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佛三要

  念佛三要

  菩萨戒优婆塞湖北通成惕园毛凌云纂述

  第一 生必有死惟苦无乐

  第二 死往何处随业受报

  第三 往生净土离苦得乐

  第四 现世即获十大利益

  第五 普劝念佛须具三要

  第六 念佛仪式简而易行

  佛法难闻,生死难了,余虽不敏,幸闻佛法中即生了脱之持名念佛法门,愿与众共修,同生极乐。前辑念佛法要四卷,普劝修持,恐末法人情,喜简厌繁,难期普及。谨再节取佛经祖语及净土文等中之要,而为念佛三要,诚了生死之捷径也,幸勿以简易而忽之

  第一 生必有死惟苦无乐

  有生必死,乃人生不可避免之第一大事,了生脱死,为佛说不可思议之无上妙法。所有其他各宗教,皆无如此殊胜之法门,或教人服气炼形以求长生,或教人弥撒祈祷以求永生,而幻质非坚,或反夭促,无常迅速,终皆死亡。盖物有成住坏空,人生生老病死,欲违反此自然之定律,岂非空费心力耶?况人生无非是苦,因色受想行识五阴炽盛于中,使人昏昏扰扰,焦劳不安,而起惑造业,受苦无穷。初出胎狱,即先啼哭,是生为苦之始也。稍长成人,或为饥寒而劳苦,或为名利而辛勤,或为享受而忙碌,或为妻子而奔驰。或求富贵而反贫贱,或求安乐而反忧危,求之不得固甚苦,既得患失苦更甚,尤以最亲爱之人物,偏生离而死别,最怨憎之仇敌,反聚会而永随。刀兵水火,灾祸频仍,窃盗是非,烦恼无尽。富贵全如泡影,安康能有几时?耳聋眼花,身渐衰老,诸虚百损,病更缠绵,众苦所逼,死苦尤甚,四大分离,肝肠痛裂,而一生所作善恶诸业,悉皆现前,随业受报,恐怖万状,纵夫恩妻爱,无计留君,虽子孝孙贤,谁能替汝?惟报以一坏黄土,远葬荒山,或酬以一炉烈火,顿化灰尘,此身既空,况身外者乎?静心思之,恍如一梦,古人云:“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悔之晚矣!余故续云:“普劝早念佛,带业能往生,一生极乐国,佛道自圆成。”岂仅长生或永生耶?

  第二 死往何处随业受报

  我究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何所为而来?何所获而去?自古英雄豪杰,用尽千心百计,无可奈何,徒自慨叹曰: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或自宽解曰:存吾顺事,殁吾宁也,何悲之有?或以死既难免,不如达观,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口之所欲尝,恣身之所欲安,及时行乐,遑问死后。岂知乐是苦因,欲为祸本,杀盗淫妄酒,尽是失人身之捷径,财色名食睡,无非种地狱之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身后受苦千万劫。因此身虽死,而我一念真性之神识,本无有死,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复受别种之身耳。夫神之来而托于此,此身由是而长,故谓之生。神之去而离于此,此身由是而坏,故谓之死。是神者我也,即俗之所谓灵魂也。身者我所舍也,即佛斥之为臭皮囊也。神有去来,故舍有成坏。神何自而来?随业缘而来也;何自而去?随业缘而去也。我所作者如是地狱之业,神即随之而堕地狱,受诸极苦。我所作者如是畜生之业,神即随之而为畜生,受人宰杀。若作饿鬼修罗之业,神即随之生于饿鬼或阿修罗,饿火烧身,或嗔恨所逼,苦恼无穷。若作天上人间之业,神即随之生于天上人间,而福报享尽,仍须堕落、轮回六道,永无出期。然自无始以来,生死死生,投胎易壳,不得长生或永生以久留于一所者,以我所造之业,非久而不尽,业尽则身坏,身坏则神无所依舍,又随我今生所造之业而去矣。既造如是业,必受如是报,自作自受,自然之理也。佛说:“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当密自检察,不劳更问人矣。余故续云:“是心若作佛,是心即是佛。若不早念佛,失身难再复。”诚可畏也。

  第三 往生净土离苦得乐

  幸我释迦慈尊为悯念众生沉沦生死苦海之一大事因缘示现于世,说种种法门,普渡众生,教以所作皆净业,神即随之往生净土,一获往生,必见佛闻法,证无生忍,即了生死,永脱轮回也,了生死者,非徒长生不老,而又生死自如,欲化度一切众生,而入一切众生生死界中,此一真性,常湛然不昧,不复惑于外物而为恶,不复牵于业缘而堕落,欲生即生,欲死即死,欲生于天上、人间、富贵、福寿等,随意所欲,无不自在,虽在轮回世界,无复轮回,虽在世间而出世间矣,然诸经所示净土法门,万别千差,一一行成,皆生净土,惟念佛一法,最为径要。而念佛复有多门,如实相、观想、观像等,末法众生,障深慧浅,修亦成。惟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收机最广,尤为径中之径,要中之要,故又无问自说阿弥陀经,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末示持名妙行径登不退,是即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三要,亦即净土之三资粮。盖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以满所愿而证所信,如鼎三足,缺一不可二。三者具足,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直至成佛,永不退转,最简易,最稳当,最极圆顿也。凡往生者,皆莲花化生,故无“生”之苦。寒暑不迁,故无老之苦。清净报身,故无病之苦。已了生死,故无死之苦。神足无碍,一念遍至,故无爱别离苦。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故无怨憎会苦。衣食珍宝,受用现成,故无求不得苦。观照空寂,度尽苦危,故无五阴炽盛苦也。永离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信愿念佛,求生即生,岂不快哉?

  第四 现世即获十大利益

  无论僧尼道俗,男女老幼,士农工商,陆海空军,上智下愚,富贵贫贱,善恶疾苦,一切人等,不费钱财气力,不妨职业营生,随时随地,皆可以念。不惟有利于身后,离生死苦,得究竟乐;且大有益于生前,消灾免难,却病延年。经云:皈依三宝—佛、法、僧持佛名者,现世当获十种殊胜利益:

  一、画夜常得,一切诸天,大力神将,隐形守护。

  二、常得观世音菩萨,及一切大菩萨,随护保祐。

  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放光摄受。

  四、一切恶鬼,皆不能害,毒蛇毒药,悉不能中。

  五、水火怨贼,刀兵枪炮,牢狱横死,悉皆不受。

  六、先作罪业,悉皆消灭,所杀冤命,皆蒙解脱.

  七、夜梦吉祥,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金身。

  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礼拜,犹如敬佛。

  十、临命终时,身无病苦,心不怖畏,正念现前。

  阿弥陀佛及诸圣众,金台接引往生西方,尽未来际,受胜妙乐。

  古今典籍所载现世感应及往生事迹,皆信而有征。近值大劫大难,感应尤多,余于大陆撤退时,携眷同行,由北而南,自东徂西,频逢艰险,常蒙佛佑,及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履险如夷。如屡遇车祸及飞机故障,均转危为安。或化司机,驾车远送由渝至蓉,免匪追及,拒酬而去.或现逃难少女,告知匪由峨嵋追来,今晚必至龙池,嘱速前进,切勿停留,旋忽不见,匪果追至,幸免于难。俾脱险来台,内子毛郑侣梅,因子陷北平,而求子得子;为身染重病,而求痊即痊。种种灵感不胜枚举,以余夫妇愈颠沛流离,心愈诚而念愈勤,故获随感随应也。近日往生者,如李济华老居士,预知时至,于台北莲友念佛团集会念佛时,讲阿弥陀经要义历二小时,从容讲毕,别众坐化,此乃为众现身说法,俾共见共信,急起直追,何为犹不速念耶?盖不知有此持名念佛至易至捷之法也,可痛惜哉!知而不念,尤可痛惜!

  第五 普劝念佛须具三要

  事之有益无损,莫过于此,普劝全国同胞及全世界所有人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裹待何生度此身?况值世界大乱,杀劫弥漫,天灾人祸,危险万分,人心惶惶,朝不保久,呼天不应,入地无门,惟有信愿念佛,求生极乐,永免刀兵水火疾病横死等一切劫难。如尚未信佛者,望速归依三宝,若已信其他宗教者,亦速择善固执,同生正信,同发切愿,同持佛名,同求往生,现世即蒙福祐,转危为安。纵定业难转,亦可仗佛接引,同生极乐,同出苦海。舍此三要,更无别法可资依怙也。何谓三要?

  一要深信

  入道要门,信为第一,佛法大海,惟信能入,佛能度一切众生,不能度一切不信之人。而阿弥陀佛以持名念佛,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六方诸佛共劝:“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本师释迦牟尼佛亦劝:“汝等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历代祖师无不叮咛劝信。云栖八祖云:“往生净土,要须真信,千信即千生,万信即万生。”梦东十二祖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昔王仲回问杨无为:“如何念佛得无间断?”杨曰:“一信之后,更不再疑,即是不间断也,”王欣跃而去,未几得生,还来致谢。是持名一门,信尤为要,故普劝念佛,首要深信:

  (一)信娑婆极苦:无量无边,略如前述,苦已难堪。加以寒热苦恼,秽相熏炽,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应深生厌离,岂容贪恋久住耶?

  (二)信人命无常:生必有死,七十古稀,百年能几,一息不来,便属后世,古德云:“莫待老来方念佛,孤坟多是少年人。”岂容一刻虚度耶?

  (三)信轮回路险:一念之差,便堕恶道,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虽有善业,得生天上人间,受尽福报,依旧轮回,岂不速求出离耶?

  (四)信净土实有:如地球上实有无量国土,虚空中实有无量星球,不能以我之未到未见而不信。佛眼见无尽世界,如在目前,戒人妄语,决不以妄语诳人也。

  (五)信西方极乐:其国皆七宝庄严,无三恶道,清净自然,无诸杂秽,故名净土。其人皆莲华化生,寿命无量,衣食受用,随念而至,景序长春,无复寒暑,远离众苦,长享诸乐,故又名极乐世界。岂不欣愿求生耶?

  (六)信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悲愿力:摄取十方一切念佛众生,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横超三界,往生极乐,如人乘机飞行,须臾千里,依他…

《念佛三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念佛法要(卷一)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