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前世因为造了何种恶业,以致今生沦落到这种地步,连浆水之名都不曾听闻,更不必说获得饮食了!”
世尊遥望大河,告诉大目犍连:“你去让饿鬼们饱饮一顿。”目犍连按佛吩咐,准备让饿鬼们饱饮一顿,但是饿鬼的咽喉细如针尖,浆水无法进入饿鬼的咽喉。佛陀便以神力打开饿鬼的咽喉,大目犍连再为他们施水。由于饿鬼们一直被饥渴所逼恼,欲望极大,结果腹部都胀裂了。他们对佛发了清净心,所以命终之后生于天上,乃至证得果位。
比丘们又有疑惑,便请问世尊:“这些饿鬼往昔因为造了何种业而转生此处?又因何业而得以转生天界、现见真谛?”佛说:“他们都是过去自己造业,今天自己受报。你们谛听,那是往昔迦摄波如来的时代,佛和声闻众四处乞告。后来,迦摄波如来的教化事业日益广大,乞告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某时,有五百位居士因为有事而在一户人家里集会。当时,许多乞告比丘来到这户人家乞讨,这五百人就心怀嗔恚,发粗恶语说:“这些迦摄波的沙门弟子,常常乞求,行如饿鬼。”
佛对比丘们说:“你们认为如何?往昔五百居士,就是现在的五百饿鬼。他们过去讥说迦摄波如来的声闻众像饿鬼,以此业力,五百世中都是感受饿鬼的果报,直到现在仍受饿鬼身。但由于他们命终之前对我发起了清净心,所以转生天上。又因为他们曾在迦摄波如来的教法中修习梵行,所以今生得见真谛而证果。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常说黑白杂业及其果报。”
这则公案中的业因果,从因上来看,只是恶骂如来的声闻众为“饿鬼”,果报却是五百世中感受饿鬼之苦。如果以五千年计算饿鬼寿命,五百世是二百五十万年,短暂一分钟的恶口,竟导致二百五十万年饱受饥饿的漫长剧苦。这种内在因果的增长程度,的确以无忧树枝的增长也无法描述。
庚四、五百农夫与五百牛之因缘
有一次,佛陀在路上遇见五百农夫耕种。由于长年在泥水当中劳作,农夫们穿的是粗麻衣,一个个皮肤粗糙、手脚破裂。耕地的牛犊脖子上的皮肤被磨破,脓血直往下滴坠,累得气喘吁吁。
农夫们远远看见世尊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种好,光明赫奕,胜过千日。世尊行走时的威仪极为特殊,犹如妙宝山一般,佛身为众多的妙相所严饰。这些农夫见到佛,心中都生起清净的信心,胜过十二年的禅悦。由于他们过去生中曾经种过善根,如今才能见到佛陀。
佛走到他们近前,为了调伏这些农夫,便走到比丘众中就座。农夫们见佛已坐下,便都来到佛前顶礼佛足,然后退坐一面。佛陀观察他们的根性、随眠、意乐,为说四圣谛法。他们听法之后都证得预流果,而且从座中起身,合掌祈求世尊开许他们出家受近圆戒、净修梵行、奉事世尊。世尊对他们作了开许。后来,他们都断惑证得阿罗汉果。
再说那些耕牛被剪断挽绳之后,也都来到佛前,绕佛之后站立一边。佛为它们说了三句妙法: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灭。耕牛闻法之后,命终生天,又下来见佛。佛开示四谛之后,他们都现见真谛而返回天宫。
当时,比丘们请问世尊:“五百农夫过去造了何业,导致今生成为农夫,又在世尊的教法之中出家断惑,证得阿罗汉果?那些耕牛过去造何行业而转生为牛,后来又以何业而遇佛、生天、现见真谛?”
佛说:“他们都是自己造业,自己受果。你们谛听,那是往昔贤劫人寿两万岁时,有迦摄波如来出世,住在波罗痆斯施鹿林中仙人堕处。这些农夫当时在佛的教法中出家,但是他们整日聊天戏论,身心懈怠懒惰而不精勤策励,既不读诵也不作意,空受信施。比丘们,五百比丘不是别人,正是今天你们所见的五百农夫。因为他们过去出家而不读诵作意、懈怠懒惰,空受信施,以此恶业,在五百世中成为农夫,勤苦劳作以加倍偿还施主。又因为他们曾在迦摄波如来的教法中出家,觉悟梵行,所以现在在我的教法中出家断惑,证得阿罗汉果。那些耕牛当时也在彼佛的教法中出家,由于毁坏一些杂小学处而堕入牛中。因为它们对我发起了清净心,故能转生天上。又因往昔修习梵行,今天得见真谛。所以我常说,黑业黑报,白业白报,杂业杂报,你们应当舍弃黑业、杂业,修习白业。”
这段公案之中,五百农夫所造的业,是出家而不读诵作意,整日闲聊、懈怠懒惰,虚受信施。如果日食一斤,三十年所食就是一万斤,但这不是白白享受的,须五百世中日夜耕种来偿还。假设一年收两千斤稻子,一世耕种三十年,五百世所收稻子是三千万斤,业债翻了三千倍。再看耕牛的前世,虽然只是毁坏微小学处,后来却堕为牛身,受尽辛苦。所以,不要认为随便造一点恶业无关紧要,这是一种愚痴的想法。违背因果而行,最终只会一败涂地。
己二、《贤愚经》所出公案分三:一、宝天因缘 二、象护因缘 三、金天因缘
庚一、宝天因缘
一时,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位长者生了一个男孩。孩子出生之时,天降七宝雨,七宝堆满了院屋。长者请来相士为孩子看相,相士看后对长者说:“这孩子的相很奇特。”长者听后心生欢喜,对相士说:“请为我儿取个名字。”
相士问:“孩子诞生时有什么瑞相?”
长者说:“孩子出生时,天降七宝雨,所下的都是宝贝。”
相士说:“孩子既有此福,那就取名为宝天吧。”
宝天渐渐长大,而且精通各种世间技艺。他听说佛的圣德世上无双,所以心中渴望见佛,随佛出家。于是,他辞别父母来到佛前,礼佛后对佛说:“唯愿世尊开许我出家。”
佛便开许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在身。”再为说法后,他便证得阿罗汉果。
阿难问佛:“世尊,不知宝天比丘过去修了何种福德,感召出生之时天降七宝之雨,而且衣食自然,不缺吃穿。”
佛告阿难:“过去有位毗婆尸佛出现在世间,度化了不可计数的众生。某时僧众到村落去游行,当地的居士们共同迎请僧众,广作供养。有一穷人,虽然心里欢喜供僧,但是家中没有财宝等供物,于是他就取来一把形状很像珍珠的白色石头,抛散在空中供养僧众,并发了大誓愿。
当时供养白石的穷人,就是今天的宝天比丘。由于过去他以信心和恭敬心,供养僧众形如珍珠的白石,所以九十一劫以来感受无量福报,财宝很多,衣食也是自然而来,从未缺乏。而且,因为他当时具足信心和恭敬心,所以今天值遇我出世而证得阿罗汉果。”
穷人在几分钟当中以白石供养僧众,虽然是很微小的善业,但以这把分文不值的石头,竟换来九十一劫之中的无量福报,长时受用不缺,衣食自在,而且最后出家证得圣果。依靠佛语,我们了知微少的善业也具有极为广大的果报,为什么不努力行善呢?
庚二、象护因缘
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摩伽陀国中有一位长者,生了一个男孩,相貌具足,非常讨人喜爱。当他出生之日,库仓中自然出生了一头金象,父母很欢喜,请来相师为孩子取名。相师们见到孩子的福德,就问他的父母:“孩子出生时有何瑞相?”父母说:“有一头金象伴随孩子出生。”因为这个瑞相,便为孩子取名为象护。
象护渐渐长大,稀奇的是,象也渐渐长大。象护能走路时,象也会走路,而且出入都是形影不离。如果象护不想使用大象,大象就安静地住在家中,而且大象的大小便全是金子。
象护常常与五百长者子一起游戏,孩子们相互谈论家里稀奇的事。有的说:“我家的房屋、床榻、桌椅全是七宝做成的。”有的说:“我家的房屋、园林也是众宝合成的。”有些说:“我家的库仓充满了妙宝。”有许多诸如此类的说法。
这时象护就说:“我诞生之时,家中自然出生了一头金象,等我长大能走路时,象也如此,它和我从无违逆。我常常骑着它四处游观,快慢很随我意,而且它的大小便都是金子。”
当时的王子阿阇世也在这群小孩当中,听到象护所说,他心生邪念:假如我作国王,这头金象一定要属于我。他当上国王时,果然叫象护带着金象一起入宫。
当时,象护的父亲对他说:“阿阇世王是个凶暴无道的暴君,他贪心很大而且悭吝,你想想,对父亲他都那样地虐待,何况对其他人呢?他今天叫你,恐怕是要夺走你的金象。”
象护说:“不必担心,我的金象无人能夺走。”
父子俩骑着金象,一起去见阿阇世王。到了王宫门口,门人进去通报,阿阇世王命令他们乘象进宫。象护父子乘着金象进入宫内,下象跪拜之后,又向国王问讯请安。国王很高兴,叫他们就座之后,命人端上饮食,就这样粗略地说了几句。不久,象护父子即将告辞离去时,阿阇世王说:“象护,你走吧,象就留在这里。”象护也没有伤心,他很高兴地留下金象,徒步走出王宫。
没过多久,金象忽然隐身地中,又从地下踊出门外,象护仍然骑着金象回家去了。但是没过多久,他又想:阿阇世王是个无道暴君,他的刑罚根本不讲道理,我可能会因为这头象而被他残害。现在佛在世间饶益众生,我不如出家去修梵行。于是,他向父母请求出家,父母同意之后,他就骑象来到祇洹精舍,顶礼世尊之后,表白心愿。佛开许他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在身,成为沙门。”佛为他开示四谛法,他当即证得阿罗汉果。
每次,他和比丘们在林间树下思惟修道时,金象也是与他形影不离,于是成为一大新闻。舍卫国人听说象护有一头金象,都好奇地前来观看,结果弄得吵闹不堪,妨碍比丘们行道。比丘们便将此事反映给佛陀。佛告诉象护:“这头金象使得人心愦闹,你赶紧将它驱走吧。”
象护说:“我早就想让它走,但它始终不肯走。”
佛告诉他:“你可以说:“我生死已尽,不需要你了”,这样连说三次,它就会自然消失。”
象护如是而说,金象便隐入地中。
当时,比丘们觉得此事稀奇,就请问世尊:“象护比丘过去修过何种福德,在何种福田中种植善根,所以获得这样巨大的果报?”
佛说:“众生在三宝福田中种植微少善根,就能获得无量无边的果报。那是在过去迦叶佛的…
《《正法妙音》第三册 因果的奥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