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再存有损恼意和嫌恨心,对于自己所受的果报,即使困难艰苦,也能产生欢喜满足之心。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1):比丘、比丘尼、近事男、近事女及余净信男子女人,若能受持八支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2),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见无量寿佛(3)。若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神通来,示其去处,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4)华中自然化生(5),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中而昔善根亦不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6)统摄四洲(7),威德自在,劝化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令其修习;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贵族,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严,眷属隆盛,聪明智慧,勇健盛猛,有大身力。若是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注解】
(1)四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者的合称。亦译为苾刍、苾刍尼、近事男、近事女。前二者为出家的男、女二众;后二者为在家亲近奉事三宝的男居士和女居士。
(2)学处:可学之处。为佛弟子修学之处所,即戒律。菩萨地持经一曰:菩萨于何处学?学有七处:一者自利,二者利他,三者真实义,四者力,五者成熟众生,六者自熟佛法,七者无上菩提。
(3)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因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从时间说是无量寿,从空间上说是无量光。
(4)杂色众宝花:极乐国土的杂色宝花,如《阿弥陀经》说: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5)化生: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之一,是无所依托,唯依业力而忽起者,如瘅诸天或下地狱者也。
(6)轮王:转轮圣王的简称,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轮王出现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没有天灾人祸。
(7)四洲:为住须弥山四方碱海之四大洲。南方南赡部洲,东方东胜身洲,西方西牛货洲,北方北俱卢洲。
【讲述】
释尊又告诉曼殊室利说:若有四众佛弟子——比丘、比丘尼、近事男、近事女,以及其他净信佛法的善男子、善女人等,这些佛弟子有的能受持八支斋戒,或经一年之久,或于一、五、九三个月内,受持可学之处,以此受戒善根,有的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无量寿佛,听闻弥陀如来及诸大菩萨开示正法,而未到根本定的众生,若是能闻得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至心持念,临到命终时,即有八大菩萨——其名称文殊师利、观世音、得大势、无尽意、宝檀华、药王、药上、弥勒——这八大菩萨乘空而来,指示众生往生净土的道路,往生东方净土的众生,就在各种不同颜色相杂的宝华中,能够自然化生。或有众生,因为得闻药师如来名号,以此功德而生于天上。虽生天上受天福,而本有的生天善根也无穷尽,不会再堕于地狱等恶趣中。等到天上的寿命尽了,再降生人间,或者作为轮王统摄天下,威德极大,如意自在,能够劝化无量数的百千众生,在十善道中进行修行学习。或者生为刹帝利、婆罗门、居士、贵族,财宝很多,仓库充盈,形象生得端正庄严,眷属也都具足昌盛,具有聪明智慧、勇敢健强威猛无比,如同大力士那样;如果本来是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领受奉持,便能于后来不再生为女身,以大丈夫身精进修行,向于佛果。
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疟(1)干消(2)黄热(3)等病,或被魇魅蛊道所中,或复短命,或时横死,欲令是等消除所求愿满。时彼世尊入三摩地(4),名曰灭除一切众生苦恼。既入定已,于肉髻(5)中出大光明(6)。光中演说大陀罗尼(7)咒曰:
【注解】
(1)瘦疟:古代叫劳伤病,为消耗性疾病。
(2)干消:我国医书中叫消渴症,口渴、肚饿、多饮、多食、多尿,一天天消瘦。
(3)黄热:即黄疸,身上温度高,皮肤眼睛发黄。以上这三种病,是当时流行很广的重症,故释尊举为例证,这均属生理上的病患。
(4)三摩地:梵语,又作三昧、三昧地等,是“定”的意思。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
(5)肉髻:头顶上的肉髻,为佛的三十二相之一。
(6)光明:本体光亮谓之光,照物谓之明。称佛之光明者,是智慧相的表征。
(7)大陀罗尼:陀罗尼,梵语,总持的意思。其中含二义:一持,二遮;能摄持一切功德,遮障一切罪恶;也即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在佛经中,有文字陀罗尼、语言陀罗尼等多种,此处是咒陀罗尼,因其功用大,故名大陀罗尼。
【讲述】
释尊又告诉曼殊室利说:那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当他成佛时,由于菩萨因地所发的本愿力—欲慈济一切众生的苦难,尤其是病苦,所以便以慧眼观察众生的病况,众生所遭遇的种种病苦,有瘦疟、干消、黄热等病,或被人用邪术暗中算计,使其神魂颠倒;或被蛊毒所中,而丧失生命;众生遭受这些病患与毒害,可能减短寿命,或死于非命。药师如来发大慈悲,要使众生一切病痛苦难皆得消除,因此众生向药师佛祈求消灾延寿的心愿,能够得到满足。那时候,药师世尊首先入定,叫作“灭除一切众生苦恼”定。药师如来入定后,即于肉髻中放出大光明,在光明中演说大陀罗咒如下。
南谟(1)薄伽伐帝(2)鞞杀社窭噜(3)薜琉璃(4)钵喇婆(5)曷啰阇也(6)怛他揭多也(7)阿啰歇帝(8)三藐三勃陀也(9)呾侄他(10)唵(11)鞞杀逝 鞞杀逝 鞞杀社(12)三没揭帝(13)莎诃(14)
【注解】
(1)南谟:又作南无,即皈依、皈命的意思。
(2)薄伽伐帝:即薄伽梵,也就是世尊。
(3)鞞杀社窭噜:药师的意思。
(4)薜琉璃:即是琉璃的意思。
(5)钵喇婆:光的意思。
(6)曷啰阇也:王的意思。
(7)呾他揭多也:如来的意思。
(8)阿啰歇帝:应(供)的意思。
(9)三藐三勃陀也:正等正觉的意思。
(10)怛侄他:就是“即说咒曰”的意思。
(11)唵:应读作嗡音,意义很多。1、皈依义,即是集中身心而向于三宝;2、警觉义:提起注意;也就是把精神集中起来,注意一个地方。
(12)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即是说,药之!药之!药!
(13)三没揭帝:即是普渡,普遍救度一切众生之义。
(14)莎诃:也作娑婆诃,意思就是速得成就。与“急急如律令”相似。
【讲述】
向来以为咒是秘密藏,持念就好,不可求解这是因为咒义重重无尽,执一解就不圆满;其实大部分咒语还是可以作些基本解释,只有极少几句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此咒上半讲的是皈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祈求加被;下半是说用药治疗一切众生病苦,希望立即经过普度迅速得到成就,解除病痛。
此咒大意为:皈命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即说咒曰:嗡!药之,药之,药,普遍救度,迅速成就。
尔时光中说此咒已,大地震动(1),放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苦皆除,受安隐乐。曼殊室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2)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至心念诵,皆得如意,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至心殷重,恭敬供养者,常持此咒,勿令废忘。
【注解】
(1)大地震动:唐华严经曰:“以佛神力,其他一切六种十八相震动。”以示祥瑞。
(2)无虫水:即是无垢水,乃后夜由井中汲出,为奉佛之水(在水中放香花以供佛)。
【讲述】
当时,药师如来在光中说了此咒之后,大地都震动起来,而且普遍的放大光明,照耀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的病苦皆得消除,过著安宁康乐的生活。释尊又告诉曼殊室利:若是看见男子或是女人,染到种种病苦,就应当一心为那病人,虔诚持诵药师如来神咒,为病人持诵此咒时,必须洗澡嗽口,常保持身口的清净。然后用病人吃的食物,或所服的药汤药丸,或用无垢的清净水,对著这些东西,持咒一百零八遍,然后给予病人服食。这样,病人所有的病苦便可皆得消灭。若有其他要求,能至心念诵药师神咒,也能够得到佛的加被护佑,得以无病延年,而且命终之后,凭此咒的神力也能展转引发功德,往生东方琉璃世界。只要往生东方净土,绝对不退转,乃至证得究竟大菩提果。以此之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或女人,对于那药师琉璃光如来,能至心殷实尊重,恭敬供养的,那么他对于此药师咒,应当常常受持诵念,不要让它废弃忘记。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得闻如上七佛、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晨嚼齿木(1)澡漱清净,以诸香花、末香、烧香、涂香(2),作众伎乐供养形像(3);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
【注解】
(1)齿木:此木中有苦汁,可除口臭。用这种木枝漱刷,等于牙膏、牙刷的合用。
(2)涂香:乃六种供具之一。涂香于身手以供养佛。《智度论》曰:“涂香有两种,一以旃檀木等摩以除身,二者种种杂香捣以为末,以涂其身及薰衣服,并涂地壁。”
(3)形像:即木像、画像等肖像。
【讲述】
释尊又告诉曼殊室利:“若对佛法有清净心的男子和女人,得闻以上药师七佛、应供、正等觉等名号,听闻之后,应恭敬持诵。早晨起来首先就得嗽口、刷牙、沐浴,使身心清净,然后敬献各种芳香的妙花,燃烧用的名香、涂身的香膏,以及作众伎乐,供养药师如来的形像。对于此《药师七佛本愿功德经》,要供养受持,或自己书写,或教…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释义 卷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