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增广净土文

  王日休居士撰

  

王为正居士整理

  凡例(按凡例是在书的开头,说明它的内容、要旨和编辑体例的文字。)

  一 前言

  今人见古版书,往往兴趣缺缺,致将宝藏当面错过。古大德对龙舒净土文,多有赞叹,宋、元、明皆有善知识发心重刻,其中元朝重刻,木板竟刻出舍利,故将此书重新打字排版,加上注音,希望此一版本,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而不致错过此千古奇书。

  二 所用藏经简称

  凡例及注中,中华大藏经简称中华藏,卍字藏经简称卍续藏,乾隆大藏经简称龙藏,注中凡中华藏及卍续藏二处经文相同之文简称二藏原文。另香港佛经流通处出版之龙舒净土文单行本简称香港本。

  三 校对藏经之主从

  龙舒增广净土文系录自中华藏第二辑中,卍续藏中也有收录,然因中华藏中之第二辑,系影印嘉兴续藏经,而嘉兴续藏经年代较早,故校对时以中华藏为主,以卍续藏为辅。中华藏与卍续藏,台北市中央图书馆皆有收藏,有兴趣之读者可至该馆借阅参考。

  四 经文取舍

  校对时,二藏经文中,若有难以取舍;或疑中华藏有误,卍续藏较可取者,另注于后,若卍续藏疑有误,中华藏较可取者,不另注出。若二藏原文虽同,但仍觉文意不属者,则参考香港本之文改之。凡有改动,必于该文句下。注出中华藏原文及改动之根据。

  五 新注

  此次排版所加之注,皆以按字冒之,以别于经文中原有之小注。

  六 异体字或古字

  异体字或古字如铁及铁,皆依康熙字典取电脑字集中有之同字或今字代之。除所取之字与二藏原文之一所用相同者之外,皆于该文句下,注出原字。若原字无同字可代,或为电脑字集中所无者,则于注中描述该字之写法,如曜字系左侧从日部右侧上羽下隹,不另造字。且于后文再取代时,不再注出。不另造一电脑外字集,则此档案任何电脑皆可读出,不会有读不到字的情形,将有利于电脑文字档案之交换流通。

  七 流通

  本电脑档案经多次逐字校对,欢迎免费索取流通,若有错误,恳请连络印刷厂或直接来电指正,以便于再版时更正,功德无量。

  排版者王为正 电话:(0二)六00-一四一0。

  龙舒净土文序(按由序内文知。此序是元朝吕大夫作。重刻付印。木版竟刻出舍利,请看此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不可以不信也。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其中种种殊胜庄严。阿弥陀经载之详矣。阿弥陀乃彼中之佛。未成佛以前有四十八愿。愿愿度人。众生愿生彼国者。一称其名随念往生。末世之人。皆于命终气绝之后。令他人称念十声。谓之十念。何益于事。却不知于平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念念不离西方净土。念念愿见彼佛弥陀。直至命终。不差不乱。莲台上品决定化生。五浊恶世更不再入。但阐提之流不信有之(按阐提者,一阐提之略。华言信不具。不成佛之义。)。被恶业昏翳。既不能自修又障他人修。此入地狱如箭射。诚可悯也。譬如遐邦绝域之人。居处服食不异禽兽。安知有中国富贵快乐。一旦或有语之者。咸以为妄。其中乃至一人。听而信之。念慕中国。大厌彼土。愿身殁而生焉。今生中国之人。岂无若辈乎。此世界中岂无遐邦绝域乎。既有南瞻部洲便有西方净土。又安知不同在此天地之间哉。舍此生彼亦理之常。乌得而不信。诸佛无妄语。佛语不误人。先贤达士及禅门宗师亦多修净土。惟龙舒王居士信之笃。修之勤。正念现前临终明白。净土之归无疑矣。自利利他又作净土文十三卷。引三教经书为证。方便利益开导后人。可谓一念万年。岁久板翳不任披阅。吾侄元益逊齐。自号康庐稳客。乃先兄道山左丞之子。夙植善本。来生我家。行已立身靡不在道。饥寒病苦。周恤有恒。道释诸经。印施饶益。修行净业。惟己自知。纷纷盆盎中。见此古罍洗余甚嘉之。宜其咸称为善人君子也。发心重为刊梓。欲寿其传。愿一切众生悉归净土。刊至第四卷第九第十板。铁笔有碍。出舍利三颗。嵌罅深隐。光彩璀璨(按二藏原文璀璨二字左侧皆从火部)。众惊异焉。此皆阿弥陀佛悲智示现。龙舒居士愿力不泯。吾侄信心坚固所致。谓佛法无灵验。西方无方无净土。可乎。

  旧板重刊。善缘圆满。诸仁者切忌莫于纸上板上作背向两般错会。虽然本性弥陀惟心净土岂欺我耶吁。仁智之见有不同。中人以上可语也。于是乎书。 延祐三年(元佑三年系元朝仁宗时代合西元一三一六年。)。岁

  次丙辰中秋日。同修净土信士。奉训大夫。前江淮等处。财赋都总府副总管(卍续藏管作官。)古寿吕师 说书于浔阳寓舍之信堂。

  龙舒净土文序(按由前吕大夫序知。此序系元朝吕元益所作)

  净土之说乃超脱轮回捷径。龙舒居士著为成书。广行流布。盖欲勉人以必为。要人以必至。其用心诚非浅浅。凡欲披阅。须详味其言。谛思其义。若大概涉猎过目(二藏原文概木部在既下方,不在左侧)殆亦徒然。苟为他事所汩或觉心意稍懈。姑置少时。然后再观。则庶无遗意。否则非但意义不相属而信心亦无自而起。兹如其无用。望转施信士。勿徒束之高阁。庶不负龙舒居士之用心。而予区区锓木之勤。殆亦不虚设矣。吕元益书。

  重刊龙舒净土文序(按此明朝重刻之序。中华藏所无。特录自卍续藏。供读者参考。)

  如来设教之不同也。兼但对带。显密偏圆。三乘五行。随自随他。种种差别。功高易进。念佛为先。在凡具惑用三观智显本性佛法。智祖曰心境叵得。故染可观净。不碍缘生。故想成相起。唯色唯心。故当处显见。此观佛三昧之正诀。具眼者能之。若夫称唱瞻礼。读诵持戒。皆净业之正因。正观之助行。虽登台之有金银。入品之有上下。趣无坐而阶不退则一也。有宋王龙舒作净土文并附录总十三卷。嘉禾僧卺。点校厘为十二卷。漏泽件诵特刊行之。终日念心终日念佛。介尔有心。三千具足。心想彼境。复了此心。念心是佛。全佛是心。然后般若德显。解脱德彰。法身德圆。法界圆融。不思议体。即此论功不在禹下 时

  成化十七年岁次辛丑(按成化系明宪宗年号。辛丑年系西元一四八一年)佛成道日鄞江南溪秋月序

  林居士侠庵序

  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倘志心称名。誓求出离娑婆者。无一不蒙垂慈摄受也。故净土法门乃超脱轮回之捷径。倘能与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之诚。必能与佛感应道交。临终亲蒙接引。即得带业往生。龙舒居士著成此书。曲尽婆心。劝人修行念佛。语意恳切。循循善诱。盖欲勉人以必为。要人以必至。其爱人之心。可谓恳且切矣。普愿读者详味其言。谛思其义。息心实求其益。发菩提心。生真信愿。勇猛精进。持佛圣号。求生西方。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如愿往生极乐世界。庶不辜负龙舒居士劝人念佛之婆心焉。 戊戌年元旦日林侠庵顿首敬劝

  卢陵李氏梦记

  彦弼。乾道癸巳(按道系南宋孝宗年号,癸巳年系西元一一七三年)家染疫疾。四月五日彦弼亦病。粥药不进。至十九日早梦一人褐衣。神貌清臞(按二藏原文臞从病字之部首。不从月部)以手抚摩彦弼肢体。而呼彦弼。令速起。彦弼惕然问曰。公何人耶。答曰。予即龙舒也。彦弼因告以疾病。虽欲支持。莫能。将何以愈其疾乎。公曰。记省阙仲雅教汝捷径否。彦弼曰。然。每日持诵阿弥陀佛不辍。公曰。汝起食白粥即可。既寤。索粥食之。病果随愈。后见龙舒画像。俨然如梦中见者。彦弼稔闻居士潜通六艺。尤精于易。诲人不倦。所至学者辐凑(按辐凑喻密集。)谢君以静逸堂待之。户外之展常满。正月十一日令子侄往承其教。不久回云。居士夜来讲书罢。如常持诵礼佛。至三鼓。忽厉声念阿弥陀佛数声云。佛来接我:言讫立化。是夕邦人有梦二青衣。引公向西而行。传为胜异。识与不识。咸来瞻敬。恨不款奉谈尘。而重惜焉。居士未示寂灭前三日。遍嘱诸人。勉进道业。有此后不复再见之语。初十日访赵公省干。借净室云。道业办。去时好。乃书日课积计九百十二万五百。贴于壁。亿。自非根性融明。达乎生死之理。未易臻此。彦弼一病垂死。棺椁衣衾。已陈于前。荷居士阴赐拯接。遂获平愈。可谓生死骨肉者矣。或日梦因想成。然食白粥之效。安可诬也。抑知居士悲愿甚深。功欲及人。虽在常寂光中。不忘念力。其劝修净土成佛之缘。可不勉励而进哉。谨刻公像。并著感应事迹。用广其传。非敢饰辞以惑耳目。故此直述而具载之。伏冀见闻敬信。同沾利益。王神昭著。实证斯言(按二藏原文实作是)。公姓王。名日休。字虚中。号龙舒居士云。是岁下元庐陵李彦弼谨记

  旴江 聂允迪 跋

  居士平昔以净土之说。恳切劝人。尝盘桓于乡里。允迪于是时年方二十余。适预计偕东上五未知有佛法。弗获识公面。迨犬马之齿至三十。连婴灾患。殊觉人生沉沦于烦恼大苦海中。渺无边岸。遂一意祖袭居士之说。为超脱计。如是者才三数年。居士遂立化于庐陵郡。郡之人皆绘像以事之。盖乾道癸巳之正月也(按乾道系南宋孝宗年号,癸巳年系西元一一七三年)。后五年丁酉岁(按丁酉年系西元一一七七年)先兄知府兵部被檄较试庐陵。得所刻本以归。允迪恐此一段奇事。久之湮没。无以传远。遂刻诸石。置城北报恩寺之阿弥殿(按二藏原文置作置)。今此愿施居士所著净土文一万帙。辄复以居士慈相及丞相周益公而下赞述附于卷首。皆袭庐陵刻本也。庶几见者闻者。增益信心。勉疆精进。则西方净土诚不难到。

  嘉泰癸亥(按嘉泰系南宋宁宗年号,癸亥年系西元一二0三年)。文林郎。新监湖广总领所。襄阳府。户部大军仓旴江。聂允迪。合十指爪稽首谨跋

  允迪旧常见初机参禅人。但知…

《龙舒增广净土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