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华讲演录 释经文 甲二 正宗分 乙三 明一乘果▪P6

  ..续本文上一页乐,指其果报上之乐受。梵世、谓梵天王之世界。以上诸香,以四圣、六凡界、有情、无情摄之略尽。凡夫但能辨别少数之香,若至种数众多则不复能辨,此为根坏。持是经者,以清净鼻能辨诸香,且不错误,复能忆别,显鼻根通利、六根可以互用之相。

  尔时、世尊乐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是人鼻清净,于此世界中,若香若臭物,种种悉闻知。须曼那、阇提、多摩罗、旃檀、沉水、及桂香,种种华果香;及知众生香,男子、女人香,说法者远住,闻香知所在。大势转轮王、小转轮、及子、群臣、诸宫人,闻香知所在。身所著珍宝,及地中宝藏,转轮王宝女,闻香知所在。诸人严身具,衣服、及璎珞,种种所涂香,闻香知其身。诸天若行坐、游戏、及神变,持此法华者,闻香悉能知。诸树华果实,及酥油香气,持经者住此,悉知其所在。诸山深险处,旃檀树华敷,众生在中者,闻香悉能知。铁围山、大海、地中诸众生,持经者闻香,悉知其所在。阿修罗男女,及其诸眷属,斗诤游戏时,闻香皆能知。旷野险隘处,师子、象、虎、狼、野牛、水牛等,闻香知所在。若有怀妊者,未辨其男女,无根及非人,闻香悉能知。以闻香力故,知其初怀妊,成就不成就,安乐产福子。以闻香力故,知男女所念,染欲、痴、恚心,亦知修善者。地中众伏藏,金、银、诸珍宝,铜器之所盛,闻香悉能知。种种诸璎珞,无能识其价,闻香知贵贱,出处及所在。天上诸华等,曼陀、曼殊沙、波利质多树,闻香悉能知。天上诸宫殿,上中下差别,众宝华庄严,闻香悉能知。天园林、胜殿、诸观、妙法堂,在中而娱乐,闻香悉能知。诸天若听法,或受五欲时,来、往、行、坐、卧,闻香悉能知。天女所著衣,好华香庄严,周旋游戏时,闻香悉能知。如是展转上,乃至于梵世,入禅、出禅者,闻香悉能知。光音、遍净天,乃至于有顶,初生及退没,闻香悉能知。诸比丘众等,于法常精进,若坐、若经行,及读诵经典,或在林树下专精而坐禅,持经者闻香,悉知其所在。菩萨志坚固,坐禅、若读诵、或为人说法,闻香悉能知。在在方世尊,一切所恭敬,愍众而说法,闻香悉能知。众生在佛前,闻经皆欢喜,如法而修行,闻香悉能知。虽未得菩萨无漏法生鼻,而是持经者,先得此鼻相。

  此重颂。无根及非人,谓怀妊者之所怀,或为男女不分之无根者,或为异物而非人类也。五通为阿罗汉之所共,而鼻、舌等根之神通则为罗汉所无,惟至菩萨地位始有此通。持经者尚未及此,故云未得菩萨。然以善持是经之故,已得相似之位,正显经力殊胜也。

  庚四 舌根殊胜功德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舌功德。若好、若丑、若美、不美、及诸苦涩物,在其舌根皆变成上味,如天甘露,无不美者。若以舌根,于大众中有所演说,出深妙声,能入其心,皆令欢喜快乐。又诸天子、天女、释、梵诸天,闻是深妙音声有所演说、言论次第,皆悉来听,及诸龙、龙女,夜叉、夜叉女,乾闼婆、乾闼婆女,阿修罗、阿修罗女,迦楼罗、迦楼罗女,紧那罗、紧那罗女,摩睺罗伽、摩睺罗伽女,为听法故,皆来亲近恭敬供养。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群臣眷属,小转轮王、大转轮王、七宝千子内外眷属,乘其宫殿俱来听法。以是菩萨善说法故,婆罗门、居士、国内人民,尽其形寿随侍供养。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常乐见之。是人所在方面,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于深妙法音”。

  此长行。首显舌根之用,次显巧于说法,多众听受供养。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是人舌根净,终不受恶味,其有所食啖,悉皆成甘露。以深净妙声,于大众说法,以诸因缘、喻,引导众生心;闻者皆欢喜,设诸上供养。诸天、龙、夜叉、及阿修罗等,皆以恭敬心,而共来听法。是说法之人,若欲以妙音遍满三千界,随意即能至。大小转轮王、及千子眷属,合掌恭敬心,常来听受法。诸天、龙、夜叉、罗刹、毗舍阇,亦以欢喜心,常乐来供养。梵天王、魔王,自在、大自在,如是诸天众,常来至其所。诸佛及弟子,闻其说法音,常念而守护,或时为现身”。

  此重颂。罗刹、可怖畏之鬼。毗舍阇,啖众生精气以为滋养之鬼。善持是经,则所说诸法即摄遍十法界,舌之功德殊胜如是。

  庚五 身根殊胜功德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八百身功德。得清静身,如净琉璃。众生喜见。其身净故,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生时、死时,上下、好丑,生善处、恶处,悉于中现。及铁围山、大铁围山、弥楼山、摩诃弥楼山等诸山,及其中众生,悉于中现。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所有及众生,悉于中现。若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说法,皆于身中现其色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持法华者,其身甚清净,如彼净琉璃,众生皆喜见。又如净明镜,悉见诸色像。菩萨于净身,皆见世所有,唯独自明了,余人所不见。三千世界中,一切诸群萌──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如是诸色像,皆于身中现。诸天等宫殿,乃至于有顶,铁围及弥楼,摩诃弥楼山,诸大海水等,皆于身中现。诸佛及声闻、佛子菩萨等,若独若在众,说法悉皆现。虽未得无漏法性之妙身,以清净常体,一切于中现。

  净琉璃、谓身相内外明彻。上下、好丑、生善处恶处,谓上界下界、好相丑相之众生,转生善处或恶处也。佛之无漏清净法身,即是圆同法界,换言之,十法界即为佛之无漏清净法身。故十法界一切众生,悉在佛无漏法性身之内一一显现。十地以上菩萨分能证此,惟佛始能圆满。彼持是经者,虽尚未能得此,然以善持是经之故,即可与此果用相应,正显经力之殊胜也。此经一偈、一句,皆不可思议之解脱境界,为凡夫心量思议分别所无从测知。持是经者,须随顺信受,如实修行。当念六种修行之处,即诸大菩萨、声闻四众、一切天、人、阿修罗等恭敬围绕欢喜听法之处。行者毫不加以凡情测度,始为善持此经,方能发生诸通,与不可思议之佛境界相应也。

  庚六 意根殊胜果用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净意根,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解是义已,能演说一句、一偈,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皆悉知之。虽未得无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净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此长行。以持是妙法经义,故得清净意根。以意根清净故,闻少字句,通无量义。以能解法义故,演一句一偈经历岁时,悉随义趣不离于此实相之法。由是、故于世俗之经书、语言、及资生事业等,悉可为之,而尽能假为方便,终仍回向于佛法。复得悉知众生心念,而自心之思量言说,亦永不出于佛法之外。其所得清净意根之殊胜果用如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是人意清净,明利无浊秽,以此妙意根,知上中下法;乃至闻一偈,通达无量义;次第如法说,月、四月至岁。是世界内外一切诸众生,若天、龙及人、夜叉、鬼神等,其在六趣中,所念若干种,持法华之报,一时皆悉知。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思惟无量义,说法亦无量,终始不忘错,以持法华故。悉知诸法相,随义识次第,达名字语言,如所知演说,此人有所说,皆是先佛法,以演此法故,于众无所畏。持法华经者,意根净若斯,虽未得无漏,先有如是相。是人持此经,安住希有地,为一切众生欢喜而爱敬。能以千万种善巧之语言,分别而说法,持法华经故”。

  此重颂。上中下法、即菩萨、二乘、人天三法。以上六根殊胜果用,悉由善持妙法华经之故。虽不离凡夫之六根,而即已深入诸佛秘密之藏,故于诸法能离执著,能善分别,能为方便,统教众生共归佛乘也。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修行法师能得六根清净功德,已于法师功德品释明。但未知自昔以来,曾有证得此项功德之人与否?为显示此能行之人,故有常不轻菩萨一品。本品专明常不轻菩萨故事,既显受持是经一句一偈者,为妙法威力之所加持,能得登地菩萨六根互用之功德;兼显不受持是经或毁谤是经者,现前虽获罪报,终仍因是经之缘力能入于佛道。为显斯义,故有此品。

  前授各记,为佛授果上之记,而此菩萨对于四众,则为授因中之记。明但行菩萨道,皆当成佛,故有此品。

  法师及随喜功德等品,皆云受一句、一偈皆当作佛。而常不轻菩萨即不诵经说法,但礼拜赞叹谓人尽当作佛,此即能受持本经之一句忆念不失者。以是能行忍辱、精进等菩萨行,自信作佛,信人作佛,终得六根究竟清净功德。为显斯义,故有此品。

  常、恒也,不轻、恭敬也,即恒顺众生爱护恭敬之义。不见有众生恶相,而但见其皆具佛性,是即清净功德之所由来也。在全经品第中,则居第二十。

  戊二 举法师事证

  己一 长行

  庚一 示前违顺所生罪福

  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华经者,若于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

  谓违反是经加以诽谤者,所得罪报,如譬喻品颂所说。顺于经义修持者所得功德,如法师功德品所说,皆违顺所生之罪福也。得大势、即大势至菩萨,有大威力名曰大势至者,成就圆满之义。此品经文,佛以告得大势菩萨者,显常不轻菩萨持经勇猛成就功德之势力;兼显违反是经者终亦成佛,亦由是经之殊胜势力…

《法华讲演录 释经文 甲二 正宗分 乙三 明一乘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