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学纲
──十七年八月在首都毗卢寺讲──
一 原理──现实主义
甲 现行实事
乙 现事实性
丙 现量实相
丁 现变实力二 动机──平等主义三 办法──进化主义四 效果──自由主义
今天在首都首刹毗卢寺,和首都同人相聚一堂,更得李主席驾临指导,这岂但是太虚个人的荣幸,实在可以说是佛学昌明的预兆!到会诸君,大都已有相当的研究和行持,本不用太虚来讲说,不过因此盛会,太虚也很欢喜把二十年来研究所得,贡献各位以求各位的指教。
平常所谓佛,是梵语佛陀二字的简称,意义是觉者,就像世间有学问的叫做学者一般。所以,有普遍大彻悟的叫做觉者,觉者是人类最高人格的表现──因为人是小宇宙,与大宇宙一致不二,以全宇宙为自体是人生最高的价值,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才是人生最高的意义;所以世界人类不可不求最高人格的实现───在人类得到最高觉悟的就是佛。佛是人类最高的模范,指示我们如何做人,如何进到超人地位,乃至如何做到完全觉悟。因此,信佛不是迷信,是彻底破迷,是趋向觉悟的。而且、佛并没有说只我是佛,你们一切都应当信仰我。却说凡有心灵觉知的皆有成佛的可能性。所以,佛是主张平等的,是主张人人都可以成佛的,人人成佛乃佛学的目的。就根本上说,佛法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所以有人说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佛法虽可以包括一切宗教、哲学,而却又超出一切宗教,哲学之上。如别的宗教,信仰者不能与被信仰者平等,佛法却不然。所以,佛教应该叫做佛法,不是宗教,不是哲学。
一、原理──现实主义(即法尔如是)
佛陀学的原理,用一种名词把他表示出来,就是现实主义。宇宙间一切存在的事事物物,都可以谓之现,这些一切存在的事实,就叫做现实。所谓现实主义,依佛陀学的道理讲,就是这些一切存在的事实,本来怎样就明白他是怎样,事实如何便还他如何。譬如花瓶就是花瓶,不能说是别样。现实主义的标题下何以写著“即法尔如是”呢?佛对于全宇宙完全觉悟,把全宇宙觉照得明明白白,所谓“洞见诸法实相”,也就是洞见全宇宙本来面目。全宇宙本来面目,在佛法上谓之法尔如是,就是说全宇宙一切存在的事实本来如此。其次,现实主义又可以说是佛陀无主义的主义。甚么缘故呢?世间上的种种主义。是参加个人主观和私见的,不是全宇宙公平无私和本来如是的;佛陀的现实主义,是全宇宙本来如此的真实主义,是非主观无私见的,所以是无主义的主义。总结一句,就是佛用很巧妙的言语文字,把本来如此的现实说出来,叫做现实主义;也就是根据佛陀教义,说明宇宙一切存在事实的真相。上来说明现实主义的名称所由来,此下再分开来讲。
甲、现行实事,现是显现出来,是现在有。譬如现在有世界,现在有人类,现在有万物。现前事物,无时不在流行变化中,不是一种固定的。宇宙间一切事事物物,大至世界小至一微尘,都在流行变化,所以叫他做现行实事。譬如人的一生,何年何月何日生,何年何月何日死;物件的何时成何时坏;推而广之,地球也是多少年数成多少年数坏;再讲远些,到太阳也有成时坏时;所以世事都有成坏、生死的一定限量。见到如此,还没有见到真相,因为宇宙万有不但是时时刻刻变化而已。一切显现的事物,生灭起伏,流行变化,如流水一般。这个变化之流,可以谓之生命之流。所以全宇宙一切存在的事实,都是大小相通,前后相生,刹那生灭相续的(最短的时间谓之刹那)。这种流变之理,依近代科学的研究,不但不违背,反而证明是很真实的。科学分析事物为分子、原子、电子等类,电子有阴阳性,是时刻有变化的;由此可见万物流行不息──科学的昌达,对于佛学虽有证明的地方,但科学是根据五官感觉而佛学是直接觉知的──。这才是见到宇宙的真相,即是宇宙现行的实事。
其次、人类的生命,其来无始,不是那年生后才有的;一生不过是生命流所现出来的一节,不是他的全体,如长江的一段一般。一生一死,不过是生命流的一种变化假相。一切事物亦如此,时时刻刻变化而又永久相续不断。能明白这种道理,即可以破除许多迷惑。
常人觉得人生是空虚的,无意义,无价值,除了饮食男女等以外,甚么事都没有。这样迷惑的结果,思想高的自杀,低的以为人生目的在衣食住等欲求的满足,所以全副精神用在追求生活的美满享受上。因之,彼此相争,使世界扰乱不已,争斗困苦的事情触目皆是,结果引出世界大惨劫来。这是对于宇宙流变的真相不明白,就是不明白现行实事所致,都不是觉悟者。另外有一种人,推测世界上一定有一个创造者主宰者,创造主宰世界万物,由此就产生宗教的迷信来,把人类本来的可能觉悟性障蔽,不能显出。无始无终,循环无端,是所有事事物物的真相。不明白这种道理的,只看见生命流的一节,所以立出造物主等类的名称来。但试问造物主是否一物?假如不<#PAGE 234>是一物,就没有自身,何以能造别物?假如也是一物,造物主是谁所造?如此,可见造物主不能成立。
要知世界万物,都不用他物来造,而是生灭相续流行不息本来如是的。如能明白人生真相是这样的无始无终,世界也是这样的无始无终不是没有生灭成坏,不过是流行不息循环不断而已。这就可以把心量放大到无边无量,心量放大就没有执著而与宇宙真相契合。像这样,现行实事无始无终,人生世界都如此,都是无始无终之生命的实现。过去一切行为为因,现在为果,现在一切行为又发生将来的结果,因果重重相续无尽,所以人生有不朽的价值!这种道理,不但学佛成佛要知道,就是要做有人格的人,有道德的人,也都应当明白,否则会生出许多烦恼来。照大乘道理说,先要做一个完善人,然后再进到超人的菩萨,再进到超超人的佛。想做一个完善人,对于现行实事,就不可不先明白;明白无始无终,才知道人生行为是永久相续不灭的,所行所为有不朽的意义,有不朽的价值。<#PAGE 235>
乙、现事实性 现事,就是现行实事。把他仔细考察起来:一人或一屋都有个体,其实这个个体不是定性,也无独立性;依佛法讲,是因缘所生。譬如粉笔,是垩、水、人工、模型等众缘凑合所成,有因还有缘,又如一茎草,是由种子、水、土、日光等所成,也是有因有缘;又如人生是生命之流,加上父母和合机缘,乃至水、土、日光、空气等关系,大而言之,世界的成功,也是由于因缘─- 因是四大(色法)种子(化学上的原子电子),缘是一切众生的业力──。由此推论,万事万物都是众多因缘所成,无固定性,无独立性。
像以上所说,人是聚合全宇宙一切而有所成功的,所以人是社会性的、宇宙性的,人的成功,就是宇宙的成功。古人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也就因为每一种行动都是交互错综的,都是互相影响发生关系的。再如世界的成功,是由于人类的业力,这是确实真理,并非玄想。譬如一个地方,都是有道德、有福气的、自然可以造成一个好地方,否则只能造成一个坏地方。由此,可见人是社会性的、宇宙性的、并<#PAGE 236>无一个实体我──自我性。
大圣大贤,把关于全社会的力量发挥出来,普遍于全人类全世界,能够由人为转移一切;所以人对于社会的一切行动,不可不审慎。因为人的行为业力,不但影响于人类,而且还影响于全世界(世界也是业力为缘所成)。可见人无我性,是社会性、宇宙性,所以一言一行能够影响全社会全世界。既然知道人无自我性,依此道理做事,自有公平性,即成大公无我;因为大公无我,就是人生宇宙的实性。
平常人认定自我,自私自利,斗争不已,以致世界不安,人生无宁日。其实人类是应该互助的,不是应该斗争的。孙中山先生所讲的三民主义,也讲到此处,说斗争是社会的病态,真正的人生态度是互相调和的。明白现实的真实性是社会性、宇宙性,是大公无我,由此发心做事,自然一切都是和平安乐。这个并非勉强造成,是宇宙万有的真实性本来如此。佛陀学的原理,就在众缘所成,本空无我。既明白人生宇宙的真相如此,知识方面就有智慧,行为方面也就把握到妥当做人的方法。<#PAGE 237>
丙、现量实相 量是测量,能量的即是知识。用知识量度宇宙万物,所以宇宙都是被量的。量有两种:一现量,二比量。现量是直接知识到的,譬如看见颜色听见声音,是现在显现的。比量是依据直接觉知而推知的,如望见茶而知止渴。量就是正确的知识,一点没有错误的。归纳一句,现量是事实上的直接觉知,比量是理论上的推知。还有一种错误的量度,叫做非量,是不正确的知识。依科学上的知识,平常的知识,错误很多。又、世间的现量是部分的零碎的经验,不是普遍的、完全的,这种缺陷可以由比量补足。比量有普遍性,而其缺陷是缺少确实性。有这两种缺陷,所以常时发生错误。譬如古代政治制度,在当时的环境里,是适用的;当时的人,虽然认为天经地义,现在却不能适用。可知比量远离确实性,就会发生流弊,甚至由错误而生苦痛。
真正的现量,是完全的普遍的直接知识,不用推论而足以弥补平常知识的缺陷。准于现量的实相,就是人生宇宙万有的真实相,也就是佛陀最高觉悟的无分别智的境<#PAGE 238>界。相对的知识,譬如黑白的知识是有分别的,不完全不普遍而且是相对的。佛学上所要成功的智慧,是要将相对的不完全的超越而成为完全普遍的知识──一切智。成功此智,是佛法上的目的。学佛,即是学得此完全智慧的方法。得到此智,亲切证明宇宙人生的实相,能够了知的觉悟性完全发挥。这就是学佛的理由。因为人生的苦痛由于错误,没有真正的现…
《佛陀学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