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文殊师利请佛为说。
己二 答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若于诸地波罗密多,善修出离,转依成满,是
名如来法身之相。当知此相,二因缘故不可思议:无戏论故,无所为故;而诸众生计著戏论,有所为故”。
如来因问而说法身相,故佛告言,显答义也。十波罗密多,前五能成福德,后五能成智慧;由能善修此十波罗密多,即能出离烦恼障、业障、报障,福足慧足,证得转依。转依、有三义:一、转所依,谓真如为转迷成悟所依,诸识为转染成净所依。二、转所舍,谓转舍烦恼生死及劣无漏。三、转所得,分二:一、所生得,谓转八识成四智等。二、所显得,谓离烦恼垢而得清净涅槃。此转依成满相,即为如来法身之相,确指如来法身,正是转所依真如,亦即转显所得之涅槃。然此中亦摄自受用身为相。复次、为防过谬故,明此法身相不可思议。何以不可思议?由二种道理名不可思议:一、无戏论故不可思议,以诸世间可思议法,皆属虚妄而非真实,故所有言辞,皆为唐劳无益之戏论。此法身相,超过世间虚妄境故,非诸戏论所能及故。二、无所为故不可思议,诸佛法身圆满究竟,更无所为,非如众生横计颠倒,著相追求,无有稍息;诸佛不尔,故无所为。然佛法身非如槁木死灰,故依止法身起化身用,虽依止法身起化身相用,亦无倒乱。全体起用,即用如体,自无所为,唯利益他,故无所为。由此二种道理,成佛法身不可思议;而诸众生反此,以皆计著戏论,有所为故。
戊二 辨乘差别
“世尊!声闻独觉所得转依,名法身不”?“善男子!不名法身”。“世尊!当名何身”?“善男子!名解脱身。由解脱身故,说一切声闻独觉与诸如来平等平等;由法身故说有差别。如来法身有差别故,无量功德最胜差别,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前讲法身相,今辨三乘差别。三乘谓声闻、独觉、菩萨。声闻所得之果名阿罗汉,独觉所得之果名辟支佛,菩萨所得之果名佛。此三皆出世法,声闻、独觉为小乘,菩萨为大乘。在此三乘果上皆有转依,声闻、独觉亦舍烦恼生死得菩提涅槃,其转依各有得、有舍。曼殊室利因三乘所舍、所得相似,故起问佛:声闻、独觉所得转依名法身否?
佛答:声闻、独觉所得转依,不名法身。以法身唯佛果所证,非二乘所得,故二乘所得名解脱身。言身者,即体义,依止义,聚义。十法界有情皆有身,六凡以有漏五蕴或四蕴和合为身,二乘以五分无漏法为身,佛以法界性相无量功德庄严为身。五分法者: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戒、定、慧为因,解脱、解脱知见为果。由解脱为涅槃果;由解脱知见为菩提果。今讲解脱身者,消极方面,无大悲方便愿力,积极功德,但能解脱烦恼障,出离分段生死,故名解脱身。
经说三乘平等平等,由解脱身故;谓三乘同破人我执,证我空理,断除烦恼,出离生死,同一解脱味,故说三乘平等平等。由斯佛果亦名阿罗汉,这皆由解脱身说;故本经亦云由解脱身故,一切声闻、独觉与诸如来平等平等。
从如来所证法身来讲,实与声闻、独觉不同,以佛法身无量功德所庄严故。起信论谓:一、体大,谓真如法性平等故。二、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此相大即显示法身功德与独觉、声闻差别。总就法身上之功德差别说,恒河沙数譬喻所不能及,与二乘解脱实大不同。由此,我们知道二乘解脱身非究竟,唯佛法身是究竟。故要真实发菩提心,学菩萨行,趋向佛果也。
丁二 化身
戊一 化身作业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我当云何应知如来生起之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一切如来化身作业,如世界起一切种类;如来功德众所庄严,住持为相。当知化身相有生起;法身之相无有生起”。
上已明法身,此下明依法身所起之化身,故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云:如来生起之相,由何因缘而得生起?佛告菩萨言:如来生起之相,但由化身而说。以佛法身是体,化身是用,化身依止法身,变现而起,作种种化身事业,如八相成道等。然化身生起如何?曰:一切如来化身作业,如世界起一切种类。此有二释:一、喻显,谓世界皆由三界五趣无量众生共业而起,化身作业亦由法身无量功德合集而起,如众生共业所起世界。二、直说,谓佛化身作业,随器世界染净差别所有一切种种众生之类,而现化身亦有种种不同,此即化身生起之义,又化身之相云何?如来功德众所庄严,住持为相。谓此化身,由众多功德所庄严成,能顺众生住于世间。化身有三:一、大化身,住色究竟天,所现最高大身。二、小化身,住人间,现丈六金身。三、随类化身,随五趣众生而现。又、此经合三身为二身:所讲化身摄他受用身;如梵网经千华台上卢舍那即他受用身,千华上之千释迦即大化身,百亿释迦即小化身。如是他受用身,及大小化身,总名化身,都为如来功德众所庄严,住持天上人间,随众生而现示。由此化身之相变化而起,说有生起相;法身之相常住不变,无有生起。若说法身亦有生起相,即落戏论。
复次、于一佛身,或说二身,或分三身,或四身、五身,六身、十身;这种种不同,皆是开合差别。今以平常所说三身,与本经二身,相摄立表如下:
┌─法──自 性 身────真如─┬─法身─┐
│ │ │
│ ┌─自受用身──四智菩提─┘ ├此经二身
常途三身─┼─报┤ │
│ └─他受用身──为十地现─┬─化身─┘
│ │
└─化──三类化身───────┘
在密宗言四身:其中等流身,即化身中的随类化身。
戊二 示现化身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应知示现化身方便善巧”?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遍于一切三千大千佛国土中,或众推许增上王家,或众推许大福田家,同时入胎、诞生、长大受欲、出家、示行苦行、舍苦行已成等正觉、次第示现,是名如来示现化身方便善巧”。
此段菩萨问如何是示现化身的方便善巧?佛告菩萨:遍于三千大千世界等者,如一日月一地球为一小世界,积千小世界为一中世界,积千中世界为一大千世界,每一大千世界有一大化身佛;每一大千世界有百亿小世界,每一小世界中有一小化身佛。在此小世界中,或生增上王家者,谓有权势超众人上,故言增上;如印度刹利贵族。或生大福田家者,以有道德可为世福田,即道德之家也。此即入胎之相;诞生、长大、乃至成等正觉,再加转*轮、入涅槃,综明八相成化身事。皆由如来方便善巧示现之相。
丙二 言音差别
丁一 三藏圣教
戊一 总问答三藏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凡有几种一切如来身所住持言音差别?由此言音所化有情,未成熟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缘此为境速得解脱”?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如来言音,略有三种:一者、契经,二者、调伏,三者、本母”。“世尊!云何契经?云何调伏?云何本母”?
此明言音差别。曼殊室利菩萨又问佛曰:如来化身住世有几言音,能使有情未成熟者令得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脱?言有情者,有情识情爱,故名有情。言缘此为境者,即以如来言音为境,缘此境故,而能如理作意,审观思维;以此清净教法为因,能引生出世心而得解脱。然此言音有几?佛答有三,立表如下:
一、修多罗──经───契经
二、毗奈耶──律───调伏
三、磨呾理迦─论───本母
言契经者,契有契理、契机之义,斯二缺一,不名契经;不契理即失体,不契机即失用,体用皆能契合,方名契经。言调伏者,调练三业,伏灭诸非,即行一切善,止一切恶,故依律仪则恶无不止、善无不作。言本母者,种种辨别为本,产生义理如母;由论解能明是非邪正等故,此不但佛弟子所造,在佛经中辨别义理亦此论藏摄。是为略说如来言音差别之相,下当广释。
戊二 别详释三藏
己一 契经
庚一 总显
“曼殊室利!若于是处,我依摄事显示诸法,是名契经。谓依四事,或依九事,或复依于二十九事。”
此段总显契经差别。言是处者,即言音差别之处。依摄事者,即契经中所摄诸事,谓于言音差别之依摄事显示诸法处,名为契经。事有四,或九,或二十九,兹当别释。
庚二 别详
辛一 详四事
“云何四事?一者、听闻事,二者、归趣事,三者、修学事,四者、菩提事。”
此详四事:一、听闻事者,谓闻正法时从耳闻所得之慧,为闻所成慧,此中亦摄由闻而思之思所成慧。二、归趣事者,由闻思为先而后起信,由信而生皈依趣向之念,皈依三宝,趣向涅槃,此即信愿之心。三、修学事者,由皈依后而修戒、定、慧,此依戒定之慧名修所成慧。四、菩提事者,由前三事,于菩提分法已能趣修,当得证果成佛曰菩提事。
辛二 九事
“云何九事?一者、施设有情事,二者、彼所受用事,三者、彼生起事,四者、彼生已住事,五者、彼染净事,六者、彼差别事,七者、能宣说事,八者、所宣说事,九者、诸众会事。”
此中第一施设有情事者,即依五蕴而施设故。五蕴中第一色蕴即属物质,指内四大、五尘,余四属精神,谓受能领纳苦乐,想能想像而起言说,行能造作,识能了别。由此精神物质和合而成有情,有情即依五蕴而施设故。二、彼所受用事者,能受用即六根,所受用即六尘。三、彼生起事者,谓有情之生起,由于十二因缘: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此十二亦名十二缘起,有情缘此而起故。四、彼生已住事者,谓一切有情皆依食住。食有四种: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得禅定者,虽无段食,亦依静虑触思为食。五、彼染净事,谓苦、集、灭、道。由苦、集流转生死名染,由灭、道趣证涅槃名净。六、彼差别事,此有五种:一、有情界;二、器世界;三、法界…
《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讲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