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10年观音法会开示之(六)六度之般若波罗蜜▪P2

  ..续本文上一页着这个“有”建立这个“没有”。然后“有”没有了,这个“没有”也没有了。“有”是第一个边,“没有”是第二个边,然后“有“没有””是第三个边,“没有“有””是第四个边。都不存在,这叫什么?这叫远离四边,也可以说远离八边戏论的大空性。这种境界,在心经里讲,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都一样——“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不光是受想行识,一切法都是“亦复如是”。

  刚才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一切法都是一样!这叫大空性,比那个无我境界还高一些。刚才小乘里讲的无我,也是一种空性,但它是一个小范围的,也可以说是一小部分,不全面;而现在这个大空性是全面的。就是万事万物、山河大地,不管是轮回还是涅槃,所有的法都是。轮回也是,生死也是。生死即是空,空即是生死;生死不离空,空不离生死。涅槃也是——涅槃即是空,空即是涅槃;涅槃不离空,空不离涅槃。然后属于轮回的、涅槃的所有的一切法,都是“亦复如是”,都是一样。

  你看,这样都是一体了,都是一个性,这叫什么?这叫一真法界。这就是一真法界——诸法是一体的,诸佛是一体的,你和诸佛也是一体的。刚才讲的,不管是属于轮回的,还是属于生死的,不管是属于涅槃的,还是不生不灭的,都是一个性、一个体、一个状态——这叫一真法界。

  你看,刚才我们通过逻辑一观察,没有找到自我,都是空的。在体上是空的,但在相上没有空。在显相上存在自我,本体上不存在自我,所以他是空的。自我也是,自我即是空,空即是自我,自我不异空,空不异自我,都一样——这是大乘佛法里讲的无我。

  刚才自我也是,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也不能说完全有。有是妙有,无是真空;真空和妙有是一体的,通过逻辑观察都找不到。“无人无我观自在,非色非空见如来。”非色非空——也不是空,也不是色;也不是有,也不是没有——这叫见如来,这就是佛性。也是我们的自性、本性,佛性,就是佛。

  刚才第一个讲的是无我的境界,后面讲的是空性的智慧。

  真正证悟了这样的道理,证得了这样的境界,那就是大智慧。这有什么作用呢?都是相上有,体上没有,随时都在变,都是如幻如梦,都是虚假的。这样的话,你没有什么可考虑的,没有什么可执着的,就这个意思。

  什么叫不执着?你知道他不是实有,不是真有,他是如幻如梦的有,这叫不执着。

  你认为他是实有的,他是真有的,他是恒常的,他是不变的——这叫执着。你知道他是无常的,是空性的,是如幻如梦的——如幻如梦是在相上,空性是在体上。这样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我们真正弄明白了以后,不会再去执着,不会特别地在乎。因为你知道,这一切一切都在变。

  我们知道,诸法的本性是无常的,是变的,这是应该的,是很自然的,很正常的。而且都是虚妄的,都是假的。他变了,这是很正常的,都是无常,都是虚幻的,没有什么可靠的,没有什么可执着的。你知道没有什么可靠的,你就不会去执着、不会去在乎。

  诸法的本性是空,但是缘起的作用不空,在相上还有,因果还是不虚的,尽责任、尽义务是应该的,该做的还得做。这个比较难,尺度不好把握。

  我们现在就是凡夫,一说有,就认为是实有;一说没有,就觉得什么也没有。为什么呢?我们说这个空性、无我的境界——佛的那种佛性——法身佛也好,都是不可言不可喻,都是超越思想和言语的,就是以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言语,无法表达,无法想象。他超越了我们的思想和言语的范围。现在我们讲的这些只是大概。我们在地球上,指着月亮,说那是月亮的时候,我们既能看到月亮,也能指点那是月亮;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一个指头,不是一个真正的月亮。我们现在想表述,讲空性、无我,也只能是这样大概地指一指、说一说,完全要表达是无法能够表达的,完全要形容是无法能够形容的。那怎么办?就是要通过修行,提高自己的境界,最后才能体会到。境界越高,觉受越深。最后真正要体会到,能感觉到,就像哑巴吃糖块一样,说不出来。

  同样,你开悟、证悟以后,能感觉得到、能体会得到那种境界;但是你无法能够表达。因为它不是属于明言的——是胜义谛的,不是世俗谛,所以它无法表达,无法形容。你真正明白以后,你不会执着,也不会在乎。但是不执着,也不是什么事都放弃。放下不是放弃,不执着也不是不认真。一点都不会执着,但是一定会非常认真。我们现在一说不执着就不认真了,一说要认真就执着了。这个很难,凡夫做不到的,所以就讲“超越”嘛。

  我们现在讲超越三界,不是说我们的言行举止、这个身要超越,而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境界、对诸法的认识,那种感受、体会要超越。精神要超越,境界要超越,就是要有高的智慧,高的见解。这个时候,不管是人、事、物,所有的这些缘法,统统都能放下。但是不会放弃一个人,也不会放弃一件事。放下和放弃是两回事,放下不等于放弃,放弃不等于放下。放下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行为。

  刚才说的,他不会执着,但他一定会很认真;一切都会随缘而做,但是他不会随便。佛在经中讲,尤其是在心经里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给大家讲的“认真不是执着,放下不是放弃,随缘不是随便”,和这是一个道理,一个境界,一个意思。现在我给你讲这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很难理解,很难做到。同样,我现在说“随缘不是随便,要随缘不要随便”,你很难理解,很难做到。我说“要认真但不能执着”,“要放下但不能放弃”,你很难理解,很难做到。因为什么?因为你还没有开悟、证悟,你还没有见性。

  凡夫所有的言行举止都是堕入两边,要么是执着,要么是放弃。要是真正开悟、证悟,真正成就以后,一点点都不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而且还非常的圆满。我们有一句法语:放下了才能得到,随缘了才能顺利。就是说,把自己的心放下了,一切都会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把自己的心态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圆满顺利。这些一点都不冲突,主要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这些无我、空性的见解、境界,和我们的生活、工作一点点都不冲突,也不矛盾。我们开悟、证悟以后生活会更美好,工作会更圆满,不相信你看看——这就是大智慧。这是大概、简单讲的,仔细讲还有很多,以后有机会我们也讲一些中观,就是讲这些无我、空性。

  最后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功德回向,把学修《六波罗蜜多》的功德以及所有的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父母众生,愿他们早日解脱,早日成就,早日证得无上大圆满的果位!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2010年观音法会开示之(六)六度之般若波罗蜜》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