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瑜伽师地论(46卷-50卷)▪P9

  ..续本文上一页善事劝令修习。随时赐与殊胜财物。爱语慰喻不生奴婢作使等想。瞻敬养育。其若自身若为国王。不行黜罚不用刀杖。而能正化。以法以财用作饶益。依本土田而自食用。不以凶力侵掠他境。随能随力于诸有情。劝止诸恶教修诸善。视诸众生如父于子。于他有情尚好等施。况自亲属而不均济。不行欺诳所言诚谛。远离一切杀缚捶打治罚逼迫断截等事。是名菩萨于诸有情增上摄受

  云何菩萨于诸有情摄取摄受。谓诸菩萨正御徒众。当知是名略说菩萨于诸有情摄取摄受。若广说者。由二因缘正摄徒众。说名菩萨于诸有情摄取摄受。何等为二。一者以无染心正摄徒众。二者于自义利正教修习。非邪加行而陷逗之。又于一切应摄受中。其心平等不堕偏党。亦不于彼悭吝正法。不作师卷。不于彼所悕求承事恭敬供养。彼乐善故自求作者亦不遮止。为欲令其福德资粮得增长故。或遇余时亦于彼所承事供养。若于其义未解了者开悟令解。已解了者转令明净。生起疑惑随为除断。若生恶作善为开解。甚深义句以慧通达。于时时间正为开显。于苦于乐与彼共同。于他所为财利因缘。成就上品经营遽务过于自事。于他毁犯随时正举令其觉悟。应时如理诃责摈罚。彼有疹疾或有愁忧终不弃舍。善权方便救疗疹疾开解愁忧。于诸下劣形色。忆念精进智等。终不轻陵。于时时间随入劳倦。如其所宜为说正法。于时时间为令系念。于所缘境与正教授。堪忍问难不生愤发。于彼戒行或等或增终无减劣。亦不悕求利养恭敬。具足悲愍无掉无动。戒见轨则正命圆满。舒颜平视远离颦蹙。柔和美语先言问讯含笑为先。于诸善品恒常修习。不行放逸离诸懈怠。即以是事教习徒众。亦令自行转更胜进。菩萨不应于一切时摄取徒众。亦非不摄亦非变异。是名菩萨于诸有情摄取摄受

  云何菩萨于诸有情长时摄受。谓诸菩萨于住下品成熟有情摄受饶益。当知说名长时摄受。以经久时方堪净故

  云何菩萨于诸有情短时摄受。谓诸菩萨于住中品成熟有情摄受饶益。当知说名短时摄受。非经久时方堪净故

  云何菩萨于诸有情最后摄受。谓诸菩萨于住上品成熟有情摄受饶益。当知说名最后摄受。即于此生堪任净故

  是名菩萨于诸有情略有六种无倒摄受。由此摄受。过去未来现在菩萨。于诸有情曾正摄受当正摄受现正摄受。除此无有若过若增

  菩萨如是于诸有情六种摄受无倒转时。当知遭遇略十二种艰难之事。聪睿菩萨于彼十二艰难之事当正觉了。何等十二。一者于多安住违犯有情。若罚若舍。是名菩萨遭艰难事。二者于恶有情为调伏故。方便现行辛楚加行。防自意乐不生烦恼。是名菩萨遭艰难事。三者现可施物极为鲜少。现来求者其数弥多。是名菩萨遭艰难事。四者唯有一身。众多有情种种事业并现在前。同时来请共为助伴。是名菩萨遭艰难事。五者居放逸处。若住世间可爱妙定。若生天上乐世界中。令心调善。是名菩萨遭艰难事。六者常求遍作利有情事。而于此事无力无能。是名菩萨遭艰难事。七者于其愚痴谄诈刚强诸有情所。若为说法若复弃舍。是名菩萨遭艰难事。八者常于生死见大过失。为度有情而不弃舍。是名菩萨遭艰难事。九者未证清净增上意乐。多分虑恐失念命终。是名菩萨遭艰难事。十者未证清净增上意乐。他来求乞第一最胜所可爱物。是名菩萨遭艰难事。十一者种种异见种种胜解诸有情类。若别教诲若总弃舍。是名菩萨遭艰难事。十二者常行最极不放逸行。而不应断一切烦恼。是名菩萨遭艰难事。

  若诸菩萨遭遇如是诸艰难事。或于其中应观轻重。如其所应而作方便。或于其中应审简择补特伽罗。或于其中攀缘。勇猛摄受因转。若发正愿。或于其中制御其心不令流散。或于其中安住其心。猛利思择不生厌倦而自安忍。或于其中而行放舍。或于其中发勤精进炽然无懈。或于其中善巧方便而正修行。菩萨如是于正对治方便善巧。虽遭一切诸艰难事正现在前。而无怯弱自正能免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九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地品第三

  如前所说十三住中。应知随彼建立七地前之六种唯菩萨地。第七一种菩萨。如来。杂立为地。何等为七。一种性地。二胜解行地。三净胜意乐地四行正行地。五决定地。六决定行地。七到究竟地。如是七种菩萨地中。最后一种名为杂地。前种姓住名种性地。胜解行住名胜解行地。极欢喜住名净胜意乐地。增上戒住。增上心住。三种增上慧住。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名行正行地。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名决定地。此地菩萨堕在第三决定中。故无碍解住名决定行地。最上成满菩萨住。及如来住。名到究竟地。如来住地于后建立佛法品中。当广演说。

  问菩萨从胜解行地。随入净胜意乐地时。云何超过诸恶趣等。答是诸菩萨依止世间清净静虑。于胜解行地已善积集菩提资粮。于如前说百一十苦诸有情类。修习哀愍无余思惟。由此修习为因缘故。于彼色类诸有情所。得哀愍意乐及悲意乐。由是因缘为利恶趣诸有情故。誓居恶趣如己舍宅。作是誓言。我若唯住如是处所。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亦能忍受。为除一切有情苦故。一切有情诸恶趣业。以净意乐。悉愿自身代彼领受苦异熟果。为令毕竟一切恶业永不现行一切善业常现行故心发正愿。彼由修习如是世间清净静虑悲愿力故。一切恶趣诸烦恼品所有粗重。于自所依皆得除遣。由此断故菩萨不久获得转依。于诸恶趣所有恶业毕竟不作。于诸恶趣决定不往。齐此菩萨说名超过一切恶趣。亦名超过胜解行地。亦名已入净胜意乐地

  如前住品所说信等。能净修治诸住十法。今于此中当知亦能净修治地。如是十法所有安立。所治能治略义次第皆应了知。

  谓彼十种净修地法能对治。彼所对治法故得安立。何等为十。谓一切种全未发心。全未受持菩萨学处。是名为信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于信。于诸有情有损害心。是名为悲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于悲。于诸有情。有嗔恚心。是名为慈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于慈。于身命财有所顾恋。是名为舍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于舍。于诸有情悕求报恩。见彼邪行贪着利养多有所作。是无厌倦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无倦。无有方便善巧加行。是善知论所对治法。对治彼故立善知论。性不柔和。不于他心随顺而转。是名善知一切世间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善知一切世间。于修善法放逸懈怠。是名惭愧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惭愧。于其长时种种猛利无间无断生死大苦。深生怯弱。当知是名坚力持性所对治法。对治彼故所以安立坚力持性。于大师所犹豫疑惑。当知是名供养如来所对治法。对治彼故所以安立供养如来如是且说所治能治安立十法。

  云何复名如是略义。谓此十法略显二义。一者显示意乐清净。二者显示加行清净。当知前三显示菩萨意乐清净。其余七种显示菩萨加行清净。

  如是十法次第云何。谓诸菩萨于大菩提先深净信。次于有苦诸有情类发起悲愍。起悲愍时如是誓愿。我应拔济一切有情令其安乐。而起慈心。起慈心已一切能舍于身命财。无所顾恋。无顾恋已即为彼义精勤加行无有厌倦。无厌倦已善知诸论。善知论已如世间转。即如是知知世间已。若自烦恼率尔现行深生惭愧。生惭愧已不随烦恼自在而行。便能获得坚力持性。由正获得坚力持性。于正加行能无退转。无量善法运运增长。能于如来奉献上妙正行供养财敬供养。是故最后供养如来。是名十法次第修证。当知如是十种善法。于一切地能净修治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处行品第四

  菩萨始从胜解行地。乃至最后到究竟地。于此一切菩萨地中。当知略有四菩萨行。何等为四。一者波罗蜜多行。二者菩提分法行。三者神通行。四者成熟有情行。

  前说六种波罗蜜多。及方便善巧波罗蜜多。愿波罗蜜多。力波罗蜜多。智波罗蜜多。如是十种波罗蜜多。总名波罗蜜多行。如前所说十二行相方便善巧。当知说名方便善巧波罗蜜多。如前所说五种大愿。当知名愿波罗蜜多。所有十力加行清净。当知名力波罗蜜多。于一切法如实安立清净妙智。当知名智波罗蜜多。今于此中能取胜义。无分别转清净妙慧。当知名慧波罗蜜多。能取世俗有分别转清净妙智。当知名智波罗蜜多。如是名为二种差别。复有异门。谓无量智。当知说名方便善巧波罗蜜多。悕求后后智殊胜性。当知名愿波罗蜜多。一切魔怨不坏道性。当知名力波罗蜜多。如实觉了所知境性。

  当知名智波罗蜜多。四念住等所有一切三十七种菩提分法。四种寻思四如实智。皆如前说。总名菩萨菩提分法行。

  如前所说威力品中菩萨所有六种神通。是名神通行。

  如前所说二种无量。一所调伏界无量。二调伏方便界无量。及成熟品中所说。一切成熟有情。总名菩萨成熟有情行。如是四种菩萨妙行。当知普摄一切菩萨所行善行

  应知此中施等十法。经三大劫阿僧企耶。长时修习乃圆证。故自性清净体殊胜。故过余一切世间声闻独觉善根。摄受最胜菩提果。故如是十法最极长时乃能圆证。自性最极清净殊胜。能得最极菩提妙果。是故说名波罗蜜多

  应知如是波罗蜜多。由三因缘次第建立。何等为三。一由对治故。二由生起故。三由异熟果故。云何如是波罗蜜多由对治故次第建立。谓悭恶行。于诸有情怨恨逼恼懈怠散乱闇钝愚痴。如是六法能障菩提。施等六法能为对治。如其所应建立六种波罗蜜多。当知所余波罗蜜多即此所摄。如是名为由对治故次第建立。云何如是波罗蜜多由生起故次第建立。谓诸菩萨先于财位无所顾恋。弃家诸欲受净尸罗。敬重戒故能忍他恼不恼于他。受持净戒修习忍已。戒净无动无间无断。于诸善品勤修加行。如是修习勤精进故离诸放逸。能触妙善心一境性。心得定故如实了知。观见一切所知境界。当知是名由生起故次第建立。云何如是波罗蜜多由异熟果次第建立。谓诸菩萨于现法中精勤修学施等善法。由是因缘于当来世。获得种…

《瑜伽师地论(46卷-50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