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句经讲记(二十八)▪P2

  ..续本文上一页(「梵」,清净之意)的慈心悲「行」。

  「常」能「以慈」悲心,「哀」愍一切众生,从同情一切众生,不敢施加苦痛于众生,继而思拔众生的苦痛,这非得修习「如佛」所「教」之清「净」行与性空慧不为功。少欲少贪而「知足知止」,便可以大大地减少因为欲贪而造作之恶业,恶消善长,三业清净,「是」则能「度生死」烦恼而趣向解脱自在。

  「履」践「仁」心、常「行慈」悲,以平等「博爱」地「济」助一切「众」生,即得享「有十一」种美好的声「誉」,并得「福」报时「常随身」:一、「卧」而眠得「安」稳。二、醒「觉」时亦「安」心。三、「不见恶梦」来侵扰。四、所到之处、所任之事,能得诸「天护」佑;及五、众「人」的「爱」戴。六、「不」会遭人恶心「毒」害。七、「不」遇刀「兵」争战之灾。八、「水」;九、「火不」能「丧」其命。十、所在(「在所」,乃所在之反置)之处,皆能「得」天时地「利」人和之益。十一、「死」后得「升梵天」,以享天上的福乐。──「是为」履仁行慈的「十一」种福誉。

  释尊之所以宣说以上的偈颂,是缘于这样的因缘:

  佛世当时,在离罗阅祇(即摩竭陀国王舍城)外五百里处有座山,山中有一家族,成员共有一百二十二人。他们世居深山泽地,代代以杀猎为业,所以生活所须,完全仰赖猎物来供应:身上穿的是动物的毛皮,日常吃的是动物的肉,从来不曾有过耕田种植的农业生活。

  他们平日奉事鬼神,根本不知世上有佛法僧三宝的存在。释尊以无边的圣智,得知这一家族得度的因缘已届,于是就动身前去拜访他们。到了那里,释尊就在附近的树下坐了下来,此时,男众们都出外打猎去了,留下妇女们在家。这些妇女见到独坐树下的释尊,全身焕发着光采,那光采似乎将天地照得更为明亮了,连山中的木石,都披上一层金色,看得她们惊喜异常!料想这一定是天神降临人间,所以就恭敬地全来到释尊面前礼拜,并且铺设座席,请其上坐。

  释尊就对这些妇女们开示杀生的罪业、慈心的福德,以及世间无常变幻,一时的恩爱合会,终久别离的道理。妇女们听闻了这些法义,十分欢喜,就向前禀白释尊说:『山民等人因为贪欲为害,素来以肉为食,今欲为您准备微薄的供养,愿您欢喜纳受。』

  释尊闻言,就告诉这些妇女说:『诸佛之法,首重护生,故而不杀众生以自食;而且方才来时,即已食毕,无须再为我准备饮食。』

  借此机缘,释尊就又机会教育她们说:『人生世间,所可食之物无数,为何不以有益于我们身心的食物为食,却要残害众生的生命,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杀生恶业,死堕恶趣,对自己只有百害而无一益。人类本当以五谷为食,为愍念众生,即使蜎飞蠕动之类,亦莫不贪生畏死之故。何苦杀彼生命,以自存活?这真是罪业无穷啊!唯有慈心不杀,才能世世无患!』于是释尊即为她们说了以下的偈颂:

  「为仁不杀,常能摄身,

  是处不死,所适无患。

  不杀为仁,慎言守心,

  是处不死,所适无患。

  垂拱无为,不害众生,

  无所娆恼,是应梵行。

  常以慈哀,净如佛教,

  知足知止,是度生死。」

  说完此偈,男众们也正好狩猎完返抵家中,然而这些妇女却因为太专注于听释尊开示,所以没像往常一样出门迎接。这不寻常的现象,令男众们的内心充满狐疑惊惧:族里是发生了什么变故吗?于是众人把手上的猎物一丢,就赶紧分头找人去了。

  不找还好,一见妻孥们正端坐在一个陌生男子的面前,双手合十地听他说话,心中的瞋火与涅火,剎时急速攀升至沸点!正欲伤害释尊,妇女们见状,连忙在一旁劝谏:『别误会!别误会!这是一位神人,你们千万不要恶心伤害他。』猎人们听见妻子这样说,又见到释尊庄严的德相、慈和的神采,即生悔过之心,便息了怒气,向释尊作礼忏罪。

  释尊于是又重为猎人们开示不杀之福、残害之罪,这些猎人们因为宿世的善根成熟,一闻法义,即心开意解,就长跪释尊面前说道:『吾等生长深山,从来只知捕杀动物为食,至今不知积累了多少罪业,还请世尊慈示:今后当行何法,始得免于深重的罪报?』于是释尊就对他们再说了如下的偈颂:

  「履仁行慈,博爱济众,

  有十一誉,福常随身:

  卧安、觉安,不见恶梦,

  天护、人爱,不毒、不兵,

  水、火不丧,在所得利,

  死升梵天,是为十一。」

  听完此偈,族中的男女老小,因为了得忏赎罪愆之道,于是个个欢喜信受,自誓尽形寿受持佛制的五戒。后来释尊又对瓶沙王进言,请赐予他们族人耕种的田地与谷种,让他们得以如愿地依照佛说的正命生活。而瓶沙王也因为遵奉佛法,广行仁政,使得该国境内民生安和,国界安宁。(待续)

  【注释】:

  1.印顺导师,《学佛三要》,页131。

  2.《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大正12.343下)。

  3.《孟子.尽心篇》。

  4.同注1.,页124。

  5.同注1.,页127。

  

《法句经讲记(二十八)》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