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究竟一乘宝性论▪P6

  ..续本文上一页。悉记一切四天下事。须弥山王等者。悉记须弥山王等事。地天宫等者。悉记地天宫殿中事。欲天宫等者。悉记欲天宫殿中事。色天宫等者。悉记色天宫殿中事。若与无色天宫等者。悉记一切无色界天宫殿中事。彼等三千大千世界极大经卷。在一极细小微尘内。一切微尘皆亦如是。时有一人出兴于世。智能聪达具足成就清净天眼。见此经卷在微尘内。作如是念。云何如此广大经卷在微尘内而不饶益诸众生耶。我今应当勤作方便破彼微尘出此经卷饶益众生。作是念已

  尔时彼人即作方便。破坏微尘出此经卷饶益众生。佛子。如来智能。无相智能。无阂智能。具足在于众生身中。但愚痴众生颠倒想覆。不知不见不生信心。尔时如来以无障阂清净天眼。观察一切诸众生身。既观察已作如是言。奇哉奇哉。云何如来具足智能。在于身中而不知见。我当方便教彼众生觉悟圣道。悉令永离一切妄想颠倒垢缚。令具足见如来智能在其身内与佛无异。如来实时教彼众生修八圣道。舍离一切虚妄颠倒。离颠倒已见如来智。与如来等饶益众生故。偈言不相舍离法故。及佛所作业者。同一时一切处一切时。自然无分别。随顺众生心。随顺可化众生根性。不错不谬随顺作佛业。此处不可思议。是故经言。善男子。如来为令一切众生入佛法中故。无量如来业作有量说。善男子。如来所有实作业者。于彼一切世间众生。不可量不可数。不可思议不可知。不可以名字说。何以故。以难可得与前众生故。以于一切诸佛国土不休息故。以一切诸佛悉平等故。以过一切诸世间心所作事故。以无分别犹如虚空悉平等故。以无异无差别法性体故。如是等广说已。又说不净大毗琉璃摩尼宝珠譬喻言。善男子。汝依此譬喻。应知如来业不可思议故。平等遍至故。一切处不可呵故。三世平等故。不断绝三宝种故诸佛如来虽如是住不可思议业中。而不舍离虚空法身。虽不舍离虚空法身。而于众生随所应闻名字章句为之说法。虽为众生如是说法。而常远离一切众生心所念观。何以故。以如实知一切众生诸心行故。偈言自然无分别故。依此妙法身出生于三宝者。偈言

  所觉菩提法  依菩提分知

  菩提分教化  众生觉菩提

  初句为正因  余三为净缘

  前二自利益  后二利益他

  此偈明何义。此四种句。总摄一切所知境界。此明何义。初一句者。谓所证法应知。以彼证法名为菩提。偈言所觉菩提法故。第二句。菩提依菩提分知者。以诸佛菩提功德能作佛菩提因故。偈言依菩提分知故。第三句菩提分教化者。以菩提分令他觉故。第四句众生觉菩提者。所化众生觉菩提故。此四种句次第不取相。依此行故。清净菩提出生三宝应知。偈言所觉菩提法依菩提。分知菩提分教化众生觉菩提故。以一句因三句缘故。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得菩提者。十力等诸佛如来法。三十二种诸佛如来作业。依如来业众生闻声。依彼法故。得清净因缘出生三宝应知。是故偈言初句为正因余三为净缘故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

  

  后魏中印度三藏勒那摩提译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论曰。自此已后余残论偈。次第依彼四句广差别说应知。此以何义。向前偈言

  真如有杂垢  及远离诸垢

  佛无量功德  及佛所作业

  如是妙境界  是诸佛所知

  依此妙法身  出生于三宝

  此偈示现何义。如向所说。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彼依何义故。如是说偈言

  佛法身遍满  真如无差别

  皆实有佛性  是故说常有

  此偈明何义。有三种义。是故如来说一切时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何等为三。一者如来法身遍在一切诸众生身。偈言佛法身遍满故。二者如来真如无差别。偈言真如无差别故。三者一切众生皆悉实有真如佛性。偈言皆实有佛性故。此三句义。自此下论依如来藏修多罗。我后时说应知。如偈本言

  一切众生界  不离诸佛智

  以彼净无垢  性体不二故

  依一切诸佛  平等法性身

  知一切众生  皆有如来藏

  体及因果业  相应及以行

  时差别遍处  不变无差别

  彼妙义次第  第一真法性

  我如是略说  汝今应善知

  此偈示现何义。略说此偈有十种义。依此十种说第一义实智境界佛性差别应知。何等为十。一者体。二者因。三者果。四者业。五者相应。六者行。七者时差别。八者遍一切处。九者不变。十者无差别。初依体因故。说一偈

  自性常不染  如宝空净水

  信法及般若  三昧大悲等

  此初半偈示现何义。偈言

  自在力不变  思实体柔软

  宝空水功德  相似相对法

  此偈明何义。向说三种义。彼三种义。次第依于自相同相。如来法身三种清净功德。如如意宝珠虚空净水。相似相对法应知。此明何义。思者依如来法身。所思所修皆悉成就故。后半偈者示现何义。偈言

  有四种障碍  谤法及着我

  怖畏世间苦  舍离诸众生

  此偈明何义。偈言

  阐提及外道  声闻及自觉

  信等四种法  清净因应知

  此偈明何义。略说一切众生界中有三种众生。何等为三。一者求有。二者远离求有。三者不求彼二。求有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谤解脱道无涅槃性。常求住世间不求证涅槃。二者于佛法中阐提同位。以谤大乘故。是故不增不减经言。舍利弗。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起一见若起二见。诸佛如来非彼世尊。如是等人非我弟子。舍利弗。是人以起二见因缘。从暗入暗从冥入冥。我说是等名一阐提故。偈言谤法故。阐提故。远离求有者。亦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无求道方便。二者有求道方便。无求道方便者。亦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多种外道种种邪计。谓僧佉卫世师尼揵陀若提子等。无求道方便。二者于佛法中同外道行。虽信佛法而颠倒取。彼何者是。谓犊子等。见身中有我等。不信第一义谛。不信真如法空。佛说彼人无异外道。复有计空为有。以我相憍慢故。何以故。以如来为说空解脱门令得觉知。而彼人计唯空无实。为彼人故。宝积经中佛告迦叶。宁见计我如须弥山。而不用见憍慢众生计空为有。迦叶一切邪见解空得离。若见空为有。彼不可化令离世间故。偈言及着我故。及外道故。有方便求道者。亦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声闻。偈言怖畏世间苦故。声闻故。二者辟支佛。偈言舍离诸众生故。及自觉故。不求彼二者。所谓第一利根众生诸菩萨摩诃萨。何以故。以诸菩萨不求彼有如一阐提故。又亦不同无方便求道种种外道等故。又亦不同有方便求道声闻辟支佛等故。何以故。以诸菩萨见世间涅槃道平等故。以不住涅槃心故。以世间法不能染故。而修行世间行坚固慈悲涅槃心故。以善住根本清净法中故。又彼求有众生一阐提人。及佛法中同阐提位。名为邪定聚众生。又远离求有众生中。堕无方便求道众生。名为不定聚众生。又远离求有众生中。求离世间方便求道声闻辟支佛。及不求彼二。平等道智菩萨摩诃萨。名为正定聚众生。又除求于无障碍道大乘众生。余有四种众生。何等为四。一者阐提。二者外道。三者声闻。四者辟支佛。彼四众生有四种障故。不能证故。不能会故。不能见如来之性。何等为四。一者谤大乘法一阐提障。此障对治。谓诸菩萨摩诃萨信大乘故。偈言信法故。二者横计身中有我诸外道障。此障对治。谓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故。偈言及般若故。三者怖畏世间诸苦声闻人障。此障对治。谓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虚空藏首楞严等诸三昧故。偈言三昧故。四者背舍利益一切众生舍大悲心辟支佛障。此障对治。谓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大悲。为利益众生故。偈言大悲故。是名四种障。障四种众生。为对治彼四种障故。诸菩萨摩诃萨信修行大乘等四种对治法。得无上清净法身。到第一彼岸。何以故。依此四种清净法界修习善法。此是诸佛随顺法子于佛家生。是故偈言

  大乘信为子  般若以为母

  禅胎大悲乳  诸佛如实子

  偈言信等四种法清净因应知故。又依果业故。说一偈

  净我乐常等  彼岸功德果

  厌苦求涅槃  欲愿等诸业

  此初半偈示现何义。偈言

  略说四句义  四种颠倒法

  于法身中倒  修行对治法

  此偈明何义。彼信等四法。如来法身因此能清净。彼向说四种法。彼次第略说对治四颠倒。如来法身四种功德波罗蜜果应知。偈言略说四句义故。此明何义。谓于色等无常事中起于常想。于苦法中起于乐想。于无我中起于我想。于不净中起于净想。是等名为四种颠倒应知。偈言四种颠倒法故。为对治此四种颠倒故。有四种非颠倒法应知。何等为四。谓于色等无常事中生无常想苦想无我想不净想等。是名四种不颠倒对治应知。偈言修行对治法故。如是四种颠倒对治。依如来法身。复是颠倒应知。偈言于法身中倒故。对治此倒说有四种如来法身功德波罗蜜果。何等为四。所谓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应知。偈言修行对治法故。是故圣者胜鬘经言。世尊。凡夫众生于五阴法起颠倒想。谓无常常想。苦有乐想。无我我想。不净净想。世尊。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空智者。于一切智境界及如来法身本所不见。若有众生。信佛语故。于如来法身起常想乐想我想净想。世尊。彼诸众生非颠倒见。是名正见。何以故。唯如来法身。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世尊。若有众生于佛法身作是见者。是名正见。世尊。正见者是佛真子。从佛口生从正法生。从法化生得法余财。如是等故。又此四种如来法身功德波罗蜜从因向果。次第而说净我乐常应知。云何次第从因向果。谓诽谤大乘一阐提障。实无有净而心乐着取世间净。此障对治。谓诸菩萨摩诃萨信大乘修行证得第一净波罗蜜果应知。于五阴中见有神我诸外道障。实无神我而乐着取我。此障对治。谓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证得第一我波罗蜜果应知。此明何义。一切外道执着色等非真实事。以为有我。而彼外道取着我相。无如是我相虚妄颠倒。一切时无我。以是义故。说言如来如实智知一切法无我到第一彼岸。而如来无彼我无我相。何以故。以一…

《究竟一乘宝性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