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华讲演录 释经文 甲二 正宗分 乙一 显一乘境▪P20

  ..续本文上一页到,众又清净,信解坚固,了达空法,深入禅定,便集诸菩萨及声闻众为说是经: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唯一佛乘得灭度耳。此法说中之明今实,谓标明今日实说之所由也。涅槃时到,谓众生度尽,佛将涅槃之时。众生虑佛灭后无法可闻,于佛此时所说闻易深信。众清净者,即尽为净心乐法之众,唯有真实,别无枝叶,如增上慢人尽已退席是也。信解坚固,为众生信力。了达法空,为众生智力。深入禅定,为众生定力。茍具如是因缘,是为说大法之时机成熟。佛言:若如来自知说大法之机已熟,即可集三乘之众,说示是经,使知究竟灭度唯有一乘。今日之会,正说一乘实相,即以此也。

  “比丘当知!如来方便,深入众生之性,知其志乐小法,深著五欲,为是等故说于涅槃。是人若闻,则便信受。

  此法说中之释先权,谓释明昔日权说之所由也。深著五欲,方流转于分段生死,何由近于佛道?故度以小乘涅槃,使先离于烦恼无明,再趋佛智。佛惟以方便智深入众生之性,故能知众生乐小之志,且能说此众生易信之方便法也。

  辛二 喻说

  壬一 喻昔说权

  “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将导众人欲过此难。

  喻昔说权,约分为四,此一、释导将离险。五百由旬之喻,其义如下:以三界之见思惑、善恶及不动业、分段生死苦、为三百由旬,以二乘圣人之无明惑、变易生死苦、为二百由旬。以惑苦等为恶法,故曰险难恶道。旷绝无人,喻此恶法中无有佛智,无有一法与清净本心相应。怖畏、即喻五怖畏处,此生死烦恼去佛智远之处,修行者应先断离诸惑,透过此途,方能上趋佛智。故喻之曰: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珍宝、喻佛功德宝。导师、喻佛。善知险道通塞,喻如何断惑业苦,如何断除无明,如何次第免除分段、变易生死,佛尽了知。导师既知恶道之相,故将导人令出于难也。

  “所将人众,中路懈退,白导师言:“我等疲极而复怖畏,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

  此二、释中途懈退。疲极、则不能进,怖畏、则亟欲退,故需有休息之所矣。

  “导师多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宝而欲退还”?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众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此三、释为设化城。众生畏佛功德宝之难求,甘从弃舍而退堕于生死海中。导师念而愍之,此即其方便智。说断惑、业、苦等法,令出三界成阿罗汉,便许为已入涅槃之城,此即导师之方便力。过三百由旬,喻已断三界之惑、业、苦。小乘涅槃,本非究竟,亦无行者可停止之处,而佛权谓至此即为灭度之境,故曰化作一城,明此城并非实相也。既以中止安隐、随意所作、暂慰小心者,复以前至宝所、亦可得去、歆动大心者,导师之智至矣!

  “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隐”。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

  此四、释众倦皆息。免恶道、得安隐,喻已出三界狱,已免分段死。前入化城,喻仍在信心位上,尚未入初住,然便生已度安隐等想,则已滞著于所得之境矣。

  壬二 喻今说实

  “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倦,即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

  即灭化城、并说宝处在近,喻昔说涅槃是假,今说如来灭度是真,此即开权显实之说也。

  辛三 合说

  “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应去应度。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此合昔权。应去应度,谓应离去此恶道,应度过此恶道也。众生心怯志劣,若但闻长远勤苦之唯一佛乘,则不欲见佛。即已见之,亦不亲近。故佛假说二乘涅槃之果境,以遂其中道止息之愿。

  “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此合今实。住于二地,谓已证声闻、辟支佛果。斯时、佛即实告以汝所应作,为佛之智慧,犹未成办,勿以方便说之小乘涅槃为真实而滞著于是也。宝处在近,喻二乘无学去佛已近,非凡夫众生所能及。

  己二 重颂

  庚一 颂说宿因令念退大就小

  辛一 颂知自身事

  壬一 颂佛寿成道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诸天、神、龙王、阿修罗众等,常雨于天华,以供养彼佛。诸天击天鼓,并作众伎乐,香风吹萎华,更雨新好者。过十小劫已,乃得成佛道,诸天及世人,心皆怀踊跃。

  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言正觉未成,不现佛之胜相。

  壬二 颂转正*轮

  癸一 颂供养请转

  “彼佛十六子,皆与其眷属,千万亿围绕,俱行至佛所,头面礼佛足,而请转*轮,圣师子法雨,充我及一切。世尊甚难值,久远时一现,为觉悟群生,震动于一切。东方诸世界,五百万亿国,梵宫殿光曜,昔所未曾有。诸梵见此相,寻来至佛所,散华以供养,并奉上宫殿,请佛转*轮,以偈而赞叹。佛知时未至,受请默然坐。三方及四维、上下亦复尔,散华奉宫殿,请佛转*轮。世尊甚难值,愿以本慈悲,广开甘露门,转无上*轮!四维,指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之四方。

  癸二 颂许可为转

  “无量慧世尊,受彼众人请,为宣种种法,四谛、十二缘:无明至老死皆从生缘有,如是众过患,汝等应当知。宣畅是法时,六百万亿垓,得尽诸苦际,皆成阿罗汉。第二说法时,千万恒沙众,于诸法不受,亦得阿罗汉。从是后得道,其数无有量,万亿劫算数,不能得其边。

  无明至老死皆从生缘有者,谓生缘即为十二种之因缘也。

  壬三 颂子继传灯

  “时十六王子,出家作沙弥,皆共请彼佛,演说大乘法。我等及营从,皆当成佛道;愿得如世尊,慧眼第一净。

  此二颂颂出家启请。菩萨亦有慧眼,但不如佛之慧眼,能照根本性至于究竟。

  “佛知童子心,宿世之所行,以无量因缘、种种诸譬喻,说六波罗密,及诸神通事,分别真实法,菩萨所行道:说是法华经,如恒河沙偈。

  此二颂半、颂佛许正说。此所说、皆佛之不共法,故为正说大乘。

  “彼佛说经已,静室入禅定,一心一处坐,八万四千劫。是诸沙弥等,知佛禅未出,为无量亿众,说佛无上慧。各各坐法座,说是大乘经,于佛宴寂后,宣扬助法化。一一沙弥等,所度诸众生,有六百万亿恒河沙等众。

  此四颂、颂诸子传灯。

  “彼佛灭度后,是诸闻法者,在在诸佛土,常与师俱生。

  此一颂、颂所化常益。

  壬四 颂会成今佛

  “是十六沙弥,具足行佛道,今现在十方,各得成正觉。

  辛二 颂会弟子事

  “尔时闻法者,各在诸佛所,其有住声闻,渐教以佛道。我在十六数,曾亦为汝说,是故以方便,引汝趣佛慧。以是本因缘,今说法华经,令汝入佛道,慎勿怀惊惧。

  十六数、谓在王子中居第十六之数。

  庚二 颂显今果令知舍权取实

  辛一 颂喻说

  “譬如险恶道,回绝多毒兽,又复无水草,人所怖畏处。无数千万众,欲过此险道,其路甚旷远,经五百由旬。时有一导师,强识有智慧,明了心决定,在险济众难。众人皆疲倦,而白导师言:“我等今顿乏,于此欲退还”。导师作是念:此辈甚可愍,如何欲退还而失大珍宝?寻时思方便,当设神通力,化作大城郭,庄严诸舍宅,周匝有园林,渠流及浴池,重门高楼阁,男女皆充满。即作是化已,慰众言勿惧:“汝等入此城,各可随所乐”。诸人既入城,心皆大欢喜,皆生安隐想,自谓已得度。

  导师知息已,集众而告言:“汝等当前进,此是化城耳!我见汝疲极,中路欲退还,故以方便力,权化作此城。汝今勤精进,当共至宝所”!

  化作大城郭等喻,兹以无垢称经释之:无垢称经云:“思空胜义舍,觉品华庄严,总持为园苑,大法为林树,九定为渠流,八解为浴池”。八解、即八解脱也。又三解脱门为重门。高楼阁、喻高逾外道生死之外。智慧为男,慈悲为女。

  辛二 颂合说

  “我亦复如是,为一切导师,见诸求道者,中路而懈废,不能度生死,烦恼诸险道。故以方便力,为息说涅槃,言汝等苦灭,所作皆已办。既知到涅槃,皆得阿罗汉。尔乃集大众,为说真实法:诸佛方便力,分别说三乘,唯有一佛乘,息处故说二。今为汝说实,汝所得非灭,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实灭。诸佛之导师,为息说涅槃,既知是息已,引入于佛慧”。

  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每周之中,均具四事:首说法,次领解,次述成,次即授记。第三周佛说因缘已竟,下根即须领记,故有此品。此品受记非止一人,满慈及千二百人皆同得记。若以总数言,应名千二百阿罗汉受记品。若以受记之班首言,应名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受记品。而独名为五百弟子受记品者,以佛授记时,千二百人或不在会;五百弟子均现在会,且说领解之衣珠喻,故此品即以之命名。又、满慈一人少数,亦不取为此品之名。

  弟子、为四众对佛之通称,非仅为比丘对佛自称之号。但比丘从佛出家,形同于佛,故此专以称诸比丘。佛与众生本同一觉,佛觉在先,众生觉悟在后,在先为兄,故在后称弟;诸比丘从佛乞法,遂生慧命,从佛口生,故为佛子:是即弟子之义。又、佛之左右,常住之众其数…

《法华讲演录 释经文 甲二 正宗分 乙一 显一乘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