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叁要

  念佛叁要

  菩薩戒優婆塞湖北通成惕園毛淩雲纂述

  第一 生必有死惟苦無樂

  第二 死往何處隨業受報

  第叁 往生淨土離苦得樂

  第四 現世即獲十大利益

  第五 普勸念佛須具叁要

  第六 念佛儀式簡而易行

  佛法難聞,生死難了,余雖不敏,幸聞佛法中即生了脫之持名念佛法門,願與衆共修,同生極樂。前輯念佛法要四卷,普勸修持,恐末法人情,喜簡厭繁,難期普及。謹再節取佛經祖語及淨土文等中之要,而爲念佛叁要,誠了生死之捷徑也,幸勿以簡易而忽之

  第一 生必有死惟苦無樂

  有生必死,乃人生不可避免之第一大事,了生脫死,爲佛說不可思議之無上妙法。所有其他各宗教,皆無如此殊勝之法門,或教人服氣煉形以求長生,或教人彌撒祈禱以求永生,而幻質非堅,或反夭促,無常迅速,終皆死亡。蓋物有成住壞空,人生生老病死,欲違反此自然之定律,豈非空費心力耶?況人生無非是苦,因色受想行識五陰熾盛于中,使人昏昏擾擾,焦勞不安,而起惑造業,受苦無窮。初出胎獄,即先啼哭,是生爲苦之始也。稍長成人,或爲饑寒而勞苦,或爲名利而辛勤,或爲享受而忙碌,或爲妻子而奔馳。或求富貴而反貧賤,或求安樂而反憂危,求之不得固甚苦,既得患失苦更甚,尤以最親愛之人物,偏生離而死別,最怨憎之仇敵,反聚會而永隨。刀兵水火,災禍頻仍,竊盜是非,煩惱無盡。富貴全如泡影,安康能有幾時?耳聾眼花,身漸衰老,諸虛百損,病更纏綿,衆苦所逼,死苦尤甚,四大分離,肝腸痛裂,而一生所作善惡諸業,悉皆現前,隨業受報,恐怖萬狀,縱夫恩妻愛,無計留君,雖子孝孫賢,誰能替汝?惟報以一壞黃土,遠葬荒山,或酬以一爐烈火,頓化灰塵,此身既空,況身外者乎?靜心思之,恍如一夢,古人雲:“一旦無常到,方知夢裏人,萬般將不去,惟有業隨身。”悔之晚矣!余故續雲:“普勸早念佛,帶業能往生,一生極樂國,佛道自圓成。”豈僅長生或永生耶?

  第二 死往何處隨業受報

  我究生從何來?死從何去?何所爲而來?何所獲而去?自古英雄豪傑,用盡千心百計,無可奈何,徒自慨歎曰: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或自寬解曰:存吾順事,殁吾甯也,何悲之有?或以死既難免,不如達觀,恣耳之所欲聽,恣目之所欲視,恣口之所欲嘗,恣身之所欲安,及時行樂,遑問死後。豈知樂是苦因,欲爲禍本,殺盜淫妄酒,盡是失人身之捷徑,財色名食睡,無非種地獄之深根,眼前圖快活一時,身後受苦千萬劫。因此身雖死,而我一念真性之神識,本無有死,以宿生所感一期之報盡,故舍此身複受別種之身耳。夫神之來而托于此,此身由是而長,故謂之生。神之去而離于此,此身由是而壞,故謂之死。是神者我也,即俗之所謂靈魂也。身者我所舍也,即佛斥之爲臭皮囊也。神有去來,故舍有成壞。神何自而來?隨業緣而來也;何自而去?隨業緣而去也。我所作者如是地獄之業,神即隨之而墮地獄,受諸極苦。我所作者如是畜生之業,神即隨之而爲畜生,受人宰殺。若作餓鬼修羅之業,神即隨之生于餓鬼或阿修羅,餓火燒身,或嗔恨所逼,苦惱無窮。若作天上人間之業,神即隨之生于天上人間,而福報享盡,仍須墮落、輪回六道,永無出期。然自無始以來,生死死生,投胎易殼,不得長生或永生以久留于一所者,以我所造之業,非久而不盡,業盡則身壞,身壞則神無所依舍,又隨我今生所造之業而去矣。既造如是業,必受如是報,自作自受,自然之理也。佛說:“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當密自檢察,不勞更問人矣。余故續雲:“是心若作佛,是心即是佛。若不早念佛,失身難再複。”誠可畏也。

  第叁 往生淨土離苦得樂

  幸我釋迦慈尊爲憫念衆生沈淪生死苦海之一大事因緣示現于世,說種種法門,普渡衆生,教以所作皆淨業,神即隨之往生淨土,一獲往生,必見佛聞法,證無生忍,即了生死,永脫輪回也,了生死者,非徒長生不老,而又生死自如,欲化度一切衆生,而入一切衆生生死界中,此一真性,常湛然不昧,不複惑于外物而爲惡,不複牽于業緣而墮落,欲生即生,欲死即死,欲生于天上、人間、富貴、福壽等,隨意所欲,無不自在,雖在輪回世界,無複輪回,雖在世間而出世間矣,然諸經所示淨土法門,萬別千差,一一行成,皆生淨土,惟念佛一法,最爲徑要。而念佛複有多門,如實相、觀想、觀像等,末法衆生,障深慧淺,修亦成。惟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收機最廣,尤爲徑中之徑,要中之要,故又無問自說阿彌陀經,先陳依正以生信,次勸發願以導行,末示持名妙行徑登不退,是即以信願持名爲修行之叁要,亦即淨土之叁資糧。蓋非信不足以啓願,非願不足以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以滿所願而證所信,如鼎叁足,缺一不可二。叁者具足,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直至成佛,永不退轉,最簡易,最穩當,最極圓頓也。凡往生者,皆蓮花化生,故無“生”之苦。寒暑不遷,故無老之苦。清淨報身,故無病之苦。已了生死,故無死之苦。神足無礙,一念遍至,故無愛別離苦。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故無怨憎會苦。衣食珍寶,受用現成,故無求不得苦。觀照空寂,度盡苦危,故無五陰熾盛苦也。永離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信願念佛,求生即生,豈不快哉?

  第四 現世即獲十大利益

  無論僧尼道俗,男女老幼,士農工商,陸海空軍,上智下愚,富貴貧賤,善惡疾苦,一切人等,不費錢財氣力,不妨職業營生,隨時隨地,皆可以念。不惟有利于身後,離生死苦,得究竟樂;且大有益于生前,消災免難,卻病延年。經雲:皈依叁寶—佛、法、僧持佛名者,現世當獲十種殊勝利益:

  一、畫夜常得,一切諸天,大力神將,隱形守護。

  二、常得觀世音菩薩,及一切大菩薩,隨護保祐。

  叁、常爲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放光攝受。

  四、一切惡鬼,皆不能害,毒蛇毒藥,悉不能中。

  五、水火怨賊,刀兵槍炮,牢獄橫死,悉皆不受。

  六、先作罪業,悉皆消滅,所殺冤命,皆蒙解脫.

  七、夜夢吉祥,或複夢見,阿彌陀佛,勝妙金身。

  八、心常歡喜,顔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常爲一切,世間人民,恭敬禮拜,猶如敬佛。

  十、臨命終時,身無病苦,心不怖畏,正念現前。

  阿彌陀佛及諸聖衆,金臺接引往生西方,盡未來際,受勝妙樂。

  古今典籍所載現世感應及往生事迹,皆信而有征。近值大劫大難,感應尤多,余于大陸撤退時,攜眷同行,由北而南,自東徂西,頻逢艱險,常蒙佛佑,及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履險如夷。如屢遇車禍及飛機故障,均轉危爲安。或化司機,駕車遠送由渝至蓉,免匪追及,拒酬而去.或現逃難少女,告知匪由峨嵋追來,今晚必至龍池,囑速前進,切勿停留,旋忽不見,匪果追至,幸免于難。俾脫險來臺,內子毛鄭侶梅,因子陷北平,而求子得子;爲身染重病,而求痊即痊。種種靈感不勝枚舉,以余夫婦愈顛沛流離,心愈誠而念愈勤,故獲隨感隨應也。近日往生者,如李濟華老居士,預知時至,于臺北蓮友念佛團集會念佛時,講阿彌陀經要義曆二小時,從容講畢,別衆坐化,此乃爲衆現身說法,俾共見共信,急起直追,何爲猶不速念耶?蓋不知有此持名念佛至易至捷之法也,可痛惜哉!知而不念,尤可痛惜!

  第五 普勸念佛須具叁要

  事之有益無損,莫過于此,普勸全國同胞及全世界所有人類: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裹待何生度此身?況值世界大亂,殺劫彌漫,天災人禍,危險萬分,人心惶惶,朝不保久,呼天不應,入地無門,惟有信願念佛,求生極樂,永免刀兵水火疾病橫死等一切劫難。如尚未信佛者,望速歸依叁寶,若已信其他宗教者,亦速擇善固執,同生正信,同發切願,同持佛名,同求往生,現世即蒙福祐,轉危爲安。縱定業難轉,亦可仗佛接引,同生極樂,同出苦海。舍此叁要,更無別法可資依怙也。何謂叁要?

  一要深信

  入道要門,信爲第一,佛法大海,惟信能入,佛能度一切衆生,不能度一切不信之人。而阿彌陀佛以持名念佛,爲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故六方諸佛共勸:“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本師釋迦牟尼佛亦勸:“汝等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曆代祖師無不叮咛勸信。雲棲八祖雲:“往生淨土,要須真信,千信即千生,萬信即萬生。”夢東十二祖雲:“真爲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此十六字爲念佛法門,一大綱宗。”昔王仲回問楊無爲:“如何念佛得無間斷?”楊曰:“一信之後,更不再疑,即是不間斷也,”王欣躍而去,未幾得生,還來致謝。是持名一門,信尤爲要,故普勸念佛,首要深信:

  (一)信娑婆極苦:無量無邊,略如前述,苦已難堪。加以寒熱苦惱,穢相熏熾,叁界無安,猶如火宅,應深生厭離,豈容貪戀久住耶?

  (二)信人命無常:生必有死,七十古稀,百年能幾,一息不來,便屬後世,古德雲:“莫待老來方念佛,孤墳多是少年人。”豈容一刻虛度耶?

  (叁)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道,叁途易入而難出,地獄時長而苦重。雖有善業,得生天上人間,受盡福報,依舊輪回,豈不速求出離耶?

  (四)信淨土實有:如地球上實有無量國土,虛空中實有無量星球,不能以我之未到未見而不信。佛眼見無盡世界,如在目前,戒人妄語,決不以妄語诳人也。

  (五)信西方極樂:其國皆七寶莊嚴,無叁惡道,清淨自然,無諸雜穢,故名淨土。其人皆蓮華化生,壽命無量,衣食受用,隨念而至,景序長春,無複寒暑,遠離衆苦,長享諸樂,故又名極樂世界。豈不欣願求生耶?

  (六)信阿彌陀佛四十八大悲願力:攝取十方一切念佛衆生,乘佛願力,機感相應,即得橫超叁界,往生極樂,如人乘機飛行,須臾千裏,依他…

《念佛叁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念佛法要(卷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