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基。又因在其酸性溶液中通进硫化氢不生沉淀;加氢氧化铵,氯化铵,及硫化铵,仍不生沉淀;复加碳酸铵而生白色沉淀;再溶于盐酸,加硫酸铵浓液及硫酸,不生沉淀;冲淡而加草酸铵生白色沉淀;所以知其含钙元素。”然我们如何得知发气泡,无色,无臭,混浊,沉淀,不沉淀,白色,等等呢?其答案仍是凭视觉及嗅觉感知的。但视觉及嗅觉仍不过是心理现象。那么说来说去,我们还是不曾得到一些自然现象存在的真凭实据。不过根据了心理现象的感觉而这样猜度罢了。唯物论者相信,凭了心理现象的感觉,而且用心理现象的思想所猜度出来的事实,反而不信我们所清清楚楚自己可以觉得的心理现象的本身;岂非奇谈吗?
这本书上有一段证唯物论的推论,是根据地球进化说的。他说:“当地球还是白热的时候,在地球上当然没有生物。可见是从死的自然界才生出活的自然界来的。”但是自然科学上还不曾寻得一些从自然科学的方法,使死的自然界生出活的自然界来的线索,就下唯物的结论,未免太早。虽然化学上已发见由炭酸与水及某种触媒接受太阳光线可合成甲醛,及更复杂之有机物质,和植物的叶的工作相符。但是活的自然界的必要条件是必须成个体;而且能营同化作用使个体滋长,又有分裂作用使个体繁殖。倘未具此条件,就可认为已发见生物的起源,那么造了机器能代手工,亦可认为已能造人了。
有企图以生理学证唯物论者,因为解剖动物的时候,发见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之间,有一种联络。生理学上说动物有一种生理的反应,就是有某种感觉,能够经过这种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联络而生运动的。这是动物的无意识的自卫机能。例如目受强烈光线而瞬,一足向前滑而他足急向后支等皆属此类。唯物论者据此以为是心理现象,只是自然现象的铁证。然著者曾有二次在火炉旁烘手,一次无意之间触著烟通其热约在摄氏二百度左右;又一次触炉壁其热度更高;手指皆立即缩开而未被觉烫。从当时只有触著的感觉而并未有烫的感觉,可见自触著,至离开所经过的时间,必甚短促,决不能较长于所谓生理反应。然而决不是无意识的,因为并未有烫的感觉,所以离开的运动,不得不是触的感觉所致。然触的感觉,倘使能无意识的生离开反应;那么触著别的东西,亦应当离开。然而事实并不如此,可见所谓生理反应并不是无意识的。
虽然动物自己明明能够觉得有心理现象,然而还有人相信唯物论。这里面亦有一个原因,因为一个动物的心理现象,只有他自己得知,而且只能凭他自己的记忆力,记在自己心里。无论何人不能研究别人,或别的动物的心理现象。而且因为一心不能二用,用在研究上了,就不能同时再用在别的心理现象上;所以连他自己的心理现象,亦是不容易研究的。这是自然科学能发达,而纯粹的心理学,不能发达的缘故。现在心理学家,所研究的大半是实验心理学。质言之,就是研究动物对于自然现象的感觉,和因此感觉而施于自然现象的行动。再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仍旧研究的自然现象。至于纯粹的心理现象,他们差不多完全不曾研究过。所以唯物论者,根据这些成绩下一结论,说心理现象不过是一种方式的自然现象。正好像瞎子不相信天文学一般。
心理学家——尤其是唯物论者——以为心理现象完全是感觉和联想。那个结论是错误的。他们所以得到这个错误的结论的原因,只因为平常人一天到晚的思想太多,不容易分析的缘故。著者在上回撰的那篇“佛法与科学”上面说过修观的经验,因为修观的时候,思想渐趋于单纯,所以不难觉得常有许多旧事突然回忆起来,决定不是联想,而且还有种种幻象,有时非常复杂,好像一幅很精细的图画,或很有规则的花纹;这些非但不是联想,并且不是回忆,因为往往绝非生平所曾经看见过的;亦非如小说家或画师,将许多回忆用意匠贯串而成的幻想,因为这些复杂的幻象,分明是一时突然纤悉呈现在心头的。又不是许多回忆的杂然并陈,因为常常是很整齐的。可见心理现象,非但不尽直接从自然现象所生,而且亦不尽间接从自然现象所生,确实有离了自然现象而存在的。
唯物论者或者还要说:著者所主张的不过是这本书上驳过的“精神独一论”。这本书上说过精神独一论,虽然是唯心论之最完善的方式,但是人们吃饭穿鞋等等,总没有人都不相信有吃的饭穿的鞋等。而且若果相信只有感觉存在,那么我们自己之存在亦和外物或他人一样。讲到这个地方精神独一论就是自杀;然而著者并不说不相信有吃的饭穿的鞋等,亦不说自己和他人都不存在。现在本文不能够细讲,请读著者的“佛法与科学”。
然而这里著者还可以再补充几句,西洋哲学家大概以为关于宇宙观只可以有三种主张:第一种是认为精神和物质都是真实的不变的,普通一般人,以及除了佛教以外一切宗教,大概都是这种主张。对于这种主张著者已在“佛法与科学”里面说过,佛法的结论和科学家是一致的;所以不成问题了。第二种是只认精神是真实的不变的,就是这本书上所说的精神独一论。属于这种主张的哲学家很少,因为这本书上批评他自杀,的确不错;所以亦不成问题。第三种可以说是物质独一论,只认物质是真实的不变的。唯物论就是这一派。他们将前二派推翻了,所以自以为得到胜利了;然而他们并不曾找到一些证据,可以证明物质是真实的不变的。和前二派不曾找到一些证据证明精神是真实的不变的一样,仍不过是一种武断。从前道尔敦立下一个武断的结论,说原子是真实的不变的,直到发见了镭,方才把这个武断的结论推翻了。然而科学家凭了他们以为物质必须是真实的不变的底武断成见,又立第二个武断的结论说质子和电子必须是真实的不变的。但是原子既可以不是真实的不变的,怎么见得质子和电子就必须是真实的不变的呢?所以唯物论者底主张唯物论,实在并没有一些别的理由。只有一个缘故,就是仍以为精神和物质中间,似乎总要有一件东西是真实的不变的,这么一个成见罢了。但是照著者前文所述佛破我执,和科学家驳灵魂的方法,固然证明精神决不是真实的不变的。然而照著者前文所述佛破法执,和本文上面驳唯物论的方法,又确实证明物质亦决不是真实的不变的。所以著者对于上面的三派哲学是一齐反对的。那么这精神和物质凭什么方法维持秩序呢?著者可以说:这个便是前文所述的第八识,精神和物质同是他的表现;但是他亦并非所谓真实的不变的。不过好像长流水一般连绵不绝而已。
科学之根本问题
欧克里得著几何原本(Euclid”s "Elements")推理精确,为后世以科学方法治学之始祖;顾其公论十二(Axiom 12)不为后世多数学者所满意。犹如伟大建筑物营于流沙之上,未免根本动摇。故罗巴怯夫斯基(Lobatchewsky)等得撇去此公论,别演为非欧克里得几何(Non - Euclidean geometry)。虽然,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吾人学问固莫不以常识为基础。盖所谓科学方法者,无非依逻辑(Logic)规律,据提案以求断案耳。所得之断案,为新学说,为新发明。所据之提案,非为常识即为他人先得之断案。然先得之断案,仍必据他提案以得之。故其最初之基本提案,终必为常识无疑。至于常识究属何物?虽有时亦得藉科学以回溯一步,而其方法仍不外据他常识为提案,以求此常识之断案,以为此常识之说明。其不能窥常识之源可知。故关于时(Time)空(Space)量(Quantity)质(Mass)等常识,其为自然科学之基本提案,实与几何原本之公论无殊。且其不能使人满意,未必愈于几何原本之公论十二。故今日之自然科学,虽发达已至可惊之程度;当知其基础,仍筑在此未有满意说明之诸常识之上。更端以言之,则今日之科学,可称为欧克里得式之科学。而撇去此诸常识,亦仍可别演为非欧克里得式之科学也,非欧克里得式之科学为何?三千年前印度净饭王家悉达多太子所立之佛教是也。夫欧克里得几何,基于一直线上同平面之诸垂线,无论如何引长,其距难恒不变之常识。而非欧克里得几何,则基于认此诸垂线为或渐凑近或渐远离之条件。今自然科学基于物我对待之常识。而佛教则立万法唯识。万法者,一切心理生理物理现象,上文所谓常识,与立于此常识基础上之种种科学问题,皆是。唯识者,言其唯是心理作用也;然心体本来空寂,生识乃由于迷。因迷造业,因业感报。同业感总报,异业感别报。种种科学问题,与其所基之常识,皆不过吾人夙生同业所感之总报而已。而即此业报亦无实体,唯是心识,故曰万法唯识。故曰:今日之自然科学,为欧克里得式之科学,而佛教为非欧克里得式之科学也。或曰:常识虽非可以逻辑证明,然为人类之良知,至诚无妄。彼违反常识之非欧克里得几何,不过等于游戏问题,无裨实用。佛教既为非欧克里得式之学问,则亦安足研究乎?曰:人类心习,骤视之似良知,细考之而知其不然者不胜搂指。大地平衍,似良知也。地体静定,星日运行,似良知也。物质依平行线坠落,似良知也。若谓违反常识者不足研究,然则力学天文学证明物质相吸,及地球绕日,科学家何以信为的论乎?又如物质永存(Conservation of matter),能量永存(Conservation of energy)皆与常识违反者。而今则已成为科学上颠扑不破之原则矣。至于时间与三维之空间(Three-dimensional space)互为独立,此吾人极坚固之心习也。而爱因斯坦(Einstein)据天文学之记录,及高深之数学,证明时间与空间相涉,成一四维之几何。又以物质散布其间,更使此四维几何,由欧克里得的变而为非欧克里得的,为物质相吸之说明。非但违反常识,抑且有类于代数学中之幻量…
《佛法与科学之比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