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因为现实生活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人事物的不顺利、不圆满所造成的。实际上烦恼是源于自己的身心无法平衡,特别是心理观念的不平衡,因此产生了贪、瞋、痴、慢、疑、嫉妒、怨恨等等的烦恼,既自害又害人,既自伤又伤人,这些痛苦就叫做「烦恼浊」。
不过,也不必害怕烦恼的生起,换个方向想,它也正是修行的入手处,或是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精神学习地藏菩萨,以发愿来帮助烦恼的断除。
「众生浊」是说众生总是生生灭灭,生灭不已,每一生都是在受报的过程中,又造作新的业,如此不断地造业受报,始终在生死中来来去去,打滚、兜圈子非常的可怜,如果不靠佛法,就永远无法超越。
「命浊」的命是寿命的意思,生命是非常脆弱的,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死亡,没有绝对的安全与保障,人们因为贪生而怕死,经常生活在恐惧之中,这就是「命浊」的事实和现象。
《十轮经》中提到,地藏菩萨非常慈悲,修行的功德早与佛等齐,却选择不住在清净的佛国净土之中,而发愿永远在五浊恶世,以及没有佛出世的世界度众生;而在没有佛出世的世界度众生是尤其困难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台湾为例,五十余年来,经过许多法师、居士努力弘法,使得今天凡是有法师或居士说法,都会有上百人乃至上千人去听;有关佛教的书籍,也都可以有不错的销售,然而这样的好成果,不是一天就能达到的。如果过去五十年间,没有人从事弘扬佛法的工作,突然有一位法师讲经说法,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吸引几百、几千人来听讲。这就如同在有佛出世的世界度众生比较容易,在无佛的世界度众生就很难了。由此也可以体会到,专门在无佛世界度众生的地藏菩萨,真是一位伟大的菩萨。
地藏无尽誓愿
(地藏菩萨)
曾于过去无量无数殑伽沙等佛世尊所,为欲成熟利益安乐诸有情故,发起大悲、坚固、难坏、勇猛、精进无尽誓愿,由此大悲、坚固、难坏、勇猛、精进无尽誓愿增上势力,于一日夜、或一食顷,能度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数诸有情类,皆令解脱种种忧苦,及令一切如法所求,意愿满足。
这段经文是释迦牟尼佛介绍地藏菩萨所发的誓愿,叙述发愿的场景、原因及誓愿内容。世尊说,地藏菩萨是在过去无量无数如同恒河沙那般多的佛面前,发下宏誓大愿,以无比坚固的愿力成熟、利益一切众生,度一切有情,让他们从种种烦恼忧苦中解脱,所求、所愿皆能满足。
每尊佛下生人间,都经过很长的时间,例如从释迦牟尼佛出世,到下一尊弥勒佛成佛,要历经五十七亿六千万年;若以我们所处的这个「贤劫」为例,共有一千尊佛要出世,但是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四尊佛出世──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还有九百九十六尊佛尚未出现。
正因为地藏菩萨在那么多尊佛之前发了如此宏大的誓愿,所以力量相当强,在一日一夜,或一顿饭的时间,就能够度「百千俱胝那由他」数量的众生。
「俱胝」在印度是用来形容数量达千万或亿,「那由他」是千亿或百万的意思,「无量百千俱胝那由他」,是无量百千万亿、无法计算的意思。
而且,他不仅是度人,还要度尽六道中的众生,在人度人、在天度天、在畜生度畜生、在饿鬼度饿鬼、在地狱度地狱。
地藏菩萨为什么能在一日一夜之间,乃至于吃一顿饭的时间,就能度那么多的众生?因为他用的是分身、化身。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即说到地藏菩萨出现在忉利天宫说法的会场时,有「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因为地藏菩萨发了大悲誓愿,所以能化身或分身百千万亿身形,救拔一切苦难众生。
经文中同时又说到,地藏菩萨能使一切「如法所求」的众生,意愿满足。「如法所求」有两层意思,第一是依循经典中所说的方式修持地藏法门;第二是如同所有经典所说,要在因果的原则下,祈求佛菩萨,佛菩萨就能够让我们满愿,若是所希望求得的动机和目的不合因果,地藏菩萨是不会助他如愿满足的。例如有人求地藏菩萨给他一个杀人劫财的便利,或希望求得「大家乐」的明牌,这些不如法的祈求,当然就不可能如愿。
地藏菩萨循声救苦
地藏菩萨也像观世音菩萨一样能循声救苦,分身无量百千亿来度脱所有一切众生。度众生,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为众生消除种种灾难障碍,第二类是帮助众生得到善果的利益;也就是说一种是除障,另一种是生善,以这两种方式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就好比一个贫病交迫的人,应该一方面调养身体、安顿衣食,另一方面修学佛法,增长智慧,勤做义工行布施,增长福德,以此福慧双修。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种种希求忧苦逼切,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离诸忧苦,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这段经文主要是说,如果有灾难、苦难,只要诚恳称诵地藏菩萨的名号,同时恭敬供养地藏菩萨,便能如法所求,离苦得乐。
「离诸忧苦」是指远离一切的灾难、苦难、障碍,身无病苦,心无烦恼,环境清净和平,死后则能生天,甚至得解脱,进入涅槃。
此外,在《十轮经》中还提到了与众生相关的种种苦难问题,地藏菩萨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治解决的修行法门,前提就是要至心称念、供养、归敬地藏菩萨。
若诸有情,饥渴所逼……乏少种种衣服、宝饰、医药、床敷及诸资具……爱乐别离、怨憎合会……身心忧苦,重病所恼……互相乖违,兴诸鬪诤……若诸有情,闭在牢狱,杻械枷锁,检系其身,具受众苦,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解脱……
经文中说到,如果有人受饥渴,没有衣服穿,缺乏日常用品,没有贵重的饰物,病痛缺乏医药,睡觉时没有床铺、被子,只要称念地藏菩萨圣号,就能够满愿。
如果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必须与恩爱的人分离,所谓的生离死别;怨恨的人又常常见面,所谓的冤家路窄。有这两种苦产生,也是要称念地藏菩萨圣号,修地藏菩萨法门,就能够免除这种痛苦。
心里有忧愁苦恼,身体有各种病痛,或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摩擦、彼此斗争,也应称念地藏菩萨圣号。
经文中又说,如果有人被关在监牢里,被各种刑具束缚着,例如手铐、脚镣、枷锁等加身,不自由、不自在,这个时候也应称念地藏菩萨。对于这一点,很多人可能觉得很奇怪,如果称念地藏菩萨后,关在监牢里的人都能得到释放,那犯罪、犯法的人,全部都不需要判刑了,因为判刑等于没有判。
这可以由两方面来解释,第一种是冤狱,受到误判,无法脱身者,可以称念地藏菩萨,就能洗刷清白。另一种是真的犯了罪,正在受刑,这是应该受的,但心里很痛苦,如果持诵地藏菩萨名号,就不会那么痛苦了;或是本来要判重刑的,法官或司法单位,看他真心忏悔改过,可能给他一个机会,重罪轻罚,这也是念地藏菩萨有了悔过改善之心所带来的结果。
另外,在这部经典中也说,如果一个人身心疲倦、气力不足;生来残障,诸根不具;或是心理不正常,有精神障碍的现象;或者被外来的鬼灵干扰,或者烦恼很重,包括贪欲、瞋恚、愚痴、愤恨、嫉妒、骄慢、邪见、睡眠、放逸、怀疑等;或是遇到水灾、火灾、风灾、山崩、地震;以及遇到毒蛇、毒虫、吃到毒药,或害了种种疑难杂症;又或者遇到恶鬼,诸如夜叉、罗剎、恶兽、猛兽等,只要至心称念地藏菩萨圣号,就能免除这些灾难,这都是因为地藏菩萨的宏大悲愿。
在此,要提醒大家,不要只是求地藏菩萨给我们消灾免难,也要学地藏菩萨发大悲愿,并照着去做,自己必会增长智慧与慈悲,也能够持戒、修定、修慧,如此便能自利利人,也才能够真正生天,得真解脱,早日成佛。否则仅仅是求现生的私利而念地藏菩萨的圣号,虽然也有用,但仅属于自利信仰的层次,不是伟大究竟的地藏法门。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一般人最熟悉的一部地藏法门经典,不但文字优美、内容丰富,而且将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本誓愿力和慈悲,介绍得非常清楚。
佛在忉利天宫为母说法
这部经典是说释迦牟尼佛到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而地藏菩萨也到了忉利天,因此释迦牟尼佛就为同在忉利天听法的会众们介绍地藏菩萨。
根据经典记载,佛母摩耶夫人在释迦牟尼佛降生之后没几天就往生了。其实摩耶夫人本身就是一位菩萨,她来到人间,是为了要迎接释迦牟尼佛,借着她的怀胎,诞生一位将来要成佛的太子──悉达多太子。这个功德很大,所以她在往生之后,很快就生到忉利天宫,享受天人的福报。
至于地藏菩萨为什么也会有因缘来到忉利天宫?因为释迦世尊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是为了尽一份孝道,而地藏菩萨在因地时,有两世以上曾经是孝女,所以地藏菩萨也出现在忉利天释迦牟尼佛说法的集会上。
「忉利天」位在欲界之中,欲界一共有六个天,由下而上依次是: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及他化自在天。一般人认为生天就是得解脱,可是从佛法的立场来看,生天仍在三界之中,还没有得到解脱。
地藏誓愿与称名功德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
(此云集海会之大众数)
故,犹不尽数。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这段经文中讲「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意思是说有的众生虽然能够生忉利天,但还没有得解脱;其中也有一些从他方世界而来,或在我们地球世界已经证得罗汉果的人,那是已经成就的人。
在此法会上,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从十方无量国土聚集而来的听众实在非常多,他们都是与地藏菩萨因缘深厚,而受其度化的众生,有的已经得度,有的正被度化,有的还没有被度,有的已经得解脱了,有的还没有得到解脱…
《地藏菩萨的大愿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