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符节,可是自然科学最重数字,佛法没有一个数字,自然科学家对之还是没有兴趣。但本篇是讲佛法,并不希望一般的自然科学家发生兴趣。佛法本只可证,不可说,但不说不能教人求证,所以不得不可能地说说佛法,再可能地说说修证。说佛法,要分法性法相,法性与德国哲学家黑格儿等所说的辩证法其实就是一样东西,可是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件东西只可证,不可说,一说就要打自己底嘴巴,他们不知求证,却死命要说,所以漏洞百出。佛法明说这是为要教人求证,所以不可说而勉强说,所以没有他们底毛病。法相最重要的是八识,尤其是阿赖耶识。大乘法相宗说八识,与生理解剖学,物理学,天文学都不谋而合,如法相章所述。但有一点是佛法底独得之秘,便是阿赖耶识相分之中底器世间,这个器世间也就是一般人所认为外在的宇宙。一般人底所以认这宇宙为外在的,仔细批判起来,实在毫无根据;他们底唯一理由就是客观性。换句话说,就是各人意识上底宇宙似乎是一样的。可是客观性与外在并不是一件事。但佛法不离世法,所以依胜义谛说,器世间是阿赖耶识相分,并非外在;然而依世俗谛说,它却在阿赖耶识相分底另一部分,有根身之外,所以也好说是外在。修证是修定慧,与证法性即出世慧。定慧是一般人研究种种问题所罢不成的二个心所,修定慧底方法多得数不清,可是禅宗参话头是修定慧最径捷的方法。这个方法与科学家研究科学所用的一般无二;所不同者,研究科学底目的是要从一个一定的问题上,找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所以这一句话头是预定的。而且参究时虽也要那定慧二心所,可是他们底收获,却是胜解心所。禅宗工夫,目的就在训练这定慧二心所,不要那胜解心所,所以话头不拘,而贵在铜墙铁壁,没有缝罅。禅宗工夫底结果是要证出世慧,但研究科学底智慧也不在出世慧之外,所以证了出世慧底人研究佛法固然非常高明,便是研究科学也一定得法。彻证这出世慧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与别的学问一样,用一天底工夫,有一天底效验。本篇底大旨如此。至于佛法虽有与生理解剖学,物理学,天文学等不谋而合底这些地方,本篇本可不提。然而现在特别提出是有二个原因,第一因为在现代,这些差不多全是常识,用来解释佛法,使一般人容易理解;第二因为真正的自然科学家专研究自然界底一切现象,对于整个的自然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因为如真理章所说,属于哲学范围,所以他们并不理会。可是社会科学家与哲学家却把宗教归在他们底研究范围里,他们看自然科学家发见太阳中心说推翻旧说等,很眼红,想依样画胡芦,也来出出风头。他们本怀疑宗教全是迷信,想推翻佛教,可是他们并没有这种武器,只好拾一些自然科学家底唾沫做他们底法宝。关于佛法,他们更认不得,只是戴著宗教二字底帽子,就也不得不在推翻之列。可是别的宗教受了他们底委屈,还没法儿对他们,至于佛法,所用的工具,方法,——因明与现比二量——尤其用在社会科学与哲学上,不知要比他们所用的方法精刻多少倍,他们想推翻佛法,实在太不自量了。但这些事实全不在他们眼里,他们不免还要唱他们底拿手戏,把佛法当黄金,用自然科学做一块试金石,磨一磨看,是真是假?作者省得他们费事,就预先把黄金磨在试金石上尽他们看罢!这是本篇法相章特别提出佛法说法相与生理解剖学,物理学,天文学等不谋而合处底二个原因。
证出世慧与世界和平有甚么关系?世界和平底破坏,由于人们不肯做利益他人底事,要做损害他人底事;不肯合作,要斗争。人们底不肯做利益他人底事,要做损害他人底事,由于不知离言法性章所说的轮回,西洋三派哲学章所说的业报,不知轮回业报是真理。证出世慧底人能了了认识一切真理,又能教人;如作者虽尚未彻证出世慧,然已能写本篇,说一般人所不能说;所以佛法能保障世界和平。
本篇底读者,至少有一部分,读了之后不免失望。他们希望知道一些佛法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可是读完本篇,依然莫名其土地堂。然而这实在怪不得作者;佛法不是别的,只是可证而不可说的法性,这是毫无疑义底事。法性既不可说,那么除了照本篇离言法性章,烘云托月,说明它底不可说之外,它底正面当然没有一字可说,否则也无所谓法性离言了。不过这法性虽不可说,却可修证;古今来三宝弟子,尤其宗门下,亲证法性底祖师多得指不胜屈。这亲证法性底境界简称见性,亦名悟道。禅师底参禅悟道,实与科学家底发见发明毫无区别;非但如修证章所说,他们底用心完全一样,便是他们所得的结果也并不两样。只有对象不同,所以科学家底发见发明可对大家发表,而禅师悟道,却如人饮水冷暖惟饮者自知。例如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物体相吸,他底对象是物体与运动,二者都是人们一向熟悉的现象,所以牛顿所悟的定律可用一个公式来对大家发表。禅师参禅所悟的道就是法性,也就是离言法性章所说的根本的真理,这根本的真理,诚如黑格儿所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所以绝不能如牛顿所悟物体相吸那样用一个公式发表出来,所以亲证法性底祖师虽多,除了“做宗门工夫如何下手?”指点几句之外,还是没有一字可说。可是作者早已发过接引新学家学佛底愿,现在本篇既不能使读者完全满意,不得不再作最后的努力可能地说几句。我们知道,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大自然里,这个大自然对于我们有相当的关系,我们对于这个大自然,以及这种关系,也有相当的认识。但我们最初从娘胎里生下来时并无这些认识,直到渐渐长大起来,这些认识也才跟著渐渐积累起来,而且,我们这些认识也不尽可靠,有些认识始初认为正确的后来发见实是错误的。可见第一,我们对于大自然底认识并未完全;第二,便是已有的认识也不全正确。因此我们对于大自然底一切关系,不管已有的认识或未有的认识,都有从头精密检讨底必要。近代的自然科学等也是为同一目的而产生的;自然科学家底努力固然也有了空前的成功,可是在前述的检讨工作中,他们还只做了中间的一段。比方一所建筑物,一方面屋顶没有盖起来,姑且不说起,一方面他们虽已经把所有古旧的坼裂倾颓的墙,朽烂蛀空的梁柱等坼砌调换过,而老的基础仍原封不动。如真理章所说大自然外在底认识便是老基础底一部分,西洋的科学哲学家就未经精密检讨,便在上面把新建筑立起来了。可是他们如此,实有几个原因。第一,检讨人类对于大自然底一切认识,是一件莫大的工作;一切学问无一不包括在内,动员全世界底学者分科工作亘多世纪,不过能检讨全部认识中底一小区域,所以这些属于基础类的认识犹无人做过检讨工作。第二,世界各国大多数的学者迷信实利主义,他们认为只有自然科学直接供给人类生活需要底物质,以及社会科学中与这些供给有密切关系的几种科目,是切于人生日用值得检讨,那些基础类的认识反之,不值得检讨。第三,有一派很占多数的学者认为这些基础类的认识都是人类底直觉,其正确性是自明的。第四,这些认识底检讨是学术界最困难的一种工作,曾经屡有人做过,都未得十分满意的结果,所以从此搁起了。以上第一并非不需要检讨底理由,却只是未有人检讨底理由。第二实在是实利主义者底目光短浅,他们只知道人们有直接的关于个人生活的物质的需要,不知还有间接的关于社会秩序的超物质的需要。如本篇西洋哲学批判等章所说,因为这些基础类的认识底错误,导出了唯物论等错误的学说,辗转就酿成了三十年来两次大战争,如何可以说不值得检讨呢?第三是这些学者理智底缺乏,直觉也不外乎基础类的认识底同义语,其正确性也正有待检讨底必要。第四实在是这一类认识逃过人们底检讨底根本原因,但这一类认识也并非真没有人做过检讨工作,佛法便是检讨这一类认识底专科,释迦牟尼佛便是做了这检讨工作底第一人。做这检讨工作底困难也不是别的,只是智慧底缺乏,缺乏出世智慧——最深刻的智慧。修证章所说的宗门工夫,就是修出世智慧底工夫,也不是别的,就是做这检讨工作所需要的智慧底训练工夫。可是这种基础类认识底检讨工作与一般科学家所做上层建筑类认识底检讨工作有一点不同,后者可对大家发表,而前者不然,其可对人发表的只是检讨工作底结果,即法相,就是轮回业报,以及法相章所说八识等等。至于这些法相底证据,除了本篇所说与自然科学吻合之处,现在可用这些科学来证明之外,所有不属于自然科学范围内底问题,如轮回业报末那识等,都无法拿出证据来使一般人普遍相信,然而这一点不能认为不信任佛菩萨底话乃至整个佛法底正当理由。佛法底可信程度可从其自然科学范围内的预言差不多完全与现代的自然科学不谋而合,与所有经论尤其大乘法相宗底成唯识论等对当时的外道小乘讨论哲理那方法底精刻等,推想而知。又深奥的学理不能使未受相当训练底人普遍了解也并非佛法底特别情形,一切学问无不如此,也如高深物理学理论不能使未学高等数学底人理解一样。以上作者虽依然无法把“佛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和盘托出,可是算得已经把读者底莫名其土地堂揭开一层了。倘使读者有这野心来实行做宗门工夫,作者还可以说句鼓励他们底话,作者早年未知此法门,留心此法门已在六十左右,又未遇名师,自己瞎子摸天窗,所以进步很慢,可是到今天虽然也还没到家,总算已把回家底路程摸得清清楚楚了。然而反过来说一句,作者也未始不就得力于不遇明师瞎子摸天窗上,因为佛法压根儿就是天窗,就是土地堂;你愈觉摸不著,莫名,愈与佛法相应;你才觉有一些摸得著,可名,这便是掉举。但你倘使丢手,不再打算去摸它名它,却又便是昏沉。惟不管它摸得著摸不著,莫名,可名,只管一味地抱住话头参,是谁?是什么?为何?......才是学佛底正路;到后来,“佛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一切佛法,世间法,种种难题,许多人见了头痛的,到他手里无不一目了然,不消问人了。倘若读者不打算做这工夫,那么读了这一段,大概也可满意了。倘使读者既不打算做这工夫,却又希望知道“佛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读了作者最后努力的这一段依旧不能满意,那么作者也真没有办法了。
或许再有人怀疑,佛法既如此难理解,那么中,日,韩,印,暹,缅,越大乘佛教徒不下数亿,难道都做过这种工夫吗?当然没有。他们大多数不过知道些最普通的法相,如轮回业报极乐世界等,也大概不了了。可是他们笃信佛菩萨底话,笃信并礼敬佛殿上的佛像,藏经楼上的佛经,披袈裟的僧众,所谓住持三宝。依佛法,这信心就是菩提种子,今天下在他们阿赖耶识田里,遇缘一定会发菩提芽,成菩提树,结菩提果的,所以他们也算三宝弟子。
《佛法省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