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了凡四训白话篇▪P8

  ..续本文上一页不对外讲;看见那些比较谦让的渔夫,便到处称赞他们,拿他们作榜样,并且学习他们谦让的模样。像这样,舜抓了一年的鱼,大家都把水深鱼多的地方让出来了。

  舜的故事,不过是用来劝化人,不可误解是劝人抓鱼。要知道抓鱼是犯杀生的罪孽,千万不可以做啊!那么像舜那样明白聪明的圣人,那有不能说几句中肯的话,来教化众人,而一定要亲自参与呢?要晓得舜不用言语来教化众人,而是拿自己做榜样,使人见了,感觉渐愧而改变自己的自私心理,这真是一个用心良苦的人,所费的苦心啊!

  我们生在这个人心风俗败坏,末世的时代,做人很不容易;因此,旁人有不如我的地方,不可以把自己的长处,去盖过旁人?旁人有不善的事情,不可以把自己的善,来和别人比较。别人能力不及我,不可以把自己有的能力,来为难别人。自己纵然有才干聪明,也要收敛起来,不可以外露炫耀,应该像是没有聪明才干一样。要看聪明才干,都是虚的、假的一般。

  看到别人有过失,姑且替他包含掩盖。像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他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使他有所顾忌而不敢放肆。若是扯破面皮,他就没有顾忌了。

  看到旁人有些小的长处,可以学的,或有小的善心善事,可以记的;都应该立刻翻转过来,放下自己的主见,学他的长处;并且称赞他,替他广为传扬。一个人在平常生活中,不论讲句话或是做件事,全不可为自己,发起一种自私自利的念头;而要全为了社会大众设想,立出一种规则来,使大众可以通行遵守,这才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把天下所有的一切,都看做是公而不是私的度量呢!

  什么叫做爱敬存心呢?君子与小人,从外貌来看,常常容易混淆,分不出真假。因为小人会装假仁假义,冒充君子。不过这一点存心,君子是善,小人是恶,彼此相去很远,他们的分别,就像黑白两种颜色,绝对相反不同。所以孟子说:君子所以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存心啊!

  君子所存的心,只有爱人敬人的心。因为人虽然有亲近的,疏远的,有尊贵的,有低微的,有聪明的,有愚笨的,有道德的,有下流的,千千万万不同的种类;但是这些都是我们的同胞,都是和我们一样有生命,有血有肉,有感情,那一个不该爱他敬他呢?爱敬众人,就是爱敬圣贤人。能够明白众人的意思,就是明白圣贤人的意思。为什么呢?

  因为圣贤人本来都希望世界上的人,大家都能安居乐业,过著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我们能够处处爱人,处处敬人,使世上的人,个个平安幸福,也就可以说是代替圣贤,使这个世界上人人都能够平安快乐了。

  什么叫做成人之美呢?举例来说,若是把一块里面有玉的石头,随便乱丢抛弃,那末这块里面有玉的石头也只不过是和瓦片碎石一样,一文不值了。若是把它好好的加以雕刻琢磨,那么这块石头,就成了非常珍贵的宝物圭璋了。

  一个人也是如此,也全是靠劝导提引;所以看到别人做一件善事,或者是这个人立志向上,而且他的资质足以造就的话;都应该好好的引导他,提拔他,使他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材;或是夸赞他,激励他,扶持他;若是有人冤枉他,就替他辩解冤屈,来替他分担无端被人恶意的毁谤,可以设法代替他,顶替他被毁谤的事实,减轻他所受的毁谤,这样叫做分谤。

  务必要使他能够立身于社会,而后才算是尽了我的心意。大概通常的人,对那些与他不同类型的人,都不免有厌恶感,譬如小人恨君子,恶人恨善人。

  在同一个乡里的人,都是善的少,不善的多。正因为不善的人很多,善的人少,所以善人处在世俗里,常常被恶人欺负,很难立得住脚,况且豪杰的性情大多数是刚正不屈,并且不注意修饰外表,世俗的眼光,见识不高,只看外表,就说长道短,随便批评;所以做善事也常常容易失败,善人也常常被人毁谤。

  碰到这种情形,只有全靠仁人长者,才能纠正那些邪恶不正的人,教导指引他们改邪归正,保护,帮助善人,使他成立;像这样辟邪显正的功德,实在是最大的。

  什么叫做劝人为善呢?一个人既然已经生在世上做了人,那一个没有良心呢?但是因为汲汲地追逐名利,弄得这世间忙碌不堪,只要有名利可得,就昧著良心,不择手段地去做,那就最容易堕落了。所以与别人往来相处,时常要留心观察这个人,若是看他要堕落了,就应该随时随地提醒他,警告他,开发他的糊涂昏乱。

  譬如,看见他在长夜里做了一个浑浑噩噩的梦,一定要叫唤他,使他赶快清醒;又譬如看他长久陷落在烦恼里,一定要提拔他一把,使他头脑转为清凉。

  像这样以恩待人,功德是最周遍,最广大的了。从前韩文公曾说:以口来劝人,只在一时,事情过了,也就忘了;并且别处的人,无法听到。以书来劝人,可以流传到百世,并且能传遍世界;所以做善书,有立言的大功德。

  这里说以口来劝,用书来劝人为善,与前面所讲的与人为善比较起来,虽然较注重形式的痕迹,但是这种对症下药的事,时常会有特殊的效果;这种方法是不可以放弃的。

  并且劝人也得要劝的得当,譬如这个人太倔强,不可以用话来劝,你若是用话去劝了,不但是白劝,所劝的话,也成了废话,这叫做失言。如果这个人性情温顺,可以用话来劝,你却是不劝,错过了劝人为善的机会,这叫做失人。失言失人,都是自己智慧不够,分辨不出来,就应该自己仔细反省检讨;如此才能不失言,也不失人。

  什么叫做救人危急呢?患难颠沛的事情,在人的一生当中,都是常有的。假使偶而碰到患难危急的人,应该要将他的痛苦,当做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一样,赶快设法解救,看他有什么被人冤屈压迫的事情,或是用话语帮助他申辩明白,或是用种种的方法来救济他的困苦。明朝的崔子曾经说:恩惠不在乎大小,只要在别人危急的时候,赶紧去帮助他就可以了。这句话真正是仁者的话呀!

  什么叫做兴建大利呢?讲小的,在一个乡中,讲大的,在一个县内,凡是有益公众的事,最应该发起兴建。或是开辟水道来灌溉农田;或是建筑堤岸来预防水灾;或是修筑桥梁,使行旅交通方便,或是施送茶饭,救济饥饿口渴的人。

  随时遇到机会,都要劝导大家,同心协力,出钱出力来兴建;纵然有别人在暗中毁谤你,中伤你;你也不要为了避嫌疑就不去做,也不要怕辛苦,担心别人嫉妒怨恨,就推托不做,这都是不可以的。

  什么叫做舍财作福呢?佛门里的万种善行,以布施为最重要。讲到布施,就只有一个舍字,什么都舍得,就合佛的意思了。

  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什么都肯舍;譬如自己身上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念头,没有一样不肯舍掉。譬如,佛陀曾在因地修行的时候,舍身饲虎。

  在身外的色、声、香、味、触、法,也都可以一概舍弃。一个人所有的一切,没有一样不可以舍掉,能够如此,那就身心清净,没有烦恼,就如同佛菩萨了。

  若是不能什么都舍,那就先从钱财上著手布施。世间人都把穿衣吃饭,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因此,钱财上的布施也最为重要;如果我能够痛痛快快地施舍钱财;对内而言,可以破除我小器的毛病;对外而言,则可救济别人的急难。

  不过钱财不易看破,起初做起来,难免会有一些勉强,只要舍惯了,心中自然安逸,也就没有什么舍不得了。这是最容易消除自己的贪念私心,也可以除掉自己对钱财的执著与吝啬。

  什么叫做护持正法呢?法是千万年来,有灵性的有情生命的眼目,也是真理的准绳;但是法有正有邪,如果没有正法,如何能够参加帮助天地造化之功呢?怎样会使得各式各样的人以及种种的东西,都能够像裁布成衣那样的成功呢?怎样可以脱出那种种的迷惑,离开那种种的束缚呢?怎样可以建设整理世上一切的事情,和逃出这个污秽世界,生死轮回的苦海呢?这都需要靠有了正法,才像有了光明的大路可走。

  所以凡是看到圣贤的寺庙,图像,经典,遗训,都要加以敬重;至于有破损不完全的,都应该要修补,整理。而讲到佛门正法,尤其应该敬重的加以传播宣扬,使大家都重视,才可以上报佛的恩德,这些都是更应该加以全力去实践的。

  什么叫做敬重尊长呢?家里的父亲,兄长,国家的君王,长官;以及凡是年岁,道德,职位,见识高的人,都应该格外虔诚的去敬重他们。

  在家里侍奉父母,要有深爱父母的心,与委婉和顺的容貌;而且声要和,气要平;这样不断地薰染成习惯,就变成自然的好性情,这就是和气可以感勤天心的根本办法。

  出门在外侍候君王,不论什么事,都应该依照国法去做;不可以为君王不知道,自己就可以随意乱做呀!办一个犯罪的人,不论他的罪轻或重,都要仔细审问,公平地执法;不可以为君王不知道,就可以作威作福冤枉人!

  服侍君王,像面对上天一样的恭敬,这是古人所订的规范,这种地方关系阴德最大。你们试看,凡是忠孝人家,他们的子孙,没有不发达久远而且前途兴旺的,所以一定要小心谨慎的去做。

  什么叫做爱惜物命呢?要知道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算他是人,就是在他有这一片恻隐的心罢了。所以孟子说:没有恻隐之心就不是人。

  求仁的,就是求这一片恻隐之心;积德的,也就是积这一片恻隐的心。有恻隐心就是仁;有恻隐心,就是德。没有恻隐心,就是无仁心,没道德。周礼上曾说:每年正月的时候,正是畜牲最容易怀孕的期间,这时候祭品勿用母的。因为要预防畜牲肚里有胎儿的缘故。

  孟子说:君子不肯住在厨房附近。就是要保全自己的恻隐之心,所以,前辈有四种肉不吃的禁忌。譬如说,听到动物被杀的声音,不吃,或者在它被杀的时候看见,不吃;或者是自己养大的,不吃,或专门为我杀的,不吃。后辈的人,若要学习前辈的仁慈心,一下子做不到断食荤腥,也应该依照前辈的办法,禁戒少吃。

  照佛法来讲,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因为前生造了孽而投胎做畜…

《了凡四训白话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