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佛感应记▪P16

  ..续本文上一页勤奋。同年夏天患上泻痢疾,被病魔纠缠了好几个月,虽是如此,但念佛还是没有中断过。

  民国二十九年春天,偶然感受风寒,病情忽然大变,周身都疼痛得很,可是他还是神志一如往常的清醒,念佛还是不懈。三月二十四日病重了,她的师父常心师就请佛教会以及助念往生团各位居士,前来庵中帮忙助念。

  常心师问说:“你可曾见到佛来接引么?”

  她愉快地回答:“我已经见到银台了!”

  当晚八时,大家都在旁同声念佛,以助她正念,她现出欢喜的表情,最后安祥去世,那年已八十高龄。大家还继续念佛到二十五日的午后,但见她面色红润,而且身体是柔顺,头顶是温温的。

  (佛学半月刊第二一三期)

  摘录因果轮回实录

  预知投生的圆泽禅师

  圆泽禅师,住在东都惠林寺。他与隐士李源为知己好友,惠林寺就是李源的旧宅,建寺后布施与师的。李源的父亲李恺,守东都时为安禄山所害,李源因此对做官宦没有兴趣,常在寺内与圆泽法师谈禅,悟得禅理,法喜充满,从此更不愿出而为官了。

  有一次,他们商量一同去游峨嵋,李源要从荆州乘水路前往,圆泽禅师说,最好从长安经斜谷陆路而去,但李源以为久绝人事,不愿再入京师与旧友们相见,可是,圆泽禅师也有他不愿走水路的理由,又不便明白的说出来,就依李源走水路由荆州乘船,当船经过南浦时,见一妇人,肚大腰圆,身怀六甲,在水边汲水。圆泽禅师黯然的对李源说:“我不欲从水路走的原因,就是为怕见此妇。”李源惊问其故,禅师说:“此妇怀孕三年未生,待我为子,不见则已,今日既见,无可逃矣。公当以符咒助我,使我速生,到第三天洗浴时,愿公前往,请以一笑为信。再过十三年以后的中秋日,请在杭州天竺寺外候我,我当与公再见一面。”李源闻听悲悔不已。然事已至此,只有依照禅师的话去作了。

  天晚时,圆泽禅师坐脱而去。过了三天,李源依言前往妇家,小儿看见李源来,果然轩渠而笑。李源把此事经过,告知其家,然后葬了禅师遗体,掉转船头又回惠林寺去,无心再去峨嵋游玩了。

  李源回到寺中在经中,看到圆泽禅师未去以前的遗言,才知道他们在尚未出发以前,禅师已知此行有去无回了。

  过了十三年,中秋日那天,李源按时前往天竺寺赴约。李源先从洛阳到杭州,待期见面。那天晚上明月当空,在葛洪井畔,闻有牧童拍著牛角唱著歌而来,歌词为“三生石诗”: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李源闻歌,知是圆泽来了,忙问道:“泽公别来无恙?”答云:“李君真信士,如期而来;然而世缘未了,请勿相近。唯勤修不惰,那时再相见吧!”因此又歌道: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歌声渐远,隐而不闻。李源仍返惠林寺去。到长庆年间,李源已八十多岁了,因李德裕推荐之故,穆宗诏奉为谏议大夫。李源不肯出来做官,不久亦终。

  灵隐晦大师说,苏州王建,品行很谨慎,忽一日,无病死去,跟一青衣童子,到阴间,阎王问知捉错,应捉山东王建,送他还阳,走出大殿,见地狱黑烟冲天,叫喊声很大,有三个和尚,坐在大树顶上,用净水一洒声音就止了,王建近前一看像是观音、普贤、地藏三位菩萨。王建同报国寺茂林禅师相识,看见他在阴间,身穿袈裟,手拿禅杖,同平时一样,王建有自记回生录。(果报见闻录)

  杜祈死后见周武帝

  隋文帝开皇八年,京兆杜祈死后三日而苏,自云见阎王问他:“你的父亲曾作何官?”答说:“我父在周(北周)为司命上士。”阎王对鬼卒们说:“不对,捉错了人!可速放他回去!”但阎王又问杜祈道:“你是周人,可识周武帝吗?”杜祈说:“我曾仕左武侯司法。常在帝侧。”阎王说:“你既识他,现在你去看看他吧!”

  阎王命一鬼吏带杜祈到一铁室门外,隔著铁窗见里面有一人骨瘦如柴,手脚被铁索铐住,俨然还辨得出是武帝。杜祈上前问道:“帝何以至此境地。”武帝说:“我因信卫元嵩、张宾等谗言,毁佛灭法,故受此苦,现在到此,还算最快乐的了。”杜祈问:“卫元嵩何以不见在此?”武帝说:“阴司狱多,不知在何狱受苦!卿若回去,可语世人为我作福,免我苦刑。”

  杜祈黯然聆首。武帝又说:“现在是隋文帝主国,请他为营修功德,冀望因此福资,得出地狱。”

  杜祈还阳后,奏闻隋文帝,文帝出旨,遍示国人,每人出一钱为武帝忏罪,请出家人念金刚经,并要国人持斋三日。

  此事文帝敕隋史

  道英禅师遇庄襄王

  唐朝,道英禅师,戒德精严,住锡长安法海寺中,咸亨二年三月间,寺主—慧简法师,在一次早晨,见两人足不履地,忽然进入道英禅师的院中隐没才知道是两鬼。

  慧简怪而问之,道英说:“那是秦庄襄王派来传语的使者,说饥饿已久,希望寺主大慈大悲,能施他们一食,我已答应他们到后天早上来,他们有三百多人呢!”

  慧简闻听,便叫人准备一切。到时候,果然来了,并且侍从很多。席中似王者叹曰:弟子不食已八十年矣。英师问其故,他答说:“在生之年,灭东周,绝姬祀,罪过大矣!或责以功德,但那时没有佛法以忏度,唯有赦宥矜恤孤贫,然而,福少罪多,终不能补。今此一餐,再过四十年才能得食。”又指座上者介绍说:“这位是白起、那是王剪,这是张仪,此是陈轸,那是范睢,这是攘侯,他们因杀戮太多,罪报未终。这是陈老,以虚诈受罪。”道英禅师问:“大王为什么不向人索食,而自甘饿苦呢?”

  庄襄王说:“慈心人少,非慈心人又不相见,吾因是贵人,又不便妄行,所以如此。”道英禅师指著斋食道:“这都是我们寺主简公所办,你们可尽量饱食!”

  庄襄公等既感且愧,临去,他们告诉道英禅师说:“甚感此行使师父们破费很多,弟子有少物相送,以作酬谢;城东通化门外有一尖冢,高而陡险,是我等栖神之所,世人不知,妄说是吕不韦之墓。师可派人前去挖掘,内有财物。”

  道英禅师说:“闻过去赤眉贼曾挖掘过,并未发现何物。”

  庄襄王说:“贼何能得?”

  道英禅师说:“贫道是出家的人,无需发墓取财,请不必在意,也不要送来。”

  他们很感激的道谢而去。

  崔轨死后信佛

  在琅琊郡(今山东青、莱、胶州等地)有位王之弘者,曾任过和川县令。他有个女儿嫁给博陵崔轨,崔轨不幸在和川生病而死了。

  崔轨死后十多天,其家忽然在夜间听到崔的说话声音。起初,家中都感到惊恐不安,渐渐地也习以为常了。

  崔轨向王之弘说:“我是您的女婿,因死后灵魂无所依持,所以在岳家请给我设一灵位。”

  他的妻子也在旁边,便答应了他的要求。他又告诉其妻说:“朝晚设食,不要用肉类,因我已经相信佛法了。”

  从此,每天告诫其妻,要常常礼佛诵经,多做功德之事。又讲述地狱之苦:“人的一生,罪过最大的就是杀生及不孝;我虽没有什么罪过,但也没有做过福业,希望你们能够为我设斋供养佛僧,并为我写法华、金刚、般若、观音等各三部,功德圆满后,我就可以超生了,便不再来了!”

  王家一一依其言,写经斋僧,佛事圆满后,崔轨来感谢说:“我从今天起就离开这里,将投生善处,特来告别!”

  王家哀而送之。从此,都信乐佛法,远近传闻。

  庚信谤法死后为龟

  遂州有名叫赵文信者,死后三日又复活了。他追述死后所见所闻道:“初死之日,被人带至阎王面前,同来者有十数人,其中有一僧人,阎王先间他道:“师一生唯做何事业?”他说:“贫道自出家以来,唯诵金刚般若。”阎王此语,惊起合掌道:“善哉!善哉!师诵金刚般若,当生西方或天界,何因错来至此?”王言未竟,忽有天使下来,引师生天去了。”

  “阎王又唤我(赵文信):“你从生以来,做何事业?”我答:“我是读书之人,最喜欢读庚信所写的文章。”阎王说:“你所信仰的庚信,是一个大罪人,现在在地狱受苦,你可认识他吗?”我说:“虽爱读其文,但并不识其人。”阎王派人把庚信带出来叫我看;原来却是一只龟。不一会,龟化现成人对我说:“我是庚信,因为生时好作文章,常妄引佛经杂柔俗书,诽谤佛法,批评佛教不如孔老之教,今受多头龟身之报,万死千生,痛苦非常。””

  “我因尚有余寿,蒙阎王放回,所以向诸位亲友说知此事,绝无丝毫杜撰,以前我不信佛法,今后我也开始起信了也。”

  遂州地方的人,有不少打猎捕虫网鱼者,闻此一时皆改行业,诚心皈佛或虔诵金刚般若。

  慧简法师戒业精勤

  慧简法师,不但戒业弘峻,而且也富于胆勇。

  慧简有三间别墅,常有鬼怪,无人敢住。慧简毅然不惧,前往住下,二间安经像,一间作宿舍。

  入晚,忽有一人从壁中出来,黑衣罩身,脸现怒目,依靠在慧简法师宿舍的门上良久,简师眼睛睁著,心中明白,但是身不能动,口中不能说话,便默念起观音圣号来。良久,鬼开口说:“承君精进,故来相试,今神色不动,岂复逼耶?”还入壁中不见。

  简师洗面礼诵后,还如常睡。梦中又见其人说:“我自汉末就住在此地,数百年矣,因为秉性刚直,多所不畏,今见君行履,诚是一位净行的人,以后你可以在此安心住下去了。”说罢飘然而去。

  出家还俗的明解僧

  有一明解者,俗姓姚,出家后住于京城普光寺,颇有才学,琴诗书画在当时甚负盛名,但因有此“障”而自傲自大,目无尊长,傲视同侪,饮食不尊戒律,且与俗人无异。

  有一次皇上征官。

  明解报名应征录取,因而还俗为官。在脱去袈裟时说:“吾今脱驴皮,生人道去矣。”

  置酒请些俗士来饮乐赋诗,他的诗句中有:“一乘本非有,三空何所归”等语。

  上任做官没有多久,就病死了。

  他死后,托梦给他的僧友道:“我因言行怪异,不信正法,走上邪途,所以将生于恶道中去…

《念佛感应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