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的特质

  

禅的特质

  

耕云先生讲述

  

一九九一年七月廿四日

  

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禅学座谈会

  

目录

  

禅超越了宗教

  

宗教的种类

  

禅必须落实在生活里

  

禅宗的悟是无字天书

  

禅可以变化气质,转凡成圣

  

直觉必须经过锻炼才有用

  

禅的基本架构

  

安祥禅的修行方法

  

安祥禅的特色

  

  

   首先感谢方教授和邢博士的安排,使我们有这么宝贵的会晤座谈。

  

   谈到禅,的确是向上一路,密不通风,找不到一点缝隙可以钻进去。禅是很难入的,入了禅就能得到大解脱。而禅的确像是壁立万仞,令人无径可循,无门可入。

  

  禅超越了宗教

  

   禅是宗教吗?禅不是宗教,因为禅超越了宗教。比如有位丹霞天然禅师,冬天太冷,把佛像劈了当柴烤火。有人问赵州禅师:佛是什么?答:佛是老臊胡──是洋鬼子。

  

   有人问云门:佛刚生出来,周围走了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下天下、唯我独尊,这是什么意思?云门说:我当时若在,一棍子打死喂狗吃。

  

   这哪里像是宗教呢?所以说禅超越了宗教。

  

   禅不是宗教吗?“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里面记载著:佛在灵山会上,手拈一朵金色花朵,不言不语,人天咸皆罔测──大家都不知道佛拿著花不讲话是什么意思。只有金色头陀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心领神会。因此,佛在百子塔前,分一半座位给迦叶坐,然后告诉他:你以后传承禅宗,并且指定阿难为继承人,把法传下去。因此,禅不是一般的宗教。

  

   禅的“不一般”,是说它打破偶像、没有崇拜,它要一切众生与佛平等,大家都跟佛一样。只要向佛学习、向佛看齐,不要向佛崇拜,不要向佛祈求什么,这就是禅宗的特色。

  

   禅宗不但不立文字,而且谁要在禅堂念一声佛号,就罚他挑水三担来洗禅堂,说他这句佛号,把禅堂给念脏了,所以要挑水三担把禅堂洗一下。这表示什么呢?禅实在是超越宗教的。

  

   禅不同意创造说,没有什么造物者。它也不同意逻辑论,更不认同“神造世界”。因此禅是典型的无神论。禅既然是无神论,为什么又承认佛祖?禅是既宗教而又超越宗教;它的艺术既具象而又抽象,既写实而又升华。它既存在又超越。因为禅充分表达了“平等”的精神,宇宙平等,一切理、一切事平等。诚如方立天教授所说的“禅是直觉”,也如同六祖所说“直心是道场”。不过禅要求的直觉要经过训练,不经过训练,这直觉往往没有用。楞伽经讲“直觉”,六祖开示“直心是道场”。不分别的心,就是直心。所以,方立天教授说“禅是直觉”,我感到非常高兴,遇到知音了。禅不靠分别而能洞察表里精粗且亳无遗漏,这是禅的特色之一。

  

  宗教的种类

  

   一般宗教有很多种:

  

   第一是理性的宗教:如佛陀时代的婆罗门研究吠陀经与奥义书;现在的哲学家研究宇宙人生的真理::这跟真正的禅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理性的宗教,流于冷漠,它不是大众化的,也不能在血肉的现实生活里生根。

  

   第二是感情的宗教:什么是感情的宗教?信即得救,盼望人爱衪。把“信”看成是足够和必须的条件。只要“信”就得救了。感情的宗教,它的好处,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暂时的慰藉,它的缺点,盲目、固执、著相,过去的宗教战争都是感情的宗教引起来的,如果没有感情的执著,就没有宗教的战争。

  

   第三是肉体的宗教:专在肉体上下功夫,这种修炼方式很多,为了避免“瓜田李下”不举例了。肉体宗教的好处,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力。他的缺点便是对肉体的执著,而“我执”便是解脱的最大障碍。佛法讲断惑,说对于一切存在、一切事实、所有的问题都不会有疑惑,如佛的名号“如来、应供、正偏知”,什么都知道,没有不知道的。你若修炼肉体,做不到这一点。而且有了问题就不洒脱、不自由,你就被拘束了。所以肉体的宗教,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第四是拜物的宗教:河北有人拜五大家──胡、黄、灰、白、柳;原始民族拜蛇;印度人拜牛;日本有人拜生殖器、、、、这都太离谱了。像这些宗教,我们把它列在最后面。它连理智、感情宗教都望尘莫及。这是原始宗教、原始人的信仰,它没有文化、没有自尊、没有自我、自我否定,根本亳无价值。

  

   因此,说“禅”不是宗教,那是肯定的。如果勉强说它是宗教,它是生活的宗教。何以见得是生活的宗教呢?庞蕴居士说“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挑水和搬柴就是神通,除此之外不要找神通。

  

  禅必须落实在生活里

  

   我们了解,中国禅宗原本的目标,是要在现实的生活里落实扎根,但是,禅表现得太奇特了,变得无法在现实人生中扎根,变成了吃大苦的人跟深山古刹高僧们的专利品,你、我都没有份。为什么呢?如果有逻辑可寻的,我们就会去推理。

  

   比如说“什么是佛?”“麻三斤”。麻三斤跟佛有什么关连?

  

   “什么是佛?”“干屎橛!”。干屎橛跟佛有什么关连?这是没法理解的。那么,各位要问我,你理解不理解?那是可以理解的,理解是从直观,直觉而来。

  

   中国的禅,它是个幽默感的化身,如果幽默感不够的话就不行。比方我们大家都知道禅宗的两位大德──一个是德山的“棒”,你问话,话还没有说一半,他的棍子已经打到头上来了(当头棒喝)。第二个是临济的“喝”,临济的祖庭、发源地就是我们河北,也就是说我们河北就是禅宗的故乡。禅宗因临济而盛行天下,现在的禅宗都是临济宗的,其他的如日本有“曹洞宗”,传到台湾,传到大陆的都很少,而且不太受禅宗的重视。

  

   六祖与弟子都反对打坐的。六祖说“生来坐不卧”──你活著的时候,固然可以打坐;“死去卧不坐”──你死了还是要躺著。“一具臭皮囊,给谁立功课”──人追求解脱,你执著非坐不可,那更加不解脱。本来不解脱,再加根绳子,所以六祖不赞成打坐。

  

   六祖的大弟子南岳大师,他也反对打坐。为什么南宗没有打坐的?只有曹洞宗打坐(他的口号──只管打坐)。打坐有什么好处呢?它是可以强身、可以使人心平气和、可以打通气脉等很多好处,但那不是禅!禅追求的不是这个,而是追求人生彻底地解脱,所以禅宗不主张打坐。

  

   我们应了知,禅是生活的宗教,你昨天怎么过,今天还是怎么过;你能吃的,我也能吃。出家人为什么吃素呢?那是“北传宗教”留下来的。有些人强调吃肉是有罪的,你吃猪肉下回就变猪。佛教研究院有个小和尚写文章说:我下回还想做人,干脆我吃人肉好了!这虽然是个笑话,但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从佛教史中去看: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他说法三十年以后才开始说戒,原来没有戒律。而佛陀本身也是百无禁忌,化缘化到什么就吃什么。金刚经上不是讲吗?“尔时世尊食时”──到了吃饭的时候了。“世尊著衣持钵”──在房内他也穿衣服,出去再穿外出服。“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一家都不漏。“乞已”──要饭要完了 ,“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洗足已,敷座而坐。”由金刚经中这一段可知,佛不问你有没有专程给我做素菜?或你有没有洗干净?佛陀不计较这些,也只修心不忌口,所以吃什么不顶重要。

  

  禅宗的悟是无字天书

  

   禅宗的“开悟”确实是有的。悟是什么?如果有人打坐以后,跟大家说:我悟了。然后发表一篇论文,这简直荒谬绝伦。那个绝对不是禅宗的悟!禅宗的悟是“无字天书”,有一个字就不叫悟,无一个字也不叫悟。因为法是圆满的,是无欠无余,既不缺少又不嫌多,是恰到好处的。

  

   禅这么好,我们为什么不把过去的禅拿来弘扬,却提倡安祥禅呢?过去的禅确实很难懂。比如德山禅师,他是四川人,专门研究金刚经。他听说南方法席很盛,龙潭崇信禅师声望很高,他不服气。他说修行人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都不能成佛,你这南方魔子说什么见性顿悟就能成佛?我不信。于是挑著一担金刚经的注解“青龙疏钞”,由四川到了湖南,他去找龙潭,盛气凌人,信心十足。半路上肚子饿了,看到一个老太太卖点心。他说:老太太我买个点心。老太太问:你担的是什么东西?他说是“青龙疏钞”。老太太说:我有一问,你要是答对了,我就卖给你,你若答不对,你到别处去买。老太太说:金刚经上“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点哪个心?这下把德山问愣了!真的,我点哪个心?这德山气焰就挫了一大半。你说这里面有什么道理?“将他一军”他就傻眼了。你如果不懂,那是你对佛教的义理研究幽默感不够。

  

   德山到了龙潭说:来到龙潭,潭也不见,龙也不现。龙潭崇信禅师说:你真正到了龙潭了。他又不知道怎么说。

  

   德山到了龙潭以后,他就心服了。每天侍奉龙潭崇信禅…

《禅的特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迈向生命的圆满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