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11年百日共修开示 闻法方式(一)▪P2

  ..续本文上一页有准备,死亡在任何时候降临,对你来说都是突如其来的,它一定会偷袭你,不会提前跟你打招呼,然后在慢慢折磨你的过程中,把你带走。

  

   有的人即使活到了八九十岁,甚至是一百多岁的时候,还会这样想:虽然我老了,不会久留人世了,但是我今年肯定不会死。“今天死”这个概念,他连考虑都不考虑。虽然一百多岁了,但总觉得自己今天不会死,明天也不会死。虽然身体老了,要死了,但是心还没有老,妄想和分别还没有死——也许更多,更严重了。因为身体没有能力了,只能靠想了。因此不可能没有烦恼、没有事。什么时候放下了,什么时候就没有事了,这样烦恼、痛苦才能结束。

  

   有些人连晚上做梦都想发财,学佛修行就是为了赚钱、发财。如果你真的发财了,你就完了。那个时候,你内心里的烦恼、痛苦不可想象。钱越多,事越多,心越乱,精神上的压力越大。

  

   龙树菩萨说:“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如果你想追求世间的福报、暂时的利益,即使得到了,那也是修来的,而不是求来的。你想得到这些,只求没有用,还要修行。不过,即使你通过修行得到了这些,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你还是摆脱不了烦恼、痛苦;而且若是你真的发财了,有实力了,你会利用这些造恶业,而且所造的恶业会更严重,死后会直接堕落恶趣,感受地狱、饿鬼或旁生的痛苦,难以解脱。对你的今生来世,乃至生生世世都没有好处,只有害处。所以不能求暂时的利益,不能求世间的福报。闻法时的发心和动机,不能是为了世间的福报与暂时的利益。

  

   有些人也许会问:“我们这些学佛修行人,是不是不要健康,不要平安,不要名气,不要钱财了?”不是!学佛修行人所追求的是永恒不变的东西:永恒的健康,永恒的平安,永恒的钱财、名利。那是不是需要特意求,或特意修呢?不需要!你真看破、放下了,真解脱成佛了,健康、平安、名气等世间的福报自然就有了。

  

   如理如法地修行就像点火,火点燃了,灰自然就有了,不用特意求也有。当你只求解脱,只求为众生成就佛果而不考虑自己的得失的时候,这些世间的福报自然就会有。只追求自己的利益、世间的福报,对自己有害无益。你真正追求解脱、追求佛果,世间的福报自然就有了,而且是恒常地有,不变地有,永远地有,到哪里都有。

  

   大家听了这些以后,心里的那些想法、念头该放下了吧!刚才给大家讲的道理很有深义。第一、你只追求世间的福报,对自己的今生来世,乃至生生世世都有害无益;第二、我们不是不能拥有这些,不是不需要这些,但是只有在你不求的时候,才能拥有这些;只有等你解脱、成佛的时候,才能自然就有,而且是恒常地有。那时你为了众生,哪怕是到了地狱,到了饿鬼道等恶趣,这些福报依然会跟着你,和你形影不离。因为那个时候,你得到的福报都是恒常的、不变的、本具的、原有的。所以,学佛修行要放下求世间福报的念头,断掉这种欲望,调整心态,只求解脱、成佛。

  

   通过修行,你能达到解脱成佛的目的,能实现这种愿望,可以从烦恼、痛苦当中解脱出来。不过,这时虽然你放下了对世间的贪恋,但是还没有放下自私自利,你只为自己解脱成佛,最后证得的也是声闻或缘觉的果位,你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还是没有圆满,你只能自度不能度人。所以不能这样发心,尤其是我们这些修大圆满法的人。因为大圆满法属于大乘佛法,只能为众生,不能为自己。

  

   求自己解脱,这是中士道的发心与动机,只能得到声闻和缘觉的果位,最后只能成为小罗汉或独觉佛,这不是最究竟的果位,智慧和福德都不能圆满,将来还要进入大乘法门重新修行,最后才能成佛。所以我们不能只求自己的解脱,不能只为了声闻和缘觉的果位而闻思修行。这样虽然也有功德和利益,但是不广大;虽然也有福报和智慧,但是不圆满;虽然也是解脱成就,但是不究竟。这也是一种过患。

  

   我们是有大福报、大根基的人,我们遇到了大圆满法,并对大圆满法生起了信心,应该发心为众生成就佛果,即身成佛。成佛不能拖到来世,拖到以后的生生世世,我们只求今生解脱,只求即身成佛。我们不能只为自己的解脱而闻思修行,那样只能成为阿罗汉,而不能成佛,更不能即身成佛。所以要调整心态,不求自己解脱。

  

   现在这样的人很多,一说轮回苦,就觉得自己经历的坎坷多、挫折多,于是对轮回生起了厌烦心,就想解脱。“轮回太苦了,人间太苦了,我再也不六道轮回了,再也不做人了!我要求生净土,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留在阿弥陀佛身边,再也不回来了!”只求自己解脱,这是小乘的发心。

  

   我与很多人交流时,听到过很多这样的说法。你以这样一种狭隘的心胸、自私自利的发心,根本不能往生。因为我们所学修的往生法、净土法,是建立在发菩提心利益众生基础上的,是大乘佛法。你没有发菩提心,没有行菩萨道,没有去利益众生,就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更不能面见阿弥陀佛。

  

   你求自己解脱,虽然对轮回、对世间没有丝毫的贪念,但这不是真正的出离心,只是一种暂时的厌离心。这不是了解轮回以后生起的出离心,而是一种普通的厌离心,不用说即身成佛,连临终往生都不可能!若真正对轮回生起了厌离心,精进学修,最终也只能得到声闻、缘觉、阿罗汉或独觉佛的果位。所以不能有这样的发心和动机!

  

   学佛修行就是为了打开心量。“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你表面上再精进,所做的善根再大,但是如果发心、动机不正确,也没有意义。所以,主要是看你的发心。你的心量越大,功德越大;心量越大,福德越大;心量越大,所得到的成就越大。如果你只为自己求往生、求解脱,说明你的心量还没有打开,你的功德是不会圆满的。因此我们现在要调整心态,最好是具足上士道的发心与动机,把心量放开,成为一个大乘行者。

  

   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我现在为了成佛而学佛修行,种善根,积福德,这应该是上士道的发心吧?”不是!始终为众生,不为自己,才是上士道的发心,才是大乘行者。大乘行者就是要断掉自私自利,为度化众生而学佛修行。

  

   闻法方式分发心和行为。

  

   发心: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二、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

  

   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是我们在闻法、修法的时候,应具有的发心与动机。如果连这样的发心与动机都没有,根本算不上大乘行者,根本谈不上修大乘佛法。

  

   菩提心分两种: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又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为了度化众生要修持成佛,这种发心叫愿菩提心;为了成佛要闻思修行,要修持六波罗蜜多这些菩萨的学处,这种发心叫行菩提心。这也是大乘显宗波罗蜜乘的发心,也叫世俗菩提心。这是进入大乘之门的首要条件,也是大乘和小乘的界限。在此处讲的世俗菩提心,一般的凡夫也能有,也能做到。

  

   胜义菩提心是证悟无我和空性的智慧。真正的胜义菩提心,是登地以上的菩萨才有的。

  

   为了自己解脱而学佛修行,种善根,积福德,不是大乘行者;为了自己成佛而做这些,也不是大乘行者;为了众生成佛,才是大乘行者。我们为什么不能为自己,而要为众生呢?因为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是从我执我爱、自私自利里来的,为自己就有烦恼、有痛苦。要脱离烦恼、摆脱痛苦,就要断除我执我爱,去掉自私自利。因为有我执我爱,就有贪嗔痴慢疑等这些烦恼;有这些烦恼,就会造业;造业了,就会轮回。轮回的根是烦恼,烦恼的根是我执我爱。有我执我爱,你的心量就无法打开。

  

   我们总是烦恼、痛苦的原因,就是心量没有打开,什么也容纳不了,接受不了,所以在哪生活都不行,跟谁相处都不行,怎么都不行。好好想一想,如果没有我执我爱,没有自私自利,我们能这样吗?有些人的逃避心特别强,包括这次到山上参加百日共修的很多人,也是抱着逃避的心态来的:“家里的事太多了,单位里的事太多了,烦恼太重了,痛苦太大了,受不了了。”然后就跑到山上来了。如果业障没有消除,烦恼没有断掉,你是逃脱不掉痛苦的!这种人到山上,也一样会有烦恼、痛苦。有些人到山上刚开始几天很欢喜、很新奇,人都喜欢新鲜事物,地方不熟是新的,人不熟也是新的,但是过十天半个月就不行了:“这地方不行,住的不行,吃的也不行;好几个人住一起,这个人不行,那个人也不行。”又开始烦恼、痛苦了。

  

   想脱离烦恼,摆脱痛苦,就要消除业障。业障消了,才能断掉烦恼和痛苦。烦恼和痛苦断掉时,在哪里都不会有事,否则在哪都不行。实际上,心净了土才能净,心净了人才能净。不清净的土、不清净的人,都是你自己心的幻化,都是你自己的心。到哪里都是这样,逃不掉的!所以不要再逃避了,定下心来,找出烦恼、痛苦的真正原因:我烦恼、痛苦的原因是我的业障,现在只要我下功夫消业障、断烦恼,没有烦恼了,无论在哪,都是开心的、快乐的、幸福的。找到原因了,就应该对症下药,消除业障。

  

   现在,这里有佛法,有正法,都是消除业障的方法,都是断除烦恼的方法。好好珍惜佛法,好好珍惜修行的机会,不要再想逃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

  

   很多人虽然表面上在修行,每天都在念诵,都在打坐,但是如果没有去掉自私…

《2011年百日共修开示 闻法方式(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