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威仪念佛,遽曰:“佛来矣,二大士亦至。”竦身合掌而化。
永明寿禅师 吴越延寿,余杭人。初为县库吏,取库银到西湖,尽买生放之,法当死。闻将刑,大喜曰:“此番虽死,吾必往西方。吾所放生,不知几千万万矣。”钱穆王特命赦为僧,赐名延寿。依四明翠岩师出家,参天台韶国师,发明心要。后住永明,专修净业,夜往别峰,行道念佛。旁人时闻天乐鸣空,忠懿王叹曰:“自古求西方,未有如此专切者。”乃建西方香严殿,以成其志。开宝八年,二月二十六日晨起,焚香告众,趺坐而化。后有僧来自临川,经年绕其塔。人问之,曰:“吾病入冥,见殿左供一僧像,冥王朝夕礼拜,密询其人,曰:“此杭州永明寿禅师也。凡死者必经此处,此师生西方上上品矣,王重其德,故礼敬耳。””
志通 石晋志通,凤翔人。因见智者大师净土仪式,不胜欣忭。自是不向西唾,不背西坐,专心念佛。后见白鹤孔雀,成行西下,又见莲花开合于前,乃云:“白鹤孔雀,净土境也;莲花光相,受生处也。净土现矣。”乃起礼佛而终。阇维时(*阇维:梵文译音,意为火化),有五色祥云,环覆火上,舍利鳞砌于身。
圆净常法师 宋省常,钱塘人,七岁出家。淳化中,住南昭庆,慕庐山之风,乃刺血书《华严经·净行品》,回向西方。士大夫预会者,称净行弟子,而文正公王旦为之首,一时公卿牧伯,共百二十人,比丘千人。翰林苏易简,作《净行品序》,至谓:“予当布发以承其足,剜肉以请其法,犹尚不辞,况陋文浅学,而有惜哉!”天禧四年正月十二日,端正念佛。有顷,厉然唱云:“佛来也。”泊然而化。
净观 宋净观,住嘉禾寂光庵,修净土忏法十余年,谓弟子曰:“我过二十七日行矣。”至期二日前,见红莲花,次日又见黄莲花满室,有化童子坐花上,仙带结束。至第三日,入龛端坐,命众念佛,顷之脱去。
慈云忏主 宋遵式,台州临海县人。学行高古,名冠两浙。专修净土,常行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又名佛立三昧,意谓修此三昧的人,能见十方诸佛,立于其前。修的时候,不坐不卧,从早到晚,又由晚到明,不走即立,以九十日为一期,专念阿弥陀佛名号)。九十昼夜不睡眠,两足皮裂,呕血不已。梦观音以手指其口,注甘露灌之,觉身心清凉,疾遂愈。著《净土决疑行愿》,及《净土忏法》行世。净化之日,炷香礼佛,愿生安养,至晚坐脱,人见大星陨于灵鹫峰。
圆照本禅师 宋宗本,常州无锡人。初参天衣怀禅师,念佛有省,后迁净慈,奉诏入东京,召对称旨。平居密修净业。雷峰法师,神游净土,见一花殊丽,问之,曰:“待净慈本禅师耳。”又资福曦公,亦来礼足施金,问其故,曰:“定中见金莲花,是待本公者。”又见莲花无数,内有萎者,曰:“此退堕人也。”因问:“本公留心禅学,何以净土标名?”答曰:“虽在宗门,亦兼修净土耳。”后临终,安坐而逝。谥圆照禅师。
久法华 宋可久,居明州,常诵《法华》,愿生净土,时号“久法华”。元祐八年,年八十一,坐化。三日后复苏,谓人曰:“吾见净土境,与经所言符合,莲花台上,皆标合生者名。见一金台,标成都府广教院勋公,一标明州孙十二郎,一标可久。一银台,标明州徐道姑。”言讫复化,五年徐道姑亡,异香满室。十二年孙十二郎亡,天乐迎空,皆如所言。莲花标名,人或疑其太著,然言于坐化复苏之后,而又皆悬记于数年之前,岂其犹不足信与?
截流大师 师讳行策,明末宜兴蒋司农第八子。父鹿长先生,梦憨山大师入卧内,忽报杨夫人得一公子,即师也。年十八,父没,丧葬毕,即投武林箬庵和尚出家。后应虞山普仁院请,阐扬净土法门,每日六时念佛,自谓佛号万声,虽忙不缺。尝著莲藏一集,劝缁素。以康熙十九年七月九日辞世。坐化之刻,有远乡童子正当午食,忽投箸仆地,半日方苏。问之,乃云:“此刻有截流和尚往生,土地命我擎幡送耳。”又有城南姓吴者,已亡数日,忽附其家幼童言之,亦谓亲见冥王跪送,是日冥府停刑一日。
尼僧往生类
尼大明 隋尼大明,每入室礼念,先著净衣,口含沉香,文帝后甚重之。将终之日,众闻沉香满室,俄而光明如云,隐隐向西而没。
尼净真 唐尼净真,居长安积善寺,衲衣乞食,诵《金刚经》十万遍,一心念佛。语弟子曰:“五月内,十度见佛,两度见宝莲花上童子戏,吾已得上品生。”言讫,跏趺而化,祥光满庵。
尼悟性 唐尼悟性,居庐山念佛,虔愿往生,忽闻空中乐音,谓左右曰:“吾已得中品生,见同志念佛精进者,皆有莲花待之,汝等各自努力。”言讫而逝。
尼能奉 宋尼能奉,钱唐人。专修净业,尝梦佛光照身,及闻空中善言开慰,告其徒曰:“吾往生时至。”少顷,闻奉念佛声甚厉,视之则合掌面西坐逝矣,异香满室,乐音西迈。
尼法藏 宋尼法藏,居金陵,勤志念佛,不管外务,夜见佛菩萨来,光明照耀,合掌念佛而逝。
[按]莲大师曰:“佛以姨母出家,叹正法由此而灭。使女人出家者,皆如上五人,正法其弥昌乎?而势有所不能,佛之悬记,非过矣。”
王臣往生类
乌苌国王 乌苌国王,万机之暇,雅好佛法。尝谓侍臣曰:“朕为国王,虽享福乐,不免无常。闻西方阿弥陀佛国,可以栖神,朕当发愿,求生彼国。”于是六时行道念佛,每供佛饭僧,王及夫人,躬自行膳,三十年不废。临崩,容色愉悦,共见化佛来迎,祥瑞不一。
宋世子 宋魏世子,父子三人,与一郡主,俱修西方,惟妻不修。后郡主早夭,死七日复生,谓其母曰:“儿见西方七宝池中,吾父及兄,三人皆有莲花,后当生彼。惟母独无,是以暂归相报,愿母及早念佛。”言讫,复瞑目逝。其母由是顿发信心,念佛不倦,以后相继坐脱,临终皆有瑞应。
刘遗民参军 晋刘遗民,彭城人,楚元王之后。少孤,事母以孝闻。初为府参军,即隐去。谢安、刘裕交荐不就,入庐山,预远公莲社,专志念佛,积久弗懈。尝于定中,见佛光照地,皆作金色。居十五年,见阿弥陀佛玉毫光照,垂手慰接。刘拜恳曰:“安得如来手摩我头,衣覆我体?”俄而佛如言慰之。一夕,又梦如来项有圆光,胸有卍字, ,指池中八功德水,令饮之,刘饮而甘美,觉来异香发于毛孔,乃告众曰:“净土缘至矣。”焚香对像祝曰:“我以释迦如来遗教,知有阿弥陀佛,以香先供释迦如来,次供阿弥陀佛,及《妙法华经》。愿一切有情,俱生净土。”言讫,合掌面西而逝。
马子云县尉 唐马子云,举教廉,为泾邑尉。押租赴京,遭风舟溺,被系,乃专心念佛五年,遇赦,入南陵山寺隐居。一日谓人曰:“吾一生精勤念佛,今净业已成,行将往生矣。”明日沐浴整衣,端坐合掌,异香满户。喜曰:“佛来迎吾。”言已而化。
张迪助教 宋张迪,钱塘人。官助教,从圆净律师,受菩萨戒。咨问净业法门,笃志修持,誓生安养。每念佛时,勇猛扬声,至失声犹不已。一日谓圆净曰:“定中见白色频伽鸟,翔舞于前。”又三年,西向端坐,念佛而化。
王龙舒进士 宋王日休,龙舒人。端净简洁,博极经史。一日捐之,曰:“是皆业习,非究竟法,吾其为西方之归。”自是精进念佛。年六十,布衣蔬食,日课千拜,夜分乃寝。作《净土文》劝世。将卒三日前,遍别知识,至期读书罢,如常礼念,忽厉声称阿弥陀佛,唱言:“佛来迎吾!”屹然立化。邦人有梦二童子,引公西行者,于是家家画像,供之如神云。
葛繁大夫 宋葛繁,澄江人。少登科第,官至朝散。凡公署私居,必营净室、设佛像。尝入室礼诵,舍利从空而下。平时以净业普劝道俗,多服其化。有僧定中神游净土,见繁在焉。后无疾,面西端坐而化。
杨无为提刑 宋杨杰,无为州人,号无为子。少年登科,官尚书主客郎,提点两浙刑狱。尊崇佛法,明悟禅宗,谓众生根有利钝,唯有西方净土,易知易行。尝作《天台十疑论序》、《净土决疑集序》,阐扬修净法门。晚年绘丈六弥陀像,随行供养。感佛来迎,端坐而化。
文彦博潞公 宋文彦博崇信三宝,专修净业。居京师时,与净严法师结社念佛。尝劝万人,当时士大夫曾有偈赠之曰:“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一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临终无疾,安然念佛而化。
钟离少师 宋钟离瑾,提刑浙西日,遇慈云忏主,遂笃信净土。后知开封,出则尽瘁国事,入则不寐念佛。忽夜促家人起,索浴更衣坐逝。举家见瑾乘青莲花,仙乐迎引西去。
钱象祖郡守 宋钱象祖,号止庵。守金陵日,公事外,唯念佛不辍。尝于乡州,建接待庵院十余处,皆以净土极乐等名之。自左相辞归,益专心于净业。嘉定四年二月,有微疾,索笔书偈,趺坐而化。后有人梦公生西为慈济菩萨。
王敏仲侍郎 宋王古,字敏仲,官礼部侍郎。慈仁爱物,七世不杀,深契禅宗,又栖心净土。著《直指净土决疑集》三卷,普劝念佛,行住坐卧,唯以念佛作观为事,数珠未尝去手。后安坐念佛,沐浴更衣而脱。有僧神游净土,见古与葛繁同在,往生益有征矣。
居士往生类
周续之 晋周续之,雁门人。十二通五经五纬,号“十经童子”。公卿交辟,皆不就。事庐山远法师,预莲社。文帝践祚(*践祚:皇帝即位),召对辨析,帝大悦,时称通隐先生。后居钟山,专心念佛,愈老愈笃。一日向空云:“佛来迎我。”合掌而逝。
宋满 隋宋满,常州人。计豆念佛,积三十石。开皇八年九月,饭僧毕,坐逝。人见天花,并闻异香,满乘空西去。
郑牧卿 唐郑牧卿,举家念佛,开元中病笃,有劝进鱼肉者,严拒不许。手执香炉,愿求往生,忽异香充蔚,寂然而逝。尚书苏颋,其舅也,梦宝池莲开,牧卿坐其上。
元子才 唐元子才,居润州观音寺,通《弥陀经》,念佛。忽小疾,闻空中香气乐音,似有人言:“粗乐已过,细乐续来,君当行矣。”…
《西归直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