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近代人生观的评判▪P2

  ..续本文上一页皆即是神的本体的实现,实现万有的归宿皆即是神,成为一种泛神论。在中国古书,若道书所谓大道浑成,先天地生,窅冥恍惚,有精有物;所谓天与之情,道与之貌;所谓天命之谓性等;及柏拉图之说皆近是。此皆以神为本,而后乃有人生的意义可言者。

  此中神本主义所赋与人的价值,亦各不同,大多看人类与其余各种动物、或各种生物乃至一切的物,不过程度与地位的不同,非无展转相通变的可能性者。故此即有生死流转的意义──轮回论──。但耶教则特别看得人与他物绝然不同,独许人乃有所谓灵魂者,得登天国同上帝永生,否则、永贬地狱。究之、亦不过断割一期的永定说耳。若轮回论,人生意义、或在兢兢积善业以求善报,或在取得一不退堕的地位。若永定论,人的意义、则在生天。其意义虽皆在乎超人的灵性之我,但要皆从依归那宇宙创造及主宰的神或宇宙实体的神乃有者;故非我本而是神本。昔康德说形而上学所依据的理性观念有三:一曰、灵魂之观念,即以绝对的统一供给于内的经验者,而纯理心理学上之根本观念也。二曰、以宇宙为一体之观念,即以绝对的统一供给于外的经验者,而纯理的世界论上之根本观念也。三曰、神之观念,即究竟的统一供给于内外经验之全体者,而纯理神学上之根本观念也。独以神为究竟统一的内外全体,可见神更为宇宙及灵魂的根本。

  四、我本的人生观  此中所谓的我,即是自我,亦同近人所谓的个性。但于这个我性,要须涵有舍身受身、永续不断的意义,或更加有普通自在的意义。在中国古书,庄子谓:乘万化而未始有极,乐不胜计;或谓:物各一太极,人各一天地;又各个鬼神灵性的意义扩充到极端,不复认有创造主宰宇宙的唯一大神,亦即成为我本的人生观。如此、则人生乃是神灵不灭的我性的实现的一节;这实现的一节,亦并未割断那我性的全体,而且也就是那我性的全体。人生所有之意义、之价值、之目的,胥在乎此。而于此亦有进化论、轮回论、解脱论,以印度的数论师为我本的人生观之正宗,若瑜伽派、胜论派,则尚依违于神本的、物本的之间者也。衡量既立,今且用以一评判现代的人生观。

  今尚在西历二十世纪的初期,故现代的人生观,大概不外在十九世纪的余势与其反动。十九世纪来乃物本的人生观最发达的时代,在初但与神本的人生观尽力搏战,神本的人生观便渐渐的立不牢了。但人在物本上尚有相对的地位,且益见趋重人群的进步,依此进到了十九纪末二十纪初,从孔德、斯宾塞以来,便有些觉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渐渐减到零度了,渐渐酝酿遂反动出人本的人生观与我本的人生观。到近来、似乎都成了一种新的调和融化的人生观,于这新的调和融化中、似乎德国的欧根──或译倭铿──稍侧重于人本的;德国的柏格森稍侧重于物本的;英国的罗素稍侧重于我本的;于神本的,似乎俄国已故的托尔斯泰尚稍稍注重,于现在其终不能再恢复耶稣教式的神本观乎?有之、或新婆罗门解脱的神本观,或泛神的神本观而已。审观现代的趋势,其在人本的人生观代物本的而兴起乎?其兴起或即在人道的充量实现乎?且东鳞西爪摘录现代人关于人生观的若干言说,以觇一斑:

  一、人生在世,个人是生灭无常的,社会是真实存在的。一、社会的文明幸福,是个人造的,也是个人应该享受的。一、社会是个人集成的,除去个人便没有社会,所以个人的意志和快乐是应该尊重的。一、社会是个人的总寿命,社会散灭,个人死后便没有连续的记忆和知觉,所以社会的组织和秩序,是应该尊重的。一、执行意志,满足欲望,是个人生存的根本理由,始终不变的。一、一切宗教、法律、道德、政治,不过是维持社会不得已的方法,非个人所以乐生的原意,可以随著时势变动的。一、人生幸福是人生自身出力造成的,非是上帝所赐的,也不是听其自然所成就的。一、个人之在社会,好像细胞之在人身,生灭无常,新陈代谢,本是理所当然,丝毫不足恐怖。一、要享幸福,莫怕痛苦,现在个人的痛苦,有时可以造成未来个人的幸福。譬如有主义的战争所流的血,往往洗去人类或民族的污点;极大的疫瘟,往往促成科学的发达。总而言之,人生在世究竟为的甚么?究竟应该怎样?我敢说道: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右陈独秀说的,见新青年。

  反对物本的人生观,为没有人生的目的及人生的价值,足以生纵欲、任运、压世的三种不良结果。而以为健全的人生观,必基本于精神之我,有精神之我而后有个性、有人格可言。欲发展个性,必以一己之精神贯注于人群,而后其精神滔滔汨汨,长流于人间,永不止息,随社会之进化而俱长,此之谓自我实现,此之谓化小我为大我,此之谓灵魂不灭。又曰:执于生者,适以自丧其生。一粒麦种,方其块然,依然一粒,迨已腐烂,甲坼萌生,久之成熟,结实累累。且我之为我,本属群我,我与大群息息相关,我之生命非我有,社会之委形也。我之人格非我有,社会之委蜕也。我既与社会无分,为人即所以自为,为人即所以扩充自我。──右刘经庶说的,见太平洋。

  一、人生以前有生活,死后也有生活,人生不灭。二、现世生活为全体生活的一段。三、现世的生活有两方面:一、理性的生活,二、肉体兽性的生活──指所反对的物本的人生──。理性的生活,承生前、启死后,是无穷的;兽性的生活,有生有死,是有穷的。四、理性的生活,是博爱,是服务,是忘却自己,是互助,是不畏死的。五、兽性的生活,是私己,是争夺,是残杀,是畏死的。──右托尔斯泰说的,见新教育。

  一、人是具有体相、质力和生命,而且能够自觉的东西;或者可以说是:人是具有体相、质力和明了目的,意志的自动,主动的适应,急激的进化,而且能够自觉的东西。二、人是为精神与肉体、社会与个人、理想与现实相一致的欲望,就是为精神的、肉体的、社会的、个人的、理想的、现实的、各种快乐。具足的快乐,亦为是人类圆满的、普遍的、永久的快乐。三、人要改造做工作的、创造的、博爱的、牺牲的新自我,和自由的、公财的、共同的、科学的新社会。总之、人应促进自觉,改造新生活以谋人类圆满的、普通的、永久的快乐,及人人应该工作求学,担任教育、扑灭强权、改造社会。──右沈仲九说的,见教育潮。

  陈君的人生观,乃物本的、人本的混合人生观,其立足犹在乎物,反对神本的;而与其余各家于人本的皆有一部分的反对。至刘经庶与托尔斯泰,皆反对物本的人生观而归宿于人群的、人道的人生观,将人本的、物本的、神本的、我本的、选取调融入人道的人生观。以沈君的说得最为周密,但总是以这个物质世界上的人类、人群、人道的生活为根本依止的,所以我认为皆被蔡君元培的言语驳掉了的:人不能有生而无死,现世的幸福,临死而消灭,人而仅仅以临死消灭之幸福为鹄的,则所谓人生者,有何等价值乎?国不能有存而无亡,世界不能有成而无毁,全国之人、全世界之人类,世世相传以此不能不消灭之幸福为鹄的,则所谓国民若人类者,有何等价值乎。

  以此回视陈独秀君等诸说,将不知其所说,为主张人生有目的、有价值、有意义耶?抑为主张人生无目的、无价值、无意义耶?由予观之,直是主张人生究竟毫无意义、目的、价值者耳!故蔡君逼进一步,而认现世幸福为不幸福之人类到达于实体世界之一种作用,而悬无方体、无始终的世界实体为究竟之大目的,于是进乎神本的、我本的人生观。在“超人类化”、“超世界化”的倾向上观察之,其进程固应当由人本的进为物本的──宇宙的──、神本的──人及宇宙的实体──、我本的──个性自在的实体──。但陈独秀君的虽进至限于天然因果律的物本人生观而止,而刘经庶、托尔斯泰、沈仲九三君的,则皆能通至乎神本的、我本的人生观者也。太戈尔 B. Tagore 所著的自我之问题,谓一方面我与木石同居,所以应该承认宇宙的条例;我生存的基础,便也深深的立定在那儿。我们人的强力,也稳稳的潜伏在这万有世界的怀抱里,与众物的充满量里。又一方面则我是离开了万物,我已摆脱了平等的牵制,我是绝对的单一,我是我,我是不能比较的,宇宙的重量不能厌碎我的这个“个性”。在外像方面,个性是藐小的;在实际上,个性是极伟大的,比全世界更贵重的多。又曰:唯有无止的新与永久的美,能给我们自我的唯一意义。要之、他于自我问题那一篇深广周详的解答,却所见由人本、物本而已进于神本、我本的人生观。

  然我以为:为人间的安乐计,则人本的、神本的人生观为较可。为理性的真实计,则物本的、我本的人生观为较可。至于现代的适应上孰为最宜,则我以为四种皆有用,而皆当有需乎择去其迷谬偏蔽之处而已。兹不极论。但是在佛学上,对于右所述的各种人生观则又何如?吾以为:在佛学上于右所述的各种人生观,皆有所是、亦皆有所非,然尚无一能到达佛学的真际者!今不能详分判,撮为一表以见大略:

  ┌人本的

  ┌非解脱的┼物本的  谬世俗谛理的

  │  ├神本的    ┌人乘┐

  │  └我本的  顺世俗谛理的┤  │

      ┌非圆成实的┤    └天乘┼佛学

  人生观┤  └脱解的────────三乘──────┤

  └圆成实的──一乘─────────────────┘

   (见海刊一卷四期)

  

  

《近代人生观的评判》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