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牙赤目的鬼王,在那里找东西吃。这位独觉就问他:“鬼王,你刚才有没有看见什么人在这里讲话?”鬼王说:刚才念两句偈子的就是我。独觉说:我认为你念的这二句道理不完整,只有一半,一定还有一半,能不能请你把下面二句再念给我听听?鬼王说:你想再听后面二句,哈哈!没有那么容易,你知道佛法是难闻的。你想再听后面二句,那么你就应该发供养心,我才说给你听。独觉为了迫切要求再听下面二句的真理,就对鬼王说:“深山之中,偏僻无人,我在这里勤修苦行,吃的东西,什么都没有。你且暂等一下,我到山中去采些水果,来供养你吧!”鬼王说:我不吃水果,我要吃活血的动物。独觉说:嗳!这太为难我了,活血的动物,我不能找给你吃。如果将活血东西来供养你,我要犯了杀戒,这实在办不到。鬼王说:你办不到,还有二句最最主要的妙法,我也不说了。这位独觉正在为难情况之下,想了一想,这应怎么办呢?为了求法心切,只好不惜身命。于是对鬼王说:好吧!你要吃活血东西,你现在就说给我听,等我听了以后,把我的身体来供养你吃,既新鲜又活血,你可满意了吧?请你快说。鬼王又说:我不相信,你会把自己的身体给我吃,哪有这么好的人!等我将下面二句佛法说了以后,你逃走了,我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独觉说我是修道的人,言重如山,从来不打妄语,你说给我听,我一定供养你。鬼王就把后面二句法语说了“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位独觉听了以后,当即开了大悟,深明这首偈子的根本道理。是说修行的人,能够觉悟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无我的,就可以用功修行,把生灭的妄想执着灭掉,即是生灭灭已,当下就证得不生不灭的寂灭涅槃的安乐境界。因此感到法喜充满,得未曾有的殊胜法益。于是就请鬼王坐下,自己跪在地上,把头伸了出来,请鬼王吃吧!顷刻之间,鬼王摇身一变,出现一个天人相,合掌恭敬地对独觉说:“善哉,善哉。道人,你是善行菩萨之道,是真精迸,是名真法供养”。这几句赞叹的话,讲了以后,这位天人已不见了。但是他所说这几句话,就是过去诸佛所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静为乐”的偈子,其中的奥理,就是佛教的根本真理,也正是三法印的道理。
什么叫做涅槃寂静呢?涅槃意译为圆寂,是真无不圆,妄无不寂的意思;又译为灭度,灭了烦恼障和所知障二种惑障,了脱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二种的苦果。涅槃即是佛教修行的人所证到的道果,共有四种不同,第一自性清静涅槃,人人具足,个个不无的清净本然,不生不灭的自性,在佛、菩萨、辟支佛、罗汉的四种圣人方面,也不会增加一点,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的六道中,也不会减少一点。平等平等,没有一点差别和不同的地方,这叫做自性的清静涅槃。第二是有余依涅槃,我们修行,用智慧的火焰,来烧掉烦恼之薪。虽然已经断了见思烦恼的子缚,但是那色身的果缚,仍然存在。因为还有这个身体的躯壳存在,作分段生死的依靠,这就是有余依涅槃。第三是无余依涅槃。我们修行,用智慧的利剑斩断烦恼的毒蛇,把见思二种烦恼斩尽。无因不会感果,这个余依果缚的身体,当然也是要消灭掉。我们的身体,本来就是众苦的根本,身体没有了还有谁来受苦?二乘圣人能够灰身泯智,灭色归空。这是罗汉、辟支佛二乘圣人所证的涅槃,叫做无余依涅槃。第四是无住处涅槃。我们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一方面运用智慧,来断尘沙烦恼,可是又不住于不生不灭的涅槃,另一方面运用慈悲来普度众生,菩萨虽然经过在三界六道中教化众生,可是又不住于生死。这真是:“任运随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华”。这是菩萨所证的涅槃,称为无住处涅槃。小乘三法印中涅槃寂静的道理,就是指第二有余依涅槃与第三无余依涅槃。
(四)一法印
什么是大乘一法印呢?大乘的教义,就是以佛说的《大集经》与《般若经》为依据,一法印就是诸法实相的道理,因为大乘教义是以实相真心为根本。实相真心,就是真如心,实相无有一切虚妄之相。真心就是真实之心,而不是虚妄之心。实相具有三种道理。第一实相无相。它的本体,真实不虚,没有种种千差万别,虚妄生灭的幻想,就是不生不灭,不动不摇的平等一相,就是真谛的道理。第二实相无不相。实相的本体,虽然是空无所有,无一法可得,但是他能够随缘显现千差万别,一切诸相,没有一相而不是实相,这就是头头是道,法法皆真。具足四圣六凡,迷悟因果,万事万物一切诸相,就是俗谛的道理。第三是实相无相无不相。这个实相真心,是不变随缘。正当随缘显现一切诸相的时候。可是他的本体,空无所有,无一相可得。正当空无所有的时候,却是真空不空,又能具足妙有。正当随缘现出一切诸相的时候,但是妙有非有,本体乃是真空。这就是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这种真空妙有的道理就象一面镜子照东西一样,镜子本体是空无所有,又能随缘显现青黄赤白种种颜色,镜子虽显种种颜色,而镜子本来却是空无所有。但是镜中所显现之色,若说他是有一定颜色,又是妙有非有,若说他是没有一定的颜色,又是真空不空。所以说实相真心,正是真俗二谛融通,空有二相无碍。所以《华严经》说: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我们能够悟明实相真心,无相无不相的不可思议的道理,回过头来看现在世间的众生世界万事万物,一件件一桩桩都离不开这个实相真心。所以苏东坡说得好:“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这就是实相无相无不相的道理。
修行大乘的教法时,了解到世界上所有一切诸法,不论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心法或色法等等,都离不开缘起因果的真理,这就是“诸法因缘生,缘灭法亦灭”的道理。因缘所生的诸法,缘起性空,这叫做色即是空,不是色灭之后,才归于空,而是当体即空,其相虽妄有生灭,其性本真,不生不灭,唯是实相真心。因为实相它能生出一切诸法。譬喻虚空一样,他的本体是空无所有,正因为这样,所以虚空才能随顺明、暗、清、浊种种诸缘,而出现明、暗、清、浊等种种诸相。《楞严经》说:“日照则明,云澄则暗,雨晴则清、气凝则浊”。都是阐明色即是空的道理。龙树菩萨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中道义,就是实相的即色是空,即空是色的真理。所以大乘菩萨,他虽然证得涅槃,而不住着于涅槃,他所修行六度、四摄普度众生的法门,又不住着于事相,这都是以缘起性空为基础,而达到真空不空,具足妙有,一切万法,唯是实相随缘显现,这叫做大乘一法印的道理。
小乘三法印与大乘一法印的理论,是佛教教义中,最主要的论点。
第五节 台贤两宗对佛法的判摄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教法,叫做佛教,佛所说的教法,宗旨和目的是什么呢?
佛的思想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在《法华经》里,佛对舍利弗尊者说:“舍利弗你要知道,十方诸佛世尊,他们为什么示现到世界上来呢?要知道,诸佛世尊为了一件大事的因缘,所以到世界上来。”佛继续对舍利弗说:什么叫一大事因缘呢?第一是要开导众生人人本具佛的知见,出现于世。佛知是真知,世界上各种事物,佛都能本本末末详详细细的知道。佛见是真见。世界上无论哪一事物,佛都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了解。这知见二个字,包括了佛的见、闻、嗅、尝、觉、知六种功能力用,这六种功能力用,是灵灵不昧,了了常知、照天鉴地,耀古腾今。佛具此知见,众生也具此知见,因为众生有了无明烦恼,妄想执着,把本具佛之知见,迷而不知,佛为了要开众生佛之知见,所以出现到世界上来说法度生。比喻金子一样,埋没在矿山之中,只有矿师,他才能够知道,把矿山开了,金子就显现出来了,我们众生,本具佛之知见,只有佛才能知道,所以佛的出世为令众生开了佛知见。第二是指示众生本具佛之知见,所以佛到世界上来。知见就是众生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间的根性,这个根性,就是佛性,是我们平常日用之中,见色闻声等等作用。第三是令众生悟到佛知见,所以佛出现于世。讲经说法,令众生觉悟到众生与诸佛,名异体同,有迷与悟之别。众生迷的时候,佛之知见成为众生知见。到了悟的时候,众生知见,当下就是佛的知见。第四是令众生证佛知见,所以佛出现于世,我们蒙佛开示令悟,应依所悟之道,依教修行,到了功行圆满的时候,就能够证入佛之知见,达到菩提道果。
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的一大事因缘,总的说来,就是开示悟入众生本具佛之知见。佛从菩提树下得道以后到双林树下涅槃以前,在这四十九年的时间里,兴起无缘而无所不缘的大慈心,和众生与我同是一体的大悲心,来普度和觉悟一切众生。佛首先现出一千丈高的卢舍那身,即圆满报身。说《华严经》最上一层的圆顿教法,转最高无上的根本*轮。只因教大机小,圆顿大法不能契合于小乘根基的人。因为小乘圣人,有眼看不到佛的千丈卢舍那身,有耳听不懂佛说的圆顿大教。在圆顿教法不契合小乘根基的情况下,佛就实行方便法门说法利生。从根本起末,隐大施小,开了方便法门,依次说出小乘、中乘、大乘三大教法。佛最后的目的,是令众生,乘此三乘法的车子,证入佛的果位。这正是《法华经》里说的兔、马、象三兽渡河,羊、鹿、牛三车出宅的譬喻。
(一)天台宗对佛法的判摄
天台宗智者大师的《法华玄义》和《法华文句》,《摩诃止观》三大部,成立了天台宗的教观,把佛的四十九年所说的教法,判为五时八教,什么是五时呢?第一是华严时,第二是阿含时,第三是方等时,第四是般若时,第五是法华涅槃时。什么叫做八教呢?就是化仪四教: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化法四教:藏教、通教、别教、圆教。这化仪四教和化法四教,…
《佛法概要·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