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七十四节课▪P3

  ..续本文上一页”我听过不少人这样评价自己的上师,在跟别人谈话时,也只把上师当成普通人,从来没认为上师的境界跟佛陀无别。

  其实在显宗《宝云经》里,佛陀亲口讲过:“于善知识生世尊想,依善知识住。因善知识故得勤精进,因善知识故能除一切恶法。”《华严经》亦云:“于善知识起如来想。”《增一阿含经》也说,所有梵行全部依靠善知识而得,佛陀自己也是依善知识证悟的[6]。

  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善知识的密意跟佛陀没有任何差别,其本体就是诸佛菩萨。如此殊胜的上师,为了引导所化众生,暂时的一举手一投足,好像跟世人一模一样;但究竟而言,他们的密意始终安住在佛陀的境界中,从这一角度来讲,又与一切世人截然不同。上师的任何行为,实际上都是在顺应众生,具有密意;他既能善巧解除弟子的重重怀疑,也能忍耐弟子的一切邪行和忧心劳身,宛如独子的慈母。如《功德藏》云:“不了义随一切众,了义相违诸众生,具密意故胜有情,善遣疑忍忧邪行。”

  概言之,从不了义的角度来讲,上师因为要随顺众生,行为跟众生几乎一样;从了义的角度来讲,上师的智慧跟佛陀并无二致,与众生的所作所为又完全相违。就像一个幼儿园老师,为了随顺孩子、让他们开心,她会跟小娃娃一起玩;但如果孩子做一些非法事,老师会不会也跟着做呢?不可能的。

  因此,在这些关键问题上,就像《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所形容的[7]:上师因为要随顺众生,行为会跟大家相同;但因为要度化众生,其究竟密意和行为又截然不同,不会随心所欲,或以贪嗔痴而行。故而,真正具有法相的善知识,表面上似乎跟我们一样,但实际上,他是诸佛菩萨的真实化现,跟我们的境界特别遥远。

  综上所述,具有一切德相的上师,就像大船,能救度众生脱离轮回大海;他如商主,能无误指示解脱与遍知佛果的圣道;他如甘露雨,能熄灭业与烦恼的熊熊烈火;他如日月,能遣除重重的无明黑暗,现出朗朗的正法光明;他如大地,能容忍弟子忧心劳身及一切邪行,见行广博,无所不包;他如劫波树(如意树),是今生与来世一切功德利乐的来源;他如妙瓶,是不可思议诸乘宗派一切意愿的宝库;他如摩尼珠,住在随心所欲息、增、怀、诛四种事业大海的源泉中;他的慈心犹如父母,对无边众生无有亲疏、爱憎,一视同仁;他的悲心好似河流,对普天下的芸芸苍生广泛怜悯,尤其对无依无怙的苦难有情更是迫切悲悯;他的喜心宛若山王,不为嫉妒之心所转,不为实执之风所动;他的舍心恰似雨云,自相续不被贪嗔所扰乱。[8]

  《功德藏》对此归纳道:“解脱有海如大舟,无迷胜道真商主,灭业惑火甘露雨,遣无明暗等日月,囊括诸乘如大地,利乐源如劫波树,圆具法库如妙瓶,上师胜过如意宝,平等爱众即父母,悲心广切等河流,无变喜心如山王,无乱舍心如雨云。”

  因此,从大悲心、加持方面而言,上师与诸佛相同。凡是与上师结上善缘者,即生便可成佛;结上恶缘者,比如对上师生邪见、嗔恨心,诽谤上师、憎恨上师、讨厌上师,甚至打骂上师,也会以此因缘最终断绝轮回。如颂云:“如是上师等诸佛,害彼亦入安乐道,何人正信依止师,降下一切功德雨。”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此处的舍弃,是指不去依止。

  

  

  [2] 贵族子弟:旧时西藏贵族的幼弟和侄子总名。

  

  

  [3] 《大圆满心性休息》云:“如不净堆之上师,所化蛆眷多亦弃,引信士入歧恶道,欲解脱者永莫依。”

  

  

  [4] 《二规教言论》云:“或由年龄未成熟,或是孤陋寡闻者,自己往昔所做事,亦有众多自所笑。”

  

  

  [5] 名声师:这种上师装模作样、徒有虚名,对外宣称是谁的转世,或是什么佛学院毕业的,但依止了他之后,弟子会永远漂泊在恶趣的黑暗中。

  

  

  [6] 《增一阿含经》云:尔时,阿难白世尊言:“所谓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也,将引善道以至无为。”佛告阿难:“勿作是言,言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所以然者,夫善知识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与共从事,将视好道。我亦由善知识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以成道果,度脱众生不可称计,皆悉免生、老、病、死。以此方便,知夫善知识之人,全梵行之人也。”

  

  

  [7] 《大圆满心性休息》云:“若问上师之法相,为引世间与众同;超世间故与众殊,三门诸行较众胜。”

  

  

  [8] 关于善知识的比喻,《华严经》中也不乏其数,如云:“善男子,善知识者,如轨范师,能以善语而诲示故。善知识者,犹如伴侣,住阿兰若不舍离故。善知识者,如胜神通,能现种种诸自在故。善知识者,如金刚剑,能截烦恼及随眠故。善知识者,如亲教师,能为忏除五犯罪故。善知识者,如胜静虑,能灭一切随烦恼故。善知识者,如摩尼镜,令现前证宿住智故。善知识者犹如桥梁,能令超度诸有流故。善知识者,能断疑网,业异熟中善决断故。善知识者,能善安处,令速入于不退地故。善知识者,能令深信,微细业果如自见故。善知识者,善能劝修,毁呰一切不善法故。善知识者,是智能眼,一切法中不执着故。善知识者,心如明灯,顺本觉性而觉了故。善知识者,如说道者,为大丈夫处会说故。善知识者,能舍恶友,不入恶人之住处故。善知识者,舍不律仪,能令增长善律仪故。善知识者,能教时语,随众生根而发言故。善知识者,劝随顺修,令舍衣食摄众生故。善知识者,为先导师,令如所说而修行故。善知识者,令其深入等持等至皆深入故。善知识者,犹如良医,能于饮食知节量故。善知识者,如瑜伽师,能令趣入相应行故。善知识者,如威猛将,摧伏一切诸魔军故。善知识者,为大明咒,能除一切诸苦厄故。善知识者,犹如大船,超过生死至彼岸故。善知识者,如如意珠,能令所愿皆圆满故……”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七十四节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