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三 流通分
太虚
甲三 流通分
乙一 付嘱流通
丙一 现神力以起信行
丁一 涌出请
尔时,千世界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从地涌出者,皆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于佛灭后,世尊分身所在国土灭度之处,当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净大法,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而供养之”。
从地涌出之菩萨,请广说是经也。微尘、犹言无数。言当于释尊及分身佛灭度之处,受持供养是经,并为人广说。
丁二 如来现
戊一 长行
己一 示现如来神力
尔时、世尊于文殊师利等无量百千万亿旧住娑婆世界菩萨摩诃萨,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众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于无量无数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亦复如是出广长舌,放无量光。此释出舌放光。从地涌出诸人,皆新来之菩萨,而世尊及其分身佛,独于旧住娑婆世界无量菩萨等众前现此神力,明咐嘱流通之胜缘,独重于兹土也。出舌、放光,为如来神境通变化之力。化无为有为化,如化无身为有身,化无语言为有语言,化无境界为有境界之类。变常为奇为变,共有十八变,兹附释如下:一、震动,地六动等是。二、炽然,身之上下出水火等是。三、流布,如声光等从渐远及等是。四、示现,示现他方诸界各趣事物等是。五、转变,转地为金,水为酪,净秽为秽净等是。六、往来,于一切处行无障碍等是。七、卷,八、舒,卷大入小,舒小令大,纳须弥令入芥子,展一毛使充法界等是。九、众像入身,能以诸世界纳于身毛孔等是。十、同类往趣,应物现形,往为说法,事讫还没,令不识知等是。十一、显,十二、隐,于大众中隐没自身复令显现等是。十三、所作自在,谓转动有情令其往来,己身语默皆得自在等是。十四、制他神通,谓佛、菩萨、二乘等,各能制伏本位以下所现神通。十五、能施辩才,谓不能说法者加持能使说法。十六、能施忆念,于法失念,能令复忆不至忘失;如阿难以佛力加持,能忆念无量经义,资以结集等是。十七、能施安乐,如说法消除众生怖畏、疾疫、灾患等是。十八、放大光明,谓能放一光,顿照无量国土,作大利益等是。本节出广长舌,属神境通之第八变舒。放无量光,属第十八变大放光明。
释迦牟尼佛及宝树下诸佛现神力时,满百千岁,然后还摄舌相,一时謦欬。俱共弹指。是二音声,遍至十方诸佛世界,地皆六种震动。其中众生、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以佛神力故,皆见此娑婆世界无量无边百千万亿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及见释迦牟尼佛共多宝如来在宝塔中坐师子座,又见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及诸四众恭敬围绕释迦牟尼佛。既见是已,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即时诸天于虚空中高声唱言:“过此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世界,有国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释迦牟尼,今为诸菩萨摩诃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汝等当深心随喜,亦当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彼诸众生闻虚空中声已,合掌向娑婆世界,作如是言:“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释迦牟尼佛”!
此释謦欬、弹指、地动、示现四事。满百千岁,盖结经者假此土岁量以表当时经历时间之久。舌既还摄,诸佛复各謦欬,并各弹指,故曰一时謦欬俱共弹指。十方世界天人等众,尽见此土诸佛,树下集坐,围绕世尊,此非佛光加被,何由致此?故曰示现。彼土众生,既悉见此土事物,遂起皈命世尊之想,均显神力之殊胜也。謦欬、由无而有,属化而不属变;弹指、属第十三变所作自在;地动、属第一变;示现、属第四变。
以种种华、香、璎珞、幡、盖及诸严身之具,珍宝妙物,皆共散娑婆世界。所散诸物,从十方来,譬如云集。变成宝帐,遍覆此间诸佛之上。于时、十方世界通达无碍,如一佛土。
此释合盖、变土二事。十方供养之具变为宝帐,遍盖佛上,故曰合盖。十方世界如一佛土,故曰变土。合盖、属第七变;变土、属第五变。
己二 付嘱修行供养
尔时佛告上行等菩萨大众:“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是故汝等于如来灭后,应一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此释咐嘱修行。
“所在国土,若有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若经卷所住之处──若于园中,若于林中,若于树下,若于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旷野,是中皆应起塔供养。所以者何?当知是处即是道场,诸佛于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于此转于*轮,诸佛于此而般涅槃”。
此劝随喜供养。
戊二 重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佛救世者,住于大神通,为悦众生故,现无量神力。舌相至梵天,身放无数光,为求佛道者,现此希有事。诸佛謦欬声,及弹指之声,周闻十方国,地皆六种动。以佛灭度后,能持是经故,诸佛皆欢喜,现无量神力。
此四颂、颂神力。
“嘱累是经故,赞美受持者,于无量劫中,犹故不能尽。是人之功德,无边无有穷,如十方虚空,不可得边际。能持是经者,则为已见我,亦见多宝佛,及诸分身者;又见我今日,教化诸菩萨。能持是经者,令我及分身、灭度多宝佛,一切皆欢喜;十方现在佛,并过去、未来,亦见亦供养,亦令得欢喜。诸佛坐道场,所得秘要法,能持是经者,不久亦当得。能持是经者,于诸法之义,名字及言辞,乐说无穷尽;如风于空中,一切无障碍。于如来灭后,知佛所说经,因缘及次第,随义如实说。如日月光明,能除诸幽冥,斯人行世间,能灭众生闇,教无量菩萨,毕竟住一乘。是故有智者,闻此功德利,于我灭度后,应受持斯经;是人于佛道,决定无有疑”。此十二颂、颂咐嘱。
嘱累品第二十二流通分内,依经文次第,于如来神力品之后即为嘱累品,故在全经品第中,居第二十二。
前品佛既显大神通,令众信受,此更以手摩诸菩萨顶,嘱咐流通。显受持是经者,即为佛力之所护持摄受。为明斯义,故有此品。
胜妙力无上中,有护法力。本品与普贤菩萨劝发品,同为护法力无上。但普贤品为菩萨之护法力;为明佛之护法力无上,故有此品。
嘱、咐嘱,累、重叠之义,谓再三咐嘱。又依中土文义,亦可释云:以此妙法咐嘱菩萨,即以此事累诸菩萨荷担责任也。
丙二 正嘱累以令流通
丁一 如来付嘱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应当一心流布此法,广令增益”!如是三摩诸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当受持、读、诵、广宣此法,令一切众生普得闻知!
此释三业加持、咐嘱流通。手摩为身业,口言为语业,咐嘱必有意旨为意业,故云三业加持。以手摩无量菩萨顶,则当有无量手;摩顶同时,则手之数亦当同时与为无量,故曰现大神力。一心流布,谓专事流通。广令增益,谓令众生得闻此法而增长法益,即闻此法后能发菩提心、入佛知见也。下复三摩顶而三告之。
“所以者何?如来有大慈悲,无诸悭吝,亦无所畏,能与众生佛之智慧、如来智慧、自然智慧,如来是一切众生之大施主。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勿生悭吝!于未来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来智慧者,当为演说此法华经,使得闻知,为令其人得佛慧故。
此释三业加持咐嘱之所由。盖妙法既为如来修习所得,则欲受持是法者必当先知如来之功德也。能与人以乐为慈,能拔人于苦为悲,不秘大法为无悭吝,敢决定说为无所畏。佛智慧、指佛之种智;如来智慧、指根本一切智,即一切智之体性智;自然智慧、为无为智。凡此诸智,佛悉能与众生令得法乐,故曰施主;以所授妙法、为给众生以究竟之乐,故曰大施主。菩萨欲学佛,即应学如来以如是难得之妙法施给众生,令入佛之知见,否则即不为学佛。得佛慧、谓由闻生信,由信生解,由解起行,由行而证入于佛之知见也。
“若有众生不信受者,当于如来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
此释权教余法、及劝信报恩。谓若遇根性未熟之众生,不能信此妙法华经者,当为权说其余有深义之经法,以调伏其心,令生法喜。苟能如是受持,如是示教,斯为已报佛恩也。余深法、不专指何经,或为大乘方广经典,或为小乘经典,或为人天等善法。既为佛法,皆令众生会归佛义,故即尽为深法。其不见法之深义者,以众生取著于法相故耳。盖苟为佛法,虽极浅为五戒、三皈依、一称南无佛之类,均为深法,以已入佛道故。彼外道之世间有漏诸法,虽已修证至非非想定,固不足以及之也。佛恩难报,然亦非竟难报,若能受持是经,并广劝人受持,即为已报。否则空鹜于布施供养三宝之为,虽非无缘法之益,固无当于能报佛恩之万一也。
丁二 菩萨敬受
时诸菩萨摩诃萨闻佛作是说已,皆大欢喜遍满其身,益加恭敬,曲躬低头,合掌向佛,俱发声言:“如世尊敕,当具奉行。唯然,世尊!愿不有虑”!诸菩萨摩诃萨众,如是三反俱发声言:“如世尊敕,当具奉行!唯然,世尊!愿不有虑”。菩萨因佛三敕,故三反答之。
丁三 令塔等还
尔时、释迦牟尼佛令十方来诸分身佛各还本土,而作是言:“诸佛各随所安,多宝佛塔还可如故”。
丁四 …
《法华讲演录 释经文 甲三 流通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