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0年觀音法會開示之(六)六度之般若波羅蜜▪P2

  ..續本文上一頁著這個“有”建立這個“沒有”。然後“有”沒有了,這個“沒有”也沒有了。“有”是第一個邊,“沒有”是第二個邊,然後“有“沒有””是第叁個邊,“沒有“有””是第四個邊。都不存在,這叫什麼?這叫遠離四邊,也可以說遠離八邊戲論的大空性。這種境界,在心經裏講,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都一樣——“受想行識,亦複如是。”不光是受想行識,一切法都是“亦複如是”。

  剛才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一切法都是一樣!這叫大空性,比那個無我境界還高一些。剛才小乘裏講的無我,也是一種空性,但它是一個小範圍的,也可以說是一小部分,不全面;而現在這個大空性是全面的。就是萬事萬物、山河大地,不管是輪回還是涅槃,所有的法都是。輪回也是,生死也是。生死即是空,空即是生死;生死不離空,空不離生死。涅槃也是——涅槃即是空,空即是涅槃;涅槃不離空,空不離涅槃。然後屬于輪回的、涅槃的所有的一切法,都是“亦複如是”,都是一樣。

  你看,這樣都是一體了,都是一個性,這叫什麼?這叫一真法界。這就是一真法界——諸法是一體的,諸佛是一體的,你和諸佛也是一體的。剛才講的,不管是屬于輪回的,還是屬于生死的,不管是屬于涅槃的,還是不生不滅的,都是一個性、一個體、一個狀態——這叫一真法界。

  你看,剛才我們通過邏輯一觀察,沒有找到自我,都是空的。在體上是空的,但在相上沒有空。在顯相上存在自我,本體上不存在自我,所以他是空的。自我也是,自我即是空,空即是自我,自我不異空,空不異自我,都一樣——這是大乘佛法裏講的無我。

  剛才自我也是,也不能說完全沒有,也不能說完全有。有是妙有,無是真空;真空和妙有是一體的,通過邏輯觀察都找不到。“無人無我觀自在,非色非空見如來。”非色非空——也不是空,也不是色;也不是有,也不是沒有——這叫見如來,這就是佛性。也是我們的自性、本性,佛性,就是佛。

  剛才第一個講的是無我的境界,後面講的是空性的智慧。

  真正證悟了這樣的道理,證得了這樣的境界,那就是大智慧。這有什麼作用呢?都是相上有,體上沒有,隨時都在變,都是如幻如夢,都是虛假的。這樣的話,你沒有什麼可考慮的,沒有什麼可執著的,就這個意思。

  什麼叫不執著?你知道他不是實有,不是真有,他是如幻如夢的有,這叫不執著。

  你認爲他是實有的,他是真有的,他是恒常的,他是不變的——這叫執著。你知道他是無常的,是空性的,是如幻如夢的——如幻如夢是在相上,空性是在體上。這樣對我們有什麼好處?我們真正弄明白了以後,不會再去執著,不會特別地在乎。因爲你知道,這一切一切都在變。

  我們知道,諸法的本性是無常的,是變的,這是應該的,是很自然的,很正常的。而且都是虛妄的,都是假的。他變了,這是很正常的,都是無常,都是虛幻的,沒有什麼可靠的,沒有什麼可執著的。你知道沒有什麼可靠的,你就不會去執著、不會去在乎。

  諸法的本性是空,但是緣起的作用不空,在相上還有,因果還是不虛的,盡責任、盡義務是應該的,該做的還得做。這個比較難,尺度不好把握。

  我們現在就是凡夫,一說有,就認爲是實有;一說沒有,就覺得什麼也沒有。爲什麼呢?我們說這個空性、無我的境界——佛的那種佛性——法身佛也好,都是不可言不可喻,都是超越思想和言語的,就是以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言語,無法表達,無法想象。他超越了我們的思想和言語的範圍。現在我們講的這些只是大概。我們在地球上,指著月亮,說那是月亮的時候,我們既能看到月亮,也能指點那是月亮;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一個指頭,不是一個真正的月亮。我們現在想表述,講空性、無我,也只能是這樣大概地指一指、說一說,完全要表達是無法能夠表達的,完全要形容是無法能夠形容的。那怎麼辦?就是要通過修行,提高自己的境界,最後才能體會到。境界越高,覺受越深。最後真正要體會到,能感覺到,就像啞巴吃糖塊一樣,說不出來。

  同樣,你開悟、證悟以後,能感覺得到、能體會得到那種境界;但是你無法能夠表達。因爲它不是屬于明言的——是勝義谛的,不是世俗谛,所以它無法表達,無法形容。你真正明白以後,你不會執著,也不會在乎。但是不執著,也不是什麼事都放棄。放下不是放棄,不執著也不是不認真。一點都不會執著,但是一定會非常認真。我們現在一說不執著就不認真了,一說要認真就執著了。這個很難,凡夫做不到的,所以就講“超越”嘛。

  我們現在講超越叁界,不是說我們的言行舉止、這個身要超越,而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境界、對諸法的認識,那種感受、體會要超越。精神要超越,境界要超越,就是要有高的智慧,高的見解。這個時候,不管是人、事、物,所有的這些緣法,統統都能放下。但是不會放棄一個人,也不會放棄一件事。放下和放棄是兩回事,放下不等于放棄,放棄不等于放下。放下是一種心態,不是一種行爲。

  剛才說的,他不會執著,但他一定會很認真;一切都會隨緣而做,但是他不會隨便。佛在經中講,尤其是在心經裏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給大家講的“認真不是執著,放下不是放棄,隨緣不是隨便”,和這是一個道理,一個境界,一個意思。現在我給你講這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很難理解,很難做到。同樣,我現在說“隨緣不是隨便,要隨緣不要隨便”,你很難理解,很難做到。我說“要認真但不能執著”,“要放下但不能放棄”,你很難理解,很難做到。因爲什麼?因爲你還沒有開悟、證悟,你還沒有見性。

  凡夫所有的言行舉止都是墮入兩邊,要麼是執著,要麼是放棄。要是真正開悟、證悟,真正成就以後,一點點都不影響你的工作和生活,而且還非常的圓滿。我們有一句法語:放下了才能得到,隨緣了才能順利。就是說,把自己的心放下了,一切都會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把自己的心態放正了,一切都會一帆風順、圓滿順利。這些一點都不沖突,主要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這些無我、空性的見解、境界,和我們的生活、工作一點點都不沖突,也不矛盾。我們開悟、證悟以後生活會更美好,工作會更圓滿,不相信你看看——這就是大智慧。這是大概、簡單講的,仔細講還有很多,以後有機會我們也講一些中觀,就是講這些無我、空性。

  最後祝願大家吉祥圓滿,紮西德勒!

  功德回向,把學修《六波羅蜜多》的功德以及所有的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父母衆生,願他們早日解脫,早日成就,早日證得無上大圓滿的果位!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0年觀音法會開示之(六)六度之般若波羅蜜》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