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唐代禅宗与现代思潮▪P3

  ..续本文上一页强权无私产的无政府无国家党摧除强权私产,乃至若欧俄之虚无党实欲破坏宇宙一切组织──,有用教理观行以尽空一切虚妄心境者──三论宗──,有直证虚无所显的究竟真实而否认一切虚妄心境为本来虚无者。现代的虚无主义思潮,则除佛法──即三论宗、禅宗──之外,其余的虚无主义盖靡不含孕者。今核之唐代禅林,其自宗之佛法不论,论其与现代虚无主义的精神相呼应者:原佛法小乘七众之戒律以至大乘戒律,虽层次升进而极高明博厚悠久广大精微之量,而其初实以圣王依仁义礼智信所起刑赏劝惩之法以为柢,故昔人谓五戒之行足以翊王化而致太平,盖非虚言矣。而唐代禅者自放旷乎水边林下,不依律居;或复奇状异仪,同尘混俗,不知有世,不知有人,不知有家,不知有物,不知有政,不知有教,不知有王,不知有佛,乃真能洗除乎老子所云失道而后所起之之仁之德之义之礼智忠信慈孝等等,而圣王死、而盗贼出,而剖斗折衡而民息其争者也!又若某禅宿独隐深山,不知若干百年。偶为某禅师寻见,办勘既过,乃曰:莫把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干。即焚茅他逝,更无踪迹。又若坐脱立亡,弃身如屣,是乃真能破宇宙五蕴之自然组织而不为所缚者!夫返乎自然之道,则与鹿豕同游,木石同居,无复灵长性贵之人类存在。而五蕴法之自然组织既经解除,亦无复宇宙之方体时分之宇宙存在。呜呼!是虽未达佛法之真际,而才为其附现之旁效,然人类与宇宙则已根本取销矣,是真人类宇宙的大革命大解放!而现代的虚无主义,则以未知禅宗方法,故但益无明妄动之扰乱,而终未得真正之解放焉。

  乙 无政府主义的精神

  无政府者谓无强权也。而强权实依国或家的私产而起。为保国与家的私产──私产之义甚广,若所谓国化及家传等等,亦属私产──而存。故根本上即不容有国与家的两种私产之存在。然于人既有各个的及社会之不同主张。于产亦有属个人主义之分产的独产的、及属社会主义之共产的集产的之不同主张。然以社会主义为正,而犹以社会共产主义为无政府主义正宗。而无强权的社会共产主义,即世人各各自由以尽其所能、与世人各各自由以取其所需也。无政府党人虽能有此怀想,而其实尚无做到之正当方法,盖此非有超我我所有之真道德精神,而欲利用多数人之贪欲、嫉妒、仇恨、抵抗、残杀、破坏之心理行动以达到之,则终徒益其烦扰而已。而在唐代被禅宗之风化者,多习杜多之苦行,其已完全脱离乎家与国之私产关系及一切强权关系,审矣!然近于个人主义而复绝无分产独产之关系,乃进而为无产主义者也。而在百丈未立清规前所成之禅宗丛林,各从禅宗中成就其自性道德,以共同食息为钁头边生活,此真无政府共产主义的精神之渊源之根本欤!

  丙 布尔塞维克的主义的精神

  布尔塞维克是何译义,我尚未知,以意揣之,其马克司之国家的社会集产主义,而又特重劳工神圣主义者乎!标以国家的者,明其不废除国的私产,而仍容有国家之存在,并建设一劳工握权之政府以为之维持者也。标以集产的者,明其仅废除家的私产──妻子及财产等─,而尚容各个人以其劳力所换得之代价,可依其现身为限而保其私有者也。然此约略言之,亦未见其真能完全实行也。一者、以国亦一群人共同之私产,既许此大私产之存在,殆难免有人更起一家一家小私产存在之希望,一也。既许各个人劳力所获现身保其私有,则以能力不同之故,而积其所获私有之财物,亦可渐成贫富之阶差,二也。既有交合生育、则自然而有特殊之亲密感情,在富积个人之私财者,亦自然摄受其有特殊亲密关系之人以隐然成无形之家族家产,三也。故此实始终必须由主张者集用其绝对强权,外以维持国产,内以压散家族家产之发生成立不可。故今俄之劳农政府,实为强权专制之尤,复日在扰乱的长期试验中,而未有成功其共同安乐之望也。然此固绝对的不能实现者乎?答曰:是亦不然,若固能先养成人人高尚清净、和悦优美、俭朴真诚之道德精神,由此道德精神以相感相应而成为社会,斯可行可成也。予于本刊第三期尚著有人工与佛学的新僧化一篇,有分划定的土地区域,故非绝对的废除国的私产;在区内者共同劳作亦共同享受,故即共产,而亦许其于衣具等项所用余者为各自之保存,至死时则归入常住,以为由常住料理其后事之代价,故亦兼集产主义焉。唐代百丈禅师所实行之禅宗丛林清规──今藏经中之百丈清规本,仍百丈之旧名耳,实则皆宋、元、明、清人所逐渐增制改删,而原意之所存,仅百分之二三耳!即富有此在占领区域内共同劳动生活的精神者也。此其所以能行能成之意义安在乎?盖专以无限的真如道德精神为目的,其目的不在于此劳动生活的衣食住,但用此劳动生活的衣食住为帮助达到其最高目的之一渡具,目的既不在此,故能于此但求作受能可而止,而不奢不争也,此其一。无交合生育之事,则无特殊亲爱关系之人,以之亦无于内部分裂而发生成立家族家产之虞,此其二。其内绝无一点侈靡、奢华、淫佚、荣耀、威权、富丽等之可欲之事,惟是简单、勤俭、朴陋、恬淡之风味,来者不拒,同斯安之,故亦不致有外来侵夺之忧而须用强力防固也。兹撮录宋学士杨亿述百丈古清规序寥寥数语于下,以略见其梗概:百丈师曰:吾所制非局大小乘,非异大小乘,当博约折中,设于制范,务其宜也。于是创意别立禅居,凡具道眼有可尊之德,号曰长老,如西域道高腊长呼须菩提等之谓也。即为化主,处于方丈,同净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不立佛殿唯树法堂者,表佛祖亲嘱受当代为尊也。所裒学众,无多少,无高下,尽入僧堂,依次安排。设长连床,施椸架挂搭道具。卧必斜枕床唇,右胁吉祥睡者,以其坐禅既久,略偃息而已,具四威仪也。除入室请益任学者勤怠,或上或下不拘常准。其阖院大众朝参夕聚,长老上堂升座,主事徒众雁立侧聆,宾主问酬激扬宗要者,示依法而住也。斋粥随宜一时均遍者──各取所需──,务于节俭,表法食双运也。行普请法,上下均力也──即共同随力以劳动各尽所能──。置十务谓之寮舍,每用首领一人管多人,营事令各司其局也。或有假号窃形,混于清众,别致喧挠之事,即当维那检举,抽下本位挂搭摈令出院者,贵安清众也。或彼有所犯,即以柱杖杖之。集众烧衣钵、道具遣从偏门出者以示耻辱,使不污清众、不毁僧形、不扰公门,不泄外讥也。

  观此、可想见所云六和清众,乃为最美最善的社会精神之实现。

  丁 莫德克拉西主义的精神德莫克拉西一名,我亦不知当译何义,以意揣之:废除专制,可名立宪,废除君主,可名共和,废除贵族,可名平民;以民为本,可名民本,由民理治,可名民治;是全体之民共同和合之行动,非一部分民之偏党行动,可名全民众民民众主义。要之、说明凡国家社会种种事业皆是为全体人民施设,故主张无论在官在民,凡有行为皆须以谋全体人民之利乐为归,而积极的从政治、教育、经济、宗教等种种方面以经营以造就全体人民之利乐是也。此其意、则唐代至宋代之禅宗丛林皆极其充量发挥者也。兹摘录宋慈觉大师赜公所述龟镜文,以见大意:夫两桂垂荫,一华现瑞,自尔丛林之设,要之本为众僧──点出民本民众主义──。是以开示众僧,故有长老,表仪众僧,故有首座,荷负众僧,故有监院,调和众僧,故有维那,供养众僧,故有典座,为众僧作务,故有值岁,为众僧出纳,故有库头,为众僧点翰墨,故有书状,为众僧守护圣教,故有藏主,为众僧迎待檀越,故有知客,为众僧请召,故有侍者,为众僧守护衣钵,故有寮主,为众僧供侍汤药,故有堂主,为众僧洗濯,故有浴主、水头,为众僧御寒,故有炭头、炉头,为众僧乞丐,故有街坊化主,为众僧执劳,故有园头、磨头、庄主,为众僧涤除,故有净头;为众僧给侍,故有净人。所以修道──提清目的──之缘,十分备足,资身之具百色现成,万事无忧,一心为道──提清主旨──。世闲尊贵,物外优闲,清净无为,众僧为最。回念多人之力,宁不知恩报恩──所以分工互助之故──!晨参暮请,不舍寸阴,所以报长老也。尊卑有序,举止安详,所以报首座也。外遵法令,内守规绳,所以报监院也。六和共聚,水乳交融,所以报维那也。为成道业故──提清目的──应受此食,所以报典座也。安处僧房,护惜什物,所以报值岁也。常住──国家──之物,一毫无犯,所以报库头也。手不把笔,如救头然,所以报书状也。明窗净案,古教照心──此四字为看经妙法,亦是教观同修──,所以报藏主也。韬光晦迹,不事追陪,所以报知客也。居必有常,请必先到,所以报侍者也。一瓶一钵,处众如山,所以报寮主也。宁心病苦,粥药随宜,所以报堂主也。轻徐静默,不昧水因,所以报浴主、水头也。缄言拱手,退己让人,所以报炭头、炉头也。恃己德行,全缺应转,所以报街坊化主也。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所以报园头、磨头、庄主也。酌水运筹,知惭识愧,所以报净头也。宽而易从,简而易事,所以报净人也。是以丛林之下,道业维新,上上之德一生取办,中流之士长养圣胎;至如未悟心源,时中亦不虚弃──提清主旨──,是真僧宝,为世福田!近为末世之津梁,毕证二严──福德庄严、智慧庄严──之极果。若或丛林不治,*轮不转,非长老所以为众也。三业不调,四仪不肃,非首座所以率众也。容众之量不宽,爱众之心不厚,非监院所以荷众也。修行者不安,败群者不去,非维那所以悦众也。六味不精,三德不给,非典座所以奉众也。寮舍不修,什物不备,非直岁所以安众也。畜积常住,减克众僧,非库头所以瞻众也。书状不工,文字蔑裂,非书记所以饰众也。几案不严,喧烦不息,非藏主所以待众也。憎贫爱富,重俗轻僧,非知客所以赞众也。礼貌不恭,尊卑失序,非侍者所以命众也。打叠不勤,守护不谨,非寮主所以居众也。不间供侍,恼乱病人,非堂主所以恤众也。汤水不足,寒暖失宜,非浴主、水头所以浣众也。预备不前,众人动念,非炉头、炭头所以向众也。临财不公、宣力不尽,非街坊化主所以供众也。地有遗利,人无全功,非园头、磨头、庄主所以代众也──以此、故与唐代百丈时者稍异──。懒惰并除,诸缘不具,非净头所以事众也。禁之不止,命之不行,非净人所以顺众也。如其众僧轻师慢法,纵性恣情,非所以报长老也。坐卧参差,去就乖角,非所以报首座也。意轻王法,不顾丛林──不顾国家──,非所以报监院也。上下不和,斗诤坚固──此中国今日之现象──,非所以报维那也。贪婪美膳,毁訾粗餐,非所以报典座也。居处受用,不思后人,非所以报直岁也。多贪利养,不恤常住,非所以报库头也。事持笔砚,驰聘文章,非所以报书状也。慢易金文,看寻外典,非所以报藏主也。追陪俗士,交结贵人,非所以报知客也。遗忘召请,久坐众僧,非所以报侍者也。以己方人,慢藏诲盗,非所以报寮主也。多嗔少喜,不顺病缘,非所以报堂主也。桶杓作声,用水无节,非所以报浴主、水头也。身利温暖,有妨众人,非所以报炉头、炭头也。不念修行,安然受供,非所以报街坊化主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非所以报园头、磨头、庄主也。涕唾墙壁,狼藉东司,非所以报净头也。专尚威仪,宿无善教,非所以报净人也。

  盖以旋风千匝,尚有不周,但知舍短从长──互助互让──,共办出家之事。所冀狮子窟中尽成狮子,旃檀林下纯是旃檀,令斯后五百年再睹灵山一会!然按此所以行之能安隐,近世之德莫克拉西主义,终抢攘扰搅而莫善其事者,则因彼以欲乐──或个人或社会皆然──为唯一目的,而此则以道德为根本精神也。欲乐所在,群起争竞,如一犬啮枯骨,众犬望之狺狺不已。此今世所以大乱茫茫不知何底也!然此以德为治,较之百丈超然简易之风,已有失道而后德之叹矣!

  四 结论

  禅宗自宋、元、明、清随支那全社会而递代降落,亦因人多流杂,法密伪增,浇漓坠堕及今,通身红烂,卧向荆棘林中,殆无复挽狂澜于既倒之望。意者、非宇内清宁,则此应世间众生而设施之佛化,亦不得独振其清宁之纪乎!则予之为此,非徒以佛化理世变之纠纷,亦冀淑彼人世,还以净兹佛化。余既以“人工与佛学之新僧化”,追攀百丈之高风,以适应将来倾向中的社会趋势;复有精审详密之德莫克拉西的整理僧伽制度论,亦凡以见吾志之不在徒发理论,须见之行事耳。览吾说者,勿徒当一篇空言读过,则窃愿焉!(见海刊一卷七期)

  

《唐代禅宗与现代思潮》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