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量而来;假如证成了此智,就一切迷妄已去,一切苦痛皆无。至于这佛智如何而得,就必须用深刻的修持工夫。前两重还可以用理论解释他,第三重必须依法实行。人人可成,但须有适当的方法。修积成功,达到成佛目的,是佛学的最精要处。
丁、现变实力 全宇宙中一切显然的存在的事事物物,都是随时变化的,而变化的当中有一种能变的力量,这就是现变实力。平常误会是神或造物主,依佛学说起来,这是错误的。须知能变的力量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心识的力量。万有都变化,而真实变化的力量是人心乃至一切众生心。人人有心所以人人自己能变化。<#PAGE 239>都能自由自主,只要自己对于宇宙真相有相当的认识。立志力行,即可达到目的。大圣大贤英雄豪杰乃至发大愿成佛,都能自由自主,不过看知识到何种地位而已。譬如唯物史观,只看见唯物一方面的道理,不知道是欲望知识进步、发见发明渐多的缘故。由心识变化而人生行为变化,以致生产方法亦从而变化;乃至民族心理,人类知识,都是世界转变的原因。故所有事物,都是随心理知识变化的。讲远一点,天文学上所考究到的全宇宙,也确实是随众生心理的变化所显现。试看佛学上修养相当的人,不能见的能见,不能听的能听,就因为心理的力量能冲过自然界的力量的缘故。总结一句,就是能变力在心。我们都有心,故都能自由自主的向上发达到最高成佛地位。
简约说,佛学不是消极的,厌世的或迷信的,而是发达人生到最高最圆满的地位的。以最高成佛为模范,把人的本性实现出来,从人生体现出全宇宙的真相,才完成人的意义。<#ITEM>二 动机──平等主义(即大慈悲性)<#_ITEM><#PAGE 240>
依前面所说的学理,可知人人都可以成佛,佛不只是被人信仰的,而是做人模范的。只要明白佛是如何发心,如何修行,如何成功,照著他去办,就一样的可以成佛。发心,就是动机。动机正当,后来所发生的行为结果必定圆满;假如动机偏颇或者误谬,结果也就必定不完善。成佛学佛的动机,就是平等主义,所谓“一切众生悉皆平等”。就是近从人类,广到宇宙间一切形形色色,体性悉皆平等。但在世法上看起来,并不如此,一类一类的分别是不平等的。像土石是无生机的,草木之类是有生机的,动物是有感情知觉的,到人类更有思想理性道德。这似乎没平等可言。那末一切众生之类悉皆平等,到底在何处见到呢?佛讲实事实性完全平等,小自一微尘大至一世界,近自人类远至一切众生,都是流行不息的生命之流。在这点上悉皆平等。
一切众生皆有心,皆有现变实力,都有可以达到最高觉悟的可能性,就是佛性。──依此点讲,就一切平等。众生都可以达到最高尚最圆满的地位,佛的地位,并非超出一切人类之上。此项思想,与共和国的道理相合,如共和国民皆有做共和国元首<#PAGE 241>的可能性,与君主国不合。佛的平等主义,是全宇宙界、全众生界的平等主义。成佛的动机,是在全宇宙悉皆平等的地方发心,普为全宇宙一切众生发心成佛,非为一人、一时代、一地域成佛,这是最普遍平等的愿心,也就是大悲心。佛心具有普遍全宇宙的大光明智慧与一切完全的道德能力。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向来迷而不知把自己看得很小,将生命流上一点假相认为自己,向外推求;人人如此,便互相隔碍争斗,种种苦恼随之而生。其实,这都是冤枉,完全由于自性不觉,自找苦吃!这并非是外物给予我们的,也不是绝对不可变的,不过是对于宇宙真相自性不觉悟,所以起种种推求争斗而生种种的苦恼。人人都是佛──都有成佛的可能性,但都迷而不知,可悲可悯!像这样,知道全宇宙一切众生都可悲悯,都可以成佛而却在冤枉受生死轮回之苦,于是起大悲心。因此,自己不成佛,永远没有脱离痛苦之处,一切众生亦然。凡是未到成佛地位,都是不圆满,不免向外有所求而有变化,在流转变化中有不能自主处,所以有种种苦恼。但是众生本性,像山溪间的流水,千回百折非流到大<#PAGE 242>海不止。一切众生的本能觉性,也一定要流到通河入海之处,就是走上成佛之路。有这条路,一切众生就都有成佛的可能。明白一切平等义,从此理性上发心,便走上成佛的路。愿令众生究竟离一切苦,得一切安乐,才是成佛动机,倘若单为自己个人,或者以为佛是不可企及的,想倚赖佛去求福避祸,即非学佛者。平常人以为佛与鬼神一样,信佛可以免祸得福;这种动机,在佛法上是迷非信。所以学佛应当普为一切众生发心,不过在实行上,可以用种种不同的方法。譬如我们中国人,现在受著种种压迫苦痛,就应该去做救国救民的事业,这种动机是正当的。但是实行,必须从能够做到的先去实行,而动机上却又须完全平等。在大平等主义上发心,才能够做救国救人类的事业。此在佛法上讲起来,即所谓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从佛性上发动为社会性宇宙性而发心,自然是善的而无恶的,学佛的动机如此。
世人对于学佛每误以为是自私自利;古代读书人,也以为学佛的死后可以安乐。其实在小乘部分固有求个人解脱之意,但并非佛法根本,佛怯根本,在普为一切众生<#PAGE 243>发心,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释迦发心出家修道度世的动机,就由于对于自然界之观察;自然界虽生生不息种类繁多,但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互相吞噬互相残杀,能不能够生存,能不能够安乐,却非天地所问。一切生类互争互杀而得一日之生,觉得过于残酷,太可悲悯,于是去讲求如何免除一切悲痛惨苦的方法,这个就是大慈悲心。像孙中山先生民生主义的动机,也是出于想免去人类苦痛叫他得著安乐和平,也无非是出于一种菩提心。佛的大慈悲心,普为一切众生,但要免去众生悲惨的生活,先要自己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具备救济众生的功能。释迦幼年,有一次到乡间观察,看见农人耕地的时侯,虫从土里出来,乌鸟随即把它吃掉。释迦嗟叹自然界的生活残酷可悲悯,痛彻心腑,从此发心考察人生宇宙的真相如何,免去苦痛的方法如何,而勤求无上正觉的大道。此乃成佛发心,所以不是消极的,结果也就得著和善安乐的生活,就是大涅槃。释迦修道的动机在成无上正觉之佛,所以成佛以后,居不宁处。说法度人。由此可知佛是普为一切众生发心的,不是自私自利的,又不是空想做<#PAGE 244>不到的,是有一种妥当办法切实进行去实现的。平常以为佛法乃非人生的,厌世的,非伦理的,都是误会。生命之流不自觉悟,所以有不安宁的状态;求世界人类的生活完全平等,再进一步求一切众生皆得平等安乐,即是成佛动机。所以佛法不是非人生的,乃发达人生的;不过不是专发达物质的生活,也不是专发达精神的生活,乃发达生命的完满生活。这是大乘佛法的本义,学佛的动机,须辨别清楚。
学佛原有小乘大乘之别,小乘动机但求自己解脱,平常以小乘为真正的佛法;还有对于佛法真理不明白的,以为佛是鬼神,这都是错误,因此生下许多误会的评论。所以要辨清学佛的动机,可以约为四义:“皆有佛性,皆能成佛,自悯悯他,普成正觉”。就是说皆有成佛的可能性。皆有学佛平等的实性及可能性,所以皆可以成佛。这又可分做四层讲:第一重是相信宇宙万有有一种普遍完全的真理;第二重是相信这个真理有最高无上大觉悟的完全认识(无上菩提);第三重是相信这个无上正觉有得到过的,如释迦;第四重是相信人人都可以得到。佛学根本信仰不出这四重。但现在人<#PAGE 245>类,在知识上、行为上、能力上、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不圆满而生种种欲望,以至生种种痛苦,虽说都可成佛,而实处于可悲可悯的地位,把此世界人类众生所有痛苦,都看作如我自身痛苦一样,发自悯悯他心,才是大乘动机。这样发起大心,普为一切众生求得无上正觉,有真觉悟才能破迷,一切行为才能合理。惟佛法为能明白一切痛苦之源起于迷惑,根本铲除,可以说是彻底革命。而成佛的动机,可以说是在改造成全宇宙全人类的安全生活。<#ITEM>三 办法──进化主义(由人生而佛)<#_ITEM>
有动机而无适当的办法,即不能实现;办法不对,结果必适得其反。譬如社会主义,目的也在使人类得丰富安乐的生活,但无适当的方法,而利用鼓动人类嫉妒愤恨不平心的偏激方法,以致人类不但不能够得到安宁,反而使现社会更不安乐。可知理想虽好而无相当办法,反生更不好的结果。学佛亦然,最初讲了原理,又讲了动机,若无办法,如何能成佛?譬如旅行者,须有一条路,才可以前进,而佛法之路,即是<#PAGE 246>一种进化主义。此进化主义,与平常不同。依佛法讲,此自然界一切众生是循环流转(轮回)的,不是进化的,增进到一定限度即会退回。譬如人,小孩是经验少,少年时求智识学问,壮年做事,到了事业成功的时候,逐渐进入衰老期,结果不免一死。一生进化成绩,至死全毁。又如地球,有成住坏空的变化,也是循环而非进化。人类与世界,不过新陈代谢而已。平常的自然现象,免不了佛法上所谓生死轮回的循环,到限度满足时即退,不能成为进化。所以,现在的进化主义,乃假进化,非究竟进化。
生死轮回的循环流转是最不幸最可痛的,辛苦勤劳所得的成绩,到最后一齐毁灭,劳苦而无结果。对于这种苦痛,要有一种方法,打破生死轮回的束缚,才能达到真正的进化。假如能明白生命之流,大大小小互相关系互相交通,依此见到无限度的真生命,就无所拘碍无所执著,只会增进而不会退堕下来,先前说过,无论何物。都是全宇宙的关系所成,一物即一切物,一入一切。在此真相中,各各事物个体无实自我,乃全宇宙种种关系集…
《佛陀学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