛陀便以大乘教法来教化这些众生。
所以,我们如果认为自己是大乘佛教徒,就要时时执持他人利益远大于自己利益的观念,要时时放在心上如何实践,时时对别人慈悲,对别人温柔,让别人时时得到安乐,按这样去追求,也就是以大乘的教法来修持,我们才会得到成佛的果位。
我们为什么无法时时把别人利益看得比自己利益重要?无法时刻对别人慈悲温柔?因为我们有强烈的我爱、我执,从无始以来就伴随我们,我们只知贪婪,才无法对别人温柔慈悲,让别人得到安乐。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我爱、我执。如果我们要真正得到成佛之果位,就要认真去对治贪婪,让我爱、我执去除;发菩提心,让人人得到成佛果位。我们若想快速成佛,就要利用密法修行,也希望所有有情众生能快速得到安乐,能得到解脱,达到佛果位的修行,这是金刚乘修行的根本。
自己想得到解脱,必要的基础是出离心,希望自己得解脱也希望有情众生都能得到解脱的是菩提心,再加上清净的菩提行︱︱忍辱、布施、持戒的六波罗密行。依此修行,若没有证悟无我、空正见的智能,仍无法得到解脱的成佛果位;因为我们没有把烦恼我执断除,所以要有空正慧的修持。具有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的智能才能成就佛果位,所以这三者缺一不可。
二、显密教法之差别
我们了解波罗密多乘(因乘)和金刚乘(密乘)共同之根本后,再探讨这二者之间的差别。二者所追求的究竟解脱和证得佛陀的果位是一样的。断尽一切过患、证得一切圆满功德的果位叫佛陀果位,波罗密多乘(显教)和金刚乘所追求的完全一样;显教所执持的空性见解,所发起的菩提心和借着波罗密多乘菩萨行的修行在密教也是一样的;而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在显、密修行都是不可缺少的。
显密的共同点是两者终究证得佛陀果位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不是为了利益自己。由这样共同的目的出发,一定要有一个方法来成办利益众生的事业。这成办利益众生的方法很重要,所以,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佛陀终究的果位。终究成佛具有殊胜圆满的法身和色身,色身包括化身、报身,法身和色身双双圆满才是佛陀成就的果位。
怎样成就法身?借着修持空性智能、无自性的空性,要不断累积空性智能资粮而成就法身。
如何成就色身?借着波罗密多不断行布施,藉广大道方便行累积福德资粮。
必须空性智能资粮和方便福德资粮同时双运,才能证得法身和色身同时圆满,单单修行智能行不能证得佛陀果位,光修行广大道方便行也不能证得佛陀果位,必须时时修持智能、福德资粮圆满才能证得佛陀法身和色身。
佛法包含大乘、小乘和金刚乘,如果我们以智能区分是不正确的,因为三乘皆以承许无我的空性智能来趣入,我们不可以智能来作区分。
三乘的差别在方便行,以及智能资粮累积方式的差别。小乘所执持的是个人为求解脱而生起的出离心,大乘不只求自己得解脱,也要众生得解脱,因此,必须成就圆满色身,来因应众生的根器和各种不同的因缘,去度化在轮回中形形色色的痛苦众生。所以,小乘和大乘差别在方便行和发心的不同;以出离心和菩提心作区别,而不是就无我空慧为判别。
大乘和金刚乘的不同在于如何去修行成就佛陀色身,亦即波罗密行和方便行。
到底什么是显教、密教成办终究圆满色身的差别?在成就佛陀圆满色身和法身的证悟上,显教是以空性的修持,也就是诸法无自性的修持,来证得佛陀的法身。以随顺空性的因成就佛陀法身,这方法显教和密教都有。
波罗密多乘藉空性的修持,是终究证得佛陀圆满法身相似相随顺的因;显教证得佛陀圆满色身,是藉波罗密多行,行布施、忍辱、精进、禅定等成就佛陀因地的修持,但显教没有成就终究佛陀色身,没有和佛陀色身相类似的因,如自观本尊的修持。密乘对终究证得圆满色身的修持在方便上和显教不同。
显教可以藉累积空性智能资粮成就色身的因,也就是波罗密多行的修持。
密教可以藉自观其本尊具有佛陀圆满色身的三十二妙相、八十种随好,证得圆满色身相随顺的因,这在显教没有,在密教是一种特别的方法。
显密差别在方便行,最后所证得之空并无差异,这如同小乘、大乘以当初所发出离心或菩提心为差别来判断,不以智能上无我空性为差别,显乘和密乘以修行之方便和累积福德资粮来区分。
佛陀色身和法身是无二无别的本体,我们不能区别这是佛陀的色身或这是佛陀的法身。佛陀藉悲智双运累积福慧资粮圆满之后,所示现的法身和色身是同时兼具的。借着色身的空性智能断尽所有烦恼之后,为了度化众生,因应各种根器而示现有所差别的色身,这是就空性中为度众生而有的示现,和佛陀的法身是无二无别。佛陀果位之根本,即是方便智能合一,所以色身和法身是无二无别的本体。
终究证得佛陀果位是智能跟方便双运的结果,法身和色身也是双运的结果。在尚未证得果位之前是道位阶段,所谓根、道、果,就是由最基本的根而见机,见机之后不断地修持,证各种道,再不断修行,证各种果。
道位修行方法,和最后证得果位的情形是相似顺随的,也就是修持各种证量的结果,透过慈悲智能双运的修持,成就佛陀的法身和色身。
我们要成就佛陀的法身和色身,密乘瑜伽行者的修持,即在安住于空性、诸法无自性,藉空性也就是真实的无自性中的修行,自观自己是本尊或佛的形象来圆满自己终究证得佛陀卅二妙相、八十种随好,这也是道位上必须的修持。
所以,一个密乘瑜伽行者在空性中剎那应运而生的色身,和佛陀所具卅二种妙相、八十种随好或本尊的身体是无差别的。在真正密续修持的时候,一个瑜伽行者会在空性中自观本尊或作本尊坛城或宫殿的观想,观想坛城在自己周围,自己所受用的,是本尊在坛城中所受用的;自己所做的事业,都是佛在做的事业;所要观想的有四件事:
(一)观想本尊的处所,和自己所在处所无二无别。
(二)观想本尊的身体,和自己身体形象无二无别。
(三)观想本尊的受用(财富),和自己的受用相同。
(四)观想本尊的事业(果位),和自己所做的事业无二无别。
如何观想需要更多时间介绍,这里只能简单地说明,但它正是显密的重要区别。
显教的修持,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来累积成就佛陀果位的智能和福德的资粮。
密法的修行,可以藉无上瑜伽行,在人寿百岁很短的人生中成就佛陀果位。
这两种方式差别很大,但关键不在解说的佛法,而在每个众生的差异;如果法上有差别而众生没有差别,那么法上的差别就毫无意义,关键是自己要三大阿僧祇劫成佛。
虽然修道本身有成就佛果位迟速的差别,但众生自己如果没有付出相对的心力,即便选择快速的方法,也不能快速成就果位。
显教的修持者,非常虔诚地发极大的菩提心,不但自己想要成佛,并希望所有有情众生都能成佛。非常用心去修持各种菩萨行,圆满佛陀果位可以很快地成就。
密教的修持者,如果对这些根本之道没有很坚定的发心,即使修持的方法很快速,也不能成就佛陀果位。所以差别在于众生的发心和修持的用心与否。
三、密乘道次第的安立
藉密法修持佛果位的道如何安立?修持的方法、各种修持的证量如何解释?在讲述之前,先说明甚么人才具有修持密乘的条件:
(一)在具量如法的师父跟前得到灌顶(灌顶具有授权的意义)。
(二)在灌顶后才开始修持密乘事部、行部、瑜伽部。
(三)更进一步修持无上瑜伽部。
无上瑜伽部修持道的次第,分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同样要在如法上师跟前得到灌顶,才能逐步来修持。
为什么要修持生起次第?如何修持?
生起次第不仅要从上师跟前得到灌顶授权,还要先经由上师讲解其内容如何修持,了解之后才开始逐步修持。
所谓生起次第的认识…
《藏传佛教的内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