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的特質

  

禅的特質

  

耕雲先生講述

  

一九九一年七月廿四日

  

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禅學座談會

  

目錄

  

禅超越了宗教

  

宗教的種類

  

禅必須落實在生活裏

  

禅宗的悟是無字天書

  

禅可以變化氣質,轉凡成聖

  

直覺必須經過鍛煉才有用

  

禅的基本架構

  

安祥禅的修行方法

  

安祥禅的特色

  

  

   首先感謝方教授和邢博士的安排,使我們有這麼寶貴的會晤座談。

  

   談到禅,的確是向上一路,密不通風,找不到一點縫隙可以鑽進去。禅是很難入的,入了禅就能得到大解脫。而禅的確像是壁立萬仞,令人無徑可循,無門可入。

  

  禅超越了宗教

  

   禅是宗教嗎?禅不是宗教,因爲禅超越了宗教。比如有位丹霞天然禅師,冬天太冷,把佛像劈了當柴烤火。有人問趙州禅師:佛是什麼?答:佛是老臊胡──是洋鬼子。

  

   有人問雲門:佛剛生出來,周圍走了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下天下、唯我獨尊,這是什麼意思?雲門說:我當時若在,一棍子打死喂狗吃。

  

   這哪裏像是宗教呢?所以說禅超越了宗教。

  

   禅不是宗教嗎?“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裏面記載著:佛在靈山會上,手拈一朵金色花朵,不言不語,人天鹹皆罔測──大家都不知道佛拿著花不講話是什麼意思。只有金色頭陀迦葉尊者破顔微笑、心領神會。因此,佛在百子塔前,分一半座位給迦葉坐,然後告訴他:你以後傳承禅宗,並且指定阿難爲繼承人,把法傳下去。因此,禅不是一般的宗教。

  

   禅的“不一般”,是說它打破偶像、沒有崇拜,它要一切衆生與佛平等,大家都跟佛一樣。只要向佛學習、向佛看齊,不要向佛崇拜,不要向佛祈求什麼,這就是禅宗的特色。

  

   禅宗不但不立文字,而且誰要在禅堂念一聲佛號,就罰他挑水叁擔來洗禅堂,說他這句佛號,把禅堂給念髒了,所以要挑水叁擔把禅堂洗一下。這表示什麼呢?禅實在是超越宗教的。

  

   禅不同意創造說,沒有什麼造物者。它也不同意邏輯論,更不認同“神造世界”。因此禅是典型的無神論。禅既然是無神論,爲什麼又承認佛祖?禅是既宗教而又超越宗教;它的藝術既具象而又抽象,既寫實而又升華。它既存在又超越。因爲禅充分表達了“平等”的精神,宇宙平等,一切理、一切事平等。誠如方立天教授所說的“禅是直覺”,也如同六祖所說“直心是道場”。不過禅要求的直覺要經過訓練,不經過訓練,這直覺往往沒有用。楞伽經講“直覺”,六祖開示“直心是道場”。不分別的心,就是直心。所以,方立天教授說“禅是直覺”,我感到非常高興,遇到知音了。禅不靠分別而能洞察表裏精粗且亳無遺漏,這是禅的特色之一。

  

  宗教的種類

  

   一般宗教有很多種:

  

   第一是理性的宗教:如佛陀時代的婆羅門研究吠陀經與奧義書;現在的哲學家研究宇宙人生的真理::這跟真正的禅沒有什麼關系,爲什麼?因爲理性的宗教,流于冷漠,它不是大衆化的,也不能在血肉的現實生活裏生根。

  

   第二是感情的宗教:什麼是感情的宗教?信即得救,盼望人愛衪。把“信”看成是足夠和必須的條件。只要“信”就得救了。感情的宗教,它的好處,可以使人的心靈得到暫時的慰藉,它的缺點,盲目、固執、著相,過去的宗教戰爭都是感情的宗教引起來的,如果沒有感情的執著,就沒有宗教的戰爭。

  

   第叁是肉體的宗教:專在肉體上下功夫,這種修煉方式很多,爲了避免“瓜田李下”不舉例了。肉體宗教的好處,可以鍛煉人的意志力。他的缺點便是對肉體的執著,而“我執”便是解脫的最大障礙。佛法講斷惑,說對于一切存在、一切事實、所有的問題都不會有疑惑,如佛的名號“如來、應供、正偏知”,什麼都知道,沒有不知道的。你若修煉肉體,做不到這一點。而且有了問題就不灑脫、不自由,你就被拘束了。所以肉體的宗教,不是我們所需要的。

  

   第四是拜物的宗教:河北有人拜五大家──胡、黃、灰、白、柳;原始民族拜蛇;印度人拜牛;日本有人拜生殖器、、、、這都太離譜了。像這些宗教,我們把它列在最後面。它連理智、感情宗教都望塵莫及。這是原始宗教、原始人的信仰,它沒有文化、沒有自尊、沒有自我、自我否定,根本亳無價值。

  

   因此,說“禅”不是宗教,那是肯定的。如果勉強說它是宗教,它是生活的宗教。何以見得是生活的宗教呢?龐蘊居士說“神通並妙用,運水與搬柴”,挑水和搬柴就是神通,除此之外不要找神通。

  

  禅必須落實在生活裏

  

   我們了解,中國禅宗原本的目標,是要在現實的生活裏落實紮根,但是,禅表現得太奇特了,變得無法在現實人生中紮根,變成了吃大苦的人跟深山古刹高僧們的專利品,你、我都沒有份。爲什麼呢?如果有邏輯可尋的,我們就會去推理。

  

   比如說“什麼是佛?”“麻叁斤”。麻叁斤跟佛有什麼關連?

  

   “什麼是佛?”“幹屎橛!”。幹屎橛跟佛有什麼關連?這是沒法理解的。那麼,各位要問我,你理解不理解?那是可以理解的,理解是從直觀,直覺而來。

  

   中國的禅,它是個幽默感的化身,如果幽默感不夠的話就不行。比方我們大家都知道禅宗的兩位大德──一個是德山的“棒”,你問話,話還沒有說一半,他的棍子已經打到頭上來了(當頭棒喝)。第二個是臨濟的“喝”,臨濟的祖庭、發源地就是我們河北,也就是說我們河北就是禅宗的故鄉。禅宗因臨濟而盛行天下,現在的禅宗都是臨濟宗的,其他的如日本有“曹洞宗”,傳到臺灣,傳到大陸的都很少,而且不太受禅宗的重視。

  

   六祖與弟子都反對打坐的。六祖說“生來坐不臥”──你活著的時候,固然可以打坐;“死去臥不坐”──你死了還是要躺著。“一具臭皮囊,給誰立功課”──人追求解脫,你執著非坐不可,那更加不解脫。本來不解脫,再加根繩子,所以六祖不贊成打坐。

  

   六祖的大弟子南嶽大師,他也反對打坐。爲什麼南宗沒有打坐的?只有曹洞宗打坐(他的口號──只管打坐)。打坐有什麼好處呢?它是可以強身、可以使人心平氣和、可以打通氣脈等很多好處,但那不是禅!禅追求的不是這個,而是追求人生徹底地解脫,所以禅宗不主張打坐。

  

   我們應了知,禅是生活的宗教,你昨天怎麼過,今天還是怎麼過;你能吃的,我也能吃。出家人爲什麼吃素呢?那是“北傳宗教”留下來的。有些人強調吃肉是有罪的,你吃豬肉下回就變豬。佛教研究院有個小和尚寫文章說:我下回還想做人,幹脆我吃人肉好了!這雖然是個笑話,但給我們很多啓發。我們從佛教史中去看:佛陀說法四十九年,他說法叁十年以後才開始說戒,原來沒有戒律。而佛陀本身也是百無禁忌,化緣化到什麼就吃什麼。金剛經上不是講嗎?“爾時世尊食時”──到了吃飯的時候了。“世尊著衣持缽”──在房內他也穿衣服,出去再穿外出服。“入舍衛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一家都不漏。“乞已”──要飯要完了 ,“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洗足已,敷座而坐。”由金剛經中這一段可知,佛不問你有沒有專程給我做素菜?或你有沒有洗幹淨?佛陀不計較這些,也只修心不忌口,所以吃什麼不頂重要。

  

  禅宗的悟是無字天書

  

   禅宗的“開悟”確實是有的。悟是什麼?如果有人打坐以後,跟大家說:我悟了。然後發表一篇論文,這簡直荒謬絕倫。那個絕對不是禅宗的悟!禅宗的悟是“無字天書”,有一個字就不叫悟,無一個字也不叫悟。因爲法是圓滿的,是無欠無余,既不缺少又不嫌多,是恰到好處的。

  

   禅這麼好,我們爲什麼不把過去的禅拿來弘揚,卻提倡安祥禅呢?過去的禅確實很難懂。比如德山禅師,他是四川人,專門研究金剛經。他聽說南方法席很盛,龍潭崇信禅師聲望很高,他不服氣。他說修行人千劫學佛威儀,萬劫學佛細行都不能成佛,你這南方魔子說什麼見性頓悟就能成佛?我不信。于是挑著一擔金剛經的注解“青龍疏鈔”,由四川到了湖南,他去找龍潭,盛氣淩人,信心十足。半路上肚子餓了,看到一個老太太賣點心。他說:老太太我買個點心。老太太問:你擔的是什麼東西?他說是“青龍疏鈔”。老太太說:我有一問,你要是答對了,我就賣給你,你若答不對,你到別處去買。老太太說:金剛經上“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點哪個心?這下把德山問愣了!真的,我點哪個心?這德山氣焰就挫了一大半。你說這裏面有什麼道理?“將他一軍”他就傻眼了。你如果不懂,那是你對佛教的義理研究幽默感不夠。

  

   德山到了龍潭說:來到龍潭,潭也不見,龍也不現。龍潭崇信禅師說:你真正到了龍潭了。他又不知道怎麼說。

  

   德山到了龍潭以後,他就心服了。每天侍奉龍潭崇信禅…

《禅的特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邁向生命的圓滿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