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道一样,那天我们去看了,据说有三十多公里,从北戴河别墅一直通往山海关机场,还是很厉害的。)
大臣到了嘎达亚那尊者所在之地,问:“国王及人民以何因缘,共同遭此灾难?”
尊者答言:“过去无量劫前,某国有一长者女,住在楼上。一天早晨,她在楼上扫地,灰尘随手倒了下去,刚好有个化缘的比丘经过,污物全部倒在了他头上。长者女见后,丝毫没有忏悔之意。后来她嫁了一个好丈夫,很多女人问她以何因缘,得此良配。这个女人回答:“没什么别的。只是我在楼上扫地时,将灰尘扫到比丘头上。以此因缘,嫁了一个好丈夫。”其他女人听后,也纷纷效仿。由是业缘,如今全感受了这个果报。”
由此可见,这即是众生的一种共业。那天我在玉树地震现场,见到许多人被埋在地下、许多尸体被挖了出来,不禁暗自心想:“这些人往昔肯定造过同一个恶业,现在果报成熟了,就一起感受这样的痛苦。”
前不久,听说有个特别有钱的香港女人,在上海举行盛大生日晚宴,人均消费两万人民币,一晚上总共花了数百万。当时吃的是顶级蟹宴,不少信佛的大明星也到场了,很多媒体都骂他们,说他们不该参加。试想,晚宴上全部吃螃蟹的话,那要死多少众生?再过几世,这些人共同会感受什么果报?真的难以想象。
像几日前的舟曲县泥石流,死伤将近有两千人。当时,那里突降强降雨,晚上12点钟时,泥石流冲进县城,把人们全部埋在地下。所以,不管是两千人也好、两百人也罢,只要共同造了恶业,将来必会共同受报,这是一种必然规律。
总之,行善者受苦、造罪者得乐,其实皆是由往昔业力所致。我们现在无论行善、作恶,果报虽不一定马上成熟,但在来世、来世的来世也必会现前。《亲友书》云:“有者所造诸罪业,纵未即时如刀砍,然死降临头上时,罪业之果必现前。”《佛说立世阿毗昙论》[4]也说:“初造恶业时,不如火即烧,如灰覆火上,随逐烧罪人。”又云:“恶业未熟时,痴人谓甜美,其业既熟已,方知是苦难。”世间上有些愚痴的人,认为自己不受因果约束,杀生造业没有果报,却不知这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你造业虽不一定马上受报,但只要因缘成熟了,势必会让你感受痛苦。
因此,对于因果的道理,我们要时刻生起定解、加以取舍,万万不能以“善恶无分别”、“万法唯心造”等禅宗或大圆满的高深法语,来轻视因果。莲师也曾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但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而要小心谨慎,不违背因果。否则,见解上一切万法都不存在,不思善、不思恶,而行为也是这样的话,就会善空恶空黑法漫布,见解也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行为上始终有实执,见解也是如此的话,将会被实有和有相所束缚,从而在轮回中无有解脱之日。”
这个教言,大家一定要记住!法王如意宝也常引用《前译教法兴盛之愿文》的教证[5]说,作为一个修行人,见解上,要依止龙猛菩萨的空性无二见;而行为上,则应随学静命菩萨的小乘别解脱行为。但如今很多人往往与此相反:见解上连小乘的人无我、四法印都不懂,基本的出离心、因果观都没有,行为上却远远超过密宗的行为,这完全是一种颠倒。
前段时间,不少人都在传:藏地有个修行人,对许多信徒说:“你们在湖边看着,龙王给我个伏藏品,我要从湖里取出来。”然后就把一尊佛像用布缠在腿上,两手空空地去到湖里。他本打算偷偷解下那佛像,再当成伏藏品拿上来,没想到,到了湖里以后,脚一滑没有站稳,竟然被淹死了。等他的尸体被捞上来后,人们才发现了他腿上的秘密。
还有一个真事,是外面很多领导讲的:有个修行人为了让信徒生起信心,就把一尊铜佛像用布紧紧缠在腰间。过了几天以后,佛像的印迹留在了他腰上。他就掀给很多人看,说自己身体自然出现了佛像……
这种人,不要说大圆满的见解,就连最基本的因果也不相信。就算是个在家人,也不敢如此轻贱佛像,他们却敢这么做,这就叫“善空恶空黑法漫布”,如此行为特别可怕!
因此,莲花生大士所讲的见解与行为之关系,是特别关键的问题,希望你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若想成为一个佛教徒,即使造不了什么善业,也没必要以佛教的名义造下滔天大罪。正如莲花生大士所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所以,我们即使有再高的实相见解,不管是大圆满、大中观、大手印,还是禅宗、净土宗的殊胜见,取舍因果的行为也要细致入微,就像很多高僧大德一样,丝毫的恶法也不做,点滴的善法也要行持。
当然,因果之间的关系,只有佛陀才能彻底了知,诚如《大智度论》所言:“虽空亦不断,相续亦不常,罪福亦不失,如是法佛说。”因果虽是空性,但并非断灭;虽然相续不断,却也不是常有;众生所造的罪福,永远都不会失坏。这种法唯有佛陀的智慧才能揭示,其中的甚深奥秘,凡夫人的粗大分别念无法抉择。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因果法门有甚深的认识。
有人曾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然后又造了罪,这对他有没有害处呢?他会不会堕恶趣?”
帕单巴仁波切回答:“假如真正彻悟了空性,那就绝对不会造罪。为什么呢?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所以,一个已经开悟的人,定会谨慎取舍因果,不可能杀害众生,肆无忌惮地造恶业。由此也可以推知,倘若一个人随随便便造业,对因果根本不重视,那他肯定没有证悟空性。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开悟了,但平时造的业相当严重,由此,他的真实境界也可见一斑。
当然,对有些大成就者来说,为了利益众生,行为像济公和尚一样吃肉喝酒,这对他的境界不会有任何影响。如《正法念处经》云:“若知业果者,常见微细义,彼恶所不染,如空泥不污。”倘若真正了知因果,取舍方面会极其细微,即使造了罪业也不会染污相续,就像泥土无法玷污虚空一样。显宗《正法念处经》的这个教证,跟密宗的行为和见解颇有相似之处。不过我们作为普通人,假如渴望修持正法,就必须将取舍因果放在主导地位,见解和行为不能脱离或堕于一边。如果随着见解越来越高,行为也越来越如法,对众生的悲心越来越强烈,这说明你的修行没有误入歧途。(怎样根据一个人的行为推断其境界,这在《十地经》中有很多方法。)
那么,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呢?
应当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
一次,弟子藏顿巴问米拉日巴尊者:“您的行为已完全超出了凡夫人的意境,上师仁波切,您最初是金刚持,还是哪一位佛菩萨的化身?”
米拉日巴尊者回答:“认为我是金刚持或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这说明你对我有诚挚的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恐怕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因为他觉得只有古佛再来才能这么做,却没有认识到正法的力量。现在有些人也常这样讲:“上师是圣者,他能做到的,我怎么做得到?”这种自我轻毁的说法,对法来讲是个大邪见,其实只要像米拉日巴那样能看破世间、相信因果,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
为什么这么说?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杀了很多众生,造了滔天大罪,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而别无出路了,于是集中精力、兢兢业业地修持正法。依靠上师传授的密宗甚深要诀,经过一系列苦行,才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功德。而你们,由于对因果生不起诚信,故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倘若你们也能发自内心诚信因果,像我那样刻苦精进,那凡是有毅力的凡夫人,都能生起同样的功德。到那时,你们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当时,弟子希哇俄也问米拉日巴尊者:“您老人家在求法依师时,有那样虔诚的信心,忍耐受苦;而得法以后,又在山中那样精进修行。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不是我们能做到的。我们都不敢再修这个法了,可如此又解脱不了轮回,该怎么办才好呢?”
尊者说:“我没有别的窍诀,唯一就是要诚信因果。凡是有心的人,听了因果能相信的话,也一定能做到像我这样精进修持。如果你相信因果,依止上师的信心自会增长,求法遇到任何违缘也不怕。否则,若对因果半信半疑,就会缺少行持善法的心力,修行肯定不会成功。”
当然,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苦行和精进的事迹,在印度、西藏两地都极为罕见。《冈波巴尊者传》中记载:当冈波巴离开米拉日巴尊者时,尊者本想给他传个最深的窍诀,但想来想去也没有舍得。于是尊者坐在河的此岸,目送冈波巴离开。冈波巴渡河行了一小段路后,隐约听见尊者呼唤他的名字,就立即回到尊者面前。
米拉日巴尊者对他说:“唉,我这个窍诀虽然至为殊胜,有点舍不得传人,但如果连你都不传,那还传给谁呢?还是传给你吧。”
冈波巴欢喜雀跃万分地说:“那么,我是否要准备一个曼茶作供养呢?”
尊者说:“曼茶倒不需要。只要你莫辜负我这个窍诀就行了。好,现在你看——”说着,尊者就将衣袍撩起,只见他周身上下都是多年苦行而结成的网状老茧!尊者继续说:“我再没有比这更深奥的窍诀了。我是经过这样的苦行,心中才生起功德的,所以,你也要以最大的坚忍来修行才好。”这件事在冈波巴心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一生对上师的教诲也没有忘记,依靠不断的苦行,最后获得了无上成就。
因此,对以上因果的这些要点,我们务必从心坎深处生起坚定的诚信,并且暗下决心:“平时包括细微的善业,也要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奉行;就算是再小的恶业,遇到生命危难也不去做。”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
一、早上:
我们早晨起床时,不能像牛羊从圈里爬起来一样,一跃而起,边擦眼屎边上厕所。而应…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七十二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