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不二法門▪P2

  ..續本文上一頁的問題呢?

  

二、不二法門的修學要領

  

  (一)解行不二

  

   在修行過程中,我們理解多少,就要實踐多少;如果只求理解而不重實踐,只努力求知,而不重實證,不能讓知見與行爲融成一體,不管你累積多麼淵博的知識,那也只是廢知識。

  

   什麼叫做廢知識?就跟酒精一樣,所含的只是沒有營養的廢熱量;空有知識而不去行,它既不能抵抗煩惱,也不能有所裨益于你的生活;因爲就業考試不考這些廢知識。若想學能致用,就必須由解行相應,做到解行不二。

  

   人是萬物之靈,人的高明在什麼地方?最突出之點在于人能以認識指導行爲。如果我們的行爲脫離了認識,就成了盲行妄作、胡作非爲了。如果我們解行不能相應,那就是知行分裂,也就是雙重人格,這種人一定是說得很好,做得很糟;人前很好,人後很糟。一個人格分裂的人,最後必然會陷于精神分裂,乃至精神崩潰而喪失了自己。

  

   因此修行者,首先要確定一個基本認知— -我們不只是求知道而已,而是要藉力行去證實的。如果知而不行,驢年也到不了家。所以修學不二法門,首先要能做到解行不二,也只有以認知和理解來指導、支配、主宰行爲,才能突出人的價值,提升人的品質,修行也才不會落空。

  

  (二)理事不二

  

   道理說得再好,一旦與生活脫節,就成了戲論。理論和認識如果跟生活行爲無關,就是理事分立,分立就不是不二了。

  

   修學佛法最偉大的目標,在于完成法的人格化;也就是說,以法爲生命的內涵,構成生活的特色和獨特的風格,那才是真正完成了法身的熔鑄。如果理是理,事歸事,一個理,一個事,分明是兩個,顯然背離了不二法門。因此修行者必須把握的要領是理事不二,這樣才能因理成事,以事證理,也才能證入不二法門。

  

  (叁)苦樂不二

  

   苦是苦,樂是樂,分明是兩種覺受,怎麼說是不二呢?

  

   我們如果到廣東館子去吃飯,菜是比較甜的。到了四川、湖南館子則是帶有辣味的。如果你要廣東人吃辣椒,無疑對他是一種懲罰,他受不了嘛!但是在覺受的性質上沒有什麼兩樣,因爲苦與甜、堿與酸都只是一種味覺,都是感官功能的刺激與反應。

  

   就覺受的當體而言,是苦樂不二的。所謂“煩惱即菩提”,此話怎講?試想看,你若沒有菩提,就沒有覺性,沒有覺受,就跟石頭一樣,怎會有煩惱的感覺?在你感受到煩惱的同時,便彰顯了你的覺性,故說“煩惱即菩提”;因爲煩惱能彰顯覺性,在煩惱與苦痛的當下就呈現出自性的功德。更何況煩惱無自性,若離我執,無有受者,一真法界,法海一味,有什麼煩惱可得?所以修行的第叁個要領是苦樂不二。

  

   不論逆境、順境,稱心如意,或者窮途潦倒,都與自性無關,只要保持秒秒安祥,便是“若能相續,名主中主”了。

  

叁、證入不二法門的方法

  

   我們修行要證明的是什麼?光說空話是沒有用的,我們要證明的是自己心靈的淨化和人格的轉化,驗證自己是否完成了法的人格化?通俗一點說,自己是否已成爲真理的化身?這是需要實證的。

  

   證入不二法門的方法如下:

  

  (一)能所不二

  

   平常我們對禅所知道的,都只是能知,除了能知沒有所證。只有開悟才會達到能所不二的境界──能知與所知合一,最顯著的感受是心不再對外認同,不再被境所轉,被緣所縛。能做到能所不二──能即所、所即能,當下就是自性圓融契入無執和漏盡了。

  

  (二)定慧不二

  

   真實的禅者,沒有甚麼入定、出定的事。一般所說的入定有很多流弊,例如打坐,就有很多的法門:有的守丹田、有的守黃中、有的守中丹田、有的守海底輪,各有不同。如果你當時的心態與法的要求不吻合,就會走火入魔。什麼叫做走火入魔?心智走錯了方向,而入魔也不是說變魔鬼,只是因錯誤而遭受折磨而已。有的人半身不遂,有的人精神分裂 .....顯然是受到折磨,這樣的定是有爲法。

  

   佛法最上一乘法門的定是無爲法。什麼是無爲法呢?不守什麼,也不執著坐相,只打“牛”不打“車”,只修心不執身;只保持內心一貫的安祥,不讓它出現斷層,不管其他的事情,因爲只有安祥的心態才是定慧不二的現量與證量。

  

   什麼是定慧不二?六祖壇經開示得很明白:即定之時慧在定,即慧之時定在慧。又說:定慧等持,雙修是正。

  

   如果偏慧就會滋長分別,偏定易淪于無記。無記是坐禅最大的弊病,比掉舉更壞;因爲掉舉只是你的表面意識在作怪,覺性還沒有被壓抑;定到偏于無記的程度,一切不知不覺時,就像沒有主的空房子,魔就有奪舍的機會可乘,所以打坐而冥然不覺,非僅不好,也是很危險的事。除非是具有大功德,大修行,戒行淨潔精嚴,有護法守護,才不會入魔;一般人坐到那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只有定慧不二,定慧等持,才能臻于定慧圓明之境。若要臻于“定慧圓明不滯空”的境界,那就唯有甚深安祥的心態,才能到達了。

  

   什麼是安祥的心態?我說話你聽得清清楚楚,我不說你也沒聽時,內心曆曆明明、明明曆曆、空空朗朗、沒有妄想、沒有煩惱、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是“一念不生全體現”的甚深安祥心態。安祥是法的正受、法的現量,除了安祥以外,任你見個什麼,統名邪見,不管你有任何覺受,都是惡覺受。

  

   若想證得定慧圓明,能保持秒秒安祥一百天,就會脫胎換骨,轉凡成聖。反之,不論偏定或偏慧,都是邊見,都不契合中道。

  

   我們只要努力保持內心的安祥,且能秒秒相續不斷,加上由衷地反省忏悔,不出一年、兩年就會證入不二法門的。

  

  (叁)體用不二

  

   如能做到一切時中不離安祥,則所作所爲悉同無爲,自然智鑒無缺,不起分別而生活在觀照般若中。既然體是安祥,用是安祥,秒秒安祥而不執不離現實人生,就是體用不二的證量。

  

   證道歌說“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獨行、獨步並不一定是到曠野荒郊,只要你能保持體用不二的安祥心態,雖然你在西門町散步,卻好像是一個人在獨行、獨步一樣,外面的一切,對你不會構成幹擾。整個禅定的曆程,就安祥禅來說,這就是離執禅定,也必須是六根對六塵不起粘滯,不生幹擾,才有少分受用。倘使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能夠如如不動,一旦面對社會五光十色,立刻心起分別,那是不行的;不能彙歸不二,打成一片,是無法修行成功的。必須如證道歌所說“行亦禅,坐亦禅,語默動靜體安然”,才是體用不二。

  

  (四)心法不二

  

   一般人多忽略了自己那無價珍寶的心,向外覓法,縱使是找到了也是假的,因爲心外無法嘛!若執著心外有法,顯然是個典型的外道。我們要確認心即是法,唯求明心,屬于內明,內明明個什麼?內明明心見性;若謬認心外有法,那是外道,外道是什麼?類似孟子的學生告子,主張真理在心以外;外道並不是個壞名詞,只是說明他謬認真理是在自心以外而已。

  

   我們明白這點以後,就知道心即是法,不假外求,真實法只在你的自心。古德說得很好: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謬執心外有法,就像連自己的父親都背棄了一樣的愚昧無知,所以說心法不二──心即是法,法即是心。認知了原本的心,就證得了“法本法無法”,如果連自己原本的心都被埋沒了,還能求個什麼?釋迦牟尼傳法偈說得很清楚:

  

   法本法無法──法,原本的法是無可分別的。

  

   無法法亦法──那個不可思議的法就是真實而永恒的法了。

  

   今付無法時──今天我把不能言诠、無有方所的法付給了你時。

  

   法法何曾法──你向我學法,學到了什麼?何嘗得到什麼可計量,分別的法啊!

  

   他雖然沒有學到什麼,且喜無所得也無可失。我們每個人的心,原本無欠無余,是圓滿具足,恰到好處的。所以,我們要珍惜自己的心,守住自己的心,不要讓它迷失和受到汙染,只要肯自淨其意,始終保持著原本清淨的本心,就會直了成佛的。

  

   我們唱自性歌:菩提自性,本來清淨。重點就在這“本”字上。因爲真實的是原本的嘛!原本清絕點埃,絕諸相對,是個定慧圓明、寂然不動的大覺心。“但用此心”,就是說只要用那本來清淨、本不動搖的心,就直截了當地圓成佛道了,這就是心法不二的最好說明。

  

   本心就是法,法就是本心;本心就是本法,本法就是本心。能夠修到心法不二,就直截了當地圓成佛道了。

  

四、禅是不思議的“不二法門”

  

   說到這裏,有人會問:不二法門大概是一了?須知不二法門,一也不立;若有所立,就是能立與所立,就成了二法,就不是不二法門了。不二法門的真實法要只有一句話──不思議。爲什麼?因爲起心即妄,動念即乖,才生分別,已背本真,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故。

  

   一般人往往認表層意識爲自己原本的真心,殊不知這表層意識只是我們過活一趟人生的工具,以工具當主人,結果不僅反客爲主,而且是尊卑不分,心國也就不太平了。我們習慣用分別心去認知法,而見取、執著,這叫做惡見取。不二法門是直截了當,一法不立的,而最直截、最了當的就是一個“歇”字。爲什麼?經上說: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把一切妄想全部放下,放到一念不生,當下即是。

  

   佛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不可思議,果能解行相應,多麼省事!反之,不管你怎麼去思惟、探索,都得不到真實的結論與實證。可知最近的不二法門就是放下妄心,不起一念。

  

   講到這裏,忒地啰嗦,最直截了當莫過于信心銘中所說“要急相應,唯言不二,不二皆同,無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換一句話說,禅就是不二法門,要想快速相應,疾速成就,只有證入不二法門,把好惡、是非、人我 ....一切相對的邊見,統統泯滅,一體涵攝,不生分別,當下圓成。

  

   以上略舉了十個不二,若具體地講,一切都是不二,百個千個列舉不盡,例如得失不二、時空不二 ....本質上都是不二的。願各位全體證入不二法門,涵泳大圓覺海。

  

《不二法門》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中華禅風的演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