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禅学与学禅▪P4

  ..续本文上一页忏悔法;而真正的忏悔莫过于见性,一见性,一切罪恶瓦解冰消,山河大地都不存在,所以那才是一了百了。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决心做个正人,做个心胸光明磊落的人,永远保持光明磊落的心态。

  

   2.求师

  

   学禅的第二个条件是求师。为什么要求师呢?在密教讲求种子,种子胜,要接受这个菩萨灌顶,跟这个菩萨结缘,就要观想这个菩萨的种子字。在禅宗也特别重视求师,憍陈如见布大一星期就开悟,因为师的种子胜,而自己的法缘胜。

  

   如果你不决心做正人、做好人,那你不可能遇到正法,遇到正法,你也无法接受。假如你不遇到真正的明师,你这一生也很难开悟。未开悟的人,只要加入禅学会,做到“不可告人之事绝对不做,不可做之事断然不想”,你的人生会逐渐走向光明,过去那些不好的遭遇不再重复,而你不用刻意企求,你所得到的,差不多也就是你所需要的了,很多朋友都有这种感受。所以只有光明的人才会感受到光明的境遇,一个心念黯淡的人所面临的一定是黑暗,这就是物以类聚。一个跟阿修罗一样心境的人,魔就会跟他做朋友,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个正人君子。

  

   3.穷理

  

   禅的修行第一个方法要穷理。何谓穷理?就是要看典籍,研读六祖坛经……像这样很容易开悟。赵州禅师说“你坐看三十年,倘若不悟,截取老僧的头去!”

  

   有很多人看禅书上当,比如说“禅是空,禅是无心,要离心意识参。”离开心,离开意识,你怎么能参?这是倒果为因的话,应该说离心意识,接著第二句只有一个字:参!要想离心意识,你就必须去参才行;若说要离开心意识去参,根本没那回事!

  

   4.参话头

  

   禅的修行第二个方法是参话头。不参话头就不悟吗?没有这回事!临济、马祖、六祖都没有参过话头,他们也都是大澈大悟;所以参话头只不过是达到悟的方法之一。

  

   所谓佛法,有的人把它看成真理,这绝对不正确。你把佛法看成是真理,那真理和你又有什么关系?真理是真理,你是你,而真理那么难你怎么能懂?佛法最亲切的解释,是成佛的方法,只是成佛的方法而已。布大曾讲“舍方便无究竟”──除了方便、除了方法以外就没有真理,什么是最后真理呢?

  

   各位要参话头可随便找一个,禅的公案很多,例“如何是佛?”六祖坛经有一个第一公案、第一话头,即“不思善、不思恶,正在这个时候,那个是你的本来面目?”有人问我,除了古人的,现在有没有话头?有!我请你去参一句“真实的一定是原来如此的,原来是个什么?”你就参“原来是什么?”你要是参透了,保你见性成佛。参禅、学禅,就是要悟,悟即只要找到一切事、一切理、一切众生的根源或原态。你把这个话头参透了,当然就找到了。

  

   5.观心

  

   禅的修行第三个方法就不是参了,因为参不一定对机。年轻力壮的人可以参,年纪太大的,就不要参,而可以用观心的方法。有的人说观心进步慢,你要不观心,连慢的范畴都没法进入。如何观心呢?你每一个意念萌生的时候,你都要知道得清清楚楚。

  

   有一天早上遇到个老朋友,他说到公园散步了一个小时,我问他“你散步时想些什么呀?”他说“根本没有想什么,只是散步而已。”他并不是骗我,而是他自己想的都忘记了。自己在想什么,自己都不知道,这就是无明。

  

   有的人每隔一段时期,脾气特别不好,心理医生说是情绪的周期病,其实不然,而是无明在作祟。一切的病都是从心理而来。有很多人,当他想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所不需要想的事同时出来,这叫多头意识,多头意识发达久了,会变成精神分裂。

  

   参话头就是把你复杂的心念变成独头意识,独头意识遇到明眼人看你已进入情况,吼你一声或打你一棒,连独头意识也粉碎了,刹那间成为有心无意识,此时心的原态就会出现,本心就出来了。

  

   所谓本心,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就是摩诃般若,就是无相三昧,就是首楞严定,名词不同,讲的都是本心;本心最真实、最可贵,所以参禅要恢复本心。

  

   用什么方法呢?如果你能发明一种很好的方法,既有效又简单,不拘一格,则功德无量。布大当时,没有近代的参话头、没有打禅七、也没有当头棒喝。因为中国的禅宗有了迥然不同的这一套新的面貌、新的风格,所以称为中华禅,它是把禅移植到中华的文化土壤所形成的奇葩、硕果。

  

   何以形成这种独特的风格?何以临济是佛教徒又常常说有一个“无位真人”?黄檗禅师也常讲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因为佛教经过三武灭法,有的皇帝被道士所惑,诏毁佛教;有的皇帝崇奉佛教而贬斥道教,就这样互相激荡,思想获得交流,道教也懂得佛经,如道教的南宗张紫阳派,都是讲佛法、讲性;而佛教也吸收了老、庄大清明的境界,所以综合融汇成中华禅,形成了佛法在中国独特的风格。

  

   所谓参禅,参就是参详,自己跟自己研究,自己和自己商量,这是修行的方法之一。

  

   有很多人说禅有顿悟、渐悟之分,那是外行话,表示他没有入禅。以上所讲禅修行的方法,你去看书、研究、请教;你去参一个话头,或者你去观心,行住坐卧不停的看自己在想什么,久而久之,你的本心就会出现,那就距见性成佛不远了。我这样讲,各位也许不敢承当,认为成佛的事情这么简单,不可能吧!金刚经说有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诸佛,恒河沙数已经数不完了,还有那么多世界,每个世界有很多佛,可见佛并不少,大家应该当仁不让。

  

  三、禅的开悟

  

   禅是生命之学,那么学禅为了什么?为了悟。禅如何悟?悟的境界是什么呢?何以称为“顿悟”?顿悟的本质是什么?

  

   (一)悟有深浅

  

   禅是生命之学,因此,禅的悟便是生命的觉醒。你以假为真,认贼为子,你把无常当作永恒,把虚伪当作真实,虽然你有价值标准,但那是自我意识,用自我意识所形成的主观的价值标准衡量一切,发现一切都不能使你称心满意,你会活得很苦,只有悟了以后,生命才会觉醒,也才能过觉醒的生活。

  

   所谓生命的觉醒,借用庄子的一句话,就是“大清明”;借用孔子在易经系辞上讲的“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也就是王阳明讲的“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人到这个境界,不是佛是什么?

  

   不过,悟不是各位所笼统讲的,一悟便了,说顿悟马上成佛,没这回事!悟了以后,事情还很多。开悟前,就好比你在掘一口深水井,没有悟以前你在这儿挖、那儿挖,没有挖对地方而挖到石头,吃力不讨好,这叫前方便。

  

   真正的悟有几种,一个是理悟,从道理入,研究道理,也可以大悟。理悟就是正见。禅的根本结构有两个,犹如禅有两个翅膀,你若具备这两个翅膀,就可以起飞了,要是只有一个翅膀的话,恐怕不管用,你若有这个翅膀,那个翅膀也慢慢会长出来。这两个翅膀,一个是正见,一个是正受。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正确的见解层次很多,如因果不爽、菩萨畏因,是正见的一个层面,“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也是正见的一个层面。而正见的最究竟处,是见性,不见性不能成佛,所以正见的最高层面是见性。

  

   有的人只有正见,好比只得半橛。另外有的人只得正受,得正受就保任,他不知道回头转脑,他不知道反身而诚、由诚而明,也是只得半橛。什么是正受?正受就是正确的感受,真正的受用。有的人得了真正的受用,对人没有方便,也等于是自了,一个人能够自了也很不错。指月录中一个老和尚说“老僧四十年才打成一片。”意思是说他下了四十年功夫,才得到圆满正受。

  

   人有了正见以后修行,要比得正受更可贵,这话怎么讲?因为人总是由认识指导行为,整个人生总是受思想支配的。假如行为不受认识的指导,他的行为是错误的、是低级的,没有正见,一切修行都是盲行妄作,有如盲人骑瞎马,瞎子去爬山,很危险。所以正见在佛教来讲,是极为可贵的,布大讲八正道也首先提出正见。

  

   而正受也很难得,修正受的人,以诚、以反省可以得到。念金刚经念得很诚,反省很彻底,他会很快得正受;可惜由于不自觉,往往当面蹉过,但是得到正见并不容易。就普通根器来说,常常打成两橛,有的先有正见然后有正受,有的先有正受,然后才得正见。真正上根大器,他一悟之下,正见、正受都有了,不二法门哪里分什么正见、正受?一切具备。为什么一切具备?因为他到了实际理地,到了实际理地当然就享受到本地风光啦!实际理地就是理的极点,就是正见,而本地风光就是正受。

  

   人为什么要得正见才能解脱呢?所谓凡圣的区分,只在于惑与断惑。从早到晚,对任何事只要一留心,就会发现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我们不知道的太多了。活了这么大,做了很多事,做完了以后常常后悔说“这件事做错了,要不这样做,若那样做更好。”所以我们还在惶惑,生活在惶惑之中。真正的圣人是断惑的,得正见就可断惑,就是智者,而智者不惑,他已经不再惶惑,他的心只有光明,寂然不动,光明寂照。

  

   顿悟的人是极少极少的,至于指月录、五灯会元上讲的“大悟三次,小悟数十次”,那不算悟,那是有所会心,有所领会而已。

  

   禅的悟,在座的各位人人有分。到了悟的时候,就不再有妄想。开悟以后,就完成了生命的觉醒,也把捉到生命的永恒,他的人生是个胜利的人生,因为他打了一次彻头彻尾的胜仗,一劳永逸的收获;所以悟…

《禅、禅学与学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禅与安祥禅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