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七十一节课▪P3

  ..续本文上一页如是之人,甚为希有。”世间上有两种人,像优昙花现世般极为稀有:一种是在轮回中从不沾染罪业,犹如火中莲花般相当罕见;一种虽以前世习气等原因造了罪,但马上就会意识到,当下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这种习惯也十分好。

  前不久,学院有个管家用藏语给僧众说事情,忘了我们学院的要求——语言要纯正,讲藏语就不能夹杂汉语;讲汉语要用普通话,不能夹杂藏语。当时,他不小心说了个“拖拉机”,然后很不好意思,立即念“嗡班扎萨埵吽”。其实,说“拖拉机”也用不着忏悔,但如果你生了恶分别念,或者说了别人过失,这才应当念“嗡班扎萨埵吽”。

  然而,现在有些人根本没有这个习惯,尤其是刚学佛的人,好像生恶念根本不在乎,没有“我这么做不对”的念头,这是相当可怕的。其实作为一个修行人,调伏自心很重要,尤其《大圆满前行》是非常殊胜的窍诀,最近我要求他们把《大圆满前行》和《极乐愿文大疏》录下来,以便大家在开车走路时随时听。你们若能将这些法义记在心里,反反复复地体会,则对很多方面会有极大利益。

  下面再讲一个调伏自心的故事:在攀耶嘉地方,有一次,施主在众多格西的行列中供养酸奶。当时,奔公甲格西也在其中。他看到施主给前面的人供奉了大量酸奶,不由得心想:“这么好的酸奶,轮到我这里,可能都没有了。”(我们平时分东西时,好多人也是如此。尤其有时候我这边分些吃的,坐在后面的道友见了,就一直在想:“到我这里,肯定已经分完了。”哎,我们这里要是有个奔公甲,该多好啊!)

  当萌生这样的念头时,奔公甲紧接着提起正念,认识到自己不对,于是暗暗自责:“你这位比丘,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不大,却对吃酸奶有这么大的信心。”随即把碗扣下。当供养者来到他面前时,他因为生起了恶念,就说:“谢谢,我已经吃过了,实在不想再享用。”

  本来,他只想和所有比丘一样,平等得到一份酸奶,并不含有什么不善的成分。但仅仅因为有希望获得好酸奶的私欲,他就惩罚自己,全然放弃了享用。

  我以前看过奔公甲的传记,有时候他生起烦恼,就大声地喊:“奔公甲,你为什么天天自私自利的心这么强!”有时候就动手打自己。他与烦恼斗争的故事,还是很精彩的。汉地有些大德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一定要与烦恼搏斗,经常审视自己的心。

  当然,我们作为凡夫人,刚开始的时候都一样,烦恼特别强盛,经常此起彼伏。但只要毫不气馁长期对治,随时随地断恶从善、调柔自心,久而久之,烦恼的力量就会逐渐削弱,自相续就会完全充满善业。

  从前,扎堪婆罗门时时观察自心,每当生起一次不善念,他就放个黑石子;每当生起一次善分别念,就放个白石子。最初,他天天都是恶分别念,全部是黑石子;通过精勤对治,去恶从善,到中间时,呈现黑白各半;到了最后,已全部成了白石子。

  类似的公案,在汉地《佛祖统纪》中也有[4]:西天四祖优波鞠多尊者,最初在修行时,也采用过这种办法:若生恶分别念,放一个黑石子;若生善分别念,放一个白石子。刚开始的时候,黑石子偏多,通过七天的努力,最后全部变成了白色的。之后,上师为他宣说四谛法门,他当下证得须陀洹果。

  所以,我们在一切时处,皆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尽量生起善的对治,力求连细微罪业也不沾染。为了达到这一点,大家应该经常祈祷上师三宝及护法神,毕竟我们的心是有为法,上师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若能时时不忘祈祷,自己的心肯定会有所转变。

  

  总而言之,《大圆满前行》的窍诀特别殊胜,这也是我再再强调的。若没有以此对照自心,缺乏正知正念、行为不如法的话,就算你已经出了家,那也只是虚有其表,完全属于邪命养活,不但今生会招人讥嫌,来世也会堕入恶趣。《正法念处经》云:“出家而邪命,失法失名称,人中轻如草,未来入恶趣。”相反,假如你时时以正知正念观察自己,有一颗帮助别人的利他心,行为也是如理如法,那就会像《水木格言》所言,人们自然而然会集聚到你的身边,犹如悦意的水池,可以吸引无数飞禽。而且在生生世世中,你暂时会趋入善趣,究竟会获得涅槃。因此,我们每个人应依靠佛法,对治烦恼、行持善法,走上光明之道!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如《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杨树枝居士书四》中说:“须知传扬佛法之人,必须依佛禁戒,既不持戒,何以教人修持。彼见志公、济颠皆有吃肉之事。然志公、济颠并未膺宏扬佛法之职,不过遇境逢缘,特为指示佛法之不思议境界理事。而任法道之职者,万万不可学也。而且彼吃了死的,会吐活的。某等吃了死的,连原样的一片一块也吐不出,好妄学,而且以教人乎。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子是魔王眷属,完全不是佛法乎。”

  

  

  [2] 文殊菩萨先赞叹外道本师的功德,语气上好像诽谤佛陀,外道就很乐意接受文殊菩萨的观点。之后,文殊菩萨渐渐以观察佛陀经教方式而引导他们阅佛经。最后,用佛陀的善说与他们辩论,使外道心悦诚服,不得不共赞世尊的巍巍功德而皈依佛陀。

  

  

  [3] 《太上感应篇汇编》讲“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时,也引用了这个公案。

  

  

  [4] 《佛祖统纪》云:“四祖优波鞠多尊者,摩突罗国人,容貌端正,聪慧辨才。商那初教系念,若起恶心当下黑石,生善念时当下白石。鞠多如教摄念,初黑偏多,次白黑等,至七日满唯有白石。商那即为宣说四圣真谛,应时逮得须陀洹果。”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七十一节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