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问题呢?
二、不二法门的修学要领
(一)解行不二
在修行过程中,我们理解多少,就要实践多少;如果只求理解而不重实践,只努力求知,而不重实证,不能让知见与行为融成一体,不管你累积多么渊博的知识,那也只是废知识。
什么叫做废知识?就跟酒精一样,所含的只是没有营养的废热量;空有知识而不去行,它既不能抵抗烦恼,也不能有所裨益于你的生活;因为就业考试不考这些废知识。若想学能致用,就必须由解行相应,做到解行不二。
人是万物之灵,人的高明在什么地方?最突出之点在于人能以认识指导行为。如果我们的行为脱离了认识,就成了盲行妄作、胡作非为了。如果我们解行不能相应,那就是知行分裂,也就是双重人格,这种人一定是说得很好,做得很糟;人前很好,人后很糟。一个人格分裂的人,最后必然会陷于精神分裂,乃至精神崩溃而丧失了自己。
因此修行者,首先要确定一个基本认知— -我们不只是求知道而已,而是要藉力行去证实的。如果知而不行,驴年也到不了家。所以修学不二法门,首先要能做到解行不二,也只有以认知和理解来指导、支配、主宰行为,才能突出人的价值,提升人的品质,修行也才不会落空。
(二)理事不二
道理说得再好,一旦与生活脱节,就成了戏论。理论和认识如果跟生活行为无关,就是理事分立,分立就不是不二了。
修学佛法最伟大的目标,在于完成法的人格化;也就是说,以法为生命的内涵,构成生活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格,那才是真正完成了法身的熔铸。如果理是理,事归事,一个理,一个事,分明是两个,显然背离了不二法门。因此修行者必须把握的要领是理事不二,这样才能因理成事,以事证理,也才能证入不二法门。
(三)苦乐不二
苦是苦,乐是乐,分明是两种觉受,怎么说是不二呢?
我们如果到广东馆子去吃饭,菜是比较甜的。到了四川、湖南馆子则是带有辣味的。如果你要广东人吃辣椒,无疑对他是一种惩罚,他受不了嘛!但是在觉受的性质上没有什么两样,因为苦与甜、碱与酸都只是一种味觉,都是感官功能的刺激与反应。
就觉受的当体而言,是苦乐不二的。所谓“烦恼即菩提”,此话怎讲?试想看,你若没有菩提,就没有觉性,没有觉受,就跟石头一样,怎会有烦恼的感觉?在你感受到烦恼的同时,便彰显了你的觉性,故说“烦恼即菩提”;因为烦恼能彰显觉性,在烦恼与苦痛的当下就呈现出自性的功德。更何况烦恼无自性,若离我执,无有受者,一真法界,法海一味,有什么烦恼可得?所以修行的第三个要领是苦乐不二。
不论逆境、顺境,称心如意,或者穷途潦倒,都与自性无关,只要保持秒秒安祥,便是“若能相续,名主中主”了。
三、证入不二法门的方法
我们修行要证明的是什么?光说空话是没有用的,我们要证明的是自己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转化,验证自己是否完成了法的人格化?通俗一点说,自己是否已成为真理的化身?这是需要实证的。
证入不二法门的方法如下:
(一)能所不二
平常我们对禅所知道的,都只是能知,除了能知没有所证。只有开悟才会达到能所不二的境界──能知与所知合一,最显著的感受是心不再对外认同,不再被境所转,被缘所缚。能做到能所不二──能即所、所即能,当下就是自性圆融契入无执和漏尽了。
(二)定慧不二
真实的禅者,没有甚么入定、出定的事。一般所说的入定有很多流弊,例如打坐,就有很多的法门:有的守丹田、有的守黄中、有的守中丹田、有的守海底轮,各有不同。如果你当时的心态与法的要求不吻合,就会走火入魔。什么叫做走火入魔?心智走错了方向,而入魔也不是说变魔鬼,只是因错误而遭受折磨而已。有的人半身不遂,有的人精神分裂 .....显然是受到折磨,这样的定是有为法。
佛法最上一乘法门的定是无为法。什么是无为法呢?不守什么,也不执著坐相,只打“牛”不打“车”,只修心不执身;只保持内心一贯的安祥,不让它出现断层,不管其他的事情,因为只有安祥的心态才是定慧不二的现量与证量。
什么是定慧不二?六祖坛经开示得很明白:即定之时慧在定,即慧之时定在慧。又说:定慧等持,双修是正。
如果偏慧就会滋长分别,偏定易沦于无记。无记是坐禅最大的弊病,比掉举更坏;因为掉举只是你的表面意识在作怪,觉性还没有被压抑;定到偏于无记的程度,一切不知不觉时,就像没有主的空房子,魔就有夺舍的机会可乘,所以打坐而冥然不觉,非仅不好,也是很危险的事。除非是具有大功德,大修行,戒行净洁精严,有护法守护,才不会入魔;一般人坐到那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只有定慧不二,定慧等持,才能臻于定慧圆明之境。若要臻于“定慧圆明不滞空”的境界,那就唯有甚深安祥的心态,才能到达了。
什么是安祥的心态?我说话你听得清清楚楚,我不说你也没听时,内心历历明明、明明历历、空空朗朗、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是“一念不生全体现”的甚深安祥心态。安祥是法的正受、法的现量,除了安祥以外,任你见个什么,统名邪见,不管你有任何觉受,都是恶觉受。
若想证得定慧圆明,能保持秒秒安祥一百天,就会脱胎换骨,转凡成圣。反之,不论偏定或偏慧,都是边见,都不契合中道。
我们只要努力保持内心的安祥,且能秒秒相续不断,加上由衷地反省忏悔,不出一年、两年就会证入不二法门的。
(三)体用不二
如能做到一切时中不离安祥,则所作所为悉同无为,自然智鉴无缺,不起分别而生活在观照般若中。既然体是安祥,用是安祥,秒秒安祥而不执不离现实人生,就是体用不二的证量。
证道歌说“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独行、独步并不一定是到旷野荒郊,只要你能保持体用不二的安祥心态,虽然你在西门町散步,却好像是一个人在独行、独步一样,外面的一切,对你不会构成干扰。整个禅定的历程,就安祥禅来说,这就是离执禅定,也必须是六根对六尘不起粘滞,不生干扰,才有少分受用。倘使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能够如如不动,一旦面对社会五光十色,立刻心起分别,那是不行的;不能汇归不二,打成一片,是无法修行成功的。必须如证道歌所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才是体用不二。
(四)心法不二
一般人多忽略了自己那无价珍宝的心,向外觅法,纵使是找到了也是假的,因为心外无法嘛!若执著心外有法,显然是个典型的外道。我们要确认心即是法,唯求明心,属于内明,内明明个什么?内明明心见性;若谬认心外有法,那是外道,外道是什么?类似孟子的学生告子,主张真理在心以外;外道并不是个坏名词,只是说明他谬认真理是在自心以外而已。
我们明白这点以后,就知道心即是法,不假外求,真实法只在你的自心。古德说得很好: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谬执心外有法,就像连自己的父亲都背弃了一样的愚昧无知,所以说心法不二──心即是法,法即是心。认知了原本的心,就证得了“法本法无法”,如果连自己原本的心都被埋没了,还能求个什么?释迦牟尼传法偈说得很清楚:
法本法无法──法,原本的法是无可分别的。
无法法亦法──那个不可思议的法就是真实而永恒的法了。
今付无法时──今天我把不能言诠、无有方所的法付给了你时。
法法何曾法──你向我学法,学到了什么?何尝得到什么可计量,分别的法啊!
他虽然没有学到什么,且喜无所得也无可失。我们每个人的心,原本无欠无余,是圆满具足,恰到好处的。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心,守住自己的心,不要让它迷失和受到污染,只要肯自净其意,始终保持著原本清净的本心,就会直了成佛的。
我们唱自性歌:菩提自性,本来清净。重点就在这“本”字上。因为真实的是原本的嘛!原本清绝点埃,绝诸相对,是个定慧圆明、寂然不动的大觉心。“但用此心”,就是说只要用那本来清净、本不动摇的心,就直截了当地圆成佛道了,这就是心法不二的最好说明。
本心就是法,法就是本心;本心就是本法,本法就是本心。能够修到心法不二,就直截了当地圆成佛道了。
四、禅是不思议的“不二法门”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不二法门大概是一了?须知不二法门,一也不立;若有所立,就是能立与所立,就成了二法,就不是不二法门了。不二法门的真实法要只有一句话──不思议。为什么?因为起心即妄,动念即乖,才生分别,已背本真,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故。
一般人往往认表层意识为自己原本的真心,殊不知这表层意识只是我们过活一趟人生的工具,以工具当主人,结果不仅反客为主,而且是尊卑不分,心国也就不太平了。我们习惯用分别心去认知法,而见取、执著,这叫做恶见取。不二法门是直截了当,一法不立的,而最直截、最了当的就是一个“歇”字。为什么?经上说: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把一切妄想全部放下,放到一念不生,当下即是。
佛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不可思议,果能解行相应,多么省事!反之,不管你怎么去思惟、探索,都得不到真实的结论与实证。可知最近的不二法门就是放下妄心,不起一念。
讲到这里,忒地啰嗦,最直截了当莫过于信心铭中所说“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换一句话说,禅就是不二法门,要想快速相应,疾速成就,只有证入不二法门,把好恶、是非、人我 ....一切相对的边见,统统泯灭,一体涵摄,不生分别,当下圆成。
以上略举了十个不二,若具体地讲,一切都是不二,百个千个列举不尽,例如得失不二、时空不二 ....本质上都是不二的。愿各位全体证入不二法门,涵泳大圆觉海。
《不二法门》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