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三册 因果的奥秘▪P25

  ..续本文上一页应之相,桂迁欠债被逼准备自杀,被同学施翁救济,他在观音菩萨面前发誓:今生如果不能报恩,来世也要作犬马报答。可是桂迁发誓之后又隐讳誓言,赖掉婚约。在施还投靠他时,他不承认自己曾经受过同学的救济,就是以这样一句背弃誓言的妄语,把后后应作的报恩行为遮止,让施还走投无路。桂迁不了知背弃誓言的负面力量会反过来在他全家人的身上现前果报。人算不如天算,桂迁有办法可以舍弃誓言、不报恩,但业果律要让他全家给施家作狗来实现誓言。桂迁忏悔得快,诚心愿作仆人,才免了堕为狗身之难,所以语业的作用力很大,不能不畏惧。

  从正面来看,诚实语的力量极大,譬如《贤愚经》上讲,世尊因地为了救鸽子,割舍身肉来作交换,当时帝释天考验他说:“你今天损坏身体,痛彻骨髓,你没有悔恨之心吗?”菩萨说没有。帝释说:“你这么说,谁相信呢?我看你浑身颤抖,你说没有悔恨,有什么证明?”菩萨就发誓:“我从最初一直到现在,丝毫没有悔恨,我所求愿的,一定会获得。如果我所说的是至诚不虚,就让我的身体恢复如初。”这样发完誓,身体立即恢复,超胜以前。

  所以,语言诚实不欺,可以感天动地,如果句句说出来都是谛实语,就有摄服人心的力量,誓言的力量,能力极大,这是语业上法尔的规律。

  宋朝时,司马光曾经开示刘器修身的要点时说:“功夫唯一是真诚,首先从不妄语开始。”他说刘器的生平就是一个“诚”字,颠扑不破,当时老百姓流传一种说法,如果到南京不见刘器,就象过泗洲不见大圣人一样,他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感召力呢?就在一个真诚。要知道,我们的语言如果有一分虚妄,那就是语言有过失,我们就会丧失一分真诚的力量。如果连微细之处都不欺妄的话,语言会越来越具有威力。

  明白语业的作用之后,我们应当怎么做呢?就是要尽量改正不诚实的缺点,努力做一个心口如一的人,心和口一致,口就是心,心就是口,对人真诚,口善心善;口里赞许别人,心里也赞许他;口里说怎么做,心里也想这样做。能这样心口如一,就是了不起的人。当然,有时为了利他,随缘方便妄语,是菩萨的善行,这一点也要分清楚。

  辛三、剖析现代社会造妄语业之现象

  在当今人类的贪欲急剧膨胀的时代,为了获取名利造妄语业非常普遍而严重。

  在商界,不法商人不择手段地吹嘘夸大商品功能,譬如一种很普通的食品,却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被吹嘘成具有益寿延年、包治百病、开发智力等无所不能的功效,让千家万户上当受骗,撑圆了奸商的腰包!本来令人智识昏昧的酒,在酒类广告画面上展示为有益健康、清净、高雅的形象,刊登和播放这些广告的报刊、杂志、电视、网站等,为了赚取广告费,扮演帮凶的角色。

  没有职业道德的某些记者编辑,收受贿赂之后,写出不符事实的所谓有偿新闻,为人树碑立传。由此,很多骗子摇身一变,成为社会名流、成功人士,再借这个吹响了的名声,大肆行骗。

  也有医院,在不具备真实医疗水平、设备条件等情况下,拼命在各种媒体上作广告,声称医疗条件如何先进、专家的医术如何高超,治愈率吹成几乎是百分之百,招来病人后,又以低劣的医疗技术敷衍了事,患者在付出成千上万元的巨额医疗费、几乎倾家荡产之后,病情却毫无起色,这时院方又以种种借口推托责任,将病人一脚踢开。

  文艺界的谎言更是铺天盖地,所谓的纪实文学、电影、电视剧,完全不顾历史事实,颠倒黑白,任意篡改。

  学术界本来以探求真理、严谨求实而自居,但是今天弄虚作假的现象也是触目惊心,譬如为了评上职称,为了使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随意编造实验数据。或者,在收受不法商人或单位的钱财之后,在未经严格考核的情况下,就开出虚假的鉴定报告。这些完全违背了一位科学工作者基本的求实、诚信的职业道德。

  在职业场上,为了求职升职,花钱买假文凭、假学历,编造虚假的工作简历、技术特长。

  某些娱乐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极尽巧舌之能事,一出口就是妄语、绮语、不堪入耳的下流语,人们却听得津津有味,神昏颠倒,把这位不惭无愧之人奉为偶像来崇拜效仿。

  某些旅游景点,为了招揽游客,把穷山僻壤描绘成文化胜地、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大作宣传,引人来上当。

  某些气功师,胡编一套功法,吹嘘修他的功法能强身健体,开发各种人体特异功能,结果很多人不仅没有炼出什么来,反而造成出偏,诱发出精神问题,不仅未能健身,反而使身体更加衰弱。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妄语相很严重,妄语似乎是家常便饭,为人们经常运用,并不以为是一种罪恶。三十六行,行行都有妄语相,原来人们引以为耻的恶业相,现在是铺天盖地的普遍现象。现在信息社会,电视台、报刊、网络上登载的一些广告,受众数以亿计,业相非常巨大;加行的方式,不是一人说给另一人听,而是幕后操纵者以媒体作为传播途径,以文字陈述,以种种的画面形象显示,以各种的手法、各种声光渲染,这都是加行广大的方式;它的次数不是一次,而是在电台电视等媒体上密集播放、狂轰滥炸。

  这样前所未有的妄语相,根源在哪里呢?就在人们没有因果正见,不以妄语为罪业,所以一激发起来,人人趋向造恶。只有树立了因果正见,这铺天盖地的谎言,无休止的相互欺骗才能消失。

  妄语的意乐中有一个变想,譬如见想变为不见想,某些广告策略就在此处。譬如:一种商品本来很普通,就把这种普通相变为特殊之相;功能一般,就把它烘托成功能巨大;本是丑陋的,装饰为美妙,这就是变想。商人为了获取利润,在贪心推动下,就要想方设法让人上当,他一定要变想。不变想,如实而说,他认为这样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来购买商品。他认为如果形象作得很美、很大,渲染得很好,就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产生购买欲。人们在符号的世界里遍计执著习气很重,一看到符号,不问本质,就对商品形成美好印象而产生购买欲,因此诳骗顾客的方式就是变想。想本来是心的相,反映在外在画面、文字、声音等的相上,它的相必然是要变,才能起到欺惑性的效果。图案、色彩、语言、背景音乐,把一个个符号精心营造、组合,这样烘托出一个总的假相,表现出商品的价值和意义,使人们误解,这是变想的含义。

  等起就是覆藏真实情况而乐意说一种虚假的相,过去因为外器不发达,妄语的受众人数也很少,今天妄语业的模式虽然没有变,但由于传播工具发达,一次受众数以千万计,数以亿计,因此妄语的业果极度放大。

  个人有个人的妄语相,社会有惊人的群体妄语相,妄语业的泛滥,将会把人类推向何种结果呢?

  《大智度论》上说,妄语有十种罪:

  一、口气臭。

  二、“善神远之,非人得便”:善神会远离说妄语者,不愿意亲近他,一些非人乘虚而入,干扰他的身心。如果一个国家国民普遍都缺乏诚信,这个国家就没有正气,邪文化容易侵入。

  三、“虽有实语,人不信受”:即使自己说的是真实语,别人也不相信。当今时代,人与人普遍缺乏相互信任。

  四、“智人谋议,常不参预”:被妄语习气推动,只习惯生存在妄语纷纷的世界中,智者谛实的言论,能让人心得安乐的言论,却避而远之,不去参预。妄语盛行时代,人们津津乐道的都是一些具有欺惑性的法,在那种场合中会觉得很相应,而真正清净正法的交流场所,却不愿趋入而远离。

  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这个时代,有人赚了很多钱,却常常被人诽谤,这不是无缘无故的。我们看到几乎尽是名人、大商人受诽谤,越是公众人物,越会遭人随意批评,恶名比谁都传得快。他今天有点什么事,就会被记者炒作,编出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瞬间就传遍了全球。

  六、“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人们不会恭敬说妄语之人,他虽然站在上面说一些教言,但无人听受奉行。

  七、“常多忧愁”:妄语者心地不坦然,所以忧愁,害怕别人揭穿他的鬼计,虽然广告上吹得很大,但吹嘘得越厉害,越怕真相暴露。

  八、“种诽谤业因缘”:即便没有被人诽谤,但未来决定要受人诽谤。

  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

  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

  最后两条是说后世的异熟果和领受等流果,以妄语业命终会堕入地狱,从地狱中脱生为人后,也常常被别人诽谤。

  庚二、离间语分二:一、何为离间语 二、引公案说明离间语及其果报

  辛一、何为离间语

  离间语。事者,谓诸有情或和不和。

  离间语的事,包括:一、诸有情和合;二、诸有情不和合。

  意乐分三:想及烦恼如前。等起者,和顺有情,乐乖离欲,不和有情,乐不合欲。

  离间语的想,是对有情和合或不和合无错误想。烦恼,是贪嗔痴中任何一种。等起,包括:一、乐意和顺的有情分离的心;二、乐意不和的有情不和合的心。

  加行者,随以实语,若非实语,随说所说,若美不美,随其所求,为自为他,而有陈说。

  离间语的加行:不论所说是真实语还是不真实语,不论表达的言辞美不美妙,不论动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他人而说。《瑜伽师地论》说,教他人说离间语,也是离间语加行,犯离间语罪。

  究竟者,《摄分》中云:“究竟者,谓所破领解。”谓他了解所说离言。

  离间语究竟,《摄抉择分》说:“所谓究竟,就是所破的对象领解语意。”即听者了解离间语的意义。

  辛二、引公案说明离间语及其果报

  《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一则巧舌罚哑的公案,这样说:

  江宁有一位书生,住在老家的废花园里。某个月夜,有位艳女在窗户边窥视,书生心想,不是鬼就是狐,因为见她容貌姣丽,心生爱慕,也不害怕,招她进来,但女子始终不说话,问她也不答应,只是含笑顾盼而已。

  过了一月多,书生始终不理解。有一天,书生一再盘问,她才提笔写出自己的身事,她写道:“我本是明朝某位翰林的侍妾,不幸短命而死。因为我平生很会挑拔…

《《正法妙音》第三册 因果的奥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