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得净得清净。得住彼岸清净法中。到一切众生所观之地。于一切境界中更无胜者。离一切障离一切碍。于一切法中得自在力。名为如来应正遍知故。偈言如是次第说众生菩萨佛故。自此以下即依彼三时。明如来法性遍一切处故。说一偈
如空遍一切 而空无分别
自性无垢心 亦遍无分别
此偈示现何义。偈言
过功德毕竟 遍至及同相
下中胜众生 如虚空中色
此偈明何义。所有凡夫圣人诸佛如来。自性清净心平等无分别。彼清净心于三时中次第于过失时。于功德时。于功德清净毕竟时。同相无差别。犹如虚空在瓦银金三种器中平等无异无差别一切时有。以是义故。经中说有三时次第。如不增不减经言。舍利弗。不离众生界有法身。不离法身有众生界。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舍利弗。此二法者义一名异故。自此已下。即依此三时。明如来法性遍至一切处。依染净时不变不异。有十五偈。此等诸偈略说要义应知偈言
诸过客尘来 性功德相应
真法体不变 如本后亦尔
此偈明何义。偈言
十一偈及二 次第不净时
烦恼客尘过 第十四十五
于善净时中 过恒沙佛法
不离脱思议 佛自性功德
本际中间际 及以后际等
如来真如性 体不变不异
初依不净时不变不异。十一偈者
如虚空遍至 体细尘不染
佛性遍众生 诸烦恼不染
如一切世间 依虚空生灭
依于无漏界 有诸根生灭
火不烧虚空 若烧无是处
如是老病死 不能烧佛性
地依于水住 水复依于风
风依于虚空 空不依地等
如是阴界根 住烦恼业中
诸烦恼业等 住不善思惟
不善思惟行 住清净心中
自性清净心 不住彼诸法
阴入界如地 烦恼业如水
不正念如风 净心界如空
依性起邪念 念起烦恼业
依因烦恼业 能起阴入界
依止于五阴 界入等诸法
有诸根生灭 如世界成坏
净心如虚空 无因复无缘
及无和合义 亦无生住灭
如虚空净心 常明元转变
为虚妄分别 客尘烦恼染
此虚空譬喻偈示现何义。明如来性。依不净时法体不变。偈言
不正思惟风 诸业烦恼水
自性心虚空 不为彼二生
自性清净心 其相如虚空
邪念思惟风 所不能散坏
诸业烦恼水 所不能湿烂
老病死炽火 所不能烧燃
此偈明何义。如依邪念风轮起业烦恼水聚。依业烦恼水聚。生阴界入世间。而自性心虚空不生不起。偈言不正思惟风诸业烦恼水自性心虚空不为彼二生故。如是依邪念风灾。业行烦恼水灾。老病死等火灾。吹浸烧坏阴入界世间。而自性清净心虚空常住不坏。如是于不净时中器世间相似相对法。诸烦恼染业染生染有集有灭。诸佛如来无为之性。犹如虚空不生不灭。常不变易示现法体。此自性清净法门虚空譬喻。如陀罗尼自在王菩萨修多罗中广说。应知彼经中言。诸善男子。烦恼本无体。真性本明净。一切烦恼羸薄。毗婆舍那有大势力。一切烦恼客尘。自性清净心根本。一切诸烦恼虚妄分别。自性清净心如实不分别。诸佛子。譬如大地依水而住。水依风住风依空住。而彼虚空无依住处。诸善男子。如是四大地大水大风大空大。此四大中唯虚空大以为最胜。以为大力。以为坚固。以为不动。以为不作。以为不散。不生不灭自然而住。诸善男子。彼三种大生灭相应。无实体性剎那不住。诸佛子。此三种大变异无常。诸佛子。而虚空界常不变异。诸佛子。如是阴界入依业烦恼住。诸烦恼业依不正思惟住。不正思惟依于佛性自性清净心住。以是义故。经中说言。自性清净心客尘烦恼染。诸善男子。所有邪念。所有烦恼业。所有阴界入。如是诸法从于因缘和合而生。以诸因缘坏散而灭。诸善男子。彼自性清净心无因无缘故。无和合不生不灭。诸善男子。如虚空界。自性清净心亦复如是。如风大界。不正思惟亦复如是。如水大海。诸业烦恼亦复如是。如地大界。阴界入等亦复如是。是故说言。一切诸法皆无根本。皆无坚实。无住无住本。根本清净。无根本故。已说不净时中依无分别相。自性清净心虚空界相似相对法。已说依彼起不正念风界相似相对法。已说依不正念诸业烦恼因相水界相似相对法。已说依彼生阴界入果相转变地相似相对法。未说彼焚烧死病老等诸过患相火相似相对法。是故次说偈言
有三火次第 劫烧人地狱
能作种种苦 能熟诸行根
此偈明何义明此三法。老病死火。于不净时中不能变异彼如来藏。是故圣者胜鬘经言。世尊。生死者。依世谛故说有生死。世尊。死者诸根坏。世尊。生者新诸根起。世尊而如来藏不生不死不老不变。何以故。世尊。如来藏者。离有为相境界。世尊如来藏者。常恒清凉不变故。已说依不净时不变不异
次说依净不净时不变不异故。说二偈
菩萨摩诃萨 如实知佛性
不生亦不灭 复无老病等
菩萨如是知 得离于生死
怜愍众生故 示现有生灭
此偈示现何义。偈言
老病死诸苦 圣人永灭尽
依业烦恼生 诸菩萨无彼
此偈明何义。明此老病死等苦火于不净时依业烦恼本生。如世间火依薪本生。以诸菩萨得生意生身。于净不净时毕竟永灭尽。以是义故。诸业烦恼等常不能烧燃。而依慈悲力故。示现生老病死。而远离生等。以见如实故。以是义故。诸菩萨摩诃萨依善根结使生。非依业烦恼结使生。以依心自在力生。依大悲力现于三界。示现生示现老示现病示现死。而彼无有生老病死诸苦等法。以如实见真如佛性不生不灭。是名不净净时。如修多罗中依爱无漏业根本烦恼广说应知。如如来于大海慧菩萨经中说言。大海慧。何者能住世间善根相应烦恼。所谓集诸善根无有厌足故。以心愿生摄取诸有故。求见一切诸佛如来故。教化一切众生心不疲惓故。摄取一切诸佛妙法故。于诸众生常作利益故。常不舍离乐贪诸法结使故。常不舍离诸波罗蜜结使故。大海慧。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世间善根相应烦恼。依此烦恼诸菩萨摩诃萨生于三界受种种苦。不为三界烦恼过患之所染污。大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此诸善根以何义故说名烦恼。佛告大海慧菩萨言。大海慧。如是烦恼。诸菩萨摩诃萨能生三界受种种苦。依此烦恼故。有三界。非染烦恼三界中生。大海慧。菩萨以方便智力。依善根力故。心生三界。是故名为善根相应烦恼而生三界非染心生。大海慧。譬如长者若居士等唯有一子。甚爱甚念见者欢喜。而彼一子依愚痴心因戏乐故。堕在极深粪厕井中。时彼父母及诸亲属。见彼一子堕在大厕深坑粪中。见已歔欷悲泣啼哭。而不能入彼极深厕粪屎器中而出其子
尔时彼处众中更有一长者子。或一居士子。见彼小儿堕在深厕粪屎井中。见已疾疾生一子想。生爱念心不起恶心。即入深厕粪屎井中出彼一子。大海慧。为显彼义说此譬喻。大海慧。何者彼义。大海慧。言极深井粪屎坑者。名为三界。大海慧。言一子者。一切众生。诸菩萨等于一切众生生一子想。大海慧。尔时父母及诸亲者。名为声闻辟支佛人。以二乘人见诸众生堕在世间极大深坑粪屎井中。既见彼已悲泣啼哭。而不能拔彼诸众生。大海慧。彼时更有一长者子一居士子者。名为菩萨摩诃萨。离诸烦恼清净无垢。以离垢心现见无为真如法界。以自在心现生三界。为教化彼诸众生故。大海慧。是名菩萨摩诃萨大悲。毕竟远离诸有。毕竟远离诸缚。而回生于三界有中。以依方便般若力故。诸烦恼火不能焚烧。欲令一切诸众生等远离诸缚。而为说法。大海慧。我今说此修多罗句。依诸菩萨心。为利益一切众生。得自在力而生三有。依诸善根慈悲心力。依于方便般若力故。是名示现净不净时。又菩萨摩诃萨以如实智知如来法身不生不灭故。得如是菩萨摩诃萨功德法体。此修多罗句向前已说。自下次说大毗琉璃摩尼宝喻。佛言。大海慧。譬如无价大毗琉璃摩尼宝珠。善治善净善光明。堕在泥中住一千年。彼摩尼宝经千年后乃出彼泥。出已水洗。洗已极净。极净洗已。然后极明。即不失本清净无垢摩尼宝体。大海慧。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如实知见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光明净心而为客尘烦恼所染。大海慧。诸菩萨等生如是心。彼诸烦恼不染众生自性净心。是诸烦恼客尘虚妄分别心起而彼诸菩萨复生是心。我今毕竟令诸众生远离客尘诸烦恼垢。为之说法。如是菩萨不生怯弱心。转于一切众生生增上力。我要毕竟令得解脱。菩萨尔时复生是心。此诸烦恼无有少体。菩萨尔时复生是心。诸烦恼无体。诸烦恼羸薄。是诸烦恼无有住处。如是菩萨如实知诸烦恼虚妄分别而有。依邪见念而有。以正见者。诸烦恼垢不能得起。菩萨尔时复生是心。我应如实观诸烦恼更不复生。以不生烦恼故。生诸善法。菩萨尔时复生是心。我若自起诸烦恼者。云何而得为诸烦恼所缚众生说法令离诸烦恼缚。菩萨尔时复生是心。以我不着诸烦恼故。是故得为诸烦恼缚众生说法。我应修行诸波罗蜜。结使烦恼相应善根。为欲教化诸众生故。又复云何名为世间。以三界相似镜像法故。此明何义。依无漏法界中有三种意生身应知。彼因无漏善根所作名为世间。以离有漏诸业烦恼所作世间法故。亦名涅槃。依此义故。圣者胜鬘经言。世尊。有有为世间。有无为世间。世尊。有有为涅槃。有无为涅槃故。又有为无为心心数法相应法故。故说名为净不净时。此义于第六菩萨现前地说。彼诸漏尽无障碍般若波罗蜜解脱现前修行大悲。以为救护一切众生故。不取证。如宝鬘经中依漏尽故说入城喻。彼经中言。善男子。譬如有城。纵广正等各一由旬。多有诸门路崄黑暗甚可怖畏。有人入者多受安乐。复有一人。唯有一子爱念甚重。遥闻彼城如是快乐。即便舍子欲往入城。是人方便得过崄道到彼城门。一足已入一足未举。即念其子寻作是念。我唯一子。来时云何竟不与俱。谁能养护令离众苦。即舍乐城还至子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为怜愍故修集五通。既修集已垂得尽漏而不取证。何以故。愍众生故舍漏尽通。乃至行于凡夫…
《究竟一乘宝性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