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六十八节课

  

第六十八节课

  

思考题

  268、佛教徒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269、一切为业之自性,是否就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请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270、为什么要重视业因果之理?假如你周围的人对此根本不相信,你打算如何说服他们?

  271、佛陀在成佛之后,还感受了哪些果报?这是往昔什么业力所致?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何帮助?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讲“因果不虚”的第三个问题——一切为业之自性。

  这个内容很重要。现在许多人皈依佛教、修学佛法,认为自己是多年的佛教徒,可真正用智慧观察内心时,或许连因果正见都没有,对善恶有报半信半疑,行持善法也没有动力,究其原因,这种种现象就是不信因果所致。所以,对于因果不虚的道理,我们平时要去研究、去思维,在相续中经常串习。如果没有这样,只是表面上办个皈依证,表面上依止一位上师,表面上看看书、守戒律,内心中却连因果正见也不具足,那并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大家既然对佛教有信心,这种信心就千万不要变成迷信。现在无论是藏地还是汉地,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其实佛教不是迷信,它的教义千真万确,可佛教徒中有些不明白这个道理,有些根本没有去思维,如此,其见解就带有邪见的成分,信心带有迷信的成分,一旦遇到不良的环境或不好的朋友,就会像劣质产品脱色、变质一样,自己也是人云亦云、随风而转。

  因此,佛教徒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真正感受到佛教的教义。这一点,我三番五次地强调过,这也是我自己多年修行积累的经验。假如你们将大乘教义乃至佛教中任何一个道理,与自己的心融为一体,这比获得金钱财富都来得珍贵。作为一个修行人,倘若能拥有正见的如意宝,就算你身无分文,也依然十分富裕。

  为了达到这一点,我们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要学习佛法、思维佛法、再再串习修行,若能如此,不管你遇到什么违缘、障碍,信心和智慧都不会退。这种不退是否有意义呢?当然有。假如佛教不符合实际真理,像一些世间学说和思想,完全是颠倒、错误的,不会给今生来世带来快乐,那退了也没什么可惜。但佛教的教义并非如此,经过无数的实践证明,它能给我们生生世世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所以,佛教中强调的业因果、依止善知识等内容,我们每个佛教徒都不能忽略、轻视。否则,纵然高攀再大的法,除非你是利根者,不然,普通根基的人完全是舍本逐末,没有多大意义。

  当然,大圆满、大手印这些高深莫测的境界,我自己也很有信心,年轻时依靠上师的慈悲摄受,在不同地方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言,并将其一直视为如意宝,有时间就不断修持。因此,高法的确也非常重要,这个我并不否认。我之所以不断强调不能高攀大法,并不是让你们永远停留在加行或显宗教言的基础上,不能希求更深一层的窍诀,而是在提醒大家:若想得到这样的深法,它的前提条件必须要具备,闻思基础一定要打好。这一点务必要了解!

  丁三、一切为业之自性:

  这是什么意思呢?即我们快乐也好、痛苦也好,生活中所发生的许许多多事,都跟前世或今生的业力有关。当然,这并不是宿命论,认为一切皆为命中注定,根本无法改变丝毫,而是说我们今生所感受的苦乐,是以前世业力为主因,今生的行为、发心为助缘。这一点,在《俱舍论》中也讲得很清楚。

  上至有顶、下到无间地狱的一切有情,乃至人类中一家的兄弟姐妹,有些特别快乐,有些非常痛苦,有些过得平平淡淡,他们所感受的千差万别、不可思议的苦乐,都与往昔所积累的恶业与善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就拿人类来讲,有些人无勤中就吃穿不愁、才华横溢、具足美德,而有些人从小一直努力奋斗,到头来却一无所有,除了痛苦还是痛苦,同样是人,为什么境遇如此不同呢?这就是源于前世的业力。佛陀在《百业经》中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极广大。”我们所遭受的苦和乐,大慈大悲的佛陀以无二智慧揭示,此皆由前世的业力所生。由于业力有各种各样,有些是贪心、嗔心、痴心、嫉妒、骄傲等烦恼;有些是信心、悲心、智慧、出离心等善念;有些是善念与恶心交替出现,从而使以业所生的众生各不相同,众生的苦乐也迥然有异。

  在座的道友,有些真的很快乐,就像夏嘎巴·措竹让周[1]一样,一生修行没有出现过违缘,度化众生的事业也极为广大;有些显现上则吃了很多苦,从小到现在,身体也不好,心情也不好,情绪也不好。在我的印象中,如今听课的四众道友中,有人就整天愁眉苦脸,怨声载道:“怎么办呢?我身体不好,头也痛,心脏也痛……”这种人什么痛苦都有,吃得也不好,穿得也不好,气色也不好,甚至走路也常被石头绊倒,不像别人一切都很顺利、很快乐,这就是前世的业力所感。

  在无边无际的轮回中,业网的确极为广大。世间人认为卫星通讯、互联网遍于全球,是最为广大的。实际上并非如此,它只在有器材的地方可以辐射得到,而所有的大海里、虚空中,包括每一个众生界,是不可能全部遍及的。但业网的话,诚如《正法念处经》所言:“化无量业网,诸心之种子,心集业难知,唯除诸如来。”变化出无量世界的业网,实为众生的心所形成,不同的心积聚了不同的业,不同的业幻现出包罗万象的世界、千姿百态的有情。而这其中细微的因缘,我们凡夫人无法了知,甚至声闻阿罗汉、菩萨也不能彻知,唯有断除一切烦恼障、所知障的佛陀才能明知。因此,在业因果的甚深问题上,极个别人不要轻易断言、妄下结论:“造恶业没有果报,造善业也不会有快乐。”否则,这种诽谤因果的分别念,实在非常愚痴。

  现在有些人尽管大权在握、地位显赫,有车、有房子、有钱财,拥有不计其数的受用,可人生几十年过了以后,一旦死期到来,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能跟着自己,只有此生的善恶业会紧紧跟随,将自己分别引入善趣或恶趣。佛陀在《教王经》中也说:“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佛陀教诫国王道:当你死亡的时候,受用再丰富、眷属再不舍,也不可能让你带走(现在的国家总统、联合国秘书长也是如此),甚至最爱执的身体也会留在人间。到了那个时候,在业力的驱使下前往中阴长道,只有生前所造的业,会紧紧跟在后面,形影不离。如经云:“亲眷皆分离,唯业不相舍,善恶未来世,一切时随逐。”

  不过现在的很多人,降生到这个世界时,身边亲友全是持邪见的,因为环境和家庭影响,纵然自己有前世的善根和佛陀的加被,相续中偶尔闪现一些信心和智慧,但也很容易被周围邪知邪见的黑云所蒙蔽。因此,大家要经常以正知正见来护持自己,不要认为“我从小便不信这一套”,就在别人的影响下无恶不作,跟着他们而堕入恶趣。

  要知道,你现在所造的善业、恶业,不像用刀割身体马上就出血一样,当下便现前果报,而是如农民种庄稼,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成熟;或者像学生读书,毕业后所学的知识才会慢慢呈现它的作用。因果尽管不是同一时间存在,有些业在即生会成熟,有些在下世可以成熟,有些是几千万年后才会现前,但它在任何时候都毫厘不爽,一旦因缘聚合,必将自食其果,感受报应。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2]。”《毗奈耶杂事》中也有个类似的教证:“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这些甚深道理,我们一定要学习。不然,现在的世间太复杂、太恶劣,以此因缘,我们正见的日光,很可能被环境的恶云遮蔽,以至于不能见到真相。我在小的时候,与生俱来就对因果有种正见,正因为如此,现今在这方面也没有任何怀疑。而我接触的很多人,包括新一代的藏族人,对因果不爽的道理多半信半疑。其实这种怀疑是非理的,就像一个不懂稼穑的人,怀疑种子播下去会不会生果,而作为一个农民,深知种子若没有被火烧坏、被水淹没等,只要因缘具足,果实定然成熟,这是不会有任何怀疑的。

  因此,如今的年轻人,一定要学习殊胜的佛教真理。有些人认为文法、诗学、唱歌、跳舞很重要,平时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这上面了。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可以,从广义上讲,我们要获得佛果的话,五明、十明全部要精通。但从另一个方面而言,我们的人生非常短暂,在这有限的时光中,要想掌握各种世间知识,不一定很现实,故应希求对了脱生死有利的法要,否则,当你临死的时候会相当遗憾。

  我们附近县城有个领导,几年前跟学院有很殊胜的因缘,后来她一直学习佛法,见解各方面很不错。前段时间她非要见我,说有些佛法的道理想问一下,我就专门安排了时间。她在来的路上,经过学院大门时,对法王和佛法生起了特别强烈的信心,当晚就做了一个梦。在梦境中,法王跟她说:“你现在遇到这么好的上师和佛法,为什么不好好学?以后就算你想学,佛法也不一定有了!”她醒来后思维这句话,对今后的人生方向,还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你们每个人学佛的途径虽然不同,但总的来讲,现在佛法也有、善知识也有,这种因缘远远超过世间的各种缘分。现在很多人认为,做生意遇到好机遇,找工作遇到好同事、好部门,这是特别幸运的事,可是我觉得,从长远…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六十八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